目的:调查视疲劳及干眼的流行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可能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为视疲劳及干眼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的调查对象为银行、高校、政府部门等工作单位的视屏作业人员,利用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电子问卷进行人群横断面调查,收...目的:调查视疲劳及干眼的流行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可能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为视疲劳及干眼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的调查对象为银行、高校、政府部门等工作单位的视屏作业人员,利用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电子问卷进行人群横断面调查,收集一般情况、工作情况、工作环境、眼视光健康、工效学条件等信息。根据是否罹患视疲劳和干眼对调查对象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筛选视疲劳和干眼的相关因素,之后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视屏作业人员视疲劳及干眼的危险因素。结果:视屏作业人员视疲劳的总体患病率为52.5%(235/448),干眼的总体患病率为36.8%(165/448)。视疲劳及干眼的患病率在性别、各年龄组、各视屏作业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体重者的干眼患病率最高(42.9%),其次分别为正常体重(40.6%)、超重(28.0%)和肥胖(17.4%)者,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组别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5,P=0.023);视疲劳的患病率在证券工作人员中最低(22.6%),在企业(59.5%)和其他工作单位(68.8%)人员中较高,在不同工作单位类型间视疲劳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32,P=0.0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长的视屏作业工龄(OR=1.006,P<0.001)、较长的工作外电子设备使用时长(OR=1.002,P=0.032)、显示器亮度过高(OR=2.875,P=0.022)、工作时存在眩光(OR=1.500,P=0.038)、较大的工作环境噪声(OR=1.586,P=0.012)、罹患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OR=4.366,P<0.001)等为视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佩戴框架眼镜(OR=0.452,P=0.037)为视疲劳的独立保护因素。工作时存在眩光(OR=2.198,P<0.001)和罹患WMSDs(OR=2.226,P=0.001)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OR=0.448,P=0.006)和肥胖(OR=0.228,P=0.032)为干眼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视屏作业人员视疲劳及干眼的患病率较高,多种危险因素与之相关,防控时应注重合理进行工间休息,控制眩光,加强视觉健康培训与宣传。展开更多
最优线程数设置是影响多线程程序性能和功耗的关键之一。然而,目前寻找最优线程数的算法通常是从单一固定起点开始搜索,往往会造成搜索精度低、搜索开销大的问题。最优线程数的分布和位置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程序所属类型、优化目标(性...最优线程数设置是影响多线程程序性能和功耗的关键之一。然而,目前寻找最优线程数的算法通常是从单一固定起点开始搜索,往往会造成搜索精度低、搜索开销大的问题。最优线程数的分布和位置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程序所属类型、优化目标(性能、功耗和EDP(Energy-delay Product))、并行的多线程区域、软硬件配置参数等。围绕能效优先的最优线程数搜索问题,提出了能效优先的特定起点分类最优线程数搜索算法(Energy-Efficiency-First Optimal Thread Number Search Algorithm based on Specific Starting Point Classification,简称TS^(3)方法)”,通过设计基于程序分类的特殊起点设定方法来确定搜索起点,并采用启发式算法和二分查找方法搜索最优线程数,提升搜索效率,有效提升了能效优先目标(性能最优、功耗最优、能效EDP最优)下的最优线程数搜索精度并降低了搜索开销。在两个x86和一个ARM平台上用8个benchmark对算法有效性进行了详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Baseline相比,TS^(3)方法的性能平均提升0.29%(平台A)、0.17%(平台B)、10.77%(平台C);功耗平均降低2.35%(平台A)、1.87%(平台B)、15.97%(平台C);EDP平均降低6.36%(平台A)、5.07%(平台B)、46.94%(平台C)。在3个平台上,与目前经典搜索方法相比,TS^(3)方法的性能平均提升10.16%,功耗平均降低13.45%,EDP平均降低23.77%;搜索开销平均降低86.8%。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视疲劳及干眼的流行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可能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为视疲劳及干眼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的调查对象为银行、高校、政府部门等工作单位的视屏作业人员,利用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电子问卷进行人群横断面调查,收集一般情况、工作情况、工作环境、眼视光健康、工效学条件等信息。根据是否罹患视疲劳和干眼对调查对象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筛选视疲劳和干眼的相关因素,之后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视屏作业人员视疲劳及干眼的危险因素。结果:视屏作业人员视疲劳的总体患病率为52.5%(235/448),干眼的总体患病率为36.8%(165/448)。视疲劳及干眼的患病率在性别、各年龄组、各视屏作业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体重者的干眼患病率最高(42.9%),其次分别为正常体重(40.6%)、超重(28.0%)和肥胖(17.4%)者,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组别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5,P=0.023);视疲劳的患病率在证券工作人员中最低(22.6%),在企业(59.5%)和其他工作单位(68.8%)人员中较高,在不同工作单位类型间视疲劳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32,P=0.0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长的视屏作业工龄(OR=1.006,P<0.001)、较长的工作外电子设备使用时长(OR=1.002,P=0.032)、显示器亮度过高(OR=2.875,P=0.022)、工作时存在眩光(OR=1.500,P=0.038)、较大的工作环境噪声(OR=1.586,P=0.012)、罹患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OR=4.366,P<0.001)等为视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佩戴框架眼镜(OR=0.452,P=0.037)为视疲劳的独立保护因素。工作时存在眩光(OR=2.198,P<0.001)和罹患WMSDs(OR=2.226,P=0.001)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OR=0.448,P=0.006)和肥胖(OR=0.228,P=0.032)为干眼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视屏作业人员视疲劳及干眼的患病率较高,多种危险因素与之相关,防控时应注重合理进行工间休息,控制眩光,加强视觉健康培训与宣传。
文摘最优线程数设置是影响多线程程序性能和功耗的关键之一。然而,目前寻找最优线程数的算法通常是从单一固定起点开始搜索,往往会造成搜索精度低、搜索开销大的问题。最优线程数的分布和位置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程序所属类型、优化目标(性能、功耗和EDP(Energy-delay Product))、并行的多线程区域、软硬件配置参数等。围绕能效优先的最优线程数搜索问题,提出了能效优先的特定起点分类最优线程数搜索算法(Energy-Efficiency-First Optimal Thread Number Search Algorithm based on Specific Starting Point Classification,简称TS^(3)方法)”,通过设计基于程序分类的特殊起点设定方法来确定搜索起点,并采用启发式算法和二分查找方法搜索最优线程数,提升搜索效率,有效提升了能效优先目标(性能最优、功耗最优、能效EDP最优)下的最优线程数搜索精度并降低了搜索开销。在两个x86和一个ARM平台上用8个benchmark对算法有效性进行了详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Baseline相比,TS^(3)方法的性能平均提升0.29%(平台A)、0.17%(平台B)、10.77%(平台C);功耗平均降低2.35%(平台A)、1.87%(平台B)、15.97%(平台C);EDP平均降低6.36%(平台A)、5.07%(平台B)、46.94%(平台C)。在3个平台上,与目前经典搜索方法相比,TS^(3)方法的性能平均提升10.16%,功耗平均降低13.45%,EDP平均降低23.77%;搜索开销平均降低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