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古典美
1
作者 陈娇华 樊臻纯 《高校教育管理》 1999年第3期37-41,共5页
凌叔华的小说具有蕴藉含蓄的美学意蕴。她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柔美婉顺、温文典雅、娴淑敦厚的女性,她们心灵深处人性苏醒的圣火被点燃后,复又重归熄灭,这是美的毁灭。作品在意境营造上,或以景衬情,或着力情绪渲染,于素朴中见神韵,... 凌叔华的小说具有蕴藉含蓄的美学意蕴。她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柔美婉顺、温文典雅、娴淑敦厚的女性,她们心灵深处人性苏醒的圣火被点燃后,复又重归熄灭,这是美的毁灭。作品在意境营造上,或以景衬情,或着力情绪渲染,于素朴中见神韵,于清淡中显幽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娴淑厚道 悲剧命运 心灵悲剧 意境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古典美
2
作者 陈娇华 樊臻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4X期20-25,共6页
文章从人物形象、悲剧色彩、意境营造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凌叔华小说的“古典美”,并探讨了作品“古典美”的成因。
关键词 凌叔华小说 古典美 丈夫 女性形象 《花之寺》 茶会 心灵悲剧 意境营造 家庭 娴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中蕴涵着怀旧--从爱情书写角度考察叶兆言的新历史小说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娇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5期94-97,共4页
叶兆言新历史小说中的爱情具有情感性与精神性特征,书写含蓄蕴藉,追求过程曲折起伏,结局富有悲剧性,体现出较明显的启蒙理性色彩。但是它又有别于启蒙时代的经典爱情,掺杂了荒诞、戏谑成分,特别是爱情中的传统品质、崇高性与悲壮性及批... 叶兆言新历史小说中的爱情具有情感性与精神性特征,书写含蓄蕴藉,追求过程曲折起伏,结局富有悲剧性,体现出较明显的启蒙理性色彩。但是它又有别于启蒙时代的经典爱情,掺杂了荒诞、戏谑成分,特别是爱情中的传统品质、崇高性与悲壮性及批判性意义的丧失,又使其具有鲜明的解构性。这种书写倾向吻合了新历史小说消解与构筑相交织的写作特征,体现了作家对历史与现实的矛盾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兆言 爱情 新历史小说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历史小说的革命书写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娇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65,91,共5页
由于多重文化因素的影响,新历史小说的革命书写出现了欲望化革命史、传奇式革命史和暴力革命史相交织的繁复驳杂局面。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中没有一种能占绝对优势,能压制乃至消弥别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形成了革命话语暧昧驳杂的... 由于多重文化因素的影响,新历史小说的革命书写出现了欲望化革命史、传奇式革命史和暴力革命史相交织的繁复驳杂局面。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中没有一种能占绝对优势,能压制乃至消弥别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形成了革命话语暧昧驳杂的非中心化动态状貌。革命书写目的不是为了追寻历史真相,而是探究革命背后的人性、生命、存在及反思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革命书写 欲望化 叙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命赞歌到时代壮歌——王学忠诗歌创作转型及精神内蕴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娇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68-74,共7页
王学忠是近年来涌现的底层写作的代表诗人,其诗作经历了一个由"爱与美的生命赞歌"到"悲与愤的时代壮歌"的变化过程,即由对自我情感的诗意抒发到对社会现象的愤激揭橥。这与转型时期的社会语境、诗人生活境况及文坛... 王学忠是近年来涌现的底层写作的代表诗人,其诗作经历了一个由"爱与美的生命赞歌"到"悲与愤的时代壮歌"的变化过程,即由对自我情感的诗意抒发到对社会现象的愤激揭橥。这与转型时期的社会语境、诗人生活境况及文坛风尚等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学忠 底层写作 现实主义 工人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凌力历史小说语言的诗性特征——兼谈近年来历史小说的语言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娇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86-91,共6页
语言问题决定着历史小说创作的真实性程度及艺术成败。凌力历史小说注重探索语言的"历史/现代"形态;适度掌控叙述节奏,形成适中有度、放任中有收束的叙事风格,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方式;努力发掘语言背后的历史情韵与文化意蕴等... 语言问题决定着历史小说创作的真实性程度及艺术成败。凌力历史小说注重探索语言的"历史/现代"形态;适度掌控叙述节奏,形成适中有度、放任中有收束的叙事风格,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方式;努力发掘语言背后的历史情韵与文化意蕴等,形成了鲜明的诗性特征,为近年来历史小说创作的语言探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语言艺术 叙述掌控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玲的政治化文艺思想辨析
7
作者 陈娇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86,83,共4页
丁玲新时期复出后坚持政治化文艺思想,强调文艺离不开政治,体现出对《讲话》精神的某种承传。这与她的个性气质、人生经历有关,也是其对五四"为人生"艺术观的坚守和对创作自身思考所致。"为人生"艺术观贯穿丁玲政... 丁玲新时期复出后坚持政治化文艺思想,强调文艺离不开政治,体现出对《讲话》精神的某种承传。这与她的个性气质、人生经历有关,也是其对五四"为人生"艺术观的坚守和对创作自身思考所致。"为人生"艺术观贯穿丁玲政治化文艺思想的各个发展阶段,给创作带来很大影响,也给中国当代文学以深刻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文艺思想 《讲话》 为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置于革命与爱情之间——评《红色恋人》的几处败笔
8
作者 陈娇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27,共1页
在叶大鹰号演的“红色系列”影片的第二部《红色恋人》,已在各大中都市上映并被评论界炒得火爆。怀着“猎奇”的心情,我观看了此影片,感觉影片的实际情况与当初的期待视野及评论界的看好相距甚远。 《红色恋人》的影片标题给人的臆想和... 在叶大鹰号演的“红色系列”影片的第二部《红色恋人》,已在各大中都市上映并被评论界炒得火爆。怀着“猎奇”的心情,我观看了此影片,感觉影片的实际情况与当初的期待视野及评论界的看好相距甚远。 《红色恋人》的影片标题给人的臆想和视觉释意便是“革命+爱情”。影片故事所打捞的正是30年代革命战争时期的激情往事。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革命影片,在革命问题的映现上,显然有欠火候。在白色恐怖的年月,革命是残酷而艰巨的,也是组织严密而隐秘的。不可否认,影片对此有所反映,如革命者靳和秋秋的漂泊无依,往无定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 爱情 “红色系列” 期待视野 革命战争时期 定量分析 革命者 共产党员 漂泊无依 3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末的诗情“回潮”
9
作者 陈娇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33,共1页
《泰坦尼克号》以其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古朴壮观的海底沉船景观,惊心动魄的巨轮遇难险情在中国影艺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这不由令人联想起前几年也曾一度风靡全国的《廊桥遗梦》。两部影片都是描述男女婚外恋(或已订婚)的一见钟情... 《泰坦尼克号》以其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古朴壮观的海底沉船景观,惊心动魄的巨轮遇难险情在中国影艺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这不由令人联想起前几年也曾一度风靡全国的《廊桥遗梦》。两部影片都是描述男女婚外恋(或已订婚)的一见钟情。爱的火花,燃烧生命,升华情感,也使当事人颖悟和参透人生。作为两部创造性的艺术产品,不可能是彼此的复印和仿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末 爱情主题 《廊桥遗梦》 《泰坦尼克号》 女主人公 爱情婚姻 人道主义 “逃离” 音乐旋律 潜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历史小说中线性完整叙事的回归趋向
10
作者 陈娇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78-83,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历史小说以激进的叙述探索冲击和捣毁了以往的线性完整叙事模式;90年代初,新历史小说开始出现线性完整叙事的回归意向。不过,真正的回归是在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的新历史小说中,出现情节发展的线性时序、情节...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历史小说以激进的叙述探索冲击和捣毁了以往的线性完整叙事模式;90年代初,新历史小说开始出现线性完整叙事的回归意向。不过,真正的回归是在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的新历史小说中,出现情节发展的线性时序、情节故事的完整与连贯性、人物性格的复杂丰满性及确定性价值意义的重新构建等。这既是中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定势决定的,也是现实社会和文学秩序重构努力的结果。但是,回归后的线性完整叙事有别于以往的线性完整叙事,可能会给创作带来一些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线性完整叙事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美爱情神话的俗世转身——评2011年新版《倩女幽魂》
11
作者 陈娇华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4期29-31,共3页
新版《倩女幽魂》以精美的画面、飘逸的狐仙、以及感伤的爱情激起观众的追捧与好评。但是,影片人物、故事、细节和视角等方面的世俗化倾向,把原本古典的唯美爱情神话改写成了世俗版多角情爱故事,折射了当下商业社会的现实原则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倩女幽魂》 爱情神话 世俗化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独特话语的找寻及尝试——试论残雪小说文本的后现代性
12
作者 陈娇华 《常熟高专学报》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残雪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她采用了一种与以往女性作家创作决然不同的叙事模式 ,她既不去揭批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的受抑境遇 ,也不去抒写女性的勃勃生命力及创造性 ,而是以其个人化的写作方式 ,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怪异、诡... 残雪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她采用了一种与以往女性作家创作决然不同的叙事模式 ,她既不去揭批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的受抑境遇 ,也不去抒写女性的勃勃生命力及创造性 ,而是以其个人化的写作方式 ,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怪异、诡秘的女性世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独特话语 残雪 小说文本 情感 个人化 幽闭 叙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小说对“青春激情”的书写
13
作者 陈娇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9-13,102,共6页
“青春激情”指的是人在成长阶段所表现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精神现象。自五四以来 ,它就成为中国现当代小说所关注的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然而 ,由于时代语境、作家创作心态等诸因素的关系 ,不同时期作家对“青春激情”
关键词 中国 当代小说 青春激素 青年形象 现代小说 语境 创作心态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文性·抒情性·似真性——《民谣》先锋历史叙事的独特性探析
14
作者 陈娇华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65-73,共9页
《民谣》是一部典型的先锋历史叙事作品,既有乡村历史故事的重述,又有先锋叙事形式的探索,还有片断、琐碎的温情怀旧,呈现出互文性、抒情性与似真性交杂并呈的独特艺术景观。这使得作品超越以往的再现型、抒情型、表现型及其自反性历史... 《民谣》是一部典型的先锋历史叙事作品,既有乡村历史故事的重述,又有先锋叙事形式的探索,还有片断、琐碎的温情怀旧,呈现出互文性、抒情性与似真性交杂并呈的独特艺术景观。这使得作品超越以往的再现型、抒情型、表现型及其自反性历史叙事,成为它们的综合,刷新了以往先锋历史叙事的创作路数,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现实、人性及知识分子精神复杂性的思考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谣》 先锋历史叙事 互文性 抒情性 似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疏离与模糊的女性主义意识——以林白小说为例重评90年代的女性私语化写作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娇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4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女性主义意识 林白 私语化写作 人格分身术 怀旧情调 叙述方式 小说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法的独特性探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娇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0年第3期36-40,共5页
互动教学法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主体性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法具有形象性、游戏性、实践性和生活化等特征,需要教师精备教案,因材施教、因学定教,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技巧,... 互动教学法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主体性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法具有形象性、游戏性、实践性和生活化等特征,需要教师精备教案,因材施教、因学定教,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技巧,创设情境,师生互创共生,领悟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它是爱心呵护、情感化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生不仅学习语文知识,还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健康心理、价值观及互助合作精神等。但如果教师没有精心备课、备学生,或是缺乏应有的引导和归纳,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互动教学法 游戏性 形象性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写作:从情感倾诉到多声部合唱——从叙述形式的变化看20世纪中国激进女性写作的演变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娇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2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女性写作” 20世纪中国 演变发展 叙述形式 情感倾诉 多声部 20世纪90年代 激进 合唱 “女性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