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的成仁之教——从仁的可至与不可至的关系谈起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多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8,共5页
孔子教学首重求仁,但对于是否能求得仁,则既有"欲仁仁至"之说,又不轻许人以仁。这看似自相矛盾,实际上是内在贯通的。"欲仁仁至"说侧重于讲仁德能因人的自觉欲求而即其身体力行当下体现;不轻许人以仁,则是缘于仁德... 孔子教学首重求仁,但对于是否能求得仁,则既有"欲仁仁至"之说,又不轻许人以仁。这看似自相矛盾,实际上是内在贯通的。"欲仁仁至"说侧重于讲仁德能因人的自觉欲求而即其身体力行当下体现;不轻许人以仁,则是缘于仁德全体非经长期坚持不懈的德性修养而不能至。基于此,学者应能近取譬,就力所能及处行仁,积仁至之得而又持续地推扩之,如此才能渐次趋于仁者之境。这是孔子主张的成仁的过程和方法。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对孔子的教化理念或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修养 能近取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子不器”衍义——泛论儒家人文传统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多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3,31,共6页
传统儒家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孔子所说"君子不器"一语来概括。基于对人之特性的认识,儒家主张以德性修养的方式,证成人之为人的独特价值,"君子"就是由此成就的理想人格。君子的德性成就,不限于自修其身,... 传统儒家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孔子所说"君子不器"一语来概括。基于对人之特性的认识,儒家主张以德性修养的方式,证成人之为人的独特价值,"君子"就是由此成就的理想人格。君子的德性成就,不限于自修其身,还内在地包含和体现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围绕修己成德这个目标,道义至上的原则被贯穿到知识学习、建功立业等一切事为中,这也是"不器"的主要内涵。而经典教育则是培养上述价值理念的主要方式。儒家关于人的认识及相应价值判断,对当今中国开展人文教育,仍有启发之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不器 儒家 人文主义 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