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递带及其在砂体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05
1
作者 陈发景 贾庆素 张洪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有关传递带构造的讨论中 ,以下三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1)褶皱冲断带中传递带 (或称调节带 )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传递带可定义为挤压构造变形中区域上保持缩短量守恒而产生的调节构造 ,它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 ,褶皱冲断带中分段... 有关传递带构造的讨论中 ,以下三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1)褶皱冲断带中传递带 (或称调节带 )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传递带可定义为挤压构造变形中区域上保持缩短量守恒而产生的调节构造 ,它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 ,褶皱冲断带中分段构造的产生是通过走滑断层型式的横向传递带实现的 ;(2 )伸展构造中传递带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裂谷系中传递带可定义为区域上为保持伸展量守恒而产生的传递或调节构造 ,它也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 ,裂谷系中分段构造的形成是通过横向凸起型式的横向传递带完成的 ;(3)传递带在沉积盆地内砂体发育的作用 ,砂体分布与传递带关系密切 ,一般是在对应横向传递带控制的地势低和河流入盆的地方 ,在陡坡和湖盆中心才能依次发育冲积扇 -扇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带 褶皱冲断带 伸展构造 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构造分析在我国油气普查和勘探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发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7-255,共9页
油气的分布与沉积盆地密切相关。盆地的性质、形成和演化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因此。
关键词 盆地构造分析 油气 普查 勘探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6年第1期25-28,8,共4页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与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改造密切相关,因此在油气区域勘探中必须对盆地进行整体的动态分析;盆地构造分析主要包括含油气盆地分类,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盆地形成、演化及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与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改造密切相关,因此在油气区域勘探中必须对盆地进行整体的动态分析;盆地构造分析主要包括含油气盆地分类,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盆地形成、演化及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本文着重讨论了沉积盆地的类型,岩浆活动与盆地形成,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盆地形成、演化和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盆地类型 构造 油气分布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八仙构造油气成藏模式及其对柴北缘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先志 陈发景 +2 位作者 马达德 曹志红 汪立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柴北缘为柴达木盆地北部一个以侏罗系生烃、第三系为主要储集层的含油气系统。南八仙构造是柴北缘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级构造。该构造反映出柴北缘分别在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受到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区域挤压或压扭作用 ,并分别形成基底... 柴北缘为柴达木盆地北部一个以侏罗系生烃、第三系为主要储集层的含油气系统。南八仙构造是柴北缘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级构造。该构造反映出柴北缘分别在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受到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区域挤压或压扭作用 ,并分别形成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种不同构造样式的断层。基底卷入断层是下第三系储层形成油气藏必不可少的油源通道 ;晚第三纪滑脱型断层则对下第三系油气藏起破坏作用 ,并导致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原油性质、储层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包裹体正构烷烃分布都证明下第三系储层存在早晚两期油气注入 ,上第三系储层则为晚期油气注入。南八仙构造的油气成藏模式说明 ,加强断层活动史和封闭史研究对柴北缘油气评价有重要意义 ;与上第三系相比 ,下第三系的油气藏形成条件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断层 构造样式 油气聚集模式 油气藏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峰平 陈发景 +1 位作者 王玉华 李景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0-25,共6页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确定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约30×106a以前有一次地热降温事件。地层年龄对比表明,白垩纪末(65×106a)至中、晚渐新世(34×106a)甚至到第三纪末,该坳陷为沉积间断。磷灰石...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确定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约30×106a以前有一次地热降温事件。地层年龄对比表明,白垩纪末(65×106a)至中、晚渐新世(34×106a)甚至到第三纪末,该坳陷为沉积间断。磷灰石封闭径迹长度分布定量模拟证明,古热流大于今热流,1600m以下地层曾经历115℃左右的高温。古热流反演模拟表明,自盆地形成至83×106a以前古热流为快速衰减,83×106a至现今为缓慢衰减。本区有机质生烃在白垩纪末达到最高峰,以后的持续抬升剥蚀和大地热流值衰减、降温使生烃作用停止。依安期以来的再埋藏(约200m)不能引起二次生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松辽盆地 地热场 热演化 石油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微观特征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大伟 陈发景 程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8-674,共7页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充分发挥油气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根据岩心分析、铸体薄片和岩石图像分析方法,尤其是运用了激光扫描共聚...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充分发挥油气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根据岩心分析、铸体薄片和岩石图像分析方法,尤其是运用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三维图像分析方法,对大情字井地区白垩系下统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低渗透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讨论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孔隙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以及影响储层储集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图像分析 控制因素 储层评价 低渗透储层 高台子油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作用对北大港构造带潜山油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昭年 陈发景 +1 位作者 苏俊青 孙晓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5,共4页
北大港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 ,发育印支早中燕山期逆冲断裂体系和晚燕山喜山期伸展断裂体系 ,对该构造带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的缝洞性储层发育、油气潜力以及封闭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与冲断作用及其相关褶皱... 北大港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 ,发育印支早中燕山期逆冲断裂体系和晚燕山喜山期伸展断裂体系 ,对该构造带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的缝洞性储层发育、油气潜力以及封闭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与冲断作用及其相关褶皱作用形成的裂缝促进岩溶作用的进行 ,导致缝洞性储集层的形成 ;古潜山油气藏的油气源、油气成熟度和油气充注与新生代伸展断层作用有关 ;潜山圈闭的封闭条件是由基底卷入正断层的侧向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伸展断层 潜山油气藏 北大港构造带 断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质体反射率的热史反演 被引量:23
8
作者 冉启贵 胡国艺 陈发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9-32,共4页
利用地层剖面中系统测定的镜质体反射率,依据各构造演化阶段热流变化的不均一性,分阶段模拟热流在地史演化中的变化。充分利用了最为流行的成熟度计算模型(LopatinWaples模型,Royden模型,Middleton... 利用地层剖面中系统测定的镜质体反射率,依据各构造演化阶段热流变化的不均一性,分阶段模拟热流在地史演化中的变化。充分利用了最为流行的成熟度计算模型(LopatinWaples模型,Royden模型,MiddletonFalrey模型,EASY模型)进行古热流反演,其基本原理是调整热流值及模型中待调参数,达到最佳拟合时的热流值即为古热流值。改进了Lerche的简单热流变化模型。通过上述模型的计算可以模拟出复杂条件下的热史变化过程。在此模拟方法中还考虑了剥蚀作用以及由于压实作用引起的岩石热导率变化。对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进行了实际计算,应用效果较好。图2表1参5(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温 镜质体反射率 热史反演 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用于地层古厚度恢复与剥蚀量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33
9
作者 庞雄奇 付广 +1 位作者 陈章明 陈发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8,共8页
基于地震速度谱资料提出一种有别于前人古厚度恢复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恢复连续沉积地层和不连续沉积地层的古厚度,也可以用于恢复计算被剥蚀厚度大于现今上覆地层厚度和被剥蚀厚度小于现今上覆地层厚度的剥蚀量。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地层古厚度恢复 剥蚀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沉降机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10
作者 曹守连 陈发景 罗传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大陆岩石图对造山带的挠曲响应是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机制。中、新生代时,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入前陆盆地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塔北地区的沉降机制,模拟的结果表明,弹性模型基本上能够较好地解释塔北地区自晚二叠... 大陆岩石图对造山带的挠曲响应是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机制。中、新生代时,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入前陆盆地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塔北地区的沉降机制,模拟的结果表明,弹性模型基本上能够较好地解释塔北地区自晚二叠世以来的沉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数值模拟 盆地沉降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库车坳陷的变形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21
11
作者 汪新文 陈发景 +1 位作者 李光 陶国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0-50,共11页
库车坳陷是在南天山海西褶皱带的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发育四个褶皱和逆冲断层带;在浅部的逆冲-褶皱构造之下常发育“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构造变形由山前向陆腹扩展。坳陷具良好的油气生、运、储条件,从油气保... 库车坳陷是在南天山海西褶皱带的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发育四个褶皱和逆冲断层带;在浅部的逆冲-褶皱构造之下常发育“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构造变形由山前向陆腹扩展。坳陷具良好的油气生、运、储条件,从油气保存观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菲比值与有机质热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87
12
作者 包建平 王铁冠 +4 位作者 周玉琦 余福祥 王金湔 周绮丽 陈发景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13,19,共7页
甲基菲比值F_1和F_2是依据甲基菲的4个异构体相对丰度提出的一对成熟度参数。在一口井的实测剖面上,发现F_1和F_2与镜质组反射率R_O及埋深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5以上;而甲基菲指数MPI_1和MPI_2与R_O及埋深的相关性... 甲基菲比值F_1和F_2是依据甲基菲的4个异构体相对丰度提出的一对成熟度参数。在一口井的实测剖面上,发现F_1和F_2与镜质组反射率R_O及埋深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5以上;而甲基菲指数MPI_1和MPI_2与R_O及埋深的相关性远不如F_1和F_2,这说明F_1和F_2较MPI_1和MPI_2能更客观地反映有机质成熟度。菲的相对丰度在生油窗内与成熟度并无必然联系,故把菲列入成熟度的计算公式是不尽合理的。应用F_1和F_2在研究原油成熟度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对高熟的轻质油和凝析油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菲 异构体 比率 有机质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构造体系中反转构造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沈华 陈发景 尹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反转构造作为盆地中的重要构造类型以及它对油气的聚集作用 ,已成为石油地质界广泛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反转构造是一种良好的油气生成、运移和存储的空间组合 ,是控制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构造类型。本文在综述反转构造研究进展的基础... 反转构造作为盆地中的重要构造类型以及它对油气的聚集作用 ,已成为石油地质界广泛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反转构造是一种良好的油气生成、运移和存储的空间组合 ,是控制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构造类型。本文在综述反转构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重点对伸展盆地反转构造概念及样式、反转构造识别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伸展盆地 构造样式 反转构造识别 油气聚集 东部伸展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车-莫古隆起控藏作用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贾庆素 尹伟 +1 位作者 陈发景 熊作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5,共9页
车-莫古隆起是中晚侏罗世准噶尔盆地处于小型陆内前陆坳陷演化阶段形成的一个前缘隆起,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隆起形成发育(J2x—J3)、隆起埋藏(K—E)和隆起消失(Nt—Q)3个主要阶段。不同构造期次形成的隆起与生烃凹陷的时空配置关系在宏... 车-莫古隆起是中晚侏罗世准噶尔盆地处于小型陆内前陆坳陷演化阶段形成的一个前缘隆起,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隆起形成发育(J2x—J3)、隆起埋藏(K—E)和隆起消失(Nt—Q)3个主要阶段。不同构造期次形成的隆起与生烃凹陷的时空配置关系在宏观上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格局,车-莫古隆起对准噶尔盆地中部中生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早期(J2x末—J3)成藏,并部分遭受破坏;②中期(K1末—E末)为主要成藏期;③晚期(Nt晚期—Q)油气藏调整。车-莫古隆起区有利勘探区带首选南翼永进地区,其次是车莫古隆起北翼沙窝地、庄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车-莫古隆起 准噶尔盆地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格莱德盆地形成特点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亚敏 陈发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穆格莱德盆地形成演化可分为 3期 :(1)早白垩世早期 ,随着非洲南美泛大陆裂开 ,在穆格莱德产生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 ;(2 )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 ,随着原始大西洋的产生 ,形成了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 ;(3)新生代 ,随着区域沉降 ,该断陷... 穆格莱德盆地形成演化可分为 3期 :(1)早白垩世早期 ,随着非洲南美泛大陆裂开 ,在穆格莱德产生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 ;(2 )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 ,随着原始大西洋的产生 ,形成了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 ;(3)新生代 ,随着区域沉降 ,该断陷盆地演化为伸展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末 ,在穆格莱德盆地南部有明显的挤压运动 ,形成构造反转 ;在盆地西北侧 ,沿中非大断裂带有走滑运动 ,使得图卢斯、巴加拉凹陷受到强烈的改造。穆格莱德盆地主要构造样式有半地堑、半地垒 (或地垒 )、伸展断块、滚动背斜、反转形成的挤压背斜和走滑活动形成的负花状构造等。滚动背斜、挤压背斜、地垒等构造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早白垩世早期充填了半深湖深湖相的泥岩 ,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由于沉降中心不断向南转移 ,在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 ,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上述地质条件决定了穆格莱德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格莱德盆地 形成特点 勘探潜力 断陷盆地 滚动背斜 反转构造 花状构造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应用的条件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52
16
作者 张明山 陈发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30-542,552,共14页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衡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反演方法,它是构造变形恢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大型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的出现,使得该技术能够在许多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然而,每一种剖面平衡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应用条件,...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衡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反演方法,它是构造变形恢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大型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的出现,使得该技术能够在许多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然而,每一种剖面平衡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应用条件,本文讨论了Geosec4.1软件的应用条件,并对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的5条剖面进行了平衡计算,修改和评价了地震剖面的解释方案,得出了主要构造变形缩短率在30%~40%左右,主要构造变形时期为新生代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地震资料 地震解释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 被引量:85
17
作者 漆家福 陈发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内存在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体构造,由不同级别的伸展断层构成向北西西倾斜的大型铲式扇正断层连锁系,整个裂陷盆地是在该断层系上...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内存在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体构造,由不同级别的伸展断层构成向北西西倾斜的大型铲式扇正断层连锁系,整个裂陷盆地是在该断层系上盘发育形成的。走滑构造分布在盆地东部边缘,由高角度或近直立的基底走滑断层系及其各式伴生构造组合而成。走滑构造改造了伸展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郯庐深断裂 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坳陷期T_2断层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德来 陈发景 温详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3-27,共5页
松辽盆地坳陷早期地层(登娄库-泉头组)中发育大量张性正断层,而尤以T2断层最发育。对T2断层剖面和平面特征及岩石变形机制的分析表明,T2断层是松辽盆地坳陷早期伸展作用的产物。首先是下部已有断层向上发展,同时在其两侧可... 松辽盆地坳陷早期地层(登娄库-泉头组)中发育大量张性正断层,而尤以T2断层最发育。对T2断层剖面和平面特征及岩石变形机制的分析表明,T2断层是松辽盆地坳陷早期伸展作用的产物。首先是下部已有断层向上发展,同时在其两侧可能产生同向或反向伸展调节断层,到T2面沉积结束之后,伸展作用逐渐消失,断层发育亦趋于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坳陷期 T2断层 伸展作用 调节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沉积充填序列的物源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曹守连 陈发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塔里木主地东北部志留—泥盆纪、中新生代充填序列的岩性主要为硅质碎屑岩。采用点计法对该充填序列中的砂岩进行了骨架矿物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库车场陷的物源区为南天山造山带,沉降中心的充填序列记录了南天山... 塔里木主地东北部志留—泥盆纪、中新生代充填序列的岩性主要为硅质碎屑岩。采用点计法对该充填序列中的砂岩进行了骨架矿物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库车场陷的物源区为南天山造山带,沉降中心的充填序列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揭顶剥蚀史。志留纪—泥盆纪时.塔东北坳陷的物源区为北部古塔北隆起、加里东中期抬升的寒武—奥陶系和东北角的库鲁克塔格隆起。三叠纪—侏罗纪时,物质来源主要为海西运动时形成的沙雅隆起和库喜克塔格隆起。自白垩纪以来,坳陷主要接受南天山造山带的物质,物源区的类型不仅随着坳陷的演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砂岩 沉积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根演化过程中产油气量物质平衡优化模拟计算 被引量:4
20
作者 庞雄奇 陈章明 陈发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31,共9页
本文基于物质平衡条件和油气产物特征,提出了用单纯形优化方法模拟计算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油气产量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Ⅰ、Ⅱ、Ⅲ类干酪根自 R_(?)=0.2%开始,向更高变质程度转化过程中的 CH_4、C_2H_6、C_3H_8、C_4H_(10)、CO_2、H_2S... 本文基于物质平衡条件和油气产物特征,提出了用单纯形优化方法模拟计算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油气产量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Ⅰ、Ⅱ、Ⅲ类干酪根自 R_(?)=0.2%开始,向更高变质程度转化过程中的 CH_4、C_2H_6、C_3H_8、C_4H_(10)、CO_2、H_2S、N_2、H_2O、OIL(油)十种组分的产量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数学分析,确定了各种产物组分的发生率与母质类型(数值化指数 KTI)和转化程度(R_(?),%)之间的函数关系。与热模拟实验法和热化学动力学计算方法相比,物质平衡优化模拟计算法适用性广,它不仅能够用于有机母质热演化过程中的油气产量计算,而且能用于其它任何因素(如主化)作用下的油气产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天然气 产量 物质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