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隧道结构响应特征及接缝刚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刚 杨建平 +1 位作者 陈卫忠 李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5-495,共11页
掌握运营期水下盾构隧道的结构响应规律是研究隧道整体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武汉长江隧道健康监测系统,获得了隧道结构一年(2022年4月-2023年4月)的应变和接缝监测数据,研究对比了江中断面和岸上断面的应变与接缝开度的响应规律... 掌握运营期水下盾构隧道的结构响应规律是研究隧道整体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武汉长江隧道健康监测系统,获得了隧道结构一年(2022年4月-2023年4月)的应变和接缝监测数据,研究对比了江中断面和岸上断面的应变与接缝开度的响应规律及其差异,提出了一种计算管片环缝法向刚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岸上断面的管片应变、接缝张开度的平均年度幅值均显著大于江中段断面;(2)温度对岸上断面管片的应变和接缝开度影响大于江中断面;(3)管片环缝应力-张开度曲线与岩石结构面压缩荷载-位移曲线类似,不同测点位置的应力-张开度曲线差异显著;多个测点的平均法向刚度在其张开阶段和闭合阶段比较近似,但是江中断面的环缝法向刚度明显大于岸上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应变 管片接缝 接缝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解和深度学习的煤矿微震时序预测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秦长坤 赵武胜 +5 位作者 贾海宾 高未己 陈郁川 于万泉 梁记忠 陈卫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81-3797,共17页
微震监测数据对煤矿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预测和预警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历史微震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微震事件的演化特征是提高冲击灾害预测和预警时效性与准确性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微震数据是典型的非平稳时间序列,一般的时序预测方法... 微震监测数据对煤矿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预测和预警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历史微震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微震事件的演化特征是提高冲击灾害预测和预警时效性与准确性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微震数据是典型的非平稳时间序列,一般的时序预测方法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分解技术和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微震时序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将微震数据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序列。然后,通过样本熵将分解后的序列重构为高频、低频和趋势序列。接着,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将高频和低频序列再次分解为多个新的本征模态序列,用作微震数据的多元特征时间序列。最后,将一定时窗内的微震多元特征时间序列和历史微震数据作为输入,下一时刻的微震监测数据作为输出,建立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结合的微震时序预测模型,并采用贝叶斯优化方法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寻优,提高微震预测的准确性。依托新巨龙煤矿多个工作面微震监测数据,使用该方法对微震日最大能量、日平均能量和日频次进行了预测,并针对微震日最大能量数据进行了系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微震事件演化趋势,预测结果和实际监测值误差较小,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预测 冲击地压 模态分解 深度学习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低渗测试气体周期振荡法理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威 陈卫忠 +5 位作者 杨典森 杨光华 周小文 袁明道 史永胜 刘宜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9-1956,共18页
目前,多孔介质低渗测试主要采用高精度气体稳态法和气体脉冲衰减法,缺少对气体周期振荡法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基于气体周期振荡法基本原理和试验方法,提出了3种基于不同控制方式模拟生成周期波气压边界条件的方法,以及在试样上游和下游... 目前,多孔介质低渗测试主要采用高精度气体稳态法和气体脉冲衰减法,缺少对气体周期振荡法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基于气体周期振荡法基本原理和试验方法,提出了3种基于不同控制方式模拟生成周期波气压边界条件的方法,以及在试样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1个体积可调的气体储存容器的试验设备方案。基于孔隙流体介质的讨论,将Fischer等提出的以不可压缩流体为渗流介质的周期法理论解,推广到以可压缩流体为渗流介质的情况,扩大了周期法理论解的适用范围,并讨论了各参数之间的物理意义及其联系。基于气体周期振荡法理论解,进行了2个特例分析,优化了理论解中复杂分项的处理。通过一系列正交对照计算案例,对比了气体周期振荡法理论解和数值解的计算结果,讨论了渗透率、孔隙率、下游容器体积、试样直径和长度等对试验过程的影响,验证了理论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对理论解的不足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体周期振荡法试验的优化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周期振荡法 渗透率 储存系数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引水隧洞大变形缓冲层支护方案设计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舒晓云 田洪铭 +5 位作者 陈卫忠 朱珍德 杨帆 田云 张朝轩 张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17-3129,共13页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变形具有显著的时效特性,容易引起运营期隧道衬砌结构开裂和破坏。以新疆某引水隧洞泥岩大变形段为背景,提出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高压缩缓冲层的支护方案,以保证隧洞在运营期安全。首先针对现有缓冲层支...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变形具有显著的时效特性,容易引起运营期隧道衬砌结构开裂和破坏。以新疆某引水隧洞泥岩大变形段为背景,提出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高压缩缓冲层的支护方案,以保证隧洞在运营期安全。首先针对现有缓冲层支护方案,开展了支护结构受力的现场监测与分析,然后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缓冲层支护方案进行了参数优化,最后将优化后方案与原方案的支护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1)现有支护方案的监测结果表明:当现场安装密度为90~100 kg/m~3的5 cm聚乙烯缓冲层后,缓冲层易进入压密阶段,围岩形变压力达到0.36 MPa,衬砌受力仍具有非均匀性,缓冲层材料和厚度还有可优化的空间。(2)缓冲层支护参数优化表明:缓冲层平台应力偏大会导致其难以被压缩而降低吸能效果,偏小将难以有效限制围岩变形,两者都会造成缓冲层对围岩形变能的吸收不足,衬砌的安全性较低。随着缓冲层厚度的增加,衬砌破坏程度逐渐减小,但减小幅度逐渐减弱。对于本工程而言,当平台应力为0.5 MPa,压缩率≥0.6,厚度为10 cm时,缓冲层支护效果最佳。(3)对比分析表明:相比于原缓冲层支护方案,优化后的缓冲层支护将使得衬砌最大主应力减小了20%~30%,缓解衬砌的应力集中程度,可保障隧道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变形 隧道支护 缓冲层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岩石卸围压试验与岩爆机理研究 被引量:58
5
作者 陈卫忠 吕森鹏 +1 位作者 郭小红 乔春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3-969,共7页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开挖卸荷产生的动力现象。按照地下工程开挖卸荷特点,开展了脆性花岗岩常规三轴、不同卸载速率条件下峰前、峰后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了岩石破坏的全过程并进行了声发射特征分析,探讨了岩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开挖卸荷产生的动力现象。按照地下工程开挖卸荷特点,开展了脆性花岗岩常规三轴、不同卸载速率条件下峰前、峰后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了岩石破坏的全过程并进行了声发射特征分析,探讨了岩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岩爆形成力学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峰前还是峰后卸围压,高地应力下花岗岩都表现脆性破坏特征,峰前卸围压时岩样表现出的脆性比峰后卸围压更为强烈;卸载速率越快,岩石脆性破坏越强,发生岩爆的可能性越大。试验研究成果对地下工程岩爆发生的机理研究和预测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机理 卸荷 三轴试验 变形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BQ]值的软岩隧道挤压变形预测 被引量:43
6
作者 陈卫忠 田云 +3 位作者 王学海 田洪铭 曹怀轩 谢华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25-3134,共10页
高地应力条件下,深埋隧道破碎围岩容易发生挤压大变形。挤压变形量的预测对于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至关重要。经验预测方法因其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得到广泛应用,现有隧道挤压变形预测的经验法具有以下特点:(1)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多数仅能... 高地应力条件下,深埋隧道破碎围岩容易发生挤压大变形。挤压变形量的预测对于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至关重要。经验预测方法因其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得到广泛应用,现有隧道挤压变形预测的经验法具有以下特点:(1)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多数仅能对挤压变形进行分级,无法给出挤压变形量;(2)现有经验变形预测方法多基于围岩Q分级系统,不能直接应用于国内的BQ分级系统。因此,基于对国内外100多条隧道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国内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的挤压变形预测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隧道埋深、跨度、围岩强度应力比、地下水、岩体结构面等影响岩体挤压变形的多种因素。通过与多条大变形隧道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预测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确定支护强度及提前采取超前加固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岩隧道 挤压大变形 预测 修正[B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岩温度-渗流-应力耦合特性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卫忠 龚哲 +2 位作者 于洪丹 马永尚 田洪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7-1238,共22页
高放废物处置库、垃圾填埋场等工程中常常涉及到温度场(T)、渗流场(H)和应力场(M)的耦合作用的问题。从试验和理论模型两个角度综述国内外黏土岩温度-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传热特性、温度影响下的渗流特性、变形、强... 高放废物处置库、垃圾填埋场等工程中常常涉及到温度场(T)、渗流场(H)和应力场(M)的耦合作用的问题。从试验和理论模型两个角度综述国内外黏土岩温度-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传热特性、温度影响下的渗流特性、变形、强度、蠕变特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黏土岩水-热迁移模型以及热-力耦合本构模型的适应性。基于上述认识,通过试验研究了比利时Boom clay在温度作用下的强度、渗透性、蠕变性等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Boom clay的强度有所降低,渗透性显著增强,蠕变速率明显加快。提出了适用于Boom clay的THM耦合弹塑性损伤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能合理反映温度的影响。最后,探讨了黏土岩THM耦合机理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岩 温度-渗流-应力耦合 水热迁移 力学性质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卫忠 伍国军 +2 位作者 戴永浩 陈蓉 陈立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84-1190,共7页
裂隙岩体的渗流应力耦合机理是岩体水力学的研究重点。基于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以体积应变为切入点,建立了考虑岩体变形特性的渗透系数动态演化方程和弹塑性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并将所建立的本构模型编制程序导入到大型商用有限元程序AB... 裂隙岩体的渗流应力耦合机理是岩体水力学的研究重点。基于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以体积应变为切入点,建立了考虑岩体变形特性的渗透系数动态演化方程和弹塑性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并将所建立的本构模型编制程序导入到大型商用有限元程序ABAQUS,研究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运营期围岩和衬砌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研究成果表明:考虑渗透系数动态演化的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隧洞运营期衬砌的外水压力特征,比不考虑渗透系数动态演化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由于锦屏4个引水隧洞的间距较大,隧洞开挖和运行放水所产生的裂隙损伤演化区没有形成贯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耦合 引水隧洞 本构方程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预留变形层对深埋软岩隧道长期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陈卫忠 田洪铭 +1 位作者 杨阜东 耿亚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77-2583,共7页
泡沫混凝土的单轴和三轴试验研究表明,泡沫混凝土具有较高压缩性和良好延性,可以作为深埋软岩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预留变形层填充材料,分析了其对宜巴高速公路深埋软岩隧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深埋软岩软岩隧道在二次衬... 泡沫混凝土的单轴和三轴试验研究表明,泡沫混凝土具有较高压缩性和良好延性,可以作为深埋软岩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预留变形层填充材料,分析了其对宜巴高速公路深埋软岩隧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深埋软岩软岩隧道在二次衬砌施工之后依然会产生较大的蠕变变形,单纯依靠提高二次衬砌的厚度,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围岩的蠕变变形,而且衬砌结构很容易由于变形压力过大而发生破坏。泡沫混凝土预留变形层,可以很好地吸收围岩蠕变变形,缓解二次衬砌承担的蠕变变形压力,减小衬砌的变形,改善其受力,采用厚度较小的二次衬砌即满足隧道长期运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软岩隧道 泡沫混凝土 长期稳定性 预留变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力耦合条件下黏土岩蠕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卫忠 李翻翻 +2 位作者 雷江 于洪丹 马永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9-388,共10页
黏土岩作为放射性核废料处置的备选介质,长期处于热-水-力耦合的复杂条件下。为研究围岩的长期稳定性,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围压和偏应力下的黏土岩加温-降温排水蠕变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温度的升高会提升黏土岩的蠕变速率,延长衰减蠕变阶... 黏土岩作为放射性核废料处置的备选介质,长期处于热-水-力耦合的复杂条件下。为研究围岩的长期稳定性,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围压和偏应力下的黏土岩加温-降温排水蠕变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温度的升高会提升黏土岩的蠕变速率,延长衰减蠕变阶段的时间,但是降温过程中试样主要以冷缩变形为主,并未见明显的蠕变变形;围压的降低以及偏应力的增加会提高黏土岩的蠕变速率,并且这种影响会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加剧。基于试验结果,在Perzyna过应力理论的基础上引入蠕变硬化、蠕变损伤以及热损伤,建立了黏土岩热-水-力耦合蠕变模型。通过ABAQUS软件及其子程序对该模型进行数值实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初步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热-水-力耦合条件下黏土岩的蠕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岩 温度 蠕变 损伤 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损伤耦合模型在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卫忠 李术才 +1 位作者 邱祥波 朱维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8-291,共4页
岩体的非线性变形是与速率相关的时间过程。岩体开挖后,其内部应力场的调整与其内部的节理裂隙的扩展密不可分。基于损伤力学中等效应变和有效应力的概念,建立考虑节理裂隙断裂损伤耦合的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 岩体的非线性变形是与速率相关的时间过程。岩体开挖后,其内部应力场的调整与其内部的节理裂隙的扩展密不可分。基于损伤力学中等效应变和有效应力的概念,建立考虑节理裂隙断裂损伤耦合的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线一、二级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析中,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工程岩体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损伤 耦合 力学模型 节理岩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风化花岗岩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Ⅰ):理论模型及参数反演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卫忠 曹俊杰 +3 位作者 于洪丹 贾善坡 陈培帅 李治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07-3211,共5页
厦门翔安隧道是国内修建的第一条海底隧道,其相关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经验和工程总结材料将对国内其他海底隧道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山岭隧道相比,需要解决的岩体力学与隧道工程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不尽相同,存在不少现行... 厦门翔安隧道是国内修建的第一条海底隧道,其相关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经验和工程总结材料将对国内其他海底隧道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山岭隧道相比,需要解决的岩体力学与隧道工程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不尽相同,存在不少现行规范未能涵盖而又亟待在设计中予以明确回答的问题。根据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强风化花岗岩的室内应力-渗流耦合试验成果,建立了强风化花岗岩的应变硬化的弹塑性模型和黏聚力演化方程,通过反演确定了模型的力学参数。研究表明,提出的应变硬化的弹塑性模型能合理地反映强风化花岗岩的力学特性,其成果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强风化花岗岩 本构模型 反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型软岩温度-渗流-应力耦合三轴流变仪的研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卫忠 李翻翻 +5 位作者 马永尚 雷江 于洪丹 邢天海 郑有雷 贾晓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3-1220,共8页
为研究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条件下软岩的长期力学特性,研制了并联型软岩温度-渗流-应力(THM)耦合三轴流变仪。该仪器适用于开展软岩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仪器通过伺服控制实现试验过程中自动稳压、试验数据自动... 为研究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条件下软岩的长期力学特性,研制了并联型软岩温度-渗流-应力(THM)耦合三轴流变仪。该仪器适用于开展软岩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仪器通过伺服控制实现试验过程中自动稳压、试验数据自动采集以及温度、水压力和应力独立控制的梯度加载,设备采用高精度的LVDT变形传感器对试样的变形进行精确测量。设备可以完成的试验包括单轴压缩试验、三轴压缩试验、三轴流变试验、循环加卸载试验以及稳态与瞬态条件下的渗透性测试。试验机由于其独特的设置可以同时对2个试样进行相同围压和水压,不同轴压和温度的试验,大大节约了试验的时间成本,尤其是长期力学性能试验,同时更为有效地减少试验的系统误差。近一年的试验,表明该试验机稳定性好,测量精度高,是一套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试验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流变 温度-渗流-应力耦合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一、二级泵站水力劈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卫忠 朱维申 罗超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为论证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一、二级泵站高压岔管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可行性,采用现场水力劈裂试验测试岩体裂隙的劈裂压力和相应的P-Q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岔管围岩的劈裂压力高于内水压力,因此,在做好防渗设计工作的基础上,... 为论证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一、二级泵站高压岔管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可行性,采用现场水力劈裂试验测试岩体裂隙的劈裂压力和相应的P-Q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岔管围岩的劈裂压力高于内水压力,因此,在做好防渗设计工作的基础上,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劈裂试验 裂隙 P-Q曲线 引黄工程 高压出水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隧道施工期岩爆预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卫忠 马池帅 +1 位作者 田洪铭 杨建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41-249,共9页
针对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ring machine,TBM)施工阶段岩爆倾向性指标存在的不足,综合考虑围岩应力状态、岩体完整性、岩石强度、施工扰动等岩爆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阶段的新型岩爆及时预测方法。首先,细致地分析了... 针对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ring machine,TBM)施工阶段岩爆倾向性指标存在的不足,综合考虑围岩应力状态、岩体完整性、岩石强度、施工扰动等岩爆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阶段的新型岩爆及时预测方法。首先,细致地分析了岩石强度?_c _i、脆性系数?_(ci)/?_t、地质强度指标GSI、开挖扰动系数D和最大地应力?_(max)等施工阶段参数特点,引入Hoek-Brown强度准则估算工程岩体强度,基于工程岩体强度应力比思想,提出新型岩爆预测指标表达式,并给出岩爆的分级界限值。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新方法的合理性。文中方法为施工期岩爆预测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和切实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机(TBM) 施工阶段 岩爆预测 HOEK-BROWN强度准则 强度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核废料处置库温度-渗流-应力耦合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卫忠 马永尚 +2 位作者 于洪丹 龚哲 李香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7-416,共10页
针对比利时HADES地下实验室PRACLAY现场加热试验,应用温度-渗流-应力耦合弹塑性模型,模拟现场加热过程中泥岩核废料处置库的水力学响应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就泥岩热、水、力学参数对核废料处置库围岩孔压、温度、有效应力的影响进... 针对比利时HADES地下实验室PRACLAY现场加热试验,应用温度-渗流-应力耦合弹塑性模型,模拟现场加热过程中泥岩核废料处置库的水力学响应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就泥岩热、水、力学参数对核废料处置库围岩孔压、温度、有效应力的影响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并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就温度、渗流、应力三场两两耦合作用对处置库围岩水力学响应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岩热、水、力学参数中,渗透系数、弹性模量以及导热系数对加温所导致的超孔压的值影响较大;凝聚力、内摩擦角以及热膨胀系数对孔压的影响较小,但会显著影响围岩的有效应力;导热系数对围岩温度场的分布有决定性影响,温度传递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围岩的孔压和有效应力;不同的热、水、力学参数对孔压、温度以及有效应力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温度、渗流、应力三场两两耦合作用对围岩水力学响应的影响程度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温度场对应力场、温度场对渗流场的耦合效应十分显著,加热后,围岩超孔压的产生以及热膨胀导致的有效应力变化会显著影响处置库的稳定。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核废料处置库泥岩的热、水、力学参数的确定及耦合机制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应力-渗流耦合 敏感性分析 泥岩 孔隙水压力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扩展过程的动态仿真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卫忠 陈培帅 王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73-579,共7页
岩石断裂力学在岩土工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制约断裂力学发展的瓶颈。基于扩展有限元思想,依托ABAQUS用户子单元二次开发技术,引入Heaviside函数模拟不连续位移场,采用裂尖逼近函数模拟裂尖位... 岩石断裂力学在岩土工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制约断裂力学发展的瓶颈。基于扩展有限元思想,依托ABAQUS用户子单元二次开发技术,引入Heaviside函数模拟不连续位移场,采用裂尖逼近函数模拟裂尖位移场,通过J积分求解裂尖的应力强度因子(SIF),最后采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预测裂纹扩展方向,实现了裂纹动态演化过程的扩展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3个经典断裂力学模型,对比了计算值与理论值,验证了所开发程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有限元 ABAQUS 用户子单元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风化花岗岩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Ⅱ):工程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卫忠 曹俊杰 +2 位作者 于洪丹 贾善坡 陈培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41-3547,共7页
根据文献[1]优化反演得到隧址处强风化围岩应变硬化弹塑性本构模型的计算参数,通过数值仿真研究CRD法、双侧壁法和台阶法3种工法时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CRD法为最优工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翔安隧道左线ZK8+257~ZK8+30... 根据文献[1]优化反演得到隧址处强风化围岩应变硬化弹塑性本构模型的计算参数,通过数值仿真研究CRD法、双侧壁法和台阶法3种工法时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CRD法为最优工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翔安隧道左线ZK8+257~ZK8+307段的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建立三维模型动态模拟隧道CRD法开挖支护全过程,并将计算的变形位移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提出的弹塑性硬化本构模型及其数值仿真技术可较好地反映强风化花岗岩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其研究成果可为衬砌结构设计以及国内同类型隧道的施工和衬砌支护技术设计提供可靠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本构模型 软弱围岩 施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岩饱和过程中水分运移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卫忠 雷江 +3 位作者 于洪丹 李翻翻 马永尚 闫宪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27-3334,3343,共9页
黏土岩作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备选介质,目前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黏土岩地质处置库巷道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围岩因开挖损伤生成裂隙使得渗透性增强,对核素的阻滞作用降低;另一方面,在应力和水的耦合作用下,黏土岩良好的裂隙渗透... 黏土岩作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备选介质,目前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黏土岩地质处置库巷道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围岩因开挖损伤生成裂隙使得渗透性增强,对核素的阻滞作用降低;另一方面,在应力和水的耦合作用下,黏土岩良好的裂隙渗透损伤自修复能力使得围岩的渗透性逐渐恢复接近于原始状态。基于电阻率测试,首先开展了黏土岩试样在不同条件下的饱和过程试验研究,得到了黏土岩试样饱和过程中等效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损伤程度试样、盐溶液对等效电阻率的影响,进而揭示黏土岩饱和过程中水分运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等效电阻率随着含水率增加而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2)等效电阻率的大小不仅与含水率有关,试样内部裂隙的存在也会影响等效电阻率分布,这一发现为电阻率法可以探测试样中裂隙的存在提供了依据;(3)水流在黏土岩中扩散,内部裂隙成为优先通道,水流在裂隙中的快速扩散加快了黏土岩的饱和速度。同时,随着黏土岩中水分与黏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反应,内部裂隙有一定程度闭合,加深对裂隙闭合机制认识,通过电阻率测试可以有效地揭示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岩 水分运移 裂隙闭合 电阻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近况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卫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64-167,共4页
东海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面,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作业区域,其海洋捕捞总产量约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一半。因而,其渔业资源的盛衰变化对我国的海洋渔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经济鱼类 东海 大黄鱼 小黄鱼 带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