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蛇纹石中分离回收镍并协同矿化CO_(2)
1
作者
陈升国
冯小波
+5 位作者
马代强
甘代福
陈燕
袁增
曹雯
刘清才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研究了采用绿矾焙烧—水浸—碳酸铵沉淀工艺从蛇纹石中分离回收镁和镍并矿化封存CO_(2)。考察了硫酸化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绿矾/蛇纹石质量比、焙烧时间对镁和镍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矿化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过程中碳酸铵质量浓度、矿化...
研究了采用绿矾焙烧—水浸—碳酸铵沉淀工艺从蛇纹石中分离回收镁和镍并矿化封存CO_(2)。考察了硫酸化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绿矾/蛇纹石质量比、焙烧时间对镁和镍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矿化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过程中碳酸铵质量浓度、矿化温度对水浸后液中镁、镍沉淀率的影响。探讨了碳酸铵质量浓度及矿化温度对金属离子沉淀行为和沉淀物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670℃、绿矾/蛇纹石质量比5/1、焙烧时间90 min最佳条件下,镁、镍浸出率分别为89%和85%;矿化反应中,在碳酸铵质量浓度150 g/L、矿化温度80℃条件下,Ni^(2+)沉淀率<5%,Mg^(2+)沉淀率为97%,Fe^(3+)全部沉淀;随碳酸铵质量浓度增大,沉淀产物发生了Ni_(6)Fe_(2)(CO_(3))(OH)_(16)·4H_(2)O到MgCO_(3)·3H_(2)O再到(NH_(4))_(2) Mg(CO_(3))_(2)·3H_(2)O的转变;随矿化温度升高,沉淀产物从(NH_(4))_(2) Mg(CO_(3))_(2)·3H_(2)O逐渐转变成Mg 5(CO_(3))_(4)(OH)_(2)·4H_(2)O;低温下碳酸镁沉淀的微观形貌呈棒状,而高温下呈片状。试验结果可为蛇纹石中提取镍、后续CO_(2)减排工艺和工业固废绿矾的高效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工业绿矾
CO_(2)
协同矿化
封存
镁
镍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管道内天然气爆炸火焰及压力波传播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升国
张延松
+1 位作者
刘建
黄志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43-48,共6页
天燃气安全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面向全社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天然气市场开拓和广泛利用,庞大的管网系统和多样的用气环境给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管道内天...
天燃气安全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面向全社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天然气市场开拓和广泛利用,庞大的管网系统和多样的用气环境给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管道内天然气爆炸火焰及压力波的传播规律。应用直径为700mm,长度为93m的管道进行了三次天然气爆炸传播实验。得出爆源点最大压力值并不是整个爆炸过程的最大值;压力波最大压力值在爆源点附近先降低,然后上升到某一峰值之后再逐渐衰减;最大压力值在衰减过程中不是单调衰减,有点起伏;随着天然气浓度的增大,其爆炸平均升压速率反而减小;随着天然气浓度的增大,其爆炸平均升压速率反而在减小;爆源附近火焰传播速度较小,上升到某一峰值后逐渐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天然气爆炸
火焰
压力波
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蛇纹石中分离回收镍并协同矿化CO_(2)
1
作者
陈升国
冯小波
马代强
甘代福
陈燕
袁增
曹雯
刘清才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文摘
研究了采用绿矾焙烧—水浸—碳酸铵沉淀工艺从蛇纹石中分离回收镁和镍并矿化封存CO_(2)。考察了硫酸化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绿矾/蛇纹石质量比、焙烧时间对镁和镍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矿化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过程中碳酸铵质量浓度、矿化温度对水浸后液中镁、镍沉淀率的影响。探讨了碳酸铵质量浓度及矿化温度对金属离子沉淀行为和沉淀物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670℃、绿矾/蛇纹石质量比5/1、焙烧时间90 min最佳条件下,镁、镍浸出率分别为89%和85%;矿化反应中,在碳酸铵质量浓度150 g/L、矿化温度80℃条件下,Ni^(2+)沉淀率<5%,Mg^(2+)沉淀率为97%,Fe^(3+)全部沉淀;随碳酸铵质量浓度增大,沉淀产物发生了Ni_(6)Fe_(2)(CO_(3))(OH)_(16)·4H_(2)O到MgCO_(3)·3H_(2)O再到(NH_(4))_(2) Mg(CO_(3))_(2)·3H_(2)O的转变;随矿化温度升高,沉淀产物从(NH_(4))_(2) Mg(CO_(3))_(2)·3H_(2)O逐渐转变成Mg 5(CO_(3))_(4)(OH)_(2)·4H_(2)O;低温下碳酸镁沉淀的微观形貌呈棒状,而高温下呈片状。试验结果可为蛇纹石中提取镍、后续CO_(2)减排工艺和工业固废绿矾的高效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蛇纹石
工业绿矾
CO_(2)
协同矿化
封存
镁
镍
回收
Keywords
serpentine
green vitriol
CO_(2)
co-mineralization
sequestration
magnesium
nickel
recovery
分类号
TF803.21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TF815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管道内天然气爆炸火焰及压力波传播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升国
张延松
刘建
黄志安
机构
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43-48,共6页
文摘
天燃气安全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面向全社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天然气市场开拓和广泛利用,庞大的管网系统和多样的用气环境给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管道内天然气爆炸火焰及压力波的传播规律。应用直径为700mm,长度为93m的管道进行了三次天然气爆炸传播实验。得出爆源点最大压力值并不是整个爆炸过程的最大值;压力波最大压力值在爆源点附近先降低,然后上升到某一峰值之后再逐渐衰减;最大压力值在衰减过程中不是单调衰减,有点起伏;随着天然气浓度的增大,其爆炸平均升压速率反而减小;随着天然气浓度的增大,其爆炸平均升压速率反而在减小;爆源附近火焰传播速度较小,上升到某一峰值后逐渐衰减。
关键词
管道
天然气爆炸
火焰
压力波
传播规律
Keywords
pipeline
gas explosion
flame
pressure wave
propagation laws
分类号
X932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蛇纹石中分离回收镍并协同矿化CO_(2)
陈升国
冯小波
马代强
甘代福
陈燕
袁增
曹雯
刘清才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管道内天然气爆炸火焰及压力波传播规律实验研究
陈升国
张延松
刘建
黄志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