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累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处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屈国伦 曲兴龙 +4 位作者 张洪强 王洪波 王康伟 彭帅(综述) 陈勇(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RPT)发病较为隐匿,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体积较大,多侵犯周围组织与脏器,尤其是腹腔重要血管,是RPT手术主要难点。累及大血管RPT的处理常被很多外科医生视为禁区,但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该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RPT)发病较为隐匿,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体积较大,多侵犯周围组织与脏器,尤其是腹腔重要血管,是RPT手术主要难点。累及大血管RPT的处理常被很多外科医生视为禁区,但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该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累及大血管RPT的处理决策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的关键。因此,术前对肿瘤累及血管程度的评估,术中对血管重建技术的应用对于肿瘤完整切除至关重要。术前应用影像学检查了解RPT与腹腔大血管之间的关系、浸润情况,手术中良好的术野为处理和控制血管出血创造了有利条件;累及大血管RPT在完整切除时,需要对一些重要的血管进行修复与重建,自体血管的使用技术已日益成熟,人工血管和补片的应用也为手术创造了条件。术前评估、手术策略、术后管理对肿瘤外科医生在累及大血管RPT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累及大血管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影像组学为基础的多组学联合在HCC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鑫雨(综述) 陈勇(审校)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83-1688,共6页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同时也是全球癌症导致过早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尽管在HCC的管理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患者的预后尤其是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多组学...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同时也是全球癌症导致过早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尽管在HCC的管理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患者的预后尤其是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多组学技术已经在HCC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其高通量数据在描述HCC病理生理进程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是目前不可或缺的技术。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影像组学快速兴起,以无创、廉价的优势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认可,其通过图像的细微像素级变化来反映特定临床结果的模式也是目前影像组学研究的主流。病理组学的概念虽然很早就被提出,但近几年才开始以与影像组学类似的方式进行研究。与单组学研究相比,多个组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疾病进行描述,用于诊断或预测预后的模型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影像组学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病理组学 多组学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GALT1在恶性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珠(综述) 陈勇(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022-1025,共4页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异常的蛋白质O-糖基化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潜在标志物。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core 1β1-3 galactosyltransferase 1,C1GALT1)为合成黏蛋白型O-聚糖的核心1(core 1)结构的必需酶,其...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异常的蛋白质O-糖基化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潜在标志物。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core 1β1-3 galactosyltransferase 1,C1GALT1)为合成黏蛋白型O-聚糖的核心1(core 1)结构的必需酶,其作用是将半乳糖(Gal)转移至Gal NAcαSer/Thr上形成Galβ1-3Gal NAcαSer/Thr结构。C1GALT1在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多种肿瘤相关蛋白的O-糖基化修饰,不仅参与了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放疗抵抗及耐药等恶性表型的调控,还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C1GALT1在恶性肿瘤中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C1GALT1作为治疗靶点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GALT1 O-糖基化 恶性肿瘤 恶性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