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中理化指标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 张琳 +6 位作者 陈利燕 张颖彬 周苏娟 洪一苇 梁思辰 孙洪峰 陈红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理化成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物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叶的风味品质特征、质量等级,因而成为我国茶叶产品标准的关键指标。我国茶叶产品种类丰富,相关标准较多,具有一定共性特征与特殊性,但我国茶叶产品标准之间理化指标的关系鲜见报... 理化成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物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叶的风味品质特征、质量等级,因而成为我国茶叶产品标准的关键指标。我国茶叶产品种类丰富,相关标准较多,具有一定共性特征与特殊性,但我国茶叶产品标准之间理化指标的关系鲜见报道。收集整理了我国已制定茶及相关产品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27项,涉及20项理化指标。因产地、原料、加工工艺和采摘标准等不同,各茶叶标准对理化指标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性,但质量要求的方向保持一致。绿茶标准的数量及其理化指标参数最多,要求最高,茶叶国家标准的要求普遍低于行业或地方标准。与国家茶叶基础性产品标准相比,地理标志茶叶产品在理化指标的要求上一般较高。本研究为我国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标准 理化指标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鲁钰婷 柴云峰 +5 位作者 郝振霞 吴正浩 马桂岑 张相春 陈利燕 陈红平 《中国茶叶》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2023年茶叶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关注了新兴污染物检测新方法的开发。茶叶中有机污染物检测目标主要包括农药在内的有机污染物,以及多环芳烃、吡咯里西啶生物碱、高氯酸盐、蒽醌和塑化剂等新兴污染物;检测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新型吸附... 2023年茶叶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关注了新兴污染物检测新方法的开发。茶叶中有机污染物检测目标主要包括农药在内的有机污染物,以及多环芳烃、吡咯里西啶生物碱、高氯酸盐、蒽醌和塑化剂等新兴污染物;检测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新型吸附剂和萃取剂的制备与应用;同时在分析方法中应用机器学习模型,使茶叶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茶叶中无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主要以等离子电感耦合质谱检测法和等离子发射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法为主,重点检测对象是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上。总的来说,基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2023年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拓展了茶叶中污染物检测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有机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GPS的几种通讯方式及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利燕 夏斌 方元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8-210,共3页
车载GPS利用GPS、计算机、现代通信以及自动化等现代高新技术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其中,通讯手段的选择是车载GPS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目前,常用的通讯方式有GSM/SMS、GPRS、CDMA。为此,将在介绍车载GPS的基础上,针对常用的... 车载GPS利用GPS、计算机、现代通信以及自动化等现代高新技术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其中,通讯手段的选择是车载GPS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目前,常用的通讯方式有GSM/SMS、GPRS、CDMA。为此,将在介绍车载GPS的基础上,针对常用的通讯方式进行阐述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车载GPS 综述 无线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利燕 屠幼英 +2 位作者 陈暄 梁慧玲 梁靖 《茶叶》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本文研究了儿茶素在 p H2 .6~ 6.5各柠檬酸缓冲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儿茶素在 p H3 .6~ 6.5之间的缓冲溶液中比较稳定 ,放置 1 8h后 ,儿茶素最低回收率为 81 .9%。将 p H2 .6、p H3 .6、p H4.6、p H5 .6的儿茶素溶液的 p H值分别... 本文研究了儿茶素在 p H2 .6~ 6.5各柠檬酸缓冲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儿茶素在 p H3 .6~ 6.5之间的缓冲溶液中比较稳定 ,放置 1 8h后 ,儿茶素最低回收率为 81 .9%。将 p H2 .6、p H3 .6、p H4.6、p H5 .6的儿茶素溶液的 p H值分别调到 p H 6.5 ,再放置 1 8h后 ,儿茶素回收率最高为 93 .0 % ,最低可达 84.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酸性环境 稳定性 缓冲液 解离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滑石粉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利燕 章剑扬 +1 位作者 刘新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5年第1期19-20,共2页
我国的绿茶标准GB/T14456.1中规定绿茶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但是目前有些绿茶生产企业为了增加光泽和重量,在茶叶中添加了滑石粉。滑石粉英文名为talcum powder,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 我国的绿茶标准GB/T14456.1中规定绿茶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但是目前有些绿茶生产企业为了增加光泽和重量,在茶叶中添加了滑石粉。滑石粉英文名为talcum powder,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油腻感,无臭,无味。滑石粉按用途和级别可分为化工级滑石粉,陶瓷级滑石粉,化妆品级滑石粉,医药、食品级滑石粉等。如果使用过量或长期食用滑石粉有致癌性。目前我国还没有茶叶中滑石粉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粉 测定方法 茶叶 生产企业 食品级 夹杂物 绿茶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员数字素养刍论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利燕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1年第6期93-98,共6页
大数据环境下,各类图书馆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对全源数据挖掘、数字利用的竞争,这对图书馆的馆员数字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图书馆开展的实践活动,着重分析了馆员基于数字信息转换、归类、可视化、关联、边界、应用的六种能力,在强... 大数据环境下,各类图书馆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对全源数据挖掘、数字利用的竞争,这对图书馆的馆员数字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图书馆开展的实践活动,着重分析了馆员基于数字信息转换、归类、可视化、关联、边界、应用的六种能力,在强调数字素养重要性的同时阐明了数字素养的内涵,构建了图书馆员的数字素养能力培养体系,最后提出提升图书馆员数字素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数据 图书馆员 能力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利燕 屠幼英 《中国茶叶》 2001年第5期8-9,共2页
关键词 茶多糖 药理作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铅在茶汤中的溶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利燕 鲁成银 刘汀 《中国茶叶》 2004年第3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茶叶 茶汤 溶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中氟含量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利燕 章剑扬 +2 位作者 刘新 鲁成银 吕连梅 《中国茶叶》 2014年第12期22-22,共1页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装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因普洱茶独特的香气(陈香)和保健功能被广泛关注。茶树是一种聚...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装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因普洱茶独特的香气(陈香)和保健功能被广泛关注。茶树是一种聚氟植物,叶片是茶树对氟积累的主要器官之一,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取决于剂量,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均每天适宜的氟摄入量为2.5-4.0mg。适量的氟可以防龋,促进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增强骨骼的强度等;但是摄入氟过多,导致氟尿、氟牙病、氟骨症和Ca代谢紊乱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含量 云南大叶种 晒青毛茶 人体健康 发酵加工 陈香 叶底 滋味醇厚 茶叶市场 氟骨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大肠菌群的污染途径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利燕 鲁成银 刘汀 《中国茶叶加工》 2005年第1期36-37,共2页
对生产厂家刚进厂的鲜叶、摊青(地上)叶、摊青(蔑垫)叶、地面上的灰尘、成品茶、包装进行取样,研究大肠菌群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工厂地上的灰尘中含有大肠菌群会污染茶叶,茶叶包装过程中工人的行为(便后不洗手就直接包装茶叶)也是茶... 对生产厂家刚进厂的鲜叶、摊青(地上)叶、摊青(蔑垫)叶、地面上的灰尘、成品茶、包装进行取样,研究大肠菌群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工厂地上的灰尘中含有大肠菌群会污染茶叶,茶叶包装过程中工人的行为(便后不洗手就直接包装茶叶)也是茶叶大肠菌群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摊青 大肠茵群 茶叶包装 品茶 鲜叶 污染途径 成品 大肠菌群 洗手 污染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磁性物测定方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利燕 刘新 刘汀 《中国茶叶》 2006年第1期22-22,共1页
目前,欧盟、韩国等国家已把磁性物列入茶叶的检测项目。内地某进出口公司一批销往德国的绿茶,因进口国检出茶叶中的磁性物质含量较高而被退回。2003年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了6个批次的浙江出口茶叶.有5个批次茶叶检出... 目前,欧盟、韩国等国家已把磁性物列入茶叶的检测项目。内地某进出口公司一批销往德国的绿茶,因进口国检出茶叶中的磁性物质含量较高而被退回。2003年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了6个批次的浙江出口茶叶.有5个批次茶叶检出磁性物质。由此可见,我国茶叶出口除了受到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元素等影响以外,磁性物质又将成为茶叶出口受阻的一个新的因素。目前茶叶中磁性物的测定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块磁铁在茶叶中来回吸附几次,然后从磁铁上收集被吸附的磁性物称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茶叶 磁性物质 测定方法 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研究初报 茶叶出口 重金属元素 检测项目 物质含量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对茶叶中氟含量的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利燕 《中国茶叶》 2012年第7期20-20,共1页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有益于人体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应用氟化物防龋齿被认为是目前最广泛最有效的手段。茶树是富集氟的植物,叶片是茶树对氟的主要积累器官,因此通过饮茶可以补充一定量的氟以保证人体的健康,但是人...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有益于人体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应用氟化物防龋齿被认为是目前最广泛最有效的手段。茶树是富集氟的植物,叶片是茶树对氟的主要积累器官,因此通过饮茶可以补充一定量的氟以保证人体的健康,但是人体过量摄入氟也会引起氟中毒。有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氟牙症及氟骨症与长期饮用高氟含量的砖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含量 农业行业标准 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 茶叶 少数民族地区 微量元素 人体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密度分割法在西昆仑遥感蚀变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利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2144-12145,共2页
以西昆仑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遥感图像数据统计分析,针对铁化蚀变在ETM不同波段上的反射特征,对研究区进行矿化蚀变信息的定量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密度分割法的离差平方总和曲线在6段时趋于平缓,铁化蚀变总体分布... 以西昆仑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遥感图像数据统计分析,针对铁化蚀变在ETM不同波段上的反射特征,对研究区进行矿化蚀变信息的定量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密度分割法的离差平方总和曲线在6段时趋于平缓,铁化蚀变总体分布较少且比较稀疏,根据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铁划蚀变侵入岩型铁染异常、地层铁染型异常等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最优密度分割法 铁化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压茶中铅的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利燕 刘新 刘汀 《中国茶叶加工》 2010年第4期10-12,共3页
在模拟少数民族饮茶方式的基础上,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茶汤中铅的含量,以研究不同煮茶条件下紧压茶中铅的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煮茶方式和不同茶水比对紧压茶中铅的浸出率影响较大;茶水比1:50,加奶煮10min,重复2次后,紧压茶中... 在模拟少数民族饮茶方式的基础上,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茶汤中铅的含量,以研究不同煮茶条件下紧压茶中铅的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煮茶方式和不同茶水比对紧压茶中铅的浸出率影响较大;茶水比1:50,加奶煮10min,重复2次后,紧压茶中铅的总浸出率达到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压茶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砂壶泡茶的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陈利燕 张颖彬 +1 位作者 章剑扬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6年第1期16-17,共2页
北宋诗人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居馍寄茶诗》中有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中的紫泥指的就是紫砂壶,可见在北宋时期紫砂壶已出现,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传承,紫砂壶在当今社会已有了高度的发展,不仅在文人墨客中流传,也... 北宋诗人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居馍寄茶诗》中有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中的紫泥指的就是紫砂壶,可见在北宋时期紫砂壶已出现,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传承,紫砂壶在当今社会已有了高度的发展,不仅在文人墨客中流传,也深受广大普通消费者的喜爱。宜兴紫砂壶所用的原料是产于宜兴丁蜀的紫砂矿土,它是一种矿石,从矿源地采掘出的紫砂矿石俗称生泥,要经过风化、除杂、配料、粉碎、陈腐、练泥等一系列的加工变化才能作为制壶的原料。虽然紫砂壶在使用之前要经过开壶清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壶 紫砂泥 北宋诗 紫泥 茶诗 依韵 练泥 历史传承 朱泥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因子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周超 胡玉荣 +2 位作者 曾建明 杨坚 陈利燕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9-436,共8页
以中茶108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硒含量、干旱胁迫以及不同pH值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呈正相关;干旱胁迫会造成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速率降低,与正常生长的茶树相比,硒吸收... 以中茶108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硒含量、干旱胁迫以及不同pH值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呈正相关;干旱胁迫会造成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速率降低,与正常生长的茶树相比,硒吸收总量显著降低;土壤含水率在90%时,茶树根部对硒的累积总量最高,达到0.527mg·kg-1,而在土壤含水率50%时,根部硒累积总量为0.301mg·kg-1,两者差异极显著。在不同pH值的培养条件下,72h内各处理叶片均达到富硒水平,处理间叶片硒含量未出现显著差异;处理28d后,各处理间叶片硒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以pH值3.5时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含量 土壤水分 PH值 茶树硒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菊花中的SO_2残留 被引量:16
17
作者 章剑扬 陈利燕 +1 位作者 马桂岑 刘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8-582,共5页
采用碱性溶液加速溶剂萃取(ASE)/离子色谱(IC)法测定,建立了菊花中SO2残留的分析方法.粉碎后的样品以碱性溶液为萃取溶剂,经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C18固相萃取(SPE)净化后,以碳酸盐为淋洗液,IonPac AS9-HC离子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 采用碱性溶液加速溶剂萃取(ASE)/离子色谱(IC)法测定,建立了菊花中SO2残留的分析方法.粉碎后的样品以碱性溶液为萃取溶剂,经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C18固相萃取(SPE)净化后,以碳酸盐为淋洗液,IonPac AS9-HC离子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O2(以SO32-计)在0.5~5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 7),检出限(LOD)为0.05 mg· L-1,定量下限(LOQ)为0.17 mg·L-1.以空白菊花样品为体,在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菊花 碱性溶液 加速溶剂萃取 离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亚硝酸盐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古小玲 鲁成银 +3 位作者 刘新 于良子 陈利燕 汪庆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利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颜色反应,建立了用比色法测定茶叶中亚硝酸盐的方法。针对茶叶中存在的茶多酚、茶色素和抗坏血酸等干扰因素,优化了测定的最佳技术参数。建立的方法在所测... 利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颜色反应,建立了用比色法测定茶叶中亚硝酸盐的方法。针对茶叶中存在的茶多酚、茶色素和抗坏血酸等干扰因素,优化了测定的最佳技术参数。建立的方法在所测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变异系数为4.6%,回收率为72.90%-86.53%。本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适用于茶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亚硝酸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活性成分在酵母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暄 屠幼英 +2 位作者 童启庆 陈利燕 林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69,共4页
通过对绿茶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茶多酚、儿茶素及有机酸的检测,以及对pH、糖度的分析,发现在发酵开始的12-24 h多酚和表型儿茶素含量迅速下降,菌体中儿茶素积累增加,部分儿茶素被酵母吸收利用;在发酵过程中几种有机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 通过对绿茶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茶多酚、儿茶素及有机酸的检测,以及对pH、糖度的分析,发现在发酵开始的12-24 h多酚和表型儿茶素含量迅速下降,菌体中儿茶素积累增加,部分儿茶素被酵母吸收利用;在发酵过程中几种有机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糖和pH随发酵的进行而下降,还原糖的含量在48 h前均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活性成分 酵母发酵过程中 代谢动力学 茶叶发酵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在速溶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梁靖 须海荣 +1 位作者 蒋文莉 陈利燕 《茶叶》 2002年第1期25-26,共2页
通过对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 ,探讨出在速溶茶加工过程中 ,纤维素酶应用较合适的温度、时间及浓度。结果表明浸提温度为 45℃、浸提时间为 60 min、添加量为 0 .1 5 u/ ml是本实验中纤维素酶发挥作用的较佳条件。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速溶茶 应用 提取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