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糠油脱臭馏出物中甾醇的分析检测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刘杨 刘玉兰 张晓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2,共6页
测定了米糠油脱臭馏出物的主要理化指标,并利用分光光度法、HPLC法测定米糠油脱臭馏出物中甾醇含量。结果表明,米糠油脱臭馏出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3.8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47%,其中油酸为41.38%,亚油酸为31.74%,亚麻酸为1.35%,与... 测定了米糠油脱臭馏出物的主要理化指标,并利用分光光度法、HPLC法测定米糠油脱臭馏出物中甾醇含量。结果表明,米糠油脱臭馏出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3.8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47%,其中油酸为41.38%,亚油酸为31.74%,亚麻酸为1.35%,与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甾醇含量为1.41%,通过HPLC测定豆甾醇含量为0.23%,β-谷甾醇为0.25%;GC-MS法检测米糠油脱臭馏出物中还含有3,5-二烯豆甾烷、麦角甾-5烯-3醇,还有一些不经常见到的羊毛甾醇和日耳曼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脱臭馏出物 甾醇 HPLC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品种和制油工艺对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玉兰 陈刘杨 +1 位作者 汪学德 宋健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0,共5页
对以黑、白芝麻为原料,采用水代法、螺旋压榨法、液压压榨法工艺所得芝麻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芝麻油中VE、芝麻素、芝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代法所得芝麻油的酸值(KOH)和磷脂含量最低,而水分及挥发物含量... 对以黑、白芝麻为原料,采用水代法、螺旋压榨法、液压压榨法工艺所得芝麻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芝麻油中VE、芝麻素、芝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代法所得芝麻油的酸值(KOH)和磷脂含量最低,而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最高;所有芝麻油样品均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芝麻素、芝麻酚和VE;所有芝麻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接近,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83.4%;白芝麻油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黑芝麻油,水代法所得芝麻油氧化稳定性最好,液压压榨芝麻油次之,螺旋压榨芝麻油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制油工艺 芝麻油 脂肪酸组成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榨工艺对芝麻油和芝麻饼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玉兰 陈刘杨 +1 位作者 汪学德 胡小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2-386,共5页
为比较芝麻不同压榨工艺对芝麻油和芝麻饼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整籽带皮白芝麻和整籽脱皮白芝麻为原料,采用液压榨油机进行冷榨,对所得芝麻油和芝麻饼进行品质分析,并与热榨芝麻油、芝麻饼以及芝麻油国家标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榨芝麻... 为比较芝麻不同压榨工艺对芝麻油和芝麻饼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整籽带皮白芝麻和整籽脱皮白芝麻为原料,采用液压榨油机进行冷榨,对所得芝麻油和芝麻饼进行品质分析,并与热榨芝麻油、芝麻饼以及芝麻油国家标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榨芝麻油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等质量指标都明显优于热榨芝麻油和芝麻香油国家标准;脱皮冷榨芝麻油较整籽冷榨芝麻油的酸价降低,但过氧化值有所升高;冷榨芝麻油较热榨芝麻油的VE含量、芝麻酚含量明显降低,芝麻素含量有所升高,氧化诱导时间明显缩短;脱皮冷榨芝麻油较整籽冷榨芝麻油的生育酚含量降低,芝麻素和芝麻酚含量有所升高,氧化诱导时间稍有延长。无论带皮芝麻籽或脱皮芝麻籽经冷榨后除饱满度不如压榨前之外,外形基本保持完好。脱皮冷榨芝麻饼粗脂肪质量分数16.63%、粗蛋白质量分数54.09%、蛋白质溶解度NSI为23.50%。芝麻脱皮冷榨不仅可以得到色浅清亮的清香芝麻油,还可以得到蛋白质含量高且功能性好的食用芝麻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品质控制 压榨 芝麻油 芝麻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芝麻和进口芝麻及加工芝麻油品质对比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玉兰 陈刘杨 +1 位作者 汪学德 胡小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0-153,共4页
对国产芝麻样品和进口芝麻样品及其相应压榨芝麻油的组分和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口芝麻较国产芝麻的子粒稍大且略显饱满;国产芝麻和进口芝麻的粗脂肪含量略有差异,国产芝麻的粗蛋白含量高,草酸和灰分含量低;国产芝麻较进口芝... 对国产芝麻样品和进口芝麻样品及其相应压榨芝麻油的组分和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口芝麻较国产芝麻的子粒稍大且略显饱满;国产芝麻和进口芝麻的粗脂肪含量略有差异,国产芝麻的粗蛋白含量高,草酸和灰分含量低;国产芝麻较进口芝麻压榨芝麻油的色泽无明显差别,但磷脂含量、酸价、皂化值、过氧化值较低;国产芝麻油的抗氧化成分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均好于进口芝麻油;国产芝麻油和进口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在芝麻油国标范围内;进口芝麻压榨芝麻油的香味稍逊色于国产芝麻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芝麻 进口芝麻 芝麻油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臭工艺条件对花生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志霞 梁少华 陈刘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0,共4页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花生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花生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花生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脱臭温度255℃以下和脱臭时间40...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花生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花生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花生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脱臭温度255℃以下和脱臭时间40 min以下花生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在脱臭温度255℃以上和脱臭时间40 min以上花生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快,相对含量高,其最高含量为4.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脱臭温度 脱臭时间 反式脂肪酸 反式油酸 反式亚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