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注入拟南芥种子引起M_1和M_2代变异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冬花 梁前进 +2 位作者 张根发 张文俊 张相岐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22-25,共4页
采用改良RAPD技术 ,对不同离子注入的拟南芥种子M1代基因池DNA、M1和M2 代株植物DNA进行变异分析及遗传稳定性分析。M1代基因池DNA分析表明 :178个随机引物中有 5 3个随机引物扩增出差异带 ,重复实验证明一些引物的PCR产物的条带具有相... 采用改良RAPD技术 ,对不同离子注入的拟南芥种子M1代基因池DNA、M1和M2 代株植物DNA进行变异分析及遗传稳定性分析。M1代基因池DNA分析表明 :178个随机引物中有 5 3个随机引物扩增出差异带 ,重复实验证明一些引物的PCR产物的条带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变异频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注入剂量有关。特别是M2 代的遗传稳定性分析证明 :利用与M1代相同的引物进行PCR分析 ,其变异带与M1吻合 ,故可能离子注入引起的变异是真实遗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离子注入 拟南芥 遗传稳定性 遗传改良 基因工程 变异 氮离子 PAPD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的动态监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虎 慈龙骏 +2 位作者 方建国 陈冬花 刘玉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19,共6页
选取新疆西天山为监测区,建立云杉林生物量遥感模型。基于遥感和地面调查数据提取西天山不同年龄阶段云杉林信息,对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分析1986、1996及2007年3期森林生物量监测数据,对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的时空分布... 选取新疆西天山为监测区,建立云杉林生物量遥感模型。基于遥感和地面调查数据提取西天山不同年龄阶段云杉林信息,对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分析1986、1996及2007年3期森林生物量监测数据,对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变化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20年间西天山云杉林总体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42.73t·hm-2,全林区云杉林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呈现出前期(1986—1996年)减少、后期(1996—2007年)增加、总体略有下降的特点。1986年西天山云杉林的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为143.165t.hm-2,1996年下降到141.875t·hm-2,2007年又恢复到143.15t·hm-2。1986—2007年20年间,西天山云杉林面积减少了1.9%,生物总量减少了1.92%。1986—1996年间,西天山云杉林面积减少了2.88%,生物总量减少了3.77%。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西天山林区的天然森林资源得以恢复,1996—2007年西天山云杉林面积增加了1%,生物总量增加了1.91%。就不同区域云杉林生物量动态变化而言,喀什河流域云杉林总体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随后依次为巩乃斯河流域、特克斯河流域及其他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林 生物量 遥感模型 动态监测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地区5个欧美杨引进品系的苗期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尤鑫 龚吉蕊 +4 位作者 张新时 段庆伟 葛之葳 陈冬花 安然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2期17-23,共7页
2007-2008年以察布查尔平原林场作为引种试验基地,进行了新疆伊犁地区NM6、SIM、NE19、DN2、DN1825个欧美杨引进品系的苗期适应性研究。通过与杨树本地种1467、1262、P64、Da、Jia在扦插造林成活率、2年生苗木高、径生长量及苗木干生... 2007-2008年以察布查尔平原林场作为引种试验基地,进行了新疆伊犁地区NM6、SIM、NE19、DN2、DN1825个欧美杨引进品系的苗期适应性研究。通过与杨树本地种1467、1262、P64、Da、Jia在扦插造林成活率、2年生苗木高、径生长量及苗木干生物量等生长习性的比较,以及苗木光生理效应,即苗期苗木的光响应曲线特征对比等的试验观测结果,对新疆伊犁地区这5个欧美杨引进品系的苗期适应性作出了评价,以此从苗期评选出了能适应伊犁地区高光照条件的NM6、SIM、NE193个欧美杨品系。它们可作为引进的杨树新品系在新疆作深入、扩展的引种试验。在作欧美杨引进品系苗期的地区适应性评价上,树立了以植株生长量指标、形态指标以及苗木光生理效应中的转化光能利用率进行杨树优良适应品系综合评选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区 欧美杨引进品系 苗期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舒适状况的循证护理
4
作者 王翠琴 李汶珊 +1 位作者 吴小花 陈冬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0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保持舒适的有效措施。方法将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循证后根据个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地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舒适状况。结果观察组在心理性、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保持舒适的有效措施。方法将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循证后根据个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地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舒适状况。结果观察组在心理性、生理性、环境性、社会性、医源性舒适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舒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舒适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管桩在赵固二矿选煤厂原煤仓工程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冬花 《河南建材》 2011年第1期20-21,共2页
通过优化设计,在赵固二矿选煤厂原煤仓中采用的静压管桩,实现了工期短、造价低、工程质量有保证的效果。
关键词 大直径原煤仓 静压管桩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鲤鱼和小龙虾中毒氟磷残留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坤明 陈劲星 +4 位作者 苏建峰 连文浩 陈冬花 张钰萍 胡德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9-914,共6页
建立了鲤鱼和小龙虾中毒氟磷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5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50 mg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50 mg无水硫酸镁分散萃取净化,以Eclipse XDB-C18色谱柱分离待测物,采用电... 建立了鲤鱼和小龙虾中毒氟磷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5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50 mg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50 mg无水硫酸镁分散萃取净化,以Eclipse XDB-C18色谱柱分离待测物,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以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0~50μg/L范围内,毒氟磷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其在鲤鱼和小龙虾中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4和0.8μg/kg,定量限(LOQ)分别为2和3μg/kg;在10、50和100μg/kg添加水平下,鲤鱼和小龙虾2种基质中毒氟磷的日内和日间回收率为88%~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5.4%。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环保,能够满足鲤鱼和小龙虾中毒氟磷快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鲤鱼 小龙虾 毒氟磷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痛泵在产科腹腔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冬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镇痛泵对产科腹腔镜患者镇痛、镇静及对术后排气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产妇(51例)采用单次肌注哌替啶,实验组产妇(56例)使用PCA泵,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及排气情况、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镇痛优良率(82.1%)优于... 目的分析镇痛泵对产科腹腔镜患者镇痛、镇静及对术后排气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产妇(51例)采用单次肌注哌替啶,实验组产妇(56例)使用PCA泵,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及排气情况、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镇痛优良率(82.1%)优于对照组(χ2=14.523,p=0.000),其镇静满意率亦高于对照组(χ2=7.464,p=0.006);2组患者排气时间小于48h、大于48h者无统计学差异(χ2=1.366,p=0.242);2组患者在尿潴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χ2=5.263,p=0.022)及腰骶部红肿硬块的发生(χ2=4.286,p=0.038)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镇痛泵能有效控制产科手术患者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静效果,但其尿路感染发生率及腰骶部红肿硬块的发生较高,产科护士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腹腔镜 镇痛泵 镇静满意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阜康国有林管理局天保二期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价
8
作者 李建贵 陈冬花 李虎 《新疆林业》 2020年第5期18-23,共6页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中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天保工程从1998年开始试点以来,总体进展顺利,天保工程一期建设(1999~2010)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天保工程二期建设(2011~2020)的启动,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天...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中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天保工程从1998年开始试点以来,总体进展顺利,天保工程一期建设(1999~2010)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天保工程二期建设(2011~2020)的启动,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综合效益,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关注的重点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保工程 多源数据 二期建设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战略 监测评价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高粱中吡蚜酮残留和消解动态 被引量:8
9
作者 郑坤明 陈冬花 +3 位作者 徐佳 张钰萍 苏建峰 胡德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4-1108,共5页
建立了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籽粒及高梁植株中吡蚜酮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提取,通过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分散萃取净化,采用电喷雾离子... 建立了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籽粒及高梁植株中吡蚜酮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提取,通过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分散萃取净化,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2 mg/L范围内,吡蚜酮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70。在0.002、0.02和0.2 mg/kg添加水平下,吡蚜酮在高粱和高粱植株中的日内平均回收率为71%~92%,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8%~5.6%;日间平均回收率为71%~96%,日间RSD(n=15)为1.2%~4.2%。吡蚜酮在高粱籽粒和高粱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02 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在高粱植株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内蒙古和黑龙江2个试验点的高粱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7 d和9.0 d。该方法可用于高粱中痕量吡蚜酮残留的检测。这些数据有助于高粱中吡蚜酮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并指导吡蚜酮在高粱上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高梁 吡蚜酮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动态评估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鹏 刘果镍 +3 位作者 梁媛媛 李虎 陈冬花 刘玉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35,共14页
基于安徽省及周边139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气象数据和2002-2017年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模型,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孕灾环境与承灾体的脆弱性角度,动态评估安徽省农业旱灾... 基于安徽省及周边139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气象数据和2002-2017年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模型,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孕灾环境与承灾体的脆弱性角度,动态评估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时空演变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旱灾危险性在不同年代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在2000 s期间,安徽省南部北部出现干湿反转,南部危险性超过北部。在农作物关键生长期(3-8月份),4月和7-8月的危险性高值区域超过全省1/2面积。2001-2016年安徽省旱灾危险性由南向北递减,北部区域危险性变化(2.86)大于南部区域(0.55),南部区域危险性存在减小趋势,北部存在增大趋势。(2)脆弱性指标中复种指数、人均水资源量、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GDP、人均粮食产量、森林覆盖率这6个指标权重最高,占整个指标权重一半以上(57.6%)。加权评分得到2001-2016年安徽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其均值由南向北递增,各个区域脆弱性存在下降趋势,南部区域下降趋势更大,而北部区域下降趋势不显著。(3)2001-2016年安徽省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均值达到中等级(0.208~0.339),旱灾综合风险均值由西南向东北呈现“高(0.367)-低(0.084)-高(0.281)”分布,变异系数大(0.64~2.86)。安徽省南部区域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存在减小趋势,而北部区域作为重要粮食主产区,其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存在上升趋势。(4)各市受灾面积与绝收面积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且旱灾受灾率与脆弱性均值空间分布一致,旱灾绝收率与危险性均值空间分布一致。安徽省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和旱灾受灾率、绝收率通过了99%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构建的安徽省旱灾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随机森林 旱灾 危险性 脆弱性 动态风险评估 干旱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估产遥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豫疆 李佩 +2 位作者 陈冬花 李虎 黄新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6期236-237,240,共3页
阐述了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对棉花遥感估产研究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总结了新疆棉花遥感估产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遥感 棉花 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水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其在111种农药和相关化学品残留同时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苏建峰 林谷园 +2 位作者 连文浩 张金虎 陈冬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2-300,共9页
建立了两种针对水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分析的快速样品前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111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检测。在样品前处理方法Ⅰ中,样品经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体积比为1∶1∶1)混合溶剂提取,乙腈转溶;在样品前处理方法Ⅱ中,样品用乙... 建立了两种针对水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分析的快速样品前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111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检测。在样品前处理方法Ⅰ中,样品经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体积比为1∶1∶1)混合溶剂提取,乙腈转溶;在样品前处理方法Ⅱ中,样品用乙腈-水溶液均质,超声波辅助提取,液-液分配。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提取液分别用Envi-18柱和PSA柱净化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采用选择离子扫描(SIM)方式,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在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GC-MS分析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01~0.026mg/kg;在加标水平为0.25mg/kg时,采用方法Ⅰ时的回收率为72%~113%,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3.4%~12.1%;采用方法Ⅱ时的回收率为51%~127%(其中回收率为70%~120%的占94%),RSDs为3.2%~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样品前处理 农药多残留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GF-5与GF-6卫星数据的多分类器组合亚热带树种识别 被引量:16
13
作者 栗旭升 李虎 +4 位作者 陈冬花 刘玉锋 刘赛赛 刘聪芳 胡国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104,共12页
【目的】针对亚热带森林冠层结构复杂、林分高密度下树种遥感识别精度不高以及不同分类算法对不同树种识别表现力不一等问题,探究高光谱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数据联合的多分类器组合树种识别方法,以促进多源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领... 【目的】针对亚热带森林冠层结构复杂、林分高密度下树种遥感识别精度不高以及不同分类算法对不同树种识别表现力不一等问题,探究高光谱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数据联合的多分类器组合树种识别方法,以促进多源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方法】以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联合高分五号AHSI(GF-5 AHSI)与高分六号PMS(GF-6 PMS)卫星数据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等辅助信息,构建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复杂冠层结构和高林分密度条件下面向对象多源数据多分类器自适应的树种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图割算法(GC)对GF-6 PMS卫星数据进行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结合外业调查数据选择样本;然后基于GF-5 AHSI卫星数据提取植被指数特征(VIF)26个,GF-6 PMS卫星数据提取各方向各波段纹理特征(TEF)128个,将GF-5 AHSI卫星数据去除坏波段后的304个波段作为光谱特征(SF),基于DEM构建的地形因子作为地形特征(TRF)3个,根据类间可分性和线性判别分析对各类因子进行特征选择,依据特征选择结果构建10种分类方案;最后,采用近邻分类(KNN)、支持向量机(SVM)、贝叶斯分类(Bayesian)、分类回归树(CART)和随机森林(RF)建立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精度权重自适应组合分类器(WACC),结合10种分类方案进行树种识别,并对树种识别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线性判别分析模型下,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植被指数特征因子分别在增加到28、12和10个后判别精度趋于稳定,对树种具有较好识别能力的光谱特征因子主要集中在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纹理特征因子主要集中在均值、熵和角二阶矩,植被指数特征因子主要集中在表征绿度、碳衰减和冠层含水指数;权重自适应分类器组合算法树种识别总体精度为87.51%,Kappa系数为0.854,均优于单一分类器算法;不同特征因子方案在各分类算法下取得总体精度排序为SF+TEF+VIF>SF+TEF+VIF+TRF>SF+TEF+TRF>SF+VIF>SF+VIF+TRF>SF+TEF>SF>SF+TRF>VIF>TEF。【结论】SF+TEF+VIF特征组合下的权重自适应分类器组合算法能够对亚热带天然次生林树种进行有效识别,具有良好的识别精度和可信度,GF-5 AHIS和GF-6 PMS卫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等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分类器 高分五号 高分六号 树种识别 面向对象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地下车库设计
14
作者 陈冬花 《山西建筑》 2014年第24期50-51,共2页
结合舟山地下车库设计实例,主要阐述了该地下车库结构方案的选择方式,论述了车库承压及抗浮计算应考虑的工况,并根据工程地勘报告,对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针对大底盘超长结构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地下车库 沉降 裂缝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西部云杉林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新利 马江林 陈冬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75-1480,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为森林植被生物量遥感动态监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天山云杉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生物量及其对应环境星数据与其派生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之间的相关... 【目的】探讨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为森林植被生物量遥感动态监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天山云杉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生物量及其对应环境星数据与其派生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分龄级比不分龄级的条件下,生物量与各因子团的相关性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体现的较明显。【结论】林分生物量与水热因子中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等因子有较高相关性;与地形因子中海拔、坡度具有较高相关性,与遥感因子中B3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而与其它因子在这个水平上相关不显著。在水热因子中,幼龄林、近熟林生物量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有较高相关性,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与水热因子中的平均气温有较高相关性;在遥感因子中,幼龄林生物量与遥感因子中B2有较高相关性,中龄林生物量与DVI、EVI有较高相关性,其他龄级生物量与NDVI、RVI有较高相关性;在地形因子中,幼龄林和近熟林生物量与地形因子中的海拔具较高相关性,成熟林和过熟林生物量与地形因子中DEM分级具有较高相关性,中龄林与地形因子相关性不高;在森林特征因子中,过熟林生物量与年龄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他龄级相关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林 生物量 遥感地学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