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粒径黄土对砷和汞的吸附特性研究
1
作者 谭博文 时红 +1 位作者 陈军锋 张永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2,50,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黄土对重金属As(Ⅴ)、Hg(Ⅱ)的吸附特性,以5种粒径的黄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反应时间、重金属浓度、固液比、pH等因素对As(Ⅴ)和Hg(Ⅱ)在5种粒径黄土上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对As(Ⅴ)和Hg(Ⅱ)的吸附分别于480、60 ...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黄土对重金属As(Ⅴ)、Hg(Ⅱ)的吸附特性,以5种粒径的黄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反应时间、重金属浓度、固液比、pH等因素对As(Ⅴ)和Hg(Ⅱ)在5种粒径黄土上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对As(Ⅴ)和Hg(Ⅱ)的吸附分别于480、60 min饱和,吸附动力学过程最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粒径越小的黄土吸附效果越好。Langmiu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D-R模型均能较好地解释黄土对As(Ⅴ)、Hg(Ⅱ)的等温吸附,Langmiur模型计算出黄土对As(Ⅴ)和Hg(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60、1.096 mg/g,D-R模型计算结果显示,5种黄土吸附As(Ⅴ)和Hg(Ⅱ)的平均吸附自由能介于8.01~10.11 kJ/mol和7.55~11.17 kJ/mol,吸附以离子交换为主。适当增加固液比能明显增加黄土的吸附效率,对As(Ⅴ)和Hg(Ⅱ)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1.9%、93.6%。酸性条件(pH=3~7)更有利于As(Ⅴ)的吸附,Hg(Ⅱ)的吸附量在pH=5左右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粒径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秋浇模式的多目标优化与时空特征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映雪 薛静 +2 位作者 陈军锋 崔莉红 王慧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4,52,共12页
基于多目标在区域尺度实现河套灌区秋浇模式的优化对保证灌区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率定验证后的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对2000-2017年河套灌区不同秋浇模式和种植条件下的模拟结果,以作物产量、水分生产力(Wat... 基于多目标在区域尺度实现河套灌区秋浇模式的优化对保证灌区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率定验证后的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对2000-2017年河套灌区不同秋浇模式和种植条件下的模拟结果,以作物产量、水分生产力(Water Productivity,WP)、地下水埋深(Groundwater Depth,GWD)、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和土壤含盐量(Soil Salt Content,SSC)为评价指标,通过AHP-CRITIC-熵值法-TOPSIS综合评价法,分别对河套灌区3种主要作物(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种植条件下适宜的秋浇模式进行优选和评价,并对3种主要作物在推荐秋浇模式下的种植结构进行初步区划。结果显示:在推荐的秋浇模式下河套灌区3种作物的多年平均产量分别为4945、8332和3496 kg/hm^(2),多年平均WP分别为1.15、1.82和1.04 kg/m^(3),节省秋浇引黄灌溉水量约14.8%~30.7%。基于推荐的秋浇模式区划后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的种植面积分别占灌区总面积的21.1%、37.8%和41.1%,在此种植结构下可节省约3.04亿m^(3)的秋浇引黄灌溉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秋浇模式 多目标优化 种植结构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能力的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军锋 郑秀清 +3 位作者 刘萍 臧红飞 雷俊琴 孙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9,共5页
基于田间入渗试验,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对5种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能力预报模型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地表条件下,不同影响因子对不同地表条件地块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显著性有所差异,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入... 基于田间入渗试验,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对5种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能力预报模型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地表条件下,不同影响因子对不同地表条件地块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显著性有所差异,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入渗能力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次为5cm土层深度处土壤温度,裸地土壤温度对入渗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冬小麦地和人工草地土壤入渗能力受气温的影响较显著,休闲裸地和玉米秸秆覆盖地次之,地膜覆盖地土壤入渗能力受气温的影响不显著。建立的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5cm土层深度处土壤温度和气温三因子线性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避免了考虑因素单一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能力 季节性冻融土壤 预报模型 土壤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MMT汽油对三效催化剂老化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军锋 帅石金 肖建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针对国内外对汽油中添加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羟基锰(MMT)容易使三效催化剂堵塞而导致老化的担心,通过对比试验,系统地研究发动机运行工况、汽油中MMT含量和催化剂入口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MMT引起催化剂堵塞的机理进行探讨... 针对国内外对汽油中添加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羟基锰(MMT)容易使三效催化剂堵塞而导致老化的担心,通过对比试验,系统地研究发动机运行工况、汽油中MMT含量和催化剂入口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MMT引起催化剂堵塞的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常规三效催化剂,只有在汽油含锰量高(>18mg/L)、排气温度高(>820°C)且发动机长时间稳态工况运行时,才会导致催化剂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T 三效催化剂 催化剂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亲贤地垒区地下热水成因及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军锋 郑秀清 苗春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1,共4页
为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在分析太原市亲贤地垒区地热田形成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热田地质模型,分析了热水补给来源和运移机制,并对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亲贤地热田地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属滞流型无氚老水;亲... 为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在分析太原市亲贤地垒区地热田形成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热田地质模型,分析了热水补给来源和运移机制,并对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亲贤地热田地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属滞流型无氚老水;亲贤地垒区热田具备了良好的盖层、热储、热源和水循环通道等地质条件,热水是经深循环(受深部热源加热)而形成的;热水开采量不能超过3 600m3/d,热水储存资源量为9.76×108 m3,可实现开采的地热能折合标准煤约1 50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成因 地热资源 氢氧同位素 储存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土壤粒径对浅埋潜水与土壤水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军锋 高旭光 +2 位作者 杜琦 薛静 吕泽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共5页
为了揭示土壤粒径对冻融过程中浅埋潜水与土壤水转化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装置进行了-10、-20和-25℃依次降温恒温冻结62 d和自然消融13 d的冻融试验,研究了土壤粒径为0.1~0.5 mm(A土柱)、0.5~1.0 mm(B土柱)、1.0~1.5 mm(C土柱)、1.5~2.0... 为了揭示土壤粒径对冻融过程中浅埋潜水与土壤水转化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装置进行了-10、-20和-25℃依次降温恒温冻结62 d和自然消融13 d的冻融试验,研究了土壤粒径为0.1~0.5 mm(A土柱)、0.5~1.0 mm(B土柱)、1.0~1.5 mm(C土柱)、1.5~2.0 mm(D土柱)和2.0~2.5 mm(E土柱)的均质土柱在0.5 m地下水位埋深下的潜水蒸发量及潜水回补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冻结0~5 d时,土壤粒径越大,潜水蒸发速率越快,A、B、C、D和E土柱潜水蒸发速率分别为0.15、0.20、0.24、0.29和0.34 mm/d;冻结过程中累积潜水蒸发量随土壤粒径增大呈指数型递减,随着冻结气温的降低,土壤粒径对潜水蒸发量的影响减弱。消融0~5 d,粒径越大,土壤水对潜水的回补速率越快;随着消融时间增加,累积潜水回补量随土壤粒径增大而减小。研究成果对于土壤盐渍化防治和水资源科学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潜水蒸发 土壤粒径 地下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期耕作层土壤温度及土壤冻融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郑秀清 陈军锋 +2 位作者 邢述彦 孙明 杨军耀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8,共4页
对季节性冻融期3种地表条件下耕作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土壤冻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地表条件下耕作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较裸地高1.6~2.6℃,玉米秸秆... 对季节性冻融期3种地表条件下耕作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土壤冻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地表条件下耕作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较裸地高1.6~2.6℃,玉米秸秆覆盖下较裸地高1.0~2.8℃;裸地地温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二者关系可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表示。土壤自然冻结条件下地表负积温较大,最大冻结速率达2.8cm/d;地膜覆盖地块土壤初始冻结滞后裸地约30天,土壤冻结快消融过程短,最大冻结速率4.0cm/d,土壤完全解冻提前裸地14天;玉米秸秆覆盖地块整个冻融过程缓慢且滞后裸地和覆膜地,土壤完全解冻滞后裸地7天。研究成果对冬春作物播种及预防冻害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土壤 气温 土壤温度 玉米秸秆 地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典型灌区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军锋 郜银梁 +1 位作者 闫云霞 张成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基于黑河沿岸地下水位观测井近20年实测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年地下水埋深序列的趋势分析,并选取代表观测井分析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内的年际与年内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埋深整体为增大趋势,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趋势... 基于黑河沿岸地下水位观测井近20年实测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年地下水埋深序列的趋势分析,并选取代表观测井分析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内的年际与年内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埋深整体为增大趋势,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年内的季节分配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地下水位变化由水文-灌溉型逐步向开采型转变,其中平川区开采作用最为明显,集中表现在2000年之后,分水是导致这一时期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季节变化 黑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C-HMS水文模型在圪洞流域洪水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程文飞 陈军锋 +3 位作者 吴博 刘萍 陈攀 陈彦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2-55,共4页
随着3S技术的发展,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和研究已成为现代水文模型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将流域性洪水模拟系统(HEC-HMS)应用于山西省吕梁市三川河一级支流—北川河上游圪洞水文站控制流域,利用圪洞水文站2005~2014年的实测资... 随着3S技术的发展,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和研究已成为现代水文模型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将流域性洪水模拟系统(HEC-HMS)应用于山西省吕梁市三川河一级支流—北川河上游圪洞水文站控制流域,利用圪洞水文站2005~2014年的实测资料进行洪水模拟,并分析了参数敏感性。其中产流计算选用Green and Ampt损失法、直接径流计算选用SCS单位线法、河道洪水演进选用Muskingum法,地下径流计算选用消退基流法。模拟结果显示,洪峰流量合格率为80%,洪量的合格率为90%,DC均值为0.71,洪峰出现时差均值为0.69h;模型参数中树冠截流量、地表截流量、土壤稳定下渗率、流域滞时及蓄量常数等较为敏感,而土壤湿润锋吸力和土壤饱和含水率等参数相对不敏感。研究结果表明HEC-HMS模型在我国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北方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地区防洪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HEC-HMS 圪洞流域 洪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量对岩溶地区洪山泉滞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臧红飞 贾振兴 +2 位作者 邢述彦 陈军锋 秦作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5,共4页
鉴于大气降雨对洪山泉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具有一定滞后性的特点,利用相关分析理论对泉流量与前期各年降雨量做了相关性分析,指出仅分析前期某一年的降雨量对泉流量的影响程度意义不大,因此利用多元统计回归理论建立了10组在不同影响年限... 鉴于大气降雨对洪山泉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具有一定滞后性的特点,利用相关分析理论对泉流量与前期各年降雨量做了相关性分析,指出仅分析前期某一年的降雨量对泉流量的影响程度意义不大,因此利用多元统计回归理论建立了10组在不同影响年限下的泉流量与前期降雨量的统计回归模型,发现泉流量与前7年降雨量模型较符合实际,由此确定降雨量对泉流量影响的滞后年限为7年,进而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有效降雨量。结果表明,泉流量与有效降雨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588,且在α=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有效降雨量 滞后性 相关分析 多元统计回归模型 洪山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覆砂对季节性冻融土壤蒸发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苗春燕 陈军锋 +1 位作者 郑秀清 冯慧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9,共5页
地表土壤的无效蒸发加剧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短缺,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期地表覆砂对土壤蒸发的影响,进行了地表无覆盖(LD)、覆盖厚度均为1 cm覆砂粒径为0.5~1.5 mm(XS)和1.5~2 mm(CS) 3种地表处理条件下的大田土壤蒸发量、土壤温... 地表土壤的无效蒸发加剧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短缺,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期地表覆砂对土壤蒸发的影响,进行了地表无覆盖(LD)、覆盖厚度均为1 cm覆砂粒径为0.5~1.5 mm(XS)和1.5~2 mm(CS) 3种地表处理条件下的大田土壤蒸发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跟踪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期地表土壤覆砂可有效改变土壤蒸发的日变化幅度,不稳定冻结阶段覆砂处理抑制蒸发效果不明显,稳定冻结阶段地表覆砂可有效抑制土壤蒸发,消融解冻阶段地表覆砂加剧了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冻融期LD、XS和CS累积土壤蒸发量分别为29.87、34.32和33.43mm,土壤累积蒸发量随时间较好地符合幂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冻融期制定科学合理的保墒措施和有效抑制土壤蒸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 融化 土壤蒸发 砂层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黄土覆盖区煤炭开采对松散含水层影响的相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树媛 张永波 +1 位作者 时红 陈军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厚黄土覆盖区地下煤层开采对上覆松散含水层的影响机制,以常村煤矿为地质背景,根据相似原理,采用不同采深、不同采高的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对煤层采动后的覆岩裂隙发育及上覆松散含水层水位下降速率进行观测记录并对比分析。... 为了研究厚黄土覆盖区地下煤层开采对上覆松散含水层的影响机制,以常村煤矿为地质背景,根据相似原理,采用不同采深、不同采高的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对煤层采动后的覆岩裂隙发育及上覆松散含水层水位下降速率进行观测记录并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煤层开采对上覆松散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的影响存在不同的影响机制,使得含水层受影响的程度不同。煤层顶板导水断裂带是否沟通松散含水层并不是松散含水层破坏、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唯一条件,松散含水层隔水底板的变形破坏是造成松散含水层破坏的另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松散含水层 导水断裂带 水位下降 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浅式异形基坑开挖工法比选与地表沉降特点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毅 戴李春 +2 位作者 齐俊 陈军锋 孟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129,共5页
目前关于深浅式异形基坑的开挖并未形成专门的规范,针对此类工程的施工方法及其相应的地表沉降特点仍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以北京地铁6号线车站基坑为背景展开讨论,研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比常见开挖工法的地表... 目前关于深浅式异形基坑的开挖并未形成专门的规范,针对此类工程的施工方法及其相应的地表沉降特点仍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以北京地铁6号线车站基坑为背景展开讨论,研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比常见开挖工法的地表沉降控制能力,认为先浅后深的方法在该工程的支护条件下最为有效。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分析先深后浅、先浅后深、同步开挖3种工法在分步开挖条件下的地表沉降特点,总结两侧地表最大沉降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浅式异形基坑 工法比选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NN的冻融期土壤蒸发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慧君 郑秀清 +4 位作者 陈军锋 薛静 李晓敏 解雪 苗春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3,共4页
基于2017~2018年冻融期实测大田土壤蒸发数据和日气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蒸发量进行预测。即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冻融期土壤蒸发的7个主要因子,将其作为GRNN模型的输入变量,土壤... 基于2017~2018年冻融期实测大田土壤蒸发数据和日气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蒸发量进行预测。即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冻融期土壤蒸发的7个主要因子,将其作为GRNN模型的输入变量,土壤蒸发量作为输出变量;再利用10折交叉验证法选取的最佳光滑因子建立GRNN土壤蒸发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RNN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高,R^2为0.982、均方根误差为0.014mm/d、平均相对误差为5.281%、平均绝对误差为0.010mm/d,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用于冻融期土壤蒸发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期 土壤蒸发 主成分分析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山泉岩溶地下水水量均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萍 郑秀清 +2 位作者 陈军锋 臧红飞 幸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59,64,共4页
为研究山西省洪山泉流量衰减的原因,对天然状态下(1955—1983年)、人类活动影响较小阶段(1984—1998年)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阶段(1999—2008年)三个阶段的水均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溶水的过量开采是导致泉水流量减少的主导因素... 为研究山西省洪山泉流量衰减的原因,对天然状态下(1955—1983年)、人类活动影响较小阶段(1984—1998年)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阶段(1999—2008年)三个阶段的水均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溶水的过量开采是导致泉水流量减少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影响下泉流量处于负均衡,各均衡期内泉流量与均衡结果具有密切的联系,泉流量随着负均衡值的增大快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均衡法 地下水 水资源 过量开采 洪山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期覆砂对太谷农田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慧君 赵浩然 +3 位作者 郑秀清 陈军锋 苗春燕 薛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45,共6页
研究了冻融期砂层覆盖对剖面土壤含水率的影响。野外试验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在山西省太谷均衡实验站进行,主要监测3种地表处理剖面0~100 cm土壤含水率,各处理分别为无覆盖(LD)、0.5~1.5 mm粒径(XS)和1.5~2.0 mm粒径砂层覆盖(CS)。... 研究了冻融期砂层覆盖对剖面土壤含水率的影响。野外试验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在山西省太谷均衡实验站进行,主要监测3种地表处理剖面0~100 cm土壤含水率,各处理分别为无覆盖(LD)、0.5~1.5 mm粒径(XS)和1.5~2.0 mm粒径砂层覆盖(CS)。结果表明:冻融期砂层覆盖及土壤水分冻融使得XS和CS处理土壤剖面出现两个水分高值区,即近地表(15.40%~21.79%)和剖面20~40 cm间(15.99%~19.94%);砂层覆盖对近地表有储水效果,储水效果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覆砂处理对地表处储水效果最佳,平均土壤含水量较LD处理高8.45%~10.94%。覆砂对剖面0~40 cm有明显的储水效果,平均土壤含水率较LD处理高1.56%~1.62%。40 cm以下3种处理土壤含水率相差较小,平均土壤含水率差值为0.09%~0.40%;砂层覆盖储水效果还与砂层粒径有关,XS处理0~5 cm储水效果优于CS处理,其土壤含水率高于CS处理0.57%~2.39%;地表砂层覆盖可以平抑地表土壤含水率变化,覆砂处理地表土壤含水率变幅较LD处理低约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期 砂层覆盖 农田土壤含水率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地表覆盖对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单小琴 郑秀清 陈军锋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2,共6页
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期地表覆盖对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分别设置了裸地(LD)、秸秆覆盖(JG)和地膜覆盖(DM)3种处理,运用数理统计学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冻融过程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土层... 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期地表覆盖对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分别设置了裸地(LD)、秸秆覆盖(JG)和地膜覆盖(DM)3种处理,运用数理统计学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冻融过程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土层具有显著的增温效应;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冻融阶段有所差异:冻结阶段,秸秆覆盖减少了土壤热量的散失,对土层具有增温作用;融化阶段,秸秆覆盖减弱了地气间的热交换,抑制了土层温度的增加。地膜和秸秆覆盖可以平抑土壤剖面地温的变幅。在整个冻融期,两种覆盖处理均对地温产生影响,0~20 cm对地温的影响较大,20~90 cm地温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温度的波动幅度逐渐减小。研究成果对于季节性冻土区地表覆盖措施的选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期 地表覆盖 土壤温度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保措施对不同量级降雨量汇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文飞 陈军锋 +3 位作者 张飞 任娟慧 吴博 陈彦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99,共4页
为了研究晋西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产汇流机制的影响,选取山西省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王家沟小流域1990—2015年185场降雨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相似对比法,分析探讨了3种水保措施对不同量级降雨量汇流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田... 为了研究晋西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产汇流机制的影响,选取山西省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王家沟小流域1990—2015年185场降雨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相似对比法,分析探讨了3种水保措施对不同量级降雨量汇流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田对延长洪水历时没有明显影响,但会减小洪峰流量,对洪峰流量的减小值随着降雨量增大而减小;随着降雨量增大,植树造林对洪峰流量的衰减作用比对洪量的衰减作用显著;淤地坝对延长小降雨量级洪水历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汇流机制 线性趋势法 相似对比法 王家沟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期灌溉水量对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姗姗 郑秀清 +2 位作者 刘萍 陈军锋 刘化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6,共5页
以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的农科院试验田为基地,运用灰色关联度和spss软件对2013-2014年季节性冻融期不同灌水量下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对土壤的冻融过程存在一定影响,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但在不同的冻融... 以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的农科院试验田为基地,运用灰色关联度和spss软件对2013-2014年季节性冻融期不同灌水量下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对土壤的冻融过程存在一定影响,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但在不同的冻融阶段有所差异:缓慢冻结阶段,灌水量高的地块土壤降温速度慢;快速冻结和拟稳定冻结阶段,20~50cm范围内土壤温度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融化阶段中后期,不同灌水定额下土壤温度随时间线性增加,增温速率几乎相同。同一冻融阶段剖面地温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为:土壤温度在10cm内出现极小值,当土壤深度大于30cm时,土壤温度与深度的线性相关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时间剖面地温的增减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期 灌水量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子窝隧道仰坡滑移与衬砌开裂病害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文旭 陈军锋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92,共3页
桃子窝隧道为一座小间距分离式隧道,进口段存在浅埋偏压现象,施工过程中发生进口段仰坡滑移和衬砌开裂等病害。结合地表位移监控与地形地质情况,从地质条件、施工扰动以及降水等几方面分析了桃子窝隧道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兼顾边坡... 桃子窝隧道为一座小间距分离式隧道,进口段存在浅埋偏压现象,施工过程中发生进口段仰坡滑移和衬砌开裂等病害。结合地表位移监控与地形地质情况,从地质条件、施工扰动以及降水等几方面分析了桃子窝隧道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兼顾边坡稳定与隧道加固的综合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边坡滑移 衬砌 开裂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