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允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米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采用米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治疗16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 目的观察米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采用米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治疗16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MDA及HbA1c均明显下降,对照组空腹血糖、HbA1c及空腹、餐后2 h MDA均明显下降(P均<0.05);两组各指标比较P均>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用于T2DM患者均可显著降低血糖、HbA1c及抑制氧化应激,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米格列奈 那格列奈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允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86-87,共2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7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静脉注射凯时,对照组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运动... 目的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7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静脉注射凯时,对照组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及对照组MCV、SCV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69.7%,P<0.05。结论凯时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凯时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允真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8期65-66,共2页
目的动态监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4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2,r=0.93,P均<0.001)... 目的动态监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4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2,r=0.93,P均<0.001)。患者1d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2h,尤其是早餐后2h最高。上午6时~11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2.5%)的时间段,而60.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上午1时~6时,尤其是上午3时最低。血糖>7.8及11.1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2(38~100)%和60(18~1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精细调节提供了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 检测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原因分析
4
作者 陈允真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6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本院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分别以心血管、泌尿系统、肌肉无力及关节痛、贫血、全身浮肿、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误诊。结论及时做甲减的相关检查,避免误诊。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