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斜异长组合型压电能量采集器设计与仿真
1
作者 王鹏 蒋子豪 陈仁文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3,共5页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压电材料可以将外界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微型机电系统、无线传感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等提供能量,从而使得器件降低对电池能源供应的依赖。为了拓宽压电能量采集器的工作频带并提升其能量采集效率,该...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压电材料可以将外界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微型机电系统、无线传感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等提供能量,从而使得器件降低对电池能源供应的依赖。为了拓宽压电能量采集器的工作频带并提升其能量采集效率,该文设计了一种倾斜异长组合型压电能量采集器,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该能量采集器的固有频率以及压电能量采集器的各组模态振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验证了在该设计中压电悬臂梁组数对压电能量采集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倾斜异长组合型压电能量采集器可以实现多模态下的振动能量采集,提升能量采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采集 有限元 异长组合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串联式双浮体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2
作者 刘川 王杰 +3 位作者 李雪峰 陈仁文 刘世龙 苗伟根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针对传统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安装不便以及俘获波浪能能力弱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漂浮串联式双浮体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该系统的两个浮体水平漂浮在波浪中,Halbach永磁直线发电机的初级与次级分别安装在两个浮体之间的侧面,两个浮体... 针对传统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安装不便以及俘获波浪能能力弱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漂浮串联式双浮体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该系统的两个浮体水平漂浮在波浪中,Halbach永磁直线发电机的初级与次级分别安装在两个浮体之间的侧面,两个浮体均可俘获波浪能,提升了系统的波浪能俘获能力。该系统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与维护的优点。文章利用制作的原型样机在波浪水槽中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波高为16 cm,浮体吃水为16 cm,在波浪周期从1.2 s增大到2.4 s的波况下,原型样机的平均发电功率在1.8 s处取得最大值6.54 W。比较双浮体原型样机与单浮体样机后发现,在波浪周期较大的范围内,双浮体原型样机输出的平均发电功率一直高于单浮体样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浮体 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 Halbach永磁直线发电机 波浪俘获 平均发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谐振压电-摩擦复合式能量采集器设计及仿真
3
作者 魏祖盛 陈仁文 +2 位作者 郑博宇 胡晨煜 曹文彬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6-962,972,共8页
针对单一形压电能量采集器在宽频带振动环境中能量采集效率低以及复合能量采集器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空间复用双谐振压电-摩擦复合式的振动能量采集器。该能量采集器为双悬臂梁结构,上部悬臂梁使用压电材料发电,下部悬臂梁表面... 针对单一形压电能量采集器在宽频带振动环境中能量采集效率低以及复合能量采集器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空间复用双谐振压电-摩擦复合式的振动能量采集器。该能量采集器为双悬臂梁结构,上部悬臂梁使用压电材料发电,下部悬臂梁表面粘贴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振动过程中上部悬臂梁与PDMS产生摩擦发电,实现了压电和摩擦两种方式复合发电,有效利用空间并拓宽了采集带宽。利用COMSOL软件对不同频率的应力与位移进行分析,验证结构可行性,并对电学输出特性进行仿真。制备该采集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激励频率为7 Hz时,其摩擦电压输出最大达1.40 V;激励频率为63 Hz时,压电和摩擦电压输出最大分别达7.70 V和11.81 V,验证了理论及仿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采集 双谐振式 压电-摩擦复合 悬臂梁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管道应力波检测中的小波去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仁文 周洪梅 余旭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2-84,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油田输油管道应力波检测的小波去噪方法。在盗油实时监测时 ,利用冲击激励产生的应力波到达两个检测传感器的波达时刻的差对冲击激励点进行定位。由于小波变换具有多尺度分析的优点 ,根据有用信号和噪声奇异性的不...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油田输油管道应力波检测的小波去噪方法。在盗油实时监测时 ,利用冲击激励产生的应力波到达两个检测传感器的波达时刻的差对冲击激励点进行定位。由于小波变换具有多尺度分析的优点 ,根据有用信号和噪声奇异性的不同及其在小波变换不同尺度下的传递特性的不同 ,区分信号和噪声 ,进行小波系数的阈值选取后 ,利用剩余的小波系数重建信号 ,得到有用信号的波形。试验发现 ,该法可以很好地去除噪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应力波检测 传感器 小波变换 噪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波浪能量采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仁文 任龙 +2 位作者 蒋小川 夏桦康 徐栋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1-837,共7页
叙述了海洋波浪能量特点及海洋波浪能量采集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几种典型波浪能量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特点和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作者提出的一种蛇形直接式波浪能量采集装置的结构及特点,并以此为例,分析了海洋波浪能量采集装置设计中... 叙述了海洋波浪能量特点及海洋波浪能量采集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几种典型波浪能量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特点和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作者提出的一种蛇形直接式波浪能量采集装置的结构及特点,并以此为例,分析了海洋波浪能量采集装置设计中的一些难点和关键问题,包括波浪建模、结构参数选择、优化、适应波浪变化的自动调节等。最后,结合当前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问题,对波浪能量采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波浪能 能量采集 电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智能结构的垂尾减振系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仁文 刘强 +1 位作者 徐志伟 王鑫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3-608,共6页
以垂尾为研究对象,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将压电驱动和传感元件分为两组,并以对称方式嵌入到垂尾中,为了解决驱动器的输出与参考信号相耦合导致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解耦的自适应前馈控制算法,设计了能够主动减振的垂尾系统,进而降低了垂... 以垂尾为研究对象,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将压电驱动和传感元件分为两组,并以对称方式嵌入到垂尾中,为了解决驱动器的输出与参考信号相耦合导致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解耦的自适应前馈控制算法,设计了能够主动减振的垂尾系统,进而降低了垂尾振动引起的疲劳损伤.实验结果表明,该垂尾能够较好地抑制飞行过程中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垂尾 压电智能结构 振动主动控制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座舱结构声的弹性波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仁文 孙亚飞 +1 位作者 熊克 徐志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研究通过控制飞机座舱结构振动的弹性波的传播来减少由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的方法。制作了飞机座舱原理性模型 ,分析了外界气动力作用下弹性振动传播的主要路径 ,确定了压电元件的布置方案。利用弹性波控制的基本思想 ,采用 IIR自适应滤... 研究通过控制飞机座舱结构振动的弹性波的传播来减少由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的方法。制作了飞机座舱原理性模型 ,分析了外界气动力作用下弹性振动传播的主要路径 ,确定了压电元件的布置方案。利用弹性波控制的基本思想 ,采用 IIR自适应滤波器识别被控通道的特性 ,实现对座舱结构振动的前馈控制 ,以抑制其辐射噪声。进行了不同单频激励下的振动和噪声控制试验 ,并测量了控制前后的振动和噪声。结果表明 ,控制后振动和噪声衰减了 1 0 d B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座舱 结构振动 弹性波主动控制 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T STRUCTURES USING PIEZOELEMENTS FOR ACTIVE VIBRATION AND NOISE SUPPRESSION IN AVIATION AND AEROSPACE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仁文 陶宝祺 +1 位作者 陈勇 朱晓锦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1998年第2期39-44,共6页
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 (SMS) is a challenging novel technique for the 21 century especially in fields of aviation and aerospace. Vibration and noise suppression smart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MS. T... 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 (SMS) is a challenging novel technique for the 21 century especially in fields of aviation and aerospace. Vibration and noise suppression smart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MS. There are several typical structures such as the cabin of an airplane, space station, the solar board of satellite and the rotor blade of a helicopter, of which the vibrations and radiation noises have bad influences on precise equipments and aiming systems. In order to suppress vibrations and noises of these structures, several algorithms are applied to the models which simulate the structures.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suppress vibrations and noises by bonding sensors and actuators to the structures at the optimized locations and using computer bas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the blade vibration control of a helicopter, a non contact method of signal transmission by magneto electric coupling is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s used for active control are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active control smart structure piezoceramic element noise suppression test and measurement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自适应桨叶模型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仁文 陶宝祺 +1 位作者 熊克 金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99-703,共5页
为了研究压电陶瓷对复合材料模型的驱动性能,掌握其规律,为自适应旋翼的研究打下基础,文中模仿直升机桨叶设计了一个典型模型试件,利用压电陶瓷在不同布片方式下对其进行驱动,使其产生弯曲和扭转变形。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表明,... 为了研究压电陶瓷对复合材料模型的驱动性能,掌握其规律,为自适应旋翼的研究打下基础,文中模仿直升机桨叶设计了一个典型模型试件,利用压电陶瓷在不同布片方式下对其进行驱动,使其产生弯曲和扭转变形。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表明,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器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驱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自适应控制 桨叶模型 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弹簧式四永磁体结构动能采集器设计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仁文 徐栋霞 +1 位作者 任龙 夏桦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6-72,共7页
根据振动学及电磁学理论,建立了采集器工作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种平面弹簧式四永磁体结构振动能量采集装置,对拾振结构和换能结构进行了理论与仿真分析,讨论了采集器后续接口电路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对该电路进行了优化仿真,通过实验测试... 根据振动学及电磁学理论,建立了采集器工作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种平面弹簧式四永磁体结构振动能量采集装置,对拾振结构和换能结构进行了理论与仿真分析,讨论了采集器后续接口电路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对该电路进行了优化仿真,通过实验测试了该装置的性能,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采集装置接口电路输出电压可以在0.25 s内上升到9 V,此时,电压比较电路产生一个触发信号控制模拟开关导通,使设备正常工作,证明该采集器能可靠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采集 动力学分析 电磁学分析 电路仿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压电陶瓷的飞机座舱辐射噪声主动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仁文 孙亚飞 徐志伟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6-369,共4页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扰动(如交变气动力的作用),会诱发座舱结构的振动,从而向座舱内辐射噪声。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研究了通过使用压电智能材料控制座舱某些结构振动从而抑制其辐射噪声的主动结构声控制方法。制作了座舱模型,根据...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扰动(如交变气动力的作用),会诱发座舱结构的振动,从而向座舱内辐射噪声。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研究了通过使用压电智能材料控制座舱某些结构振动从而抑制其辐射噪声的主动结构声控制方法。制作了座舱模型,根据模型试验,确定了功能元件的布置位置,利用计算机和高速数据采集卡组成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座舱结构的振动和辐射噪声都有明显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座舱 结构声 主动控制 压电材料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 TIME VIBRATION SUPPRESSION OF SMART ROTOR FOR ADAPTIVE FILTERING FEED FORWARD CONTROLLER
12
作者 陈仁文 孙亚飞 王鑫伟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3年第1期91-96,共6页
主要研究目的是寻求利用智能旋翼概念,将自适应滤波前馈控制器应用于直升机旋翼的主动实时振动控制的可行性研究,但自适应控制所需参考信号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获得.本文提出利用旋转变压器拾取直升机桨叶旋转信号作为参考信号来解决... 主要研究目的是寻求利用智能旋翼概念,将自适应滤波前馈控制器应用于直升机旋翼的主动实时振动控制的可行性研究,但自适应控制所需参考信号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获得.本文提出利用旋转变压器拾取直升机桨叶旋转信号作为参考信号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实现旋转桨叶和机体之间的双向多路信号的可靠传输,以组成智能旋翼闭环控制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非接触信号传输方法,并进行了实时振动控制试验,以验证控制策略、信号传输方法和智能旋翼概念.最后,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进行高效控制应当如何选择控制参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滤波前馈控制器 智能旋翼 振动控制 直升机旋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向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24
13
作者 侯志伟 陈仁文 刘祥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3-37,共5页
为实现对不同方向环境振动能量的收集,提出一种新颖的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设计结构,装置的换能部分采用了一种Rainbow型压电结构。为提高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收集能量的效果,以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输出的总电能为目标函数,... 为实现对不同方向环境振动能量的收集,提出一种新颖的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设计结构,装置的换能部分采用了一种Rainbow型压电结构。为提高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收集能量的效果,以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输出的总电能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金属弹性基片的强度、装置振动的固有频率及装置的尺寸空间要求等多种因素,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能量收集装置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该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经过优化后,在Y向激励时,其输出的总电能为37.146μJ,比优化前提高了30.82%,当沿装置体对角线方向激励时,结构装置输出的总电能为58.715μJ,比优化前提高了29.24%,装置的能量收集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分析结果为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设计、制造及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向 振动能量收集 RAINBOW 压电换能结构 优化设计 电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在载人航天任务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7
14
作者 张有山 杨雷 +1 位作者 王平 陈仁文 《航天器工程》 201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针对基于文档的航天任务设计中设计数据分散、一致性差、跟踪难度大等问题,引入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首先,介绍了MBSE方法理念,即通过构建图形化的模型来支持系统的需求捕获、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全生命周期活动。然后... 针对基于文档的航天任务设计中设计数据分散、一致性差、跟踪难度大等问题,引入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首先,介绍了MBSE方法理念,即通过构建图形化的模型来支持系统的需求捕获、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全生命周期活动。然后,给出了MBSE方法的一般工作流程,即先构建系统的需求模型,用于指导功能模型、物理架构模型等的构建,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逻辑规则建立模型间的关系,依靠模型间的关系实现设计过程中的关联性分析、参数查询等工作。最后,应用MBSE方法于载人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结果表明,此方法改善了人员沟通,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风险,可为MBSE方法在航天任务设计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载人航天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需求模型 功能模型 物理架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材料电荷能量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亚飞 陈仁文 +2 位作者 陈勇 龚海燕 陶宝祺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对压电材料电荷能量回收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在压电驱动器收缩时回收其在伸展时储存于其电场和应变场中的能量 ,来提高对驱动压电驱动器动作的激励电源使用效率。借助瞬时电容器 (flying capacitor)所构成的一套封闭系统来实现电荷能量... 对压电材料电荷能量回收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在压电驱动器收缩时回收其在伸展时储存于其电场和应变场中的能量 ,来提高对驱动压电驱动器动作的激励电源使用效率。借助瞬时电容器 (flying capacitor)所构成的一套封闭系统来实现电荷能量回收与利用 ,通过瞬时电容器与另一电容器串并联连接方式的不断切换 ,来有效收集封闭系统中压电驱动器上电荷 ,提高对电源利用率 ;同时 ,通过对电容串并联切换时间控制 ,实现压电驱动器所要求的振动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能量回收 压电材料 压电驱动器 闭环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调谐宽频带压电振动发电机的改进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莉娅 陈仁文 +1 位作者 刘祥建 隆志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7-332,共6页
压电振动发电机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能量自给。然而,压电振动发电机仅在与外界振源共振时才得到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频率调谐的压电振动发电机,利用同步开关刚度控制电路改变结构固有频率,使之趋近于激励频率... 压电振动发电机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能量自给。然而,压电振动发电机仅在与外界振源共振时才得到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频率调谐的压电振动发电机,利用同步开关刚度控制电路改变结构固有频率,使之趋近于激励频率,是一种控制简单、控制效果好的半主动控制方法。在建立系统机电模型基础上,推导了开关控制电路相关公式,并根据系统特点运用基于梯度法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改变调频系数,结构固有频率相对变化率可以达到5.1%,且在一定频率调节范围内可以实现自供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振动发电机 同步开关 刚度控制 自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2
17
作者 刘祥建 陈仁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9-176,共8页
随着无线技术及微机电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化学电池为主的供能方式的弊端日渐显露,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以其结构简单、清洁环保及易于微型化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极大重视。从振动能量收集常用的压电材料及其压电性入手,从压电振动能量收... 随着无线技术及微机电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化学电池为主的供能方式的弊端日渐显露,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以其结构简单、清洁环保及易于微型化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极大重视。从振动能量收集常用的压电材料及其压电性入手,从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结构设计和能量收集电路设计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在结构设计方面,以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结构的方向性和响应频带为主线,详细介绍国内外研究者在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结构设计上的变化与创新;在能量收集电路设计方面,以能量收集效率的提高为主线,介绍了电路结构的优化改进。最后,总结了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为从事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振动能量收集 宽频带 多方向 能量收集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智能结构飞机座舱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亚飞 陈仁文 +1 位作者 徐志伟 王鑫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8,共6页
针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飞机座舱振动、噪声过大的实际情况 ,本文对其进行了振动、噪声抑制研究。以某飞机座舱模型为研究对象 ,利用压电智能结构 ,并结合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和 L MS自适应滤波算法 ,实现了一套完整的飞机座舱模型振动、噪... 针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飞机座舱振动、噪声过大的实际情况 ,本文对其进行了振动、噪声抑制研究。以某飞机座舱模型为研究对象 ,利用压电智能结构 ,并结合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和 L MS自适应滤波算法 ,实现了一套完整的飞机座舱模型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系统。最后本文给出实验结果 ,证明了此方法对飞机座舱模型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座舱模型 压电智能结构 振动主动控制 LMS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与深度残差网络的滚动轴承快速故障诊断算法 被引量:54
19
作者 刘飞 陈仁文 +2 位作者 邢凯玲 丁汕汕 张迈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64,共11页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算法训练参数量大,训练时间长且需要大量训练样本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TL)与深度残差网络(ResNet)的快速故障诊断算法(TL-ResNet)。首先开发了一种将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与伪彩色处...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算法训练参数量大,训练时间长且需要大量训练样本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TL)与深度残差网络(ResNet)的快速故障诊断算法(TL-ResNet)。首先开发了一种将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与伪彩色处理相结合的振动信号转三通道图像数据的方法;然后将在ImageNet数据集上训练的ResNet18模型作为预训练模型,通过迁移学习的方法,应用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领域当中;最后对滚动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采用小样本迁移的方法进行诊断。在凯斯西储大学(CWRU)与帕德博恩大学(PU)数据集上进行了试验,TL-ResNe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9.8%与95.2%,且在CWRU数据集上TL-ResNet的训练时间仅要1.5 s,这表明本算法优于其他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算法与经典算法,可用于实际工业环境中的快速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深度残差网络(ResNet)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载人月面着陆器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有山 果琳丽 +1 位作者 王平 陈仁文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4期353-358,共6页
月面着陆器是实现载人探月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任务规划和着陆器参数两个方面对早期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LM)、苏联N1-L3登月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L3登月系统)以及最近美国星座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Altair)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 月面着陆器是实现载人探月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任务规划和着陆器参数两个方面对早期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LM)、苏联N1-L3登月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L3登月系统)以及最近美国星座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Altair)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任务需求、月面环境和研究经费及基础设施方面对LM与Altair月面着陆器进行详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新一代载人月面着陆器将沿着提高乘员运送能力、扩大到达范围、延长航天员生活时间及功能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并提出研制新一代月面着陆器应着重解决着陆器推进、结构、着陆障碍检测及缓冲以及月尘防护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探月 月面着陆器 阿波罗计划 N1-L3计划 星座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