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细胞组学技术在肠道健康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彤晓 陈亚南 +4 位作者 王健瑭 皇甫秉欣 班秋实 黄昆仑 贺晓云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43-352,共10页
肠道是动物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机体内可以通过激活肠道-器官轴影响消化以外的各种生理过程,健康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从而促进肠道健康;如果饮食不... 肠道是动物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机体内可以通过激活肠道-器官轴影响消化以外的各种生理过程,健康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从而促进肠道健康;如果饮食不当,也可能会导致肠道问题,肠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机体健康。传统的组学技术是在多细胞基础上进行的,丢失了细胞异质性的信息。而单细胞组学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和比较单个细胞基因组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和肠道健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将对单细胞组学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有望为理解肠道的生理功能和机制提供新的见解,为改善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组学 测序 饮食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枯落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亚南 马露莎 +2 位作者 张向茹 杨佳佳 安韶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412-4422,共11页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与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为研究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态过程中的规律...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与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为研究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态过程中的规律及其之间的计量关系提供了一种综合的方法。以陕西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结合纬度和坡向两个因素,分析了三原、淳化、耀州区、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宝塔区、安塞、米脂、神木12个县区的刺槐枯落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发现,阳坡刺槐枯落叶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8.34—428.01 g/kg、13.27—24.07 g/kg、1.66—2.57 g/kg;阴坡刺槐枯落叶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06.70—433.68 g/kg、12.55—24.39 g/kg、1.62—2.99 g/kg。阳坡刺槐枯落叶C∶N、C∶P、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23—24.61、148.67—215.92、7.37—14.47;阴坡刺槐枯落叶C∶N、C∶P、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87—26.54、130.06—234.41、7.05—13.22。随着纬度的升高,刺槐枯落叶C、N显著下降,刺槐枯落叶P、C∶N、C∶P、N∶P无明显差异。刺槐枯落叶C、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刺槐枯落叶C、N、P、C∶N、C∶P、N∶P在阴坡和阳坡之间无明显差异。研究区,阴坡和阳坡的刺槐枯落叶N∶P均较低,刺槐林土壤的全氮平均含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推测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林的生长可能主要受到氮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枯落叶 生态化学计量学 纬度 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2种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亚南 杨华 +1 位作者 马士友 任玫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8,共11页
为研究云冷杉过伐林的恢复和保护,本文选取落叶松云冷杉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2个林分,应用传统林分直径因子结合空间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长白山落叶松云冷杉林和天然云冷杉林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冷杉... 为研究云冷杉过伐林的恢复和保护,本文选取落叶松云冷杉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2个林分,应用传统林分直径因子结合空间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长白山落叶松云冷杉林和天然云冷杉林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分布近似为反"J"型曲线,落叶松云冷杉林的径阶分布为多峰的反"J"型曲线,呈现出同代林的特征;2个林分的空间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46 0和4.149 4。2)2个林分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胸径和树高处于中庸且呈随机分布的林木所占比例为14%和13%,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1%和1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强、极强度混交且胸径和树高占据中庸势态的林木分别占总林木的12%和10%,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3%和14%。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不同优劣程度和混交等级的林木株数比例相差较大;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分中,相同混交状况的林木在不同优劣等级的株数比例相差不大,林分胸径和树高差异不明显。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落叶松云冷杉林需要采取抚育措施以提高其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落叶松云冷杉林抚育设计,调整其林分结构,实现林分的空间结构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空间结构 结构参数 二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Mn-TiO2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及抗SO2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亚南 段钰锋 +4 位作者 朱纯 周强 胡鹏 李春峰 王双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41-2948,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o/Mn-TiO_2催化剂并用于实验室固定床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过程(NH3-SCR),NO脱除实验结果表明,在160~440℃温度范围内,单独掺入Mn即可大幅提高催化脱硝活性,且在160~280℃温度范围内脱硝效率>90%,使得脱硝活性温度窗...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o/Mn-TiO_2催化剂并用于实验室固定床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过程(NH3-SCR),NO脱除实验结果表明,在160~440℃温度范围内,单独掺入Mn即可大幅提高催化脱硝活性,且在160~280℃温度范围内脱硝效率>90%,使得脱硝活性温度窗口显著向低温偏移;继续掺入Mo后,脱硝效率在120~200℃温度范围内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但在240~440℃温度范围内则得到进一步改善;Mn-TiO_2催化剂脱硝活性随SO_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在较低反应温度下SO_2中毒程度愈为明显;继续掺入Mo后其抗SO_2中毒性能得到较大提升,240℃反应温度、SO_2体积分数<0.05%时脱硝效率仍保持90%以上。结合BET、EDX、H_2-TPR、XRD和XPS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催化剂的孔隙结构、表面元素分布、反应活性及特征元素形态等进行了系统表征,阐明了Mo/Mn-TiO_2催化剂的脱硝及抗SO_2中毒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脱硝活性 抗SO2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5
作者 卢诗杰 陈亚南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59,共3页
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理解与把握,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论述的推进和落实,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开掘与转化发展。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文化面临文明转型和文化重构、处于话语衰微和传... 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理解与把握,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论述的推进和落实,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开掘与转化发展。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文化面临文明转型和文化重构、处于话语衰微和传播弱势以及困于主体缺位和载体缺失的“现实之困”,从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党建引领、发挥人才支撑和创新传播方式等路径探寻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善为之度”,担负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颇具现实理性和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亚南 王岚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3,共3页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病的归结。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而生物学标记物在心衰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心衰的生物学标记物可分为3大类...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病的归结。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而生物学标记物在心衰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心衰的生物学标记物可分为3大类:实验室或分子学标记物、影像及功能检测相关标记物、遗传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早期诊断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利钠肽 嗜铬粒蛋白质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内热针肌筋膜松解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建云 陈亚南 +5 位作者 郭晓丽 孙运中 王晓川 沈启明 赵雷 张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9-955,共7页
梨状肌综合征是疼痛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臀腿痛为主要表现,甚者可伴活动受限,是由梨状肌下孔内坐骨神经受压所致的一种神经肌肉疾病[1~3]。据统计,梨状肌综合征占臀部软组织损伤疾病15%~25%[4,5]。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难治性疼痛或肌... 梨状肌综合征是疼痛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臀腿痛为主要表现,甚者可伴活动受限,是由梨状肌下孔内坐骨神经受压所致的一种神经肌肉疾病[1~3]。据统计,梨状肌综合征占臀部软组织损伤疾病15%~25%[4,5]。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难治性疼痛或肌肉萎缩、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治疗上常采用内热针肌筋膜松解、梨状肌区域痛点脉冲射频联合梨状肌注射、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配合超激光疗法等缓解症状;但针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的情况,一般采用手术将部分肌肉切除,但此治疗方法费用高、风险大且有出现粘连加重的可能[6]。临床上发现内热针肌筋膜松解可有效缓解梨状肌综合征病人的梨状肌张力、恢复梨状肌的功能[7]。坐骨神经脉冲射频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缓解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肌综合征 神经肌肉疾病 脉冲射频 内热针 疼痛科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 松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KTP晶体极化反转的高压脉冲电源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亚南 于建 +4 位作者 倪文俊 康玉琢 付伟佳 桑梅 李世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6期968-971,共4页
分析了KTP晶体的外电场周期极化反转的机理,设计并研制出一种采用高压开关管的高压脉冲电源,可以将任意信号发生器输出的2V方波脉冲波形放大,输出最高电压为5000V、上升沿小于50μs、最大输出电流超过30mA、脉宽为任意的方波脉冲。用此... 分析了KTP晶体的外电场周期极化反转的机理,设计并研制出一种采用高压开关管的高压脉冲电源,可以将任意信号发生器输出的2V方波脉冲波形放大,输出最高电压为5000V、上升沿小于50μs、最大输出电流超过30mA、脉宽为任意的方波脉冲。用此高压脉冲电源在KTP晶体上进行多次极化反转实验,得到良好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源 准相位匹配 周期极化KTP 极化反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亚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07-I0007,共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生息的基因与灵魂,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与底气,是中国人民不断创造辉煌成就的动力与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德育培育的第一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生息的基因与灵魂,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与底气,是中国人民不断创造辉煌成就的动力与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德育培育的第一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如何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尤其是在德育教化中的价值,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 重要作用和意义 时代风采 继承创新 人文精神 德才兼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探析--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亚南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I0011-I0011,共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指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是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以深厚的理论、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指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是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以深厚的理论、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内容、详实的论述为我们探究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思路和启发。该书共分为十章,分别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部分院校的办学案例等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内涵,指出应用型大学要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要通过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国家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笔者详细阅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认为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应着力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等教育 高素质创新人才 应用型大学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潘懋元 理论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育事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和纳米铜导热粒子的热调节性能研究
11
作者 赵静芬 李日南 +2 位作者 吴敬华 陈亚南 吴学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96,104,共7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石蜡(PA)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碳纳米管(CNT)及纳米铜(CNP)为导热粒子的改性相变微胶囊。结果表明:随着CNT和CNP添加量的增加,CNT改性相变微胶囊(MPCM/CNTs)的导热系数从0.25W/(m·K)增大到0.3...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石蜡(PA)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碳纳米管(CNT)及纳米铜(CNP)为导热粒子的改性相变微胶囊。结果表明:随着CNT和CNP添加量的增加,CNT改性相变微胶囊(MPCM/CNTs)的导热系数从0.25W/(m·K)增大到0.38W/(m·K),最大增加率为52%;CNP改性相变微胶囊(MPCM/CNPs)导热系数从0.25W/(m·K)增大到0.47W/(m·K),最大增加率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碳纳米管 纳米铜 导热系数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纬度下刺槐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0
12
作者 张向茹 马露莎 +2 位作者 陈亚南 杨佳佳 安韶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825,共8页
为了阐明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刺槐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黄土高原由南向北13个县区刺槐林下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阳坡0~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48~15.3... 为了阐明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刺槐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黄土高原由南向北13个县区刺槐林下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阳坡0~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48~15.33、8.93~59.79、0.77~5.11,10~20 cm土壤分别为9.13~13.57、7.85~37.69、0.44~3.19;阴坡0~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分别为8.58~13.75、9.46~47.71、0.76~3.63,10~20 cm土壤分别为7.60~13.41、5.99~31.28、0.54~2.65。(2)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与有机碳具有一致性,均随纬度的升高呈指数减小的趋势,表层大于表下层,且随着纬度的升高该差异逐渐减小;全磷的空间变异性低于有机碳和全氮,研究区内土壤全磷含量随纬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土壤C∶N比随纬度的升高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而C∶P比和N∶P比随纬度的升高显著减小;土壤C∶N∶P比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小,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生态化学计量学 刺槐 黄土高原 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林不同组分生态化学计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82
13
作者 杨佳佳 张向茹 +3 位作者 马露莎 陈亚南 党廷辉 安韶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重要特征。刺槐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等特点,是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树种,以黄土高原刺槐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坡向叶片-枯落物-土壤间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重要特征。刺槐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等特点,是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树种,以黄土高原刺槐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坡向叶片-枯落物-土壤间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阴坡和阳坡,C:N表现为叶片>枯落物>土壤,C:P,N:P表现为枯落物>叶片>土壤;叶片、枯落物、土壤C:N、C:P、N:P在阴阳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叶片、枯落物、土壤在两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的C:N、C:P、N:P均表现为0~10cm〉10~20cm层,但差异性不显著。不论在阴坡或阳坡,叶片与枯落物的C:N均为正相关(p〈0.05);在阳坡,叶片与枯落物的N:P相关性显著;在阴坡,枯落物与0~10cm土壤的C:N为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土壤 叶片 枯落物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侵蚀环境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杨佳佳 安韶山 +3 位作者 张宏 陈亚南 党廷辉 焦菊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666-5674,共9页
土壤侵蚀环境直接影响土壤的特性,对土壤微生物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土壤微生物量推动着土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土壤中各种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土壤酶活性能表示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量有着紧密的... 土壤侵蚀环境直接影响土壤的特性,对土壤微生物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土壤微生物量推动着土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土壤中各种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土壤酶活性能表示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探究不同侵蚀环境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陈家坬小流域为研究区,选择5种不同侵蚀环境下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均表现为0—10cm大于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磷在阴沟坡最大,在阳梁峁坡和峁顶较小,且阴沟坡和峁顶差异显著;土壤微生物量氮在阳沟坡最大,阴阳梁峁坡最小,差异性显著(P<0.01)。(2)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0—10cm大于10—20cm土层,且在不同侵蚀环境下均表现为阴梁峁坡最大,阳梁峁坡最小。(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侵蚀环境 土壤微生物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马露莎 陈亚南 +2 位作者 张向茹 杨佳佳 安韶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1,67,共6页
对黄土高原区域尺度特定物种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环境因素对植物元素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对我国黄土高原中部从南到北分布的14个样点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叶片C、N、P的含量、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含量... 对黄土高原区域尺度特定物种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环境因素对植物元素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对我国黄土高原中部从南到北分布的14个样点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叶片C、N、P的含量、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叶片C、N、P含量的算数平均数分别为454.63,21.38,2.09mg/g;叶片C/P、C/N、N/P的算数平均值分别为226.51,21.61,10.73。阴坡和阳坡的刺槐叶片三种元素含量差异性均不显著。阳坡和阴坡刺槐叶片C、N、P含量地理分布格局是基本一致的,C随着纬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N和P的含量均随纬度升高而增加,但只有阴坡刺槐叶片的C含量随着纬度的升高呈现显著的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0.01<P<0.05),其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刺槐叶片C含量与土壤C含量、土壤N含量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叶片N、P含量不随土壤含量而显著变化,说明刺槐叶片N、P元素含量具有保守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黄土高原 刺槐 叶片养分 土壤养分 地理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氧含量对NH_4Br改性稻壳焦汞氧化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婷 段钰锋 +3 位作者 朱纯 周强 佘敏 陈亚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67-1474,共8页
采用10 g·L^(-1) NH_4Br溶液对原始稻壳焦进行浸渍改性制备了脱汞吸附剂。利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稻壳焦吸附剂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台上对吸附剂床层出口元素... 采用10 g·L^(-1) NH_4Br溶液对原始稻壳焦进行浸渍改性制备了脱汞吸附剂。利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稻壳焦吸附剂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台上对吸附剂床层出口元素汞(Hg^0)和二价汞(Hg^(2+))进行同步检测,研究了不同温度下N_2气氛和N_^(2+)6.4%(体积)O_2气氛中改性稻壳焦的汞氧化吸附特性。50℃下N_2气氛、N_^(2+)6.4%(体积)O_2气氛以及150℃下N_2气氛中固定床出口均未明显检测到Hg^(2+),50℃和150℃时脱汞率均可达90%。温度为150℃时,在N_^(2+)6.4%(体积)O_2气氛中吸附剂的总汞(Hg_T)脱除效率为98.2%,其中82.2%的Hg^0被吸附脱除,其余则被O_2非均相氧化为Hg^(2+)而氧化脱除。通过对程序升温管式炉出口Hg_T进行检测研究了吸附剂表面吸附态汞的脱附特性。汞脱附峰值温度300℃表明吸附态汞可能以Hg-Br化合物的形式赋存于改性稻壳焦表面,220~350℃的脱附温度说明吸附态汞有较高的热稳定性。100.14%~118.62%的汞平衡率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稻壳焦 脱汞 汞形态 氧化 吸附 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播条件下两个新疆小黑麦品种的竞争能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培春 陈亚南 +2 位作者 石国亮 孔广超 李卫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5-97,100,共4页
采用生态学中的De w it替代系列法,研究了两个新疆小黑麦品种在不同密度混播条件下的产量、不同器官干物质含量的变化及收获指数,探究两品种竞争能力大小及竞争结局。结果表明:在混播条件下新小黑麦4号较新小黑麦5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采用生态学中的De w it替代系列法,研究了两个新疆小黑麦品种在不同密度混播条件下的产量、不同器官干物质含量的变化及收获指数,探究两品种竞争能力大小及竞争结局。结果表明:在混播条件下新小黑麦4号较新小黑麦5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具有更强的占有和利用共同资源的能力,混播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新小黑麦4号有更多的干物质分配到穗部,导致穗部干物质分配系数提高;混播时的收获指数较单播时有所提高。按照不同密度比例混播对小黑麦有一定增产作用,其推广运用对今后的生态育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混播 产量 竞争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种密度比例对小黑麦品种竞争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培春 石国亮 +2 位作者 陈亚南 孔广超 李卫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研究了2个新疆小黑麦品种在单播和不同密度混播条件下的产量,探讨小黑麦品种间竞争给对方产量的影响与初始密度比例的关系,并建立了密度比例与竞争系数变化的函数方程。结果表明:竞争系数随竞争品种密度比例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在本研... 研究了2个新疆小黑麦品种在单播和不同密度混播条件下的产量,探讨小黑麦品种间竞争给对方产量的影响与初始密度比例的关系,并建立了密度比例与竞争系数变化的函数方程。结果表明:竞争系数随竞争品种密度比例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在本研究中表现出对数回归方程的函数关系;"新小黑麦4号"比"新小黑麦5号"具有更强的占有和利用共同资源的能力,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混播组合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在小黑麦种子生产中,利用混合品种是可行的。在杂交组合的株高严重分离世代,选择株高不同的单株时一定要充分估计株高竞争优势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种密度比例 竞争系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宏细观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岑威钧 孙辉 陈亚南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6,共7页
高土石坝遭遇强烈地震时会与坝面库水及坝内孔隙水发生动力流固耦合相互作用,分别从宏观坝水耦合系统和细观水土耦合系统两个角度对高土石坝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的研究历史、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进行了阐述评价。对宏观尺度的大坝... 高土石坝遭遇强烈地震时会与坝面库水及坝内孔隙水发生动力流固耦合相互作用,分别从宏观坝水耦合系统和细观水土耦合系统两个角度对高土石坝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的研究历史、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进行了阐述评价。对宏观尺度的大坝与坝面库水流固耦合作用,主要从早期坝水相互作用模型、库水运动精细分析方法以及流固耦合系统坐标描述等方面做出评述;对细观尺度的坝内水土耦合作用,主要从早期解耦或拟耦合的水土动力分析方法、基于Boit动力固结理论的细观水土动力流固耦合,以及基于混合物理论的细观水土动力流固耦合等方面做出评述。综合两个尺度的流固耦合作用研究现状,建议对高土石坝建立水库-土石坝-孔隙水的宏细观整体动力流固耦合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并指出了当前高土石坝宏细观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尚待继续深入研究的若干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库水 孔隙水 宏观坝水动力流固耦合 细观水土动力流固耦合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任意波形高压电源在PPKTP晶体研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伟佳 于建 +5 位作者 张瑞峰 倪文俊 康玉琢 陈亚南 桑梅 李世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4期437-440,共4页
对周期极化KTP(PPKTP)晶体的外加电场极化方法及实时监控方案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任意波形高压电源,它具有波形任意设定、操作直观简捷等优点,为操作者提供了鼠标绘图界面,可以精确地输出高压方波、高压三角波等实... 对周期极化KTP(PPKTP)晶体的外加电场极化方法及实时监控方案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任意波形高压电源,它具有波形任意设定、操作直观简捷等优点,为操作者提供了鼠标绘图界面,可以精确地输出高压方波、高压三角波等实验所需波形,在PPKTP制备过程,尤其是实时监控方案中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波形发生器 准相位匹配 PPKTP 周期极化反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