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型液压挖掘机履带链轨开裂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1
作者 陈义才 曾超 +1 位作者 张玲利 谭伟芬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5期33-35,共3页
液压挖掘机履带链轨开裂是挖掘机底盘件常见故障之一,但是随着挖掘机作业工况越来越复杂(如矿山工况、石方、岩石等)及整机的机重及驱动力不断提升,对于链轨的损伤也越来越大,链轨的寿命也呈现直线下滑的状态,通过分析链轨造型及过渡设... 液压挖掘机履带链轨开裂是挖掘机底盘件常见故障之一,但是随着挖掘机作业工况越来越复杂(如矿山工况、石方、岩石等)及整机的机重及驱动力不断提升,对于链轨的损伤也越来越大,链轨的寿命也呈现直线下滑的状态,通过分析链轨造型及过渡设计上存在不足及缺陷,因此通过采用大圆弧及圆弧平滑过渡,降低链轨应力集中,提升链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链轨 应力集中 开裂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盒8段异常低压成因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义才 张胜 +2 位作者 魏新善 刘新社 赵惠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33,116-117,共4页
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8段(盒8段)异常低压明显,但对其成因未达成共识。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盒8段53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发现产水层、产气层以及气水同产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在垂向上均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在平面上呈南北向的条带状分... 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8段(盒8段)异常低压明显,但对其成因未达成共识。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盒8段53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发现产水层、产气层以及气水同产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在垂向上均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在平面上呈南北向的条带状分布,形成多个异常低压系统。应用Fick气体扩散定律和盆地模拟技术,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演化和天然气组成特征分析认为,盒8段河道砂体分布的局限性为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提供了必要封闭条件,天然气扩散作用虽然存在,但是扩散损失影响相对较小。盒8段异常低压的形成主要与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抬升、地层剥蚀以及构造热事件的消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早二叠世 异常低压 成因 天然气扩散 盆地模拟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烃源岩排烃模拟模型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义才 沈忠民 +5 位作者 黄泽光 李延军 郭秀英 吕强 张军 石晓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3-206,223,共5页
碳酸盐烃源岩由于胶结作用发育 ,固结成岩较早 ,所以 ,其排烃作用并非一定以压实作用为主 ,而是多种作用互存。不同的演化阶段排烃方式各异 ,在高过成熟阶段以微裂缝排烃和分子扩散为主。以一维地质模型为基础 ,根据生、排烃质量守恒原... 碳酸盐烃源岩由于胶结作用发育 ,固结成岩较早 ,所以 ,其排烃作用并非一定以压实作用为主 ,而是多种作用互存。不同的演化阶段排烃方式各异 ,在高过成熟阶段以微裂缝排烃和分子扩散为主。以一维地质模型为基础 ,根据生、排烃质量守恒原理可以定量建立扩散排烃和微裂缝排烃的数学模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依此模型进行的模拟结果表明 :马家沟组在早二叠世末进入生烃门限 ,三叠纪末达到生油高峰 ,早白垩世开始进入过熟干气阶段 ;现今累计排烃率为 6 0 ~ 80 ,其中 ,压实排烃、扩散排烃和微裂缝排烃占主导地位 ,水溶相排烃只占很小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烃源岩 排烃模型 微裂缝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成熟碳酸盐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义才 沈忠民 +4 位作者 李延军 郭秀英 吕强 张军 石晓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7-430,共4页
过成熟阶段碳酸盐生油岩中烃类产物的相态已由油相演化到湿气、干气相。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作为气源岩时,其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不仅决定于本身的吸附烃量、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而且排烃机理和排烃条件对它也有一定的影响。该文以鄂尔... 过成熟阶段碳酸盐生油岩中烃类产物的相态已由油相演化到湿气、干气相。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作为气源岩时,其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不仅决定于本身的吸附烃量、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而且排烃机理和排烃条件对它也有一定的影响。该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过成熟碳酸盐岩为例,首先通过罐装岩屑酸解烃法、残余气饱和度法和全烃地化分析法对吸附气态烃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出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0.03%~0.06%,然后结合不同排烃机理对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成熟 碳酸盐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 下限值 油气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马家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机理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义才 蒋裕强 +1 位作者 郭贵安 杨金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30,148,共4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是一套自生自储的成藏系统。在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该区油气的运聚成藏机理。研究认为,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在燕山期持续沉降埋藏过程中,烃源岩在压实作用和超压微裂缝作用下排烃到邻近储层...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是一套自生自储的成藏系统。在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该区油气的运聚成藏机理。研究认为,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在燕山期持续沉降埋藏过程中,烃源岩在压实作用和超压微裂缝作用下排烃到邻近储层,储层中油气主要在浮力作用下近距离运聚成藏。在喜山期地层大幅度抬升和剥蚀作用过程中,尽管烃源岩的生烃和排烃作用趋于停止,但是储层中残余天然气的卸压膨胀作用和水溶气的脱溶作用仍可继续向圈闭充注大量的游离相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部 晚三叠世 气藏形成 成藏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宛齐油田溶解气扩散特征及其扩散量的计算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义才 沈忠民 +4 位作者 李延均 黄建全 皮学军 谢会文 邸宏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0,共3页
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康村组的油田溶解气组成在深度上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大约在埋深450m以内的上部油层溶解气扩散作用强烈,不仅致使甲烷含量降低,乙烷、丙烷等组分百分含量相对升高,而且也降低了气油比,扩大了... 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康村组的油田溶解气组成在深度上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大约在埋深450m以内的上部油层溶解气扩散作用强烈,不仅致使甲烷含量降低,乙烷、丙烷等组分百分含量相对升高,而且也降低了气油比,扩大了油藏的地饱压差。根据Fick第二扩散定律模拟计算油层的溶解气中甲烷浓度,从上新世中期到第四纪末期,油田上部的散失比例为54%,埋藏深度较大的下部油层的扩散作用较弱,散失比例为13%。图1表3参3(陈义才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溶解气 扩散特征 扩散量 分子扩散 Fick定律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地区石炭-二叠系天然气充注特点及充注能力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义才 林杭杰 +4 位作者 唐波 赵鹤森 魏新善 刘新社 赵惠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7,共7页
苏里格地区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广泛分布。在区域构造平缓和储层物性普遍较差的背景下,天然气二次运移以气体膨胀驱动为主。天然气充注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烃源岩的有效排气量,而且与被充注的储层厚度及储层孔隙度有关,从而提出用储层天... 苏里格地区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广泛分布。在区域构造平缓和储层物性普遍较差的背景下,天然气二次运移以气体膨胀驱动为主。天然气充注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烃源岩的有效排气量,而且与被充注的储层厚度及储层孔隙度有关,从而提出用储层天然气充注指数定量评价天然气的充注能力。参考储层气、水两相渗流实验分析结果,确定储层天然气强充注、中等充注和弱充注的储层天然气充注指数评价标准。苏里格地区石炭-二叠系天然气有效充注主要发生在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盒8段之间,储层天然气充注指数在多数地区为0.4~0.6,总体上属于中等-强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气体膨胀 储层天然气充注指数 石炭-二叠系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义才 王波 +5 位作者 张胜 何逢阳 李小娟 刘新社 魏新善 赵惠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1,422,共5页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主力产层。盒8段属于辫状河沉积体系,砂体分布类型主要呈透镜状和复合条带状。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估算出3类储层天然气浮力驱动需要克服的毛细管阻力和相应的临界气柱高度。由于苏里...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主力产层。盒8段属于辫状河沉积体系,砂体分布类型主要呈透镜状和复合条带状。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估算出3类储层天然气浮力驱动需要克服的毛细管阻力和相应的临界气柱高度。由于苏里格地区的区域构造平缓,盒8段储层天然气聚集成藏的驱动方式主要受储层砂体分布范围和储层物性控制。透镜状砂体的分布范围较小,孔渗条件较差,天然气在砂体中聚集依靠气体膨胀驱动。复合条带状砂体虽然分布范围大,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但是非均质性强,气体膨胀和浮力共同驱动天然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石盒子组 气体膨胀 浮力驱动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义才 蒋裕强 +1 位作者 郭贵安 杨金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60,183-184,共4页
川中地区在喜马拉雅期的强烈隆升和地层剥蚀作用下,大部分地区缺失了上侏罗统及以上地层。根据八角场和南充等气田典型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地层剥蚀厚度大约2500m。在不同岩性地层压实校正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163口井上三叠统... 川中地区在喜马拉雅期的强烈隆升和地层剥蚀作用下,大部分地区缺失了上侏罗统及以上地层。根据八角场和南充等气田典型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地层剥蚀厚度大约2500m。在不同岩性地层压实校正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163口井上三叠统香溪群的埋藏史和有机质的热演化史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在中侏罗世末期进入生烃门限,晚侏罗世为低成熟阶段,白垩纪为大量生烃期。到白垩纪末期,除川中北部达到高成熟晚期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处于生烃高峰期。早第三纪以来,地层抬升和剥蚀作用导致地层温度降低,阻碍了烃源岩有机质进一步的生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烃源岩 热演化史 埋藏史 生烃史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热压模拟实验资料研究油气生成相态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义才 李延均 张茂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国内Ⅰ、Ⅱ、Ⅲ型干酪根的三组模拟实验资料基础上,经过生烃产物油气配方的摩尔组成计算,应用PR状态方程计算了生烃产物的PVT 相图;根据生烃产物的气油比和PVT相图特征分析发现,Ⅰ、Ⅱ型干酪根的油气生成相态具有两种类... 在国内Ⅰ、Ⅱ、Ⅲ型干酪根的三组模拟实验资料基础上,经过生烃产物油气配方的摩尔组成计算,应用PR状态方程计算了生烃产物的PVT 相图;根据生烃产物的气油比和PVT相图特征分析发现,Ⅰ、Ⅱ型干酪根的油气生成相态具有两种类型,即“油相型”和“气相型”,两者的Ro 分界线分别在1 .5 % ~1.6% 和0 .9 % ~1.0 % 之间;而Ⅲ型干酪根的生烃产物均表现为“气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模拟 生烃产物 相态 热压模拟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储层烃类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义才 罗小平 +3 位作者 赵俊兴 沈忠民 常振恒 胡玉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6-489,494,共5页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地区东营组埋藏较浅,储层中的烃类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储层孔隙中自由烃、矿物表面吸附烃和矿物有机包裹体中烃类的气相色谱、色质资料对比分析揭示,在未遭到生物降解井段,同一油砂样品中3种相态的烃类组成...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地区东营组埋藏较浅,储层中的烃类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储层孔隙中自由烃、矿物表面吸附烃和矿物有机包裹体中烃类的气相色谱、色质资料对比分析揭示,在未遭到生物降解井段,同一油砂样品中3种相态的烃类组成特征具有相似性,但某些指标存在差异.相似性主要反映在γ蜡烷含量高(γ蜡烷指数为0.28~0.81),姥/植比相对较低(0.21~0.51),表明生烃母质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形成于强还原性的盐湖沉积环境.差异性则表现为自由烃的饱和烃主峰碳数相对较低(在C22-C24之间),包裹烃的甾烷C29ααα20S/(20S+ 20R)成熟度指标为0.25~0.35.在遭到生物降解井段,包裹烃的正构烷烃分布基本完整,但自由烃和吸附烃的正构烷烃基本消失,反映储层中的油气是不同期次充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烃类包裹体 东营组 文留地区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义才 杨宝星 +1 位作者 李延军 郭秀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14-416,1,共3页
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数量多、分布广、储量大,是我国凝析气藏最富集的盆地。在凝析气形成机理及相态成因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成藏特征,并与四川、鄂尔多斯和吐哈等盆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具有两种形... 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数量多、分布广、储量大,是我国凝析气藏最富集的盆地。在凝析气形成机理及相态成因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成藏特征,并与四川、鄂尔多斯和吐哈等盆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具有两种形成机理三类相态成因的特征。盆地内富集凝析气藏的内在地化因素是不同类型烃源岩处于有利的热演化阶段,而晚期大幅度沉降和晚期气相运移聚集为凝析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温压及保存条件。此外,油气的生成和聚集异步演化有利于过成熟干气富化为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凝析气藏 地球化学特征 相态 油气聚集 形成机理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凝析气藏判断及其分布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义才 李延均 +4 位作者 杨远聪 王廷栋 李永康 文享范 孔庆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3-318,共6页
针对古龙凹陷地区缺乏高压PVT相图的情况,首先通过试油成果中气油比的特征区分出油藏和气藏两种类型,然后在油气配方合成井流物的摩尔组成基础上,借助于Φ值法、Z值法和PR状态方程计算PVT相图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古109井区葡萄花油层是... 针对古龙凹陷地区缺乏高压PVT相图的情况,首先通过试油成果中气油比的特征区分出油藏和气藏两种类型,然后在油气配方合成井流物的摩尔组成基础上,借助于Φ值法、Z值法和PR状态方程计算PVT相图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古109井区葡萄花油层是一个带油环中等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藏.根据凝析气藏的成藏机理,预测了该区凝析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凝析油气 气油比 成藏 气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留构造东营组油藏油-源对比及注入史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义才 罗小平 +2 位作者 沈忠民 常振恒 胡玉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2-347,354,共7页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构造古近系东营组主要由一套河流-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浅棕色砂泥岩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及甾类和萜类色-质分析显示,东营组含油砂岩具有伽马蜡烷含量高、姥鲛烷/植烷比值较低、甾烷C29aaa20S/(20S+20R)等成熟度指...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构造古近系东营组主要由一套河流-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浅棕色砂泥岩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及甾类和萜类色-质分析显示,东营组含油砂岩具有伽马蜡烷含量高、姥鲛烷/植烷比值较低、甾烷C29aaa20S/(20S+20R)等成熟度指标值相对较低等特点。油-源对比显示,东营组原油与沙河街组三段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根据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及古地温恢复结果和含油砂岩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东营组油气充注时期为东营组沉积后期到华北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初期,油气持续充注时间约5.6 M a。在构造抬升中、后期,东营组上部近1000 m地层被剥蚀,使东营组储层孔隙中的烃类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但是储层中包裹烃的正构烷烃分布基本完整。新近纪以来,东营组埋藏不断增加,油气藏进入调整与保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油-源对比 油气充注 东营组 文留构造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盆地上第三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及气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义才 沈忠民 +4 位作者 罗小平 高玲 蔡勋育 胡东风 陈昭全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保山盆地上第三系羊邑组和南林组属于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暗灰色泥质烃源岩厚度为400-1000m。根据8口井98个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统计,泥质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值为0.85%,游离态烃和裂解烃量(S1+S2)为0.81-92.05mg·... 保山盆地上第三系羊邑组和南林组属于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暗灰色泥质烃源岩厚度为400-1000m。根据8口井98个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统计,泥质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值为0.85%,游离态烃和裂解烃量(S1+S2)为0.81-92.05mg·g-1。镜检、岩石热解和生物标志物分析资料表明,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混合型,含少量腐殖型,热演化程度处于未成熟阶段。根据生物气的形成条件和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应用有机碳产烃率法分别计算了羊二段、羊三段和羊4-南林组的产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物气 气源潜力 保山盆地 上第三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煤系地层烃产物初次运移的相态界线
16
作者 陈义才 李绍基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11,共11页
确定源岩油相、气相、水溶相各种相态的初次运移界线是定量计算油气资源及油气评价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川西北T_3X煤系地层为对象,首先通过对热模拟资料的重新整理,得到一个“理论褐煤”的各热模拟阶段中产物的全组分数据,并用PR状... 确定源岩油相、气相、水溶相各种相态的初次运移界线是定量计算油气资源及油气评价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川西北T_3X煤系地层为对象,首先通过对热模拟资料的重新整理,得到一个“理论褐煤”的各热模拟阶段中产物的全组分数据,并用PR状态方程计算出相图;第二,考虑到孔隙水的溶解作用,在静态上分别对煤层、泥岩成烃产物的相态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腐植型母质,其生成时的初始产物全为气相;煤系泥岩中,由于孔隙水大量存在,R_0小于1.14%以前烃体系是油相,之后才会出现气相;煤层始终难有油相存在;第三,在含煤层5%的剖面中,R_0小于0.95%以前只出现油相,大于此值之后具有气相。此外,通过Ⅰ型母质热模拟资料,据油气比大小,对某生烃初始产物相态界线进行了初步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烃产物 运移相界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丰深1井区深层沙四下古油藏与天然气成因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李延钧 宋国奇 +4 位作者 李文涛 郭瑞超 杨显成 陈义才 罗文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79,共7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丰深1井区深层古近系沙四段下亚段以产出凝析油气为特征。根据天然气烃类气体组成、氮气含量、气体碳同位素、储层显微荧光薄片观察与测试结果以及热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丰深1井区天然气属于原油裂解气,且储层孔...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丰深1井区深层古近系沙四段下亚段以产出凝析油气为特征。根据天然气烃类气体组成、氮气含量、气体碳同位素、储层显微荧光薄片观察与测试结果以及热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丰深1井区天然气属于原油裂解气,且储层孔隙大量分布热蚀变焦沥青。结合储层地温史和烃源岩生烃史,证实该区深层沙四下砂砾岩体存在古近纪末期(Es1末)古油藏,并在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Nm—Q)因热力作用发生裂解,形成现今的深层凝析气藏。同时发现,在古油藏边缘,如丰深3井区存在源岩干酪根裂解与原油裂解成因的混合气;储层大量微观泄压缝的存在是凝析气藏保持正常压力系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显微荧光 焦沥青 原油裂解气 凝析气藏 东营北带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蒋裕强 郭贵安 +2 位作者 陈义才 李子荣 卢正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共3页
以天然气形成时期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运移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2期气相充注,在燕山末期—喜山期构造抬升过程中,储层水溶气脱溶可... 以天然气形成时期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运移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2期气相充注,在燕山末期—喜山期构造抬升过程中,储层水溶气脱溶可能性小、残余气相的卸压膨胀具有一定贡献;虽然须家河组砂岩厚度大、分布广,但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以及较平缓的区域地层,限制了油气进行长距离运移;天然气及凝析油等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近距离运聚成藏特点。从而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岩性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藏形成 气相充注 近距离运聚 晚三叠世 四川盆地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热模拟生烃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郭贵安 陈义才 +2 位作者 张代生 涂小仙 王家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5,5-6,共3页
通过对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4个未成熟煤系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生烃产物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煤岩样品的在模拟温度为210-330℃(Ro≈0.61%-1.45%)以液态烃产出为主,气态烃与液态烃的... 通过对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4个未成熟煤系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生烃产物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煤岩样品的在模拟温度为210-330℃(Ro≈0.61%-1.45%)以液态烃产出为主,气态烃与液态烃的比例低于1000 m3/t。在相同的模拟温度条件下,煤系暗色泥岩样品的热模拟烃类产物主要是气态烃,总的累计产烃率比煤岩样品的高100-150 mg/g T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煤岩 煤系泥岩 煤成油 吐哈盆地 侏罗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下古生界碳酸盐烃源岩评价与成烃特征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李延钧 陈义才 +3 位作者 杨远聪 吕强 张军 石晓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9-353,共5页
在岩性、热解参数等原生性识别和碳酸盐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上,经统计有机质丰度、类型、性质,确定有机质成熟度与演化阶段,进行综合评价与对比后,对研究区烃源岩的生烃能力作出了综合评价,认为原始生烃母质属Ⅰ—Ⅱ1型,具有中等生... 在岩性、热解参数等原生性识别和碳酸盐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上,经统计有机质丰度、类型、性质,确定有机质成熟度与演化阶段,进行综合评价与对比后,对研究区烃源岩的生烃能力作出了综合评价,认为原始生烃母质属Ⅰ—Ⅱ1型,具有中等生烃强度的烃源岩特点,属较好烃源岩范畴,研究认为,鄂尔多斯下古生界碳酸盐烃源岩具有三段式四阶段的生烃演化特征,即以见R0=0.65%、1.50%、2.25%划分为低成熟、成熟、高成熟三段式和热裂解气生成的第四阶段。第四阶段主要处于过成熟阶段,以残余干酪根的热裂解以生成高温甲烷干气为特征,马家沟组中下部和寒武系正处于这一成烃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碳酸盐岩 烃源岩评价 下古生界 成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