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螯合剂辅助法制备镁合金表面Mg-Al LDHs膜及其耐蚀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乘风 杜小青 +2 位作者 陈东初 魏红阳 王梅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5,共10页
为了降低反应能耗,利用螯合剂辅助法,通过在硝酸铝(Al(NO_(3))_(3))溶液内分别添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柠檬酸钠(SC)和酒石酸钾钠(PST)三种螯合剂制备转化液,然后将镁合金样品直接浸泡在三种转化液中,于60℃,pH值为12.0下反应9... 为了降低反应能耗,利用螯合剂辅助法,通过在硝酸铝(Al(NO_(3))_(3))溶液内分别添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柠檬酸钠(SC)和酒石酸钾钠(PST)三种螯合剂制备转化液,然后将镁合金样品直接浸泡在三种转化液中,于60℃,pH值为12.0下反应9 h,即可在镁合金表面制得不同螯合剂掺杂的Mg-Al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膜。通过SEM,XRD,FT-IR等分析各LDHs膜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耐蚀性。结果表明:螯合剂辅助法可以在常压、60℃环境下于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得具有典型层状结构的LDHs膜;并且所得的三种Mg-Al LDHs膜均能有效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然后通过对比研究三种不同LDHs膜层的结构性能发现:添加PST制备得到的Mg-AlPST LDHs膜致密度最高、厚度最大,可达1.4μm。三种膜层对镁合金耐蚀性的提高效果依次为:Mg-Al-PST LDHs>Mg-Al-SC LDHs>Mg-Al-EDTA LDHs;其中覆盖Mg-Al-PST LDHs膜的镁合金相比空白镁合金,其腐蚀电流密度下降约两个数量级,腐蚀总电阻上升约一个数量级。基于对所得LDHs膜的结构、性能分析可知螯合剂辅助法可在较低能耗条件下,在镁合金表面原位制备耐蚀性较好的Mg-Al LDHs膜的原因可能是:螯合剂中的羧基可加速Al^(3+)在镁基底的沉积,并促进Al^(3+)对Mg(OH)_(2)中部分Mg^(2+)的取代而形成L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LDHs膜 原位制备 螯合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91D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正交实验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东初 吴建峰 +2 位作者 龚伟慧 李文芳 徐东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8,共5页
通过正交实验对镁合金植酸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极化曲线、电位-时间曲线对镁合金植酸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对转化膜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植酸转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工艺影响因素排序为:处理时间>温度... 通过正交实验对镁合金植酸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极化曲线、电位-时间曲线对镁合金植酸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对转化膜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植酸转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工艺影响因素排序为:处理时间>温度>浓度>溶液pH值。AZ91D镁合金植酸转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其自腐蚀电流密度小于铬酸盐转化膜,植酸表面处理技术有望代替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铬酸盐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转化膜 植酸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在镁合金表面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东初 吴飞鹏 李文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4-26,共3页
采用稀土铈盐在镁合金表面生成了化学转化膜,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采用植酸对镁合金表面及其表面化学转化膜进行后处理的改性作用,讨论了植酸浸泡溶液与工艺参数对吸附膜增重的影响。研究表明,镁合金表面植酸浸泡吸附膜... 采用稀土铈盐在镁合金表面生成了化学转化膜,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采用植酸对镁合金表面及其表面化学转化膜进行后处理的改性作用,讨论了植酸浸泡溶液与工艺参数对吸附膜增重的影响。研究表明,镁合金表面植酸浸泡吸附膜以及化学转化膜植酸浸泡处理后膜层的增重随植酸浓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所得化学转化膜经植酸浸泡处理可改善膜层表面龟裂,提高镁合金及其表面转化膜的耐蚀性,代替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铬酸盐处理技术;并对镁合金表面膜的微观形貌与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转化膜 植酸 无铬 表面改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环境友好型非铬化学转化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东初 吴桂香 +2 位作者 潘晖 李文芳 梁弈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6,共5页
为替代有毒的铝合金表面铬酸盐传统处理工艺,研究以Ce(NO3)3为主盐、H2O2为成膜氧化剂的稀土转化膜处理液,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转化膜制备工艺,探讨SrCl4、NH4VO3两种成膜促进剂对改善成膜效果的影响,通过SEM、EDX、XRD等微观分析,对表面... 为替代有毒的铝合金表面铬酸盐传统处理工艺,研究以Ce(NO3)3为主盐、H2O2为成膜氧化剂的稀土转化膜处理液,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转化膜制备工艺,探讨SrCl4、NH4VO3两种成膜促进剂对改善成膜效果的影响,通过SEM、EDX、XRD等微观分析,对表面转化膜的微观形貌与成分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氧化剂的引入与工艺优化可以在40℃低温下生成有较好外观与耐蚀性的转化膜,处理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成膜促进剂能够改善成膜效果,转化膜的主要元素组成为Al与Ce的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稀土转化膜 铈盐 成膜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钨pH传感器制备及其在F^-和胶体溶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东初 付朝阳 +1 位作者 郑家燊 李文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钨pH电极,在阳极氧化后的Ag丝表面涂敷掺杂了KC l的改性聚乙烯醇和Nafion膜,制备了固态Ag/AgC l参比电极,再由氧化钨pH电极与固态Ag/AgC l参比电极制备成氧化钨pH传感器,该传感器不需要参比溶液与陶瓷隔膜.测...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钨pH电极,在阳极氧化后的Ag丝表面涂敷掺杂了KC l的改性聚乙烯醇和Nafion膜,制备了固态Ag/AgC l参比电极,再由氧化钨pH电极与固态Ag/AgC l参比电极制备成氧化钨pH传感器,该传感器不需要参比溶液与陶瓷隔膜.测试结果表明:在pH值为2~11的范围内,该传感器有良好的电位(V)-pH响应线性关系,响应灵敏度为52.6mV(以pH值变化为1来量度),测量精度可达0.1个pH值;氧化钨pH电极具有耐HF腐蚀的能力,在5%~20%(质量分数)的HF溶液中的响应电位具有重现性,可用于HF溶液的浓度测量;氧化钨pH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胶体的测量,其响应时间小于1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氧化钨 PH值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Sol-gel法制备耐腐蚀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东初 郑家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28-31,共4页
综述了溶胶-凝胶涂层的成膜原理、制备工艺,比较了溶胶-凝胶法与其它金属陶瓷涂层的制备工艺,讨论了溶胶凝胶涂层对金属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的改进及在腐蚀防护领域中的应用,还对溶胶-凝胶涂层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金属 SOL-GEL法 制备 耐腐蚀陶瓷涂层 溶胶-凝胶 防护涂层 表面涂层 成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修饰Ag/AgCl参比电极的研制及其在pH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东初 郑家燊 傅朝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2-434,共3页
制备了Nafion修饰的Ag/AgCl参比电极,参比电极电位(25℃)为-47.5±1 mV,制备的电极有良好的重现性,电极电位不受溶液pH值和Cl-浓度变化的影响,有良好的抗S2-、I-离子干扰能力,且有较好的抗脉冲电流干扰能力.该参比电极适用于间歇式... 制备了Nafion修饰的Ag/AgCl参比电极,参比电极电位(25℃)为-47.5±1 mV,制备的电极有良好的重现性,电极电位不受溶液pH值和Cl-浓度变化的影响,有良好的抗S2-、I-离子干扰能力,且有较好的抗脉冲电流干扰能力.该参比电极适用于间歇式测试场合,可以保证稳定的参比电位;可用于基于W氧化物pH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传感器的内阻为22 kΩ,小于玻璃pH电极计内阻(1~10 M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 参比电极 聚乙烯醇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C法在鄱阳湖廿四联圩漫顶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东初 梁忠民 +2 位作者 栾承梅 王军 常文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43,170,共4页
为研究重大水利工程运行对下游圩堤漫顶风险率的影响,以鄱阳湖区廿四联圩为例,建立了基于JC法的防洪堤漫顶条件风险率的计算模型,计算了三峡运行前后鄱阳湖廿四联圩的漫顶条件风险率。计算结果表明,由于三峡水库预泄,当发生10年一遇洪水... 为研究重大水利工程运行对下游圩堤漫顶风险率的影响,以鄱阳湖区廿四联圩为例,建立了基于JC法的防洪堤漫顶条件风险率的计算模型,计算了三峡运行前后鄱阳湖廿四联圩的漫顶条件风险率。计算结果表明,由于三峡水库预泄,当发生10年一遇洪水时,廿四联圩漫顶条件风险率增加0.21%,当发生20年一遇洪水时,廿四联圩漫顶条件风险率增加2.78%。通过对比分析漫顶风险率的变化表明,三峡运行前后,由堤前洪水位变化引起的廿四联圩的漫顶风险率变化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法 漫顶 风险分析 廿四联圩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表面PMMA高分子接枝改性及分散性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东初 贺全国 +2 位作者 梁奕清 袁毅桦 赖悦腾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对纳米SiO2进行硅烷偶联剂改性及PMMA高分子接枝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PMMA高枝改性工艺,用FTIR,XRD,TEM及DSC-TG等手段分析了改性前后纳米SiO2的表面基团、结构、形貌及粒径,采用沉降试验法研究了改性后纳米SiO2在甲苯、丙酮有机溶... 对纳米SiO2进行硅烷偶联剂改性及PMMA高分子接枝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PMMA高枝改性工艺,用FTIR,XRD,TEM及DSC-TG等手段分析了改性前后纳米SiO2的表面基团、结构、形貌及粒径,采用沉降试验法研究了改性后纳米SiO2在甲苯、丙酮有机溶剂中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改性前后SiO2均呈非晶态,经PMMA高分子接枝改性后纳米SiO2为核壳结构,平均粒度小于100 nm,在甲苯、丙酮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硅烷偶联剂 接枝改性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W/WO_3 H^+选择性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东初 王哲 +1 位作者 郑家燊 付朝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利用Solgel法制备了W/WO3pH电极,研究了电极的H+响应范围、响应灵敏度、响应时间与滞后效应;讨论了热处理温度与H+响应行为的关系及干扰离子和溶液温度对H+响应的影响;提出了氧化膜内H+迁移嵌入方式和响应机理。
关键词 Sol—gel W/WO3 电极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选择性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东初 郑家燊 付朝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7-71,共5页
总结了金属氧化物电极的响应机理 ,综述了各种金属氧化物电极的制备方法与pH响应性能 ,重点叙述了铱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和H+ 选择性响应性能 ,对金属氧化物 pH电极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PH值 电极 氧化物 物理化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膜物组成对集装箱箱底涂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东初 郑家 刘娅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0,共2页
通过浸泡腐蚀试验 ,研究了集装箱箱底涂料中成膜物组成 (PVC、改性环氧树脂与SBS树脂 )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并对比研究了环保型无污染防锈颜料复合磷酸锌。
关键词 集装箱 箱底 涂料 耐腐蚀 颜料 成膜物 组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钨pH电化学传感器的H^+响应行为研究
13
作者 陈东初 赖阅腾 李文芳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7期397-399,共3页
采用WO3作为H+响应敏感材料,制备了WO3pH电化学传感器,对传感器的H+响应行为,如响应范围、响应灵敏度、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制备WO3工作电极的热处理温度对传感器的H+响应灵敏度与速度有影响,H+响应速度与溶液pH和温度有关,... 采用WO3作为H+响应敏感材料,制备了WO3pH电化学传感器,对传感器的H+响应行为,如响应范围、响应灵敏度、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制备WO3工作电极的热处理温度对传感器的H+响应灵敏度与速度有影响,H+响应速度与溶液pH和温度有关,溶液中Na+,K+,F-对H+响应行为没有影响,但是受到I-,NO3-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氧化钨 H^+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噪声研究缓蚀剂对AA6063铝合金点蚀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阮红梅 董泽华 +1 位作者 石维 陈东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97-2107,共11页
采用电化学噪声(ECN)、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研究了AA6063铝合金在3%(w)NaCl溶液中的亚稳态点蚀萌发和稳态点蚀生长特征,着重探讨了CeCl3、Na2CrO4、8-羟基喹啉(8-HQ)等三种不同类型缓蚀剂对亚稳态和稳态点蚀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 采用电化学噪声(ECN)、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研究了AA6063铝合金在3%(w)NaCl溶液中的亚稳态点蚀萌发和稳态点蚀生长特征,着重探讨了CeCl3、Na2CrO4、8-羟基喹啉(8-HQ)等三种不同类型缓蚀剂对亚稳态和稳态点蚀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当铝合金表面阴极相(Al-Si-Fe)周边的Al基体发生局部溶解后,会导致邻近区域pH值升高(>8.4),引起Ce(OH)3在蚀点中心区的阴极相表面优先沉积,从而抑制局部腐蚀的阴极去极化过程.随着缓蚀剂浓度的提高,亚稳态噪声峰的平均积分电量(q)随之递减,但噪声峰的平均寿命几乎没有变化,表明Ce3+并不能直接加速亚稳态蚀点的修复,但可降低蚀点内金属Al的溶解速率.CrO42-不但可加速蚀点修复,还可降低亚稳态蚀点的形核速率.8-HQ主要与Al3+、Mg2+等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并沉积在铝合金表面,提高了铝基体的全面抗腐蚀能力,但并不能显著提高其耐点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电化学噪声 点蚀 缓蚀剂 形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杜军 陈东初 +2 位作者 李文芳 张永君 彭继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0,共5页
采用非对称方波输出模式的恒流交流电源,利用微弧氧化方法在铝合金表面沉积Al2O3陶瓷膜,考察了微弧氧化工艺参数(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对膜层微观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膜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存在较佳的范围,即氧化... 采用非对称方波输出模式的恒流交流电源,利用微弧氧化方法在铝合金表面沉积Al2O3陶瓷膜,考察了微弧氧化工艺参数(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对膜层微观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膜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存在较佳的范围,即氧化时间为15-20min,电流密度在20A/dm2左右;氧化时间过短时,试样表面存在陶瓷膜未完全覆盖的区域,而当电流密度过大时,膜层表面将会出现大量的显微裂纹,导致膜层性能大幅度降低;在恒流非对称方波输出模式下,工艺参数对膜层的相组成影响不大,微弧氧化膜层由晶态Al2O3和非晶态Al2O3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铝合金 陶瓷膜 微观结构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铝合金化学转化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22
16
作者 龚伟慧 陈东初 +1 位作者 李文芳 陈单明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常见的无铬转化膜处理工艺,评述了铝合金的稀土表面转化膜的研究进展,对铝合金稀土表面化学处理的耐腐蚀机理进行了总结.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开发环保型铝合金稀土表面处理工艺,对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铝合金 稀土 表面处理 无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聚氨酯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虎 陈东初 +2 位作者 曾坚贤 寻金锭 岳坤亮 《胶体与聚合物》 2011年第2期94-96,共3页
温敏聚氨酯通常具有典型的嵌段和微相分离结构,其膜的透汽、透湿性、内部孔洞尺寸、机械性能等在软段相转变温度前后会发生突跃性变化,表现出独特的温敏特性。温敏聚氨酯的独特结构特征以及温度响应特性使其在纺织材料、食品包装材料、... 温敏聚氨酯通常具有典型的嵌段和微相分离结构,其膜的透汽、透湿性、内部孔洞尺寸、机械性能等在软段相转变温度前后会发生突跃性变化,表现出独特的温敏特性。温敏聚氨酯的独特结构特征以及温度响应特性使其在纺织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农用大棚薄膜、分离膜、工业控制反应器等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温敏特性 微观结构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霍邱县城西湖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詹红丽 杨健 +2 位作者 胡小青 张云 陈东初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75-579,共5页
河湖岸线是河流、湖泊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具有防洪、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功能,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是河长制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以安徽省霍邱县城西湖为例,系统分析了霍邱县城西湖河湖岸线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所面临... 河湖岸线是河流、湖泊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具有防洪、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功能,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是河长制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以安徽省霍邱县城西湖为例,系统分析了霍邱县城西湖河湖岸线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岸线的未来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考量。为确保岸线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控制条件,科学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控要求。这些建议旨在确保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不仅为霍邱县城西湖的河湖岸线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地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的河湖岸线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规划,有望实现河湖岸线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河湖岸线功能区 岸线管控 岸线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式理论的普通化学云教学平台构建及应用
19
作者 苗磊 陈东初 张敏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年第4期35-38,共4页
针对普通化学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覆盖面广,涉及内容琐碎的问题,本文提出构建一种以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为背景,建立在图式理论基础上的普通化学课程云教学平台。该平台通过"二级客户端"、"一级客户端"和"云端&... 针对普通化学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覆盖面广,涉及内容琐碎的问题,本文提出构建一种以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为背景,建立在图式理论基础上的普通化学课程云教学平台。该平台通过"二级客户端"、"一级客户端"和"云端"三个端口分级运作,互通统计,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该平台有助于学生建立客观的和个人主观的课程图式模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提高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或手段,协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课程知识水平,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化学 云教学平台 图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然贻贝仿生制备聚多巴胺改性石墨烯基功能材料及其水体环境修复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武青 全海燕 +3 位作者 彭叔森 张敏 陈东初 户华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09-11021,共13页
全球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石墨烯具有大比表面积且除污性能优异,可作为水体环境修复的优良材料,但它的表面能高,极易发生团聚,这将会大大降低其比表面积和其他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此,受天然贻贝及其分泌的粘性蛋白结构所启发,将仿... 全球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石墨烯具有大比表面积且除污性能优异,可作为水体环境修复的优良材料,但它的表面能高,极易发生团聚,这将会大大降低其比表面积和其他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此,受天然贻贝及其分泌的粘性蛋白结构所启发,将仿生聚多巴胺(Pdop)用于改性石墨烯可有效解决石墨烯聚集的问题,并能赋予石墨烯新的表面性质和功能,如从疏水表面变成亲水表面、增加活性位点密度以及丰富其可设计性,这也使得Pdop改性石墨烯(Pdop-G)成为当前的一大研究热点,尤其在环境修复领域。本文回顾了近三年Pdop-G及其相关材料的多种设计、制备方法,并重点关注了Pdop-G在环境修复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三种核心环境修复处理手段(即吸附、膜截留和光催化)。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可知,Pdop-G及其相关材料在处理各类水体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但是要达到商业应用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制备工艺,完善后处理等问题。本文充分评述和分析了基于石墨烯化学和贻贝仿生学的各种环境修复材料和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可尝试的研究方向,以明晰这些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范围和技术发展路线。本文有望给广大学者在Pdop-G及其相关材料研究方面提供指引,并为新型高性能石墨烯基环境修复材料的设计带来新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聚多巴胺 石墨烯 吸附 膜截留 光催化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