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阶声波方程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智敏 张广忠 +2 位作者 杨光明 李刚 陆自清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34期84-85,共2页
在地震波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可以有效地压制频散,提高模拟精度。本文推导了三维一阶声波方程的空间任意偶数阶有限差分格式,并利用完全匹配边界条件对三维地质模型边界进行处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 在地震波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可以有效地压制频散,提高模拟精度。本文推导了三维一阶声波方程的空间任意偶数阶有限差分格式,并利用完全匹配边界条件对三维地质模型边界进行处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吸收人为边界反射,不产生任何边界反射,取得了良好的吸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阶声波方程 交错网格 PML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反演中部分叠加道集的优化校正 被引量:5
2
作者 陆自清 郭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0,15-16,共4页
在叠前反演过程中,常常遇到近、中、远部分道集叠加的时间、振幅等不闭合现象,其结果导致弹性参数反演的质量与可信度下降。本文使用目标层位控制、残差数据相关性判别、质控因子等方法进行部分道集数据的闭合校正。首先确定期望输出道... 在叠前反演过程中,常常遇到近、中、远部分道集叠加的时间、振幅等不闭合现象,其结果导致弹性参数反演的质量与可信度下降。本文使用目标层位控制、残差数据相关性判别、质控因子等方法进行部分道集数据的闭合校正。首先确定期望输出道集数据以及相应的目标层位与时窗后,计算待校正数据与期望输出数据的残差互相关系数;再利用相关系数判别待校正道集与期望输出道集的相关程度,对不符合反演要求的道集数据,引入均方根振幅指数、预测指数这两个质控因子对待校正道集进行优化;最后使其与期望输出道集较好闭合。实例证明,利用归一化均方根振幅指数和预测指数因子优化时移量和振幅缩放系数,能够相对可靠的控制部分道集校正的质量,提高叠前反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反演 部分道集 数据校正 均方根振幅指数 预测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动态地质模型导向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陆自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20,共8页
针对现有三维地质导向技术被动调整导向较多,利用随钻信息进行预判功能不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动态地质模型导向方法。该方法利用区域地质、测井资料建立包含当前构造与属性认识的初始地质模型;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对随钻测... 针对现有三维地质导向技术被动调整导向较多,利用随钻信息进行预判功能不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动态地质模型导向方法。该方法利用区域地质、测井资料建立包含当前构造与属性认识的初始地质模型;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对随钻测量和随钻测井数据进行处理,形成靶区目标地层的多个模拟结果;提取与随钻数据匹配程度最高的模拟结果,计算靶区地层真厚度、地层倾角;将其输入初始地质模型中,更新模型构造和地质属性,并在最新地质模型的控制下及时优化导向钻进策略。鄂尔多斯盆地YP油田YP1井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导向钻进,根据随钻测量和测井数据及时调整井眼轨迹,使该井1901.00 m长水平段的优质储层钻遇率达到92.1%。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动态地质模型导向方法可利用随钻信息预判钻遇地层,主动调整导向策略,使井眼沿优质储层穿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水平井 随钻测井 卡尔曼滤波 地质导向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快速掘进的“长掘长探”技术 被引量:43
4
作者 程建远 陆自清 +2 位作者 蒋必辞 李鹏 王盼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412,共9页
煤矿巷道掘进效率低是造成采掘失调的主要原因,而掘进巷道超前探测距离短、精度低,且与巷道掘进存在施工时间、作业空间和探测环境上的矛盾,是导致掘进效率偏低的地质因素,常规的“短掘短探”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巷道快速掘进对长距离、高... 煤矿巷道掘进效率低是造成采掘失调的主要原因,而掘进巷道超前探测距离短、精度低,且与巷道掘进存在施工时间、作业空间和探测环境上的矛盾,是导致掘进效率偏低的地质因素,常规的“短掘短探”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巷道快速掘进对长距离、高精度地质超前探测的技术需求。“长掘长探”的工作模式是以煤矿井下千米定向钻机施工的主孔与分支孔为基础,实现对掘进巷道前方煤层赋存形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长距离探查;在定向长钻孔中采用钻孔瞬变电磁、钻孔地质雷达和方位自然伽马等孔中物探新技术,对钻孔径向30 m范围的地质构造、富水异常区进行探测,满足了快速掘进巷道前方长距离、高精度、全方位构造探测和隐患排查的地质需求。工程实践表明:基于“定向长钻孔+孔中物探”的“长掘长探”技术,实现了沿掘进巷道方向的“长距离”探测、巷道周围近距离高精度探测,为巷道安全、快速掘进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长掘长探”技术能够满足井下探放水防治水细则的要求,解决了超前探测与快速掘进在施工时间、作业空间和探测环境上的冲突,有助于提高巷道快速掘进的有效时间,具有较好的技术适应性和推广价值,将为今后煤矿巷道快速掘进的高精度长距离超前探测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 “短掘短探” 快速掘进 “长掘长探” 定向长钻孔 钻孔瞬变电磁 钻孔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工作面多属性动态建模技术 被引量:45
5
作者 刘再斌 刘程 +3 位作者 刘文明 陆自清 李鹏 李明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28-2635,共8页
为满足煤矿智能化开采对高精度地质模型的需求,提出透明工作面多属性动态建模方法,探讨了工作面综合探测多源异构数据特征、多属性数据融合算法、动态可视化建模技术,并进行实例应用。利用综合探测技术对工作面进行逐级综合探测,可在不... 为满足煤矿智能化开采对高精度地质模型的需求,提出透明工作面多属性动态建模方法,探讨了工作面综合探测多源异构数据特征、多属性数据融合算法、动态可视化建模技术,并进行实例应用。利用综合探测技术对工作面进行逐级综合探测,可在不同阶段获得多属性、多维度和多精度的多源异构探测数据,按照数据产生的阶段和频度,将多源异构探测数据划分为静态、动态和实时数据;通过数据配准实现多源异构探测数据量纲和尺度统一;通过交叉验证实现多源异构探测数据相互验证和补充;通过井震、震电和多参数联合反演,实现煤层厚度、地层波速、电阻率及其他属性参数预测;利用局部搜索、内插和网格化等动态可视化建模技术,实现模型的局部快速更新;采用局部渲染和CUDA实时绘制技术,实现模型高效渲染和实时呈现。结果表明:多属性融合能够将多源异构探测数据统一到同一地质空间中,交叉验证可提高探测数据解释精度,联合反演可实现多源异构探测数据多属性融合,提高探测数据空间分辨率并丰富属性信息;动态可视化建模以静态数据和工作面精细探测动态数据构建的初始工作面地质模型为基础,融合回采过程中获取的动态探测数据和实时数据,可实现回采工作面前方煤层顶底板和构造等信息快速局部更新和可视化,模型精度逐步得到提高,推采前方逐步地质透明化。透明工作面动态建模技术以采前、采中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为基础,与开采系统循环互馈,可为智能工作面开采提供高精度地质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工作面 动态建模 智能开采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