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滴在液-液旋流分离中的随机轨道数值模拟 被引量:32
1
作者 陆耀军 周力行 沈熊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在不考虑相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对水相采用DSM湍流模型,油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成功地模拟了两组不同粒径的油滴群在两种典型液一液旋流分离管中的运动轨迹,较好地揭示了不同粒径油滴在旋流管中的分离过程.通过比较可知油滴在优选... 在不考虑相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对水相采用DSM湍流模型,油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成功地模拟了两组不同粒径的油滴群在两种典型液一液旋流分离管中的运动轨迹,较好地揭示了不同粒径油滴在旋流管中的分离过程.通过比较可知油滴在优选结构旋流管中的捕集过程明显比F型旋流管中快,有关结果与对该两种旋流管的分离特性研究结果相吻合,由此说明了优选结构旋流管具有更好的分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湍流模型 随机轨道 旋流器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陆耀军 王军 张庆珍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95,共8页
在建立的三相分离模拟实验装置上,对美国C-ENatco公司的Performax分离器、河南石油勘探局的HNS-Ⅱ型分离器和近年研究开发的重力式油水分离结构优化的设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优化设备的分离特性优于HN... 在建立的三相分离模拟实验装置上,对美国C-ENatco公司的Performax分离器、河南石油勘探局的HNS-Ⅱ型分离器和近年研究开发的重力式油水分离结构优化的设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优化设备的分离特性优于HNS-Ⅱ型分离器和美国C-ENatco公司的Performax分离器,是新型高效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更加理想、实用的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分离 油水分离 设备结构 分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整流构件的模拟实验优选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陆耀军 潘玉琦 薛敦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7-102,共6页
针对入口构件后设备主分离区流场中存在严重的一次涡流和二流涡流现象,首次在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中引入整流构件的概念,并对提出的数种典型整流构件,按其对设备主分离区流场的影响,应用PIV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实验优选研究.
关键词 重力分离 整流构件 油水分离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陆耀军 薛敦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3-29,共7页
采用粒子图象测速 ( PIV)与停留时间分布 ( RTD)检测技术 ,对美国 C-E Natco公司的 Performax聚结器、河南石油勘探局的 HNS- 分离器和作者最近开发的一种重力式油水分离结构优化设备的流动特性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条件下的模拟实验研究。... 采用粒子图象测速 ( PIV)与停留时间分布 ( RTD)检测技术 ,对美国 C-E Natco公司的 Performax聚结器、河南石油勘探局的 HNS- 分离器和作者最近开发的一种重力式油水分离结构优化设备的流动特性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条件下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Performax填料虽有助于强化设备的分离特性 ,但不能显著改善流动特性 ,在下游流场中仍存在短路流和返混流现象。由于采用多组波纹填料和改进了进液方式 ,HNS- 型分离器的流动特性较 Performax聚结器有所改善 ,但在流场的一些局部区域中仍有返混现象 ,设备的有效空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重力式油水分离结构优化设备 ,在继承前两设备成功结构的同时 ,还进一步引入了新型稳流与聚结构件 ,大大改进了设备中的流动条件 ,使流场分布更加均匀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 油水分离设备 流动特性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柱单锥型液-液旋流分离管内流场的LDV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陆耀军 周芳德 +1 位作者 沈熊 周力行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20,共8页
应用二维激光多普勒仪(LDV)对一种单柱单锥型液-液旋流分离管内流场进行了测量,考察了流量、溢流比、压力比和气芯等参数对流场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切向速度分布呈典型的Rankine涡结构,沿轴向衰减很少,表明所用锥角是合适的;因该旋流... 应用二维激光多普勒仪(LDV)对一种单柱单锥型液-液旋流分离管内流场进行了测量,考察了流量、溢流比、压力比和气芯等参数对流场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切向速度分布呈典型的Rankine涡结构,沿轴向衰减很少,表明所用锥角是合适的;因该旋流管的水力直径较大,切向速度的总体水平较低,由此对了离特性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没有观察到切向速度分布的双峰分布现象。轴向速度的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在锥形管的上游更为明显,这既有助于增加液流在旋流管中的停留时间,改善了离特性,也有利于降低压力损失,改善旋流管的低阻特性;雷诺应力总体上呈近轴与近壁处大,其它区域中小的分布趋势;上游的轴向正应力大于切向正应力,而下游的切向正应力又大于轴向正应力,表明其中湍流的各向异性特性;在所考察的四种工况因素中,以流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最大,压力比、溢流比及气芯的影响仅表现在近轴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柱单锥型 液液旋流分离管 流场 LDV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重力分离数学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陆耀军 薛敦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40,共7页
根据分离器中的流场分布特点,提出了油水重力分离的塞流、横混和返混模型,并导出了相应的效率计算公式;通过对临界粒径的分析,揭示了分离效果、设备结构、工况条件和介质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油水重力分离的效率计算模型和设... 根据分离器中的流场分布特点,提出了油水重力分离的塞流、横混和返混模型,并导出了相应的效率计算公式;通过对临界粒径的分析,揭示了分离效果、设备结构、工况条件和介质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油水重力分离的效率计算模型和设备计算模型。结果表明,3种分离模型中,塞流模型的技术经济特性最好,应成为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优选模型。在建立的设备计算模型中,可根据介质特性、工况条件及设备结构,预测设备的分离效果;反过来,也可在给定分离指标、介质特性及工况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数学模型 设备设计 油水分离 重力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柱单锥型液-液旋流管内流场的激光诊断 被引量:5
7
作者 陆耀军 沈熊 周力行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5-405,共11页
应用激光测速仪,对一种双柱单锥型液液旋流管内的流动结构,进行了全场范围内的多工况流动诊断研究.揭示出其切向速度由内旋流区和外旋流区构成,其中内旋流区中的速度分布符合准强制涡关系,外旋流区中的速度分布符合准自由涡关系... 应用激光测速仪,对一种双柱单锥型液液旋流管内的流动结构,进行了全场范围内的多工况流动诊断研究.揭示出其切向速度由内旋流区和外旋流区构成,其中内旋流区中的速度分布符合准强制涡关系,外旋流区中的速度分布符合准自由涡关系;轴向速度由上行流动区和下行流动区构成,两者之间在直管段以零速点作分界,在锥体段则以零速区作过渡并伴随有一定的回流出现,且该过渡区或回流区的大小随锥体截面的收缩而减小,直到进入直管段后消失;各湍流量的分布以管芯处最大向外逐渐减小,沿轴向是直管段中的湍流度大于锥体段中的湍流度,而且湍流度在旋流管内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分离 旋流器 激光测速 流动结构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旋流分离管中强旋湍流的k-ε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8
作者 陆耀军 周力行 沈熊 《计算力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67-272,共6页
采用标准 k-ε湍流模型 ,对一种典型液 -液旋流分离管中的强旋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对切向速度的数值预报夸大了 Rankine涡中的似固核范围 ,抹煞了似固核外的位涡区 ;对轴向速度的数值预报未给出中心回流区 ;对其... 采用标准 k-ε湍流模型 ,对一种典型液 -液旋流分离管中的强旋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对切向速度的数值预报夸大了 Rankine涡中的似固核范围 ,抹煞了似固核外的位涡区 ;对轴向速度的数值预报未给出中心回流区 ;对其它流场参数的预报结果也都存在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由此证明这种基于 Boussinesq假设的各向同性湍流模型 ,虽然在管道流、平面射流和无旋流等简单流动问题中经受住了大量计算实践的检验 ,但在强旋湍流的数值预报方面的确存在有较大缺陷。此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该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或转而采用更加高级的各向异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分离 旋流器 湍流模型 K-ε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重力分离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陆耀军 王金昌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9年第4期6-8,79,共3页
目前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重力分离和旋流分离。虽然旋流分离器设备小巧,分离效率高,但存在能耗不足的缺点,因而应用最广泛实用的仍是重力分离技术。经对几种设备比较,HNS—Ⅲ型分离器分离特性最优,油中含水仅为1.56%... 目前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重力分离和旋流分离。虽然旋流分离器设备小巧,分离效率高,但存在能耗不足的缺点,因而应用最广泛实用的仍是重力分离技术。经对几种设备比较,HNS—Ⅲ型分离器分离特性最优,油中含水仅为1.56%,是新型高效重力分离设备实用的结构模型。建议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此方面的技术规划、科研攻关及推广应用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并成立专门的开发研究机构,建立油水分离设备的专业定点生产基地,促进我国油田地面工程综合装备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进展 重力分离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中影响液滴运动的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陆耀军 潘玉琦 薛敦松 《油田地面工程》 1993年第3期1-5,4,共5页
分析了在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中影响液滴运动的因素有:液滴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重力式分离设备的结构及器壁的影响;液滴形状的影响;内环流的影响;流场分布不均的影响。
关键词 重力 油水分离器 液滴运动 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计算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耀军 潘玉琦 薛敦松 《油田地面工程》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设计理论尚不完善,设备设计尚处经验阶段,设备性能指标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的实际,在基于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引入分散相的粒径分布模犁入手,通过对临界粒径的分析,揭示了分离效果、设备结构与... 针对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设计理论尚不完善,设备设计尚处经验阶段,设备性能指标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的实际,在基于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引入分散相的粒径分布模犁入手,通过对临界粒径的分析,揭示了分离效果、设备结构与介质特性三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建立了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效率计算模型与设备设计计算模型。此外,本文还引入了粒级效率的概念,并论述了粒级效率与分离效率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澄清了多年来在设备分离效果上的一些模糊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分离 油水分离设备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主要分离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陆耀军 潘玉琦 薛敦松 《油田地面工程》 1993年第6期1-5,13,共6页
分离设备的结构是影响介质流动特性的关键因素。在同样流动条件下,不同结构设备中的流场分布相差极大,因此,分散相在设备中的分离过程所遵循的分离模型不宜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对待。本文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针对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提出... 分离设备的结构是影响介质流动特性的关键因素。在同样流动条件下,不同结构设备中的流场分布相差极大,因此,分散相在设备中的分离过程所遵循的分离模型不宜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对待。本文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针对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提出了塞流、横混流和返混流主要分离模型,并重新界定了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给出了有关分离特性计算公式,以及提高分离设备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和途径,并指出了塞流模型的技术经济状态最好,应成为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设计及运行的优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分离 油水分离器 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流动特性的停留时间分布测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耀军 潘玉琦 薛敦松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5年第6期5-9,11,共6页
在相似理论指导下,按均流模型较为严格地模拟了实际介质在工程设备中的流动状态,并采用脉冲响应法,通过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对几种典型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诊断。结果表明:①现有游离水分离器及Performax填料式... 在相似理论指导下,按均流模型较为严格地模拟了实际介质在工程设备中的流动状态,并采用脉冲响应法,通过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对几种典型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诊断。结果表明:①现有游离水分离器及Performax填料式分离器中存在的严重短路流及近混,是制约设备分离性能的重要因素;②Performax填料在分离器中,除具有强化设备分离特性的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整流、稳流作用;③通过对各功能构件的实验化选,所建立的重力式油水分离结构优化设备模型,其流动特性远好于美国C-ENatco公司的同类设备,是高效油水分离设备更为理想、实用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油水分离设备 凝聚时间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重力分离过程中的液滴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陆耀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8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揭示分散相在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中的运动和分离机理,应用液滴动力学理论,对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受力、运动和轨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油水重力分离过程基本都处于Stokes沉降区,可直接采用Stokes解进行液滴的有关受力... 为了揭示分散相在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中的运动和分离机理,应用液滴动力学理论,对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受力、运动和轨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油水重力分离过程基本都处于Stokes沉降区,可直接采用Stokes解进行液滴的有关受力计算;也可忽略重力沉降过程中的加速效应,直接以终端沉降速度进行液滴的有关运动计算;为了改变设备的分离特性,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的流道宽高比,较小的流道层间距等。这对于揭示油水重力分离规律,优化流道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重力分离 液滴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内流场的PIV技术测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耀军 潘玉琦 薛敦松 《油田地面工程》 1994年第6期8-10,共3页
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是由图像采集部分(包括工业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等)与图像处理部分(包括计算机、监视器、打印机等)所组成。并采用PIV技术对重力式油水分离试验模型的主要构件(入口件、整流件、聚结件和集液件)中的几... 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是由图像采集部分(包括工业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等)与图像处理部分(包括计算机、监视器、打印机等)所组成。并采用PIV技术对重力式油水分离试验模型的主要构件(入口件、整流件、聚结件和集液件)中的几种典型结构进行了模拟试验筛选,并成功地获得了模型流场的两维速度图像,进而提出了一些流动特性良好的分离设备优化结构模型,由此建立了一些新型分离设备的结构优化模型,为今后深入研究重力式分离设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粒子图像 测速 分离 重力式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探讨(附七例报告)
16
作者 陆耀军 陈贤 +1 位作者 尤年兴 石志革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4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住院患者 支气管炎 慢性 椎间盘移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油水分离技术走向旋流化的辨证发展过程
17
作者 陆耀军 《石油科技论坛》 1998年第4期15-22,共8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扩大和深化的结晶。每一项科学发现和新技术的问世,都会带来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变革。在油水分离领域中,正孕育着一场由重力分离向旋流分离发展的技术变革。我国是世界上的第四大产油国。
关键词 油水分离技术 重力分离 旋流分离技术 技术走向 主要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发展过程 运行费用 原油含水 旧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峰 陆耀军 +2 位作者 陆建明 尤年兴 石志革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5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疾病 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46例血HGF监测及其意义
19
作者 吴涛 陆耀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6期130-130,132,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6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4~90 d血清HGF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NIHSS评分的关系,并设置健康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与...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6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4~90 d血清HGF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NIHSS评分的关系,并设置健康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发病1个月内血清HGF浓度均增高(P<0.05);梗死灶大者HGF水平高。结论:HGF可以作为脑梗死急性期内(1个月内)的有效标志物,然而在梗死后期(1个月后),HGF的表达则恢复正常,对于病情恢复的评估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肝细胞生长因子 NIHSS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20
作者 杨小旺 厉青 +1 位作者 薛寿儒 陆耀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770-1771,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脑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