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文·农耕·万物:中国古代“物”观念的演进 被引量:1
1
作者 陆纪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0-208,共9页
中国古代的“物”观念因汉字象形具有独特意义。“物”的字形演变顺序为先“勿”后“牛”,与许慎释“物”的内在思路相合,天文、农耕、万物是“物”观念演进的基本线索。“天地之数起于牵牛”点明了“物”观念的天文学缘起,“牵牛”星... 中国古代的“物”观念因汉字象形具有独特意义。“物”的字形演变顺序为先“勿”后“牛”,与许慎释“物”的内在思路相合,天文、农耕、万物是“物”观念演进的基本线索。“天地之数起于牵牛”点明了“物”观念的天文学缘起,“牵牛”星象与“物(勿)”之“旗”形相通,“物”在原初阶段具有“本源”含义。“牛为大物”彰明了“物”观念的农耕属性,“牛”既关乎“牵牛”星象,又涉及“物”的“牺牲”与“杂帛”两义,“物”由此通向以礼乐制度为核心的农耕文明。“万物”显明了“物”观念的哲学内涵,老庄哲学“以道观之”而强调形而上之“物”,“万物”蕴含“分别”义而凸显“每一个”具体有形之物,两种视角共同组成了“物”观念的哲学内涵。中国哲学的“审美化的思想方式”对“物”观念的演进发挥了奠基性作用,天文、农耕、万物的递进序列表明“人”对自然的感性体验是“物”观念的形成起点,“‘物’的历史”实际上是“‘美’的生成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 农耕 万物 道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祥瑞:汉代天人观念的意象表现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纪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6,共10页
祥瑞是先秦两汉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祥瑞基于汉代“天人”观念正式生成,其作为“意象”应释为“天人意象”。从汉代历史看,祥瑞意象全面表现于当时社会的时间、空间、礼仪三个维度:第一,祥瑞意象是汉代时间即历史叙述的主要标识,这使... 祥瑞是先秦两汉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祥瑞基于汉代“天人”观念正式生成,其作为“意象”应释为“天人意象”。从汉代历史看,祥瑞意象全面表现于当时社会的时间、空间、礼仪三个维度:第一,祥瑞意象是汉代时间即历史叙述的主要标识,这使汉代历史具有想象与审美的特点;第二,祥瑞意象在汉代空间经验中既涉及平行维度(都城选址、宫殿命名、结构装饰等),又涉及垂直维度,即通过高台建筑与郊祀诗呈现祥瑞意象在“天”“人”之间的游移性;第三,祥瑞意象贯穿汉代封禅礼过程和朝贡体系,建构了当时社会灵光辉映的天下观念。据此可以看到,一个以祥瑞意象为主题的汉代美学时空最终得以呈现,这不仅有助于汉代美学研究真正成为与其时代精神更相匹配的形式,同时也为洞察魏晋南北朝以及后来美学思想的演变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瑞 意象 汉代美学 中国美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