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有机酸对土壤pH值、酶活性和Cd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陆红飞 乔冬梅 +5 位作者 齐学斌 胡超 赵志娟 白芳芳 赵宇龙 韩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2-553,共12页
为了筛选植物修复土壤Cd污染适宜的外源有机酸,采用盆栽试验,在温室内以油菜为试验材料,在模拟重度Cd污染的土壤(原土Cd含量为0.838 mg·kg^-1,人工喷洒CdCl2水溶液,制备成Cd含量为4.838 mg·kg^-1的试验土)中加入5种有机酸:乙... 为了筛选植物修复土壤Cd污染适宜的外源有机酸,采用盆栽试验,在温室内以油菜为试验材料,在模拟重度Cd污染的土壤(原土Cd含量为0.838 mg·kg^-1,人工喷洒CdCl2水溶液,制备成Cd含量为4.838 mg·kg^-1的试验土)中加入5种有机酸:乙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设置6个浓度:1、2、3、4、5、6 mmol·kg^-1,以不加有机酸为对照(CK),测定了油菜收获时的土壤pH值、酶活性和油菜干物质量以及Cd累积量,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Cd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4、5、6 mmol·kg^-1乙酸处理,4、5、6 mmol·kg^-1柠檬酸处理,3 mmol·kg^-1苹果酸处理,3、6 mmol·kg^-1酒石酸处理可显著增大土壤pH值(P<0.05),草酸处理pH值与CK差异不显著;但施加有机酸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1、4、6 mmol·kg^-1乙酸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1、6 mmol·kg^-1乙酸处理根干物质量较CK增加了1倍以上,差异显著(P<0.05),4、6 mmol·kg^-1苹果酸处理根干物质量较CK显著增加了77.13%和88.30%(P<0.05),其余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1 mmol·kg^-1乙酸处理地上部Cd累积量较CK增加了51.52%,2 mmol·kg^-1草酸处理根系Cd累积量较CK增加了1.58倍,1 mmol·kg^-1柠檬酸处理地上部+根系Cd吸收总量高于CK,差异均显著(P<0.05);增加苹果酸量有利于提高根系Cd吸收总量,1、2 mmol·kg^-1酒石酸处理也提高了根系Cd累积量,但与CK差异均不显著(P>0.05)。施加乙酸时,土壤pH值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土壤总Cd显著负相关,施加柠檬酸时,土壤pH值与碳酸盐结合态Cd和试验结束时土壤中的总Cd量显著正相关,施加苹果酸时土壤pH值与可交换态Cd显著正相关,其余处理土壤pH值与Cd形态相关性不显著。在碱性土上种植油菜,施加5种有机酸均会增大收获时土壤的pH值,且不同有机酸施加量对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不同。5种有机酸中乙酸最有利于提高油菜干物质量和油菜Cd累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PH值 土壤酶活性 CD形态 干物质量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期水盐胁迫对番茄产量和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陆红飞 郭相平 +2 位作者 甄博 王振昌 于晓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19,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成熟期水盐胁迫对番茄产量和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60%FC^70%FC,T1)提高了番茄产量,降低了灌水量,且贮藏第10d后可溶性固形物比第1d提高了20%;盐分胁迫(100mmol/L NaCl,T2)产量较CK(常规灌溉)和T1处...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成熟期水盐胁迫对番茄产量和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60%FC^70%FC,T1)提高了番茄产量,降低了灌水量,且贮藏第10d后可溶性固形物比第1d提高了20%;盐分胁迫(100mmol/L NaCl,T2)产量较CK(常规灌溉)和T1处理分别高出66.67%和25.53%,并有效提升了果实贮藏期品质;T1和T2处理番茄表皮厚度分别比CK大1.61μm和4.63μm,有利于贮藏果实。番茄种植时适当的水分胁迫和盐分胁迫是可行的,且盐分胁迫效果优于水分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水分胁迫 盐分胁迫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黄河流域农田灌排研究现状 被引量:9
3
作者 陆红飞 齐学斌 +5 位作者 乔冬梅 李霞 白芳芳 赵宇龙 韩洋 庞颖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34,共10页
【目的】促进黄河流域农田灌溉和排水研究的发展。【方法】基于VOSviewer和COOC4.1,通过收集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的论文信息,定量分析了2000―2019年黄河流域农田灌溉和排水领域的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研究机构、基金项目、... 【目的】促进黄河流域农田灌溉和排水研究的发展。【方法】基于VOSviewer和COOC4.1,通过收集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的论文信息,定量分析了2000―2019年黄河流域农田灌溉和排水领域的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研究机构、基金项目、关键词等,并对黄河流域农田灌溉排水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①2000―2019年,黄河流域农田灌溉方面年均发文量为146篇,而排水方面年均发文量仅为6篇左右;农业工程、作物、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这2个领域的主要学科方向,《节水灌溉》、《灌溉排水学报》等是刊载黄河流域灌溉和排水方面研究论文的主要期刊,而高被引论文主要发表在《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等期刊上。②2000—2019年农田灌溉方面发文最多的机构包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农田排水方面发文最多的机构为西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2个领域的研究主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资助。③2000―2019年,黄河流域农田灌溉研究热点包括节水灌溉、灌区管理与发展、引黄灌溉、膜下滴灌、非常规水灌溉等,河套灌区、位山灌区、汾河灌区等是重点研究区域;排水方面研究热点包括控制排水、暗管排水、排水管理、模型研究等,河套灌区、银南灌区、平原河网地区等是重点研究区域。【结论】黄河流域灌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先进灌排技术的应用及其配套设施是主要研究方向;针对引黄灌溉需要加强渠道疏浚等,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灌区水资源分配的影响;从管理角度,应切实推行水价改革,完善水权交易,保障用水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田灌溉 农田排水 VOSviewer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涝交替胁迫下水稻茎节发育及其抗倒伏能力 被引量:7
4
作者 陆红飞 郭相平 +4 位作者 甄博 王振昌 周新国 李小朴 杨静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7-52,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f旱.涝.旱连续胁迫,涝后水分自然落干,待达到水分控制下限后开始旱胁迫:分蘖期:涝为保持水深10cm,包括轻旱(T-LD)和重旱(T-HD)2个处理:拔节期:涝为保持水深15cm。包括轻旱(S-LD)...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f旱.涝.旱连续胁迫,涝后水分自然落干,待达到水分控制下限后开始旱胁迫:分蘖期:涝为保持水深10cm,包括轻旱(T-LD)和重旱(T-HD)2个处理:拔节期:涝为保持水深15cm。包括轻旱(S-LD)和重旱(S.HD)2个处理],并以常规灌溉(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分蘖期和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条件下水稻茎节发育状况和茎秆抗倒伏能力,并分析了茎节、株高、倒伏指数、抗折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后,拔节后期和黄熟期水稻第一、二、三茎节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拔节后期各处理株高显著低于CK,且第-茎节S内较CK降低了20.84%~39.07%;而黄熟期T.LD、T-HD处理株高却超过CK,且T-LD和T-HD处理第一茎节S外、S内均较CK显著降低,而S—HD处理第一茎节S自较CK显著降低了69.70%,S#较CK显著增加了34.78%。拔节后期和黄熟期水稻各茎节长度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第二茎节长度与第三茎节相关系数最高。但各茎节长度与株高相关性较弱;另外,株高的增加不利于水稻抗倒伏。黄熟期水稻第一茎节s。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而与抗折力负相关,第四茎节S外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与抗折力显著正相关。第一、二茎节S外和S截的增加不利于水稻抗倒伏,第三、四茎节截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水稻抗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节 倒伏 旱涝交替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涝交替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陆红飞 郭相平 +2 位作者 甄博 王振昌 杨骕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28,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旱-轻涝-旱连续胁迫,其中分蘖期轻涝为保持水深10 cm,拔节期轻涝为保持水深15 cm):分蘖期轻旱(T-LD)、分蘖期重旱(T-HD)、拔节期轻旱(S-LD)和拔节期重旱(S-HD),并以常规灌溉(CK)为对照,研究了旱...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旱-轻涝-旱连续胁迫,其中分蘖期轻涝为保持水深10 cm,拔节期轻涝为保持水深15 cm):分蘖期轻旱(T-LD)、分蘖期重旱(T-HD)、拔节期轻旱(S-LD)和拔节期重旱(S-HD),并以常规灌溉(CK)为对照,研究了旱涝交替胁迫条件下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均对叶绿素荧光参数产生显著影响。分蘖期第一次旱后,T-HD处理最大荧光值(Fm)比T-LD处理高16.29%(p<0.05),而T-LD处理Fm则比CK降低3.44%;旱涝急转后,旱胁迫处理初始荧光值(Fo)略微低于CK,T-LD处理Fm比CK高1.98%,而T-HD处理则比CK低4.73%;第二次旱后,T-LD、T-HD处理Fo均低于CK,但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比CK高。拔节期第一次旱后,S-LD和S-HD处理Fo高于CK,但Fm和Fv/Fm均比CK低;旱涝急转后,S-HD处理Fv/Fm最低;第二次旱后,S-LD和S-HD处理Fo分别比CK低4.40%和3.30%,而Fm则分别比CK高出17.02%和23.87%,且Fv/Fm显著高于CK(p<0.01),荧光反应得到增强。复水至拔节期,分蘖期处理叶绿素Fo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Fm则上下波动,随后逐渐超过CK,且Fv/Fm低于CK(除9月6日外),说明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受到持续抑制;而在灌浆期后,各处理荧光参数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荧光反应 旱涝交替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叶片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陆红飞 郭相平 +3 位作者 王振昌 甄博 刘春成 杨静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1,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2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旱-涝-旱连续胁迫,其中涝为保持水深10 cm;轻旱(T-LD)和重旱(T-HD)),并以常规灌溉(CK)为对照,研究了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叶片含水率、叶面积、叶倾角和不同叶位叶片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2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旱-涝-旱连续胁迫,其中涝为保持水深10 cm;轻旱(T-LD)和重旱(T-HD)),并以常规灌溉(CK)为对照,研究了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叶片含水率、叶面积、叶倾角和不同叶位叶片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受旱后叶片含水率降低,且胁迫程度越大叶片含水率越低;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抑制水稻叶片的叶面积增加,在后期复水后叶面积仍处于较低水平(T-LD、T-HD处理仅为CK的42.43%、53.90%),但黄熟期T-HD处理叶片比叶质量比CK低1.01%。旱涝交替胁迫下水稻上层叶倾角表现出大于CK的趋势,在抽穗开花期,水稻剑叶和倒二叶生长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交替 水稻 叶面积 叶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白芳芳 乔冬梅 +4 位作者 李平 杜臻杰 陆红飞 郭魏 齐学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8-1349,共12页
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为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300 kg·hm^(-2),N2)、减氮20%(纯氮240 kg·... 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为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300 kg·hm^(-2),N2)、减氮20%(纯氮240 kg·hm^(-2),N1),提取土壤DNA,用nirS(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nirK(Cu-亚硝酸还原酶)引物扩增后采用MiSeq PE300测序技术,研究施氮量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性状及nirS、nir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nirS、nirK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nirS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高于nirK。减氮显著影响nirS、nirK反硝化细菌物种组成。减氮对nirS、nirK反硝化细菌门水平及nirK纲水平物种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nirS反硝化细菌Delt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相对丰度;减氮显著影响nirS、nirK属水平物种组成。硝态氮、速效磷、pH值是影响土壤nirS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结构主要环境因子;pH值是影响土壤nirK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适量减氮不影响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但显著影响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组成和群落结构,减氮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农田土壤N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NIRK nirS 反硝化细菌 麦玉轮作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N2O排放调控机理
8
作者 白芳芳 李平 +3 位作者 陆红飞 李白玉 齐学斌 毛雯雯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95-104,共10页
【目的】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N2O排放调控机制。【方法】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均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300 kg/hm2,N2)、减氮20%(纯氮240 kg/hm2,N1),研究施氮量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性质... 【目的】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N2O排放调控机制。【方法】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均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300 kg/hm2,N2)、减氮20%(纯氮240 kg/hm2,N1),研究施氮量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性质及N2O排放通量影响,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减氮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N2O排放调控机制。【结果】(1)减氮有效降低了N2O排放通量,且夏玉米季N2O排放通量远高于冬小麦季,夏玉米季由施肥引起的N2O排放量较高。(2)冬小麦季N2O排放通量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公式为:N2O排放通量=181.952+1.450×硝态氮+8.401×铵态氮-0.514×电导率;硝态氮、铵态氮会对冬小麦季N2O排放通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电导率会对冬小麦季N2O排放通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夏玉米季N2O排放通量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公式为:N2O排放通量=-354.606+4.592×硝态氮+157.848×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会对夏玉米季N2O排放通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综上可知,适量减氮显著降低夏玉米季N2O累积排放量和增温潜势,应加强夏玉米季农田水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玉轮作 减氮 N2O排放通量 土壤性质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春成 曾智 +3 位作者 庞颖 陆红飞 白芳芳 高峰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79-183,共5页
为了提高城市需水量预测的精度,基于北京市2000—2011年的实际用水量数据,对比分析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灰色GM(1,1)模型、非线性趋势模型和灰色-神经-趋势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基于马尔科夫修正的各单项模型需水量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组... 为了提高城市需水量预测的精度,基于北京市2000—2011年的实际用水量数据,对比分析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灰色GM(1,1)模型、非线性趋势模型和灰色-神经-趋势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基于马尔科夫修正的各单项模型需水量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优于各单项模型,基于马尔科夫修正的各模型优于各未修正预测模型。基于马尔科夫修正的灰色-神经-趋势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需水量 需水量预测 BP神经网络 灰色模型 非线性趋势模型 灰色-神经-趋势组合预测模型 马尔科夫修正模型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各生育期水分亏缺的空间分布及降水量突变检验 被引量:11
10
作者 白芳芳 乔冬梅 +5 位作者 庞颖 刘春成 陆红飞 赵宇龙 陈思颖 王和洲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8,共9页
为探明河南省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情况,将其冬小麦生育阶段划分为生育前期(播种—三叶期)、分蘖—越冬期、返青—成熟期,根据河南省20个基准气象站点1951—2013年旬值气象资料,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有效降水量,... 为探明河南省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情况,将其冬小麦生育阶段划分为生育前期(播种—三叶期)、分蘖—越冬期、返青—成熟期,根据河南省20个基准气象站点1951—2013年旬值气象资料,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有效降水量,用P-M公式计算了冬小麦需水量,进而得到了冬小麦缺水量;利用Arc GIS10.0绘制了有效降水量、需水量、缺水量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其空间变异性;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了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降水量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不同生育阶段有效降水量整体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部分地区略高于周边地区;不同生育阶段冬小麦需水量整体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分蘖—越冬期降水量分布无明显规律;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整体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部分地区略低于周边地区;(2)冬小麦全生育期、生育前期、分蘖—越冬期、返青—成熟期多年平均有效降水量分别为201.80、25.04、45.91、130.85 mm,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432.52、39.23、104.22、289.07 mm,多年分别平均缺水量分别为230.72、14.19、58.31、158.22 mm;(3)Mann-Kendall检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随时间整体呈降低趋势;而生育前期降水量则整体呈升高趋势;分蘖—越冬期降水量整体呈降低趋势;返青—成熟期降水量整体呈降低趋势,期间各生育阶段降水量亦随UF曲线变化而变化。故河南省冬小麦返青—成熟期缺水量较多,西北部安阳、新乡等地缺水量严重,南部驻马店、信阳等地水分充足;除生育前期外,各生育期降水量随时间整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效降水量 需水量 缺水量 降水量 MANN-KENDA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旱涝交替胁迫叠加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相平 甄博 陆红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6,共4页
在暴雨较多的南方地区,采用节水灌溉后,水稻经常遭受干旱和淹水交替胁迫,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旱或涝的单独胁迫,而对两种胁迫交替作用对水稻农艺和理化指标的研究较少。对旱、涝及其交替胁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交替胁迫的叠加效应,... 在暴雨较多的南方地区,采用节水灌溉后,水稻经常遭受干旱和淹水交替胁迫,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旱或涝的单独胁迫,而对两种胁迫交替作用对水稻农艺和理化指标的研究较少。对旱、涝及其交替胁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交替胁迫的叠加效应,在不同的旱、涝胁迫组合条件下,既可能表现为联合效应,也可能表现为拮抗效应,可能削弱或加强水稻对后继旱涝胁迫的抵抗能力;若合理控制胁迫程度,可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产生有利影响。提出了有关旱涝交替胁迫叠加效应的产生机制、影响规律以及适宜水分控制指标阈值与灌排模式等方面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交替胁迫 叠加效应 节水灌排 水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甄博 郭相平 +3 位作者 陆红飞 周新国 王振昌 李小朴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40,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常规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水稻在分蘖期轻度旱涝交替胁迫(T-LD)和重度旱涝交替胁迫(T-HD)前、后及复水后各个生育期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以探讨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生长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T-LD处理的水稻叶片硝酸还原... 采用盆栽试验,以常规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水稻在分蘖期轻度旱涝交替胁迫(T-LD)和重度旱涝交替胁迫(T-HD)前、后及复水后各个生育期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以探讨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生长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T-LD处理的水稻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显著高于T-HD处理和CK;与CK相比,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叶片中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增加了水稻叶片中叶绿素总量;复水后(黄熟期)GS活性均明显提高并高于CK。说明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可以增强水稻叶片的生理活性,延缓叶片衰老,不会降低水稻后期的耐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交替胁迫 水稻 分蘖期 生理指标 耐淹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涝交替胁迫对拔节期水稻生长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甄博 郭相平 +1 位作者 陆红飞 周新国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47,共6页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胁迫组合对水稻生长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2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T1:轻旱-轻涝-轻旱,T2:重旱-轻涝-重旱)和1个对照处理(CK:常规灌溉),测定了拔节期水稻株高、干物质量、叶片叶绿素...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胁迫组合对水稻生长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2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T1:轻旱-轻涝-轻旱,T2:重旱-轻涝-重旱)和1个对照处理(CK:常规灌溉),测定了拔节期水稻株高、干物质量、叶片叶绿素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Eh)。【结果】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抑制水稻株高的生长,直至成熟期,T1和T2处理株高仍较CK显著降低了8.54%和13.16%(p<0.05);旱涝交替胁迫可以降低水稻叶片叶绿素量,但复水后旱涝交替胁迫处理的水稻叶片叶绿素量逐渐增加,到生育后期,T1和T2处理的水稻叶片中叶绿素量较CK显著增加了26.65%和34.41%(p<0.05);收获时,T1和T2处理根质量显著高于CK,T2处理总干质量显著低于T1处理和CK,T1和T2处理的水稻根冠比分别达到了CK的1.40倍和1.67倍(p<0.05);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可以增加Eh,胁迫结束时,T1和T2处理的Eh分别达到了CK的3.31倍和3.23倍(p<0.05)。【结论】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可以降低水稻株高,复水后可以延缓水稻叶片衰老,增加水稻根冠比以及可以改善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但T1和T2处理降低了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交替胁迫 氧化还原电位 干物质量 根冠比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隔离层与石膏处理对滨海盐碱地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相平 陈瑞 +3 位作者 王振昌 陆红飞 陈盛 杨泊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2,共5页
以"京科甜183"为试材,采用滨海盐碱地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隔离层处理(麦秸隔离层和塑料薄膜隔离层)和不同石膏施用量(0、70、85、100t/hm^2)处理对玉米出苗率、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盐碱地施用石膏与地下40cm处埋... 以"京科甜183"为试材,采用滨海盐碱地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隔离层处理(麦秸隔离层和塑料薄膜隔离层)和不同石膏施用量(0、70、85、100t/hm^2)处理对玉米出苗率、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盐碱地施用石膏与地下40cm处埋设麦秆隔离层相结合,玉米的出苗率和产量较对照(没有铺设隔离层以及施加石膏)均显著增加了1倍(P<0.05);与对照相比,滨海盐碱地施用石膏与地下40cm处埋设薄膜隔离层相结合的处理,玉米的出苗率显著增加,但产量增加不显著;在相同的隔离层材料条件下,随着石膏施用量从0t/hm^2增加到100t/hm^2,玉米的出苗率和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整体上,麦秆隔离层处理的株高大于薄膜隔离层处理以及对照,施用石膏处理的株高显著大于未施石膏处理和对照(P<0.05)。在滨海盐碱地施用石膏100t/hm^2与地下40cm处埋设麦秆隔离层相结合能更好地起到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层 石膏 出苗率 株高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干物质累积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相平 李小朴 +2 位作者 陆红飞 王振昌 杨骕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4,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各器官氮素的吸收、分配与转化效率以及光合同化物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结束后,HD和LD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累积量与氮素累积量均极显着低于CK(P<0.01)。分蘖期末(旱涝交...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各器官氮素的吸收、分配与转化效率以及光合同化物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结束后,HD和LD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累积量与氮素累积量均极显着低于CK(P<0.01)。分蘖期末(旱涝交替胁迫结束)—拔节抽穗期,HD和LD处理根、茎干物质累积速率较CK显著增大(P<0.01),而HD处理和CK的叶干物质累积速率却极显著高于LD处理(P<0.01)。拔节抽穗期—黄熟期,CK穗干物质量、氮素质量分数、粗蛋白以及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LD和HD处理(P<0.05),但HD和LD处理叶片氮素表观转移率较CK却分别提高了15.47%和12.31%,且HD和LD处理穗质量占冠质量的比例较CK分别提高了10.74%和1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涝交替胁迫 氮素利用效率 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对水稻孕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甄博 周新国 +1 位作者 陆红飞 李会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我国黄淮以南地区水稻易遭受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影响。【目的】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降低面源污染,为暴雨后稻田恰遇高温时排水管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5个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处理(T1:高温,T2:高温与轻涝,T3:高温与重... 我国黄淮以南地区水稻易遭受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影响。【目的】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降低面源污染,为暴雨后稻田恰遇高温时排水管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5个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处理(T1:高温,T2:高温与轻涝,T3:高温与重涝,T4:轻涝,T5:重涝)和1个对照(CK:常规灌溉),观测了孕穗期水稻剑叶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系统,研究了孕穗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对水稻剑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①孕穗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处理降低水稻叶片叶绿素量,T2处理和T3处理分别较CK降低17.27%和19.54%,但恢复自然生长条件20 d后,T2处理表现出一定的超补偿效应,叶绿素量超过CK,且较CK增加12.22%;②孕穗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后,水稻叶片中可溶性糖量先增加后降低,尤其是T2处理,胁迫结束时,较CK增加12.36%,恢复自然生长条件20 d后,较CK降低33.33%(P<0.05);③孕穗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会提高水稻剑叶中SOD、POD、CAT活性,胁迫结束时,T2处理(高温与轻涝交互)的SOD、POD和CAT活性分别较CK提高102.08%、43.42%和39.80%(P<0.05)。【结论】孕穗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可以降低水稻叶片的叶绿素量,可以增强水稻叶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与单一的高温相比,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可以降低高温对水稻的伤害,但与单一的淹涝相比,高温与涝交互胁迫起到一定的加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叶绿素 可溶性糖 抗氧化酶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受涝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甄博 周新国 +1 位作者 陆红飞 李彩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6-50,共5页
以当地小麦品种新原958为对象,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进行1、3、5和7 d的淹水处理,并以当地常规灌溉处理为对照(CK)在测坑中进行受涝试验,观察和分析了涝害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和灌浆期淹水处理对小麦叶绿素、灌... 以当地小麦品种新原958为对象,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进行1、3、5和7 d的淹水处理,并以当地常规灌溉处理为对照(CK)在测坑中进行受涝试验,观察和分析了涝害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和灌浆期淹水处理对小麦叶绿素、灌浆速率和产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与CK相比,孕穗期淹水7 d(wb7)处理的叶绿素显著降低了16.64%,籽粒灌浆速率降低了95.02%,产量降低29.6%,千粒质量降低了6.15%;灌浆期淹水7 d(wg7)处理的产量较CK减产25.9%。孕穗期和灌浆期淹水处理都会造成小麦减产,尤其是孕穗期淹水处理。因此,在小麦生产的日常管理中,应及时采取排水措施,以免造成小麦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冬小麦 孕穗期 灌浆期 测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背景下涉农高校毕业生就业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18
作者 刘梅 陆红飞 王雅宣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1期171-174,共4页
涉农高校肩负着为我国数字农业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任。该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人才需求,然后分析了数字农业背景下涉农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重大机遇及数字农业背景下涉农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多重挑战,最... 涉农高校肩负着为我国数字农业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任。该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人才需求,然后分析了数字农业背景下涉农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重大机遇及数字农业背景下涉农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多重挑战,最后针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涉农高校应抓住新机遇,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的涉农就业意识,鼓励和支持毕业生为数字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涉农高校 毕业生 就业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灌溉条件下土壤重金属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登敏 乔冬梅 +3 位作者 王亚丹 陆红飞 王朝明 邢永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43,共11页
系统梳理了灌溉条件下土壤重金属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特征以及探索了该领域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利用COOC13.4和VOSviewer等科学知识图谱工具,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为数据检索源,对灌... 系统梳理了灌溉条件下土壤重金属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特征以及探索了该领域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利用COOC13.4和VOSviewer等科学知识图谱工具,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为数据检索源,对灌溉条件下土壤重金属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①英文文献数量比中文明显要多并且二者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文量占比最多,达20.15%)。②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英文核心期刊主要有《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③国内本领域研究有明显的团队,团队之间联系较为松散。国外各机构作者国家之间合作频繁。④中文文献中Cd污染、非常规水灌溉、污灌区土壤、源解析、土壤修复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开始向更微观层级研究,而中国更倾向于生态环境友好型、废弃物利用和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目前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缺乏的形势依旧严峻,灌溉条件下土壤重金属的研究仍然是当今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并且未来还会向微观层面、纳米层级等方向将生态友好、废弃物利用和综合种养模式相结合深入发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重金属 科学知识图谱 可视化 VOSviewer Scimago Graph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渗仪地下水位自动平衡系统设计
20
作者 郭相平 陆红飞 陈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39,共4页
为准确保持大田水位与蒸渗仪水位的实时相平,并测定地下水补给量和深层渗漏量,提出了一种蒸渗仪水位自动平衡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基于连通器原理,并利用水、汞的导电性差异而设计,由3部分组成:①水位监测装置,包括蒸渗仪和大田的地... 为准确保持大田水位与蒸渗仪水位的实时相平,并测定地下水补给量和深层渗漏量,提出了一种蒸渗仪水位自动平衡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基于连通器原理,并利用水、汞的导电性差异而设计,由3部分组成:①水位监测装置,包括蒸渗仪和大田的地下水位观测井及连接管;②水位感应和控制装置,由内盛液态汞的U形管以及控制电路组成,能比较大田和蒸渗仪的水位差,并通过电磁继电器打开/关闭供排水电磁阀;③供(排)水与量测装置,由供水装置、排水装置及其电磁阀和量测装置组成。该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维护和管理;初步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适于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渗仪 地下水位 同步变化 自动平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