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昌宁—孟连带东缘古生界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原特提斯演化的启示
1
作者 张斌辉 陆生林 +2 位作者 王宏 牛浩斌 陈敏华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4,共15页
临沧地体作为西南三江造山带重要组成单元,其属性和亲缘性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勐海西定澜沧岩群和石炭系南段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澜沧岩群碎屑锆石有两个年龄主峰:~460 Ma年龄峰(弱负ε_(Hf)(t),约-6.5)与同期... 临沧地体作为西南三江造山带重要组成单元,其属性和亲缘性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勐海西定澜沧岩群和石炭系南段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澜沧岩群碎屑锆石有两个年龄主峰:~460 Ma年龄峰(弱负ε_(Hf)(t),约-6.5)与同期惠民弧火山岩相近;~1000 Ma年龄峰(ε_(Hf)(t)=-17.0~+8.7)与格林威尔期锆石相近,最年轻的年龄峰值520~442 Ma。南段组碎屑锆石有两个年龄主峰:600~500 Ma泛非期年龄峰和1.3~1.1 Ga年龄峰,ε_(Hf)(t)变化范围-28.2~+7.81之间。基于最年轻锆石年龄峰值,推测澜沧岩群的沉积时代为早寒武世—奥陶纪。澜沧岩群碎屑锆石年龄谱与思茅地块相似,而南段组碎屑锆石年龄谱则与保山地块相似,推测澜沧岩群的物源来自思茅地块和岩浆弧,而南段组的物源来自冈瓦纳大陆,两者随古特提洋盆闭合才叠置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特提斯 临沧地体 澜沧岩群 南段组 碎屑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穿刺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陆生林 庄小强 白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803-803,807,共2页
目的观察双侧穿刺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6年8月,选择30例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经CT或MRI确诊为包容型突出,纤维环未见明显破裂者,采用双侧穿刺等离子刀汽化髓核成形治疗。结果30例随访6~24个月,平... 目的观察双侧穿刺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6年8月,选择30例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经CT或MRI确诊为包容型突出,纤维环未见明显破裂者,采用双侧穿刺等离子刀汽化髓核成形治疗。结果3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治愈21例,显效8例,好转1例,无效0例。治愈率70%(21/30),显效率97%(29/30)。未出现血肿、神经损伤、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结论双侧穿刺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刀 汽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巴塘县核桃坪铅锌银矿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及找矿方向
3
作者 陆生林 于远山 +1 位作者 李波 王国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69-870,共2页
核桃坪铅锌银矿床位于川西巴塘县莫多乡,处于西南'三江'构造带中段的中咱地块内,西与羌塘-昌都陆块对接,东侧为义敦岛弧碰撞带(候增谦等,1991;杨岳清等,2002;杨开辉等,1992)。
关键词 核桃坪 异常区 地层 地质背景 找矿方向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川西 散则组 绿泥石片岩 绢云母石英片岩 蚀变破碎带 物探激电 综合异常 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滇地区燕山期岩石圈演化——来自东川基性岩脉SHIRMP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生伟 廖震文 +7 位作者 孙晓明 周清 王彪 王子正 郭阳 蒋小芳 杨波 陆生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9-317,共19页
中生代是全球岩浆活动的高峰期,也是最近研究的热点,但在我国西南的康滇地区,鲜有报道。近年来,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工作,在康滇地区中部,云南省东川地区识别出一系列燕山期基性岩脉,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28.2±1.5Ma(MSWD=... 中生代是全球岩浆活动的高峰期,也是最近研究的热点,但在我国西南的康滇地区,鲜有报道。近年来,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工作,在康滇地区中部,云南省东川地区识别出一系列燕山期基性岩脉,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28.2±1.5Ma(MSWD=2.0,n=16),与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及同期全球性太平洋超级地幔热柱事件高度一致。基性岩脉岩石化学显示为低SiO2(44.3%~47.28%,平均值为45.68%)、高MgO含量(6.8%~9.64%,平均值为7.99%)和高Mg#值(65.3~70.4,平均值为67.9),Na2O/K2O>1,总体上与拉斑玄武岩的岩石化学相似。原始岩浆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较低部分熔融(~2.2%)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较高部分熔融(15%~20%)混合形成,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过轻度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和铬铁矿结晶分异。基性岩脉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呈向右平缓倾斜的曲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与OIB相似,MORB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中没有明显的高场强元素,如Nb、Ta、Zr和Hf的异常,但Ba、K相对富集。基性岩脉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初始比值,且变化较明显,为0.71003~0.71499,可能为后期较强的热液蚀变作用所致,根据锆石年龄计算出来的εNd(t)值为-1.5~3.1(均值为2.4),反映了其初始岩浆的同位素组成。原始岩浆演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岩石圈物质混染,但可能有较多相对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物质加入,导致较高的εNd(t)值和平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康滇中部地区白垩纪基性岩脉的成因可能与大尺度的岩石圈减薄无关,可能是白垩纪全球性太平洋超级地幔柱的分支(幔枝构造-地幔柱的第三级或更高级构造单元)。由于其规模较小,且岩石圈较厚,未能形成大规模的大陆溢流玄武岩,仅能选择构造薄弱部位快速侵位冷却,形成具有独特细晶结构的基性岩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基性岩脉 燕山期 地幔柱 播卡金矿 东川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苏海庆 庄小强 +6 位作者 白宇 叶海洪 黄筱华 陆冰冰 陆生林 农德毅 王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观察肱骨骨折愈合过程的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5例肱骨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第1、2、3、4、9及第15周内依次观察患者骨折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及其血运情况,并与X线摄片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血...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观察肱骨骨折愈合过程的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5例肱骨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第1、2、3、4、9及第15周内依次观察患者骨折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及其血运情况,并与X线摄片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血肿机化期的第2~4周,肱骨骨痂形成良好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地观察到骨折周围的纤维骨痂,其血流阻力指数RI值随时间而下降(P<0.05),CDFI分布在II^III;肱骨骨折愈合不良患者,骨折周围的纤维骨痂显示不佳,血流阻力指数RI值随时间变化不大(P>0.05),CDFI分布在0~I。肱骨骨痂愈合良好组与愈合不良组的血流阻力指数RI值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肱骨骨折愈合过程,简便易行,无痛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早期预测肱骨骨折愈合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痂 肱骨骨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信号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腾冲县小龙河锡稀土多金属矿田同岩浆构造地质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建忠 赵作新 +5 位作者 陆生林 吴文贤 朱华平 李俊 程家龙 张岐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06-407,共2页
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小龙河矿田可区分出同岩浆构造,以及相应的矿化蚀变。小龙河矿田同岩浆断裂有以下特征:(1)空间展布特征:小龙河锡多金属矿床属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歹字型构造在燕山和喜马拉雅期最为活跃,导致青藏高原整体隆起,... 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小龙河矿田可区分出同岩浆构造,以及相应的矿化蚀变。小龙河矿田同岩浆断裂有以下特征:(1)空间展布特征:小龙河锡多金属矿床属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歹字型构造在燕山和喜马拉雅期最为活跃,导致青藏高原整体隆起,岩浆活动,和与之相关的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2)岩性特征:小龙河的含锡花岗岩可能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和含斑二云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歹字型构造 空间展布特征 构造地质 金属矿产 喜马拉雅期 多金属矿床 岩性特征 蚀变岩型 矿化蚀变 矿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西南缘麻栗坡八布地区碎屑岩时代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斌辉 牛浩斌 +3 位作者 卓皆文 李卿 张彬 陆生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87-2196,共10页
南盘江盆地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盆地西南缘的麻栗坡八布地区发育一套巨厚碎屑岩,因与八布蛇绿岩直接接触而意义重大,但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属性还存在争议。本文首次报道了碎屑岩上段中沉凝灰... 南盘江盆地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盆地西南缘的麻栗坡八布地区发育一套巨厚碎屑岩,因与八布蛇绿岩直接接触而意义重大,但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属性还存在争议。本文首次报道了碎屑岩上段中沉凝灰岩夹层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结果为226±1Ma (n=17,MSWD=1.1)。结合古生物和接触关系,证实这套碎屑岩是中-上三叠统安尼阶到卡尼阶的板纳组-兰木组-平寨组。首次从上部层位厘定出一套滨岸-潮坪相石英质细砾岩、石英砂岩、细砂岩沉积,发育平行层理、浪成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干涉波痕等。从中三叠世的巨厚海相陆源碎屑浊流沉积到晚三叠世卡尼末期滨岸-潮坪相沉积的演化,代表了南盘江前陆盆地中-晚三叠世的充填序列,卡尼阶平寨组与拉丁阶个旧组的平行不整合代表了印支运动第Ⅱ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三叠系 沉凝灰岩 印支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甘孜州巴塘县核桃坪铅锌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浅析
8
作者 兰双双 于远山 +3 位作者 李永灿 陆生林 李光明 刘源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83-484,共2页
1矿区地质特征巴塘县核桃坪铅锌矿区在构造上位于西南'三江'构造带中段的中咱地块内,东邻义敦岛弧碰撞带,西以金沙江板块结合带与羌塘-昌都陆块相邻。由于受多次地裂运动和碰撞造山活动,并发生陆内汇聚,使本区成为'三江'... 1矿区地质特征巴塘县核桃坪铅锌矿区在构造上位于西南'三江'构造带中段的中咱地块内,东邻义敦岛弧碰撞带,西以金沙江板块结合带与羌塘-昌都陆块相邻。由于受多次地裂运动和碰撞造山活动,并发生陆内汇聚,使本区成为'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找矿方向 控矿因素 巴塘县 志留系 铅锌矿区 桃坪 义敦岛弧 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磁铁矿矿物化学组成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约束 被引量:6
9
作者 牛浩斌 孙卫东 +3 位作者 张斌辉 陈敏华 张彬 陆生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70,共17页
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位于著名的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之老君山矿集区,成矿与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活动关系密切,沿隐伏花岗岩接触带周边发育石榴子石、透辉-透闪石等矽卡岩蚀变和条带状(似层状)、脉状(囊状)的锡石、闪锌矿及磁铁矿、... 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位于著名的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之老君山矿集区,成矿与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活动关系密切,沿隐伏花岗岩接触带周边发育石榴子石、透辉-透闪石等矽卡岩蚀变和条带状(似层状)、脉状(囊状)的锡石、闪锌矿及磁铁矿、辉钼矿、黄铁黄铜矿等矿化,形成超大规模的岩浆热液-矽卡岩成矿系统。野外观测及研究发现,早期(矽卡岩期)高温阶段形成的磁铁矿可分为I阶段交代型磁铁矿(I-Mag)和II阶段充填型磁铁矿(II-Mag)两类:前者多呈囊状、条带状,与矽卡岩矿物共生;后者为脉状,与金属硫化矿物共生。利用ICP-AES、ICP-MS对两类磁铁矿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从I-Mag到II-Mag,Si、Ca、Mn及ΣREE、Pb、Zn、Ti含量增加,Mg及Sn、W、In、V、Cr、Ga含量减少,REE配分型式也由平缓向右倾的逐渐变化。TiO 2-Al 2 O 3-(MgO+MnO)、(Ti+V)-(Ca+Al+Mn)、Ni/Cr-Ti、(Ti+V)-Ni/(Cr+Mn)成因判别图解表明,磁铁矿属岩浆热液-矽卡岩成因类型;Ti、V与Zr、Hf、Nb、Ta,以及Y/Ho(24~3414)、Ni/Co(<2→>2)、Ti/V(<25→>25)、Hf/Zr(003~006→004~005)存在着线性关系和规律变化特征,指示两类型磁铁矿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为同一成矿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而代表成矿流体REE组成的II-Mag的REE组成继承了老君山花岗岩REE配分趋势和Eu负异常特征,表明磁铁矿与白垩纪老君山花岗岩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Cr-V、(Ti+V)-(Al+Mn)、Ga-Mg及Ga-Sn图解显示相同的成因类型和一致的线性关系,指示磁铁矿主体形成于较高氧逸度和温度(约300℃)的成矿环境下,并且从I-Mag到II-Mag,存在着氧逸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矿物化学 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早白垩世吉龙花岗闪长斑岩成因:锆石年代学、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 陆生林 +1 位作者 郭伟康 李红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0-756,共17页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龙荣地区,发育有吉龙、龙荣、双岔河等众多早白垩世成矿岩体。吉龙岩体位于龙荣地区中部,由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16.4±...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龙荣地区,发育有吉龙、龙荣、双岔河等众多早白垩世成矿岩体。吉龙岩体位于龙荣地区中部,由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16.4±0.7)Ma(MSWD=1.07),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为:具有较高的SiO_(2)(63.66%~65.24%)、Al_(2)O_(3)(14.23%~16.21%)、MgO(2.32%~2.53%)含量,较低的P_2O_5(0.24%~0.26%)、TiO_(2)(0.53%~0.61%)含量,里特曼指数(σ_(43))为0.86~1.47,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12,分异系数(DI)为63~6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相对于Rb和Th亏损Ba,Eu负异常(δEu=0.37~0.58)。总体上,花岗闪长斑岩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有典型岛弧型岩浆岩的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具有不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_(Hf)(t)=-15.7~-6.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2~1.6 Ga,具有较低的全岩锆石饱和温度(T_(Zr)=782~790℃)和锆石Ti饱和温度(T_(Ti)=603~772℃),Mg#值为49.38~55.96,表现出壳幔混合的特征。研究揭示,吉龙花岗闪长斑岩是古元古代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与少量俯冲流体交代的幔源岩浆混合的产物,早白垩世晚期(120~110 Ma)向北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板片的折返可能是其成岩作用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吉龙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