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垃圾填埋场传统封顶和ET封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陆海军 栾茂田 张金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9-514,共6页
针对传统压实黏土封顶系统存在易干燥开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ET(蒸发传输)封顶系统。分析了压实黏土封顶系统和新型ET封顶系统的工作机制。在降水和蒸发循环补给的条件下,建立了水分在两种封顶系统中迁移的一维数学模型。以9次降... 针对传统压实黏土封顶系统存在易干燥开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ET(蒸发传输)封顶系统。分析了压实黏土封顶系统和新型ET封顶系统的工作机制。在降水和蒸发循环补给的条件下,建立了水分在两种封顶系统中迁移的一维数学模型。以9次降水和蒸发循环补给为边界条件,分别模拟了576 h的水分在两种封顶系统中迁移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距补给边界越近,含水率受降水、蒸发的影响越显著,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峰值滞后现象。传统封顶中的压实黏土层由于具有低渗透性,致使整层不能得到有效的水分补给。ET封顶中整个土层可以有效地从边界降水中得到补给,同时在蒸发的条件下,把土层中的储水释放。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计算值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垃圾填埋场封顶系统的设计作进一步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黏土 封顶系统 干燥开裂 蒸发蒸腾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证安全的常数长度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 被引量:13
2
作者 陆海军 于秀源 谢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9-263,共5页
针对无证书密码体制可以解决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密钥托管问题和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公钥认证问题,构造了无证书聚合签名的可证明安全模型,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签名长度与人数无关的聚合签名方案.基于计算性Diffie-Hellman难题... 针对无证书密码体制可以解决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密钥托管问题和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公钥认证问题,构造了无证书聚合签名的可证明安全模型,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签名长度与人数无关的聚合签名方案.基于计算性Diffie-Hellman难题,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提出的方案可以抵抗适应性选择消息和身份的存在性伪造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证书签名 聚合签名 随机预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管淤泥改良道路底基层材料配方机理研究
3
作者 田红云 邓庆凯 +3 位作者 孟文诚 邹纳川 董祎挈 陆海军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50-158,共9页
顶管施工中会产生大量淤泥,且这些淤泥具有含水率高、稳定性差、颗粒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淤泥固化技术是解决工程施工废弃物再利用的重要手段,为提升淤泥固结体强度,探究稳定化药剂高效配方,采用胶砂强度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X射... 顶管施工中会产生大量淤泥,且这些淤泥具有含水率高、稳定性差、颗粒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淤泥固化技术是解决工程施工废弃物再利用的重要手段,为提升淤泥固结体强度,探究稳定化药剂高效配方,采用胶砂强度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比表面及孔径分析试验、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检测稳定化药剂和固结体强度,探究固结体物质组成变化规律、内部孔隙度变化和微观结构中分子键的变化。结果表明:以建筑垃圾、磷石膏和矿渣作为原料,选出满足国内固废基用于道路底基层材料强度要求的配比(顶管淤泥∶建筑垃圾∶磷石膏∶矿渣=0.40∶0.55∶0.015∶0.052),养护28 d后试样的含水率为1.32%~2.89%,抗压强度为3.3~6.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淤泥 底基层材料 固化稳定化 抗压强度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衬垫土壤材料对Cr(Ⅵ)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海军 栾茂田 +1 位作者 张金利 于永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02-1008,共7页
通过静态平衡吸附试验对采用颗粒活性炭及酸活化膨润土改良的垃圾填埋场衬垫土壤材料吸附重金属的特性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研究中的所有土壤样本对Cr(Ⅵ)的吸附属于非线性的Langmuir模式。经颗粒活性炭及酸活化膨润土改良的衬垫... 通过静态平衡吸附试验对采用颗粒活性炭及酸活化膨润土改良的垃圾填埋场衬垫土壤材料吸附重金属的特性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研究中的所有土壤样本对Cr(Ⅵ)的吸附属于非线性的Langmuir模式。经颗粒活性炭及酸活化膨润土改良的衬垫土壤材料与天然黏土材料相比,对Cr(Ⅵ)的吸附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颗粒活性炭和酸活化膨润土可以作为改良衬垫土壤的材料去吸附重金属。所有土壤样本对Cr(Ⅵ)的吸附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土壤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大而减小。Langmuir等温参数(qm,b)随着土壤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大而呈对数性减小,但随着土壤固体颗粒浓度进一步增大到某一临界值(例如200 g/L),其值基本稳定了,另外等温参数也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大的趋势。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采用较低的土壤固体颗粒浓度所确定的吸附参数值不适合模拟实际工程条件,其值将引起对垃圾填埋场衬垫的迟滞因子作出过高估计。因此,为了获得与实际工程条件比较接近的吸附参数值,静态平衡吸附试验必须在一个充分大的固体颗粒浓度条件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衬垫 重金属 吸附等温参数 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ET封顶系统水分平衡数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陆海军 栾茂田 张金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3-918,共6页
针对垃圾填埋场压实黏土最终封顶易受气候影响而开裂(干裂缝或冻融裂缝),其工程特性显著降低的缺陷,介绍了新型ET(蒸发传输)封顶系统的工作机理.在同时考虑降水和蒸发补给的作用下,建立了水汽在ET封顶系统迁移的一维数学模型.以大连市1... 针对垃圾填埋场压实黏土最终封顶易受气候影响而开裂(干裂缝或冻融裂缝),其工程特性显著降低的缺陷,介绍了新型ET(蒸发传输)封顶系统的工作机理.在同时考虑降水和蒸发补给的作用下,建立了水汽在ET封顶系统迁移的一维数学模型.以大连市1976年的降水和蒸发补给气候条件为边界条件,模拟了ET封顶系统中的水汽在1a内变化规律.从分析模拟结果得出,距地面越近含水率受降水、蒸发补给气候条件的影响越显著,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峰值滞后现象.阻隔土壤层中的水分未达到饱和状态,说明总厚为150cm的ET封顶系统完全可以抵御大连市近48a以来最大强降水的冲击.对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以及阻隔层的厚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数值分析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工作为建造垃圾填埋场ET封顶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传输 垃圾填埋场 封顶系统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纤维黏土混合料作为填埋场衬垫材料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海军 陈威 董祎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328,共6页
为保证填埋场衬垫防渗系统的安全性,采用秸秆纤维对压实黏土衬垫系统进行改良,以提高衬垫系统的承载能力及抗开裂特性.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固结试验与抗开裂试验,探讨了秸秆纤维改良黏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抗开裂特... 为保证填埋场衬垫防渗系统的安全性,采用秸秆纤维对压实黏土衬垫系统进行改良,以提高衬垫系统的承载能力及抗开裂特性.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固结试验与抗开裂试验,探讨了秸秆纤维改良黏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抗开裂特性,并以此对秸秆纤维黏土混合料作为填埋场衬垫材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纤维改良黏土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与抗开裂能力,秸秆纤维黏土混合料可以作为填埋场衬垫材料.秸秆纤维掺量对改良黏土的强度特性影响显著,随纤维掺量的增加,改良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破裂形态由脆性破坏逐渐过渡为塑性破坏;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压缩模量Es先增大后减小;压缩系数αv、压缩指数Cc则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佳秸秆纤维掺量为0.30%,此时改良黏土的最大抗压强度达到459.15kPa,满足填埋场衬垫的工程强度要求.秸秆纤维掺量为0.30%的改良黏土,其开裂因子仅为0.008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衬垫 秸秆纤维 改良黏土 承载能力 开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思维建模法剖析一道关于视超光速的中考实验试题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海军 刘宏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18年第3期43-45,共3页
初中物理实验考题的创新是各地中考试题改革的热点。本文以2017年泰州市一道关于视超光速的中考实验试题为例,运用思维建模的方法对该题的选题素材、命题技术、解题技法等方面作了剖析,并对与之相关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 实验 思维建模 中考试题 视超光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黏土作为填埋场衬里土料的可行性研究
8
作者 陆海军 栾茂田 张金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9-724,共6页
针对传统压实黏土衬里不能有效阻止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迁移的缺点,采用颗粒活性炭、酸活化膨润土两种吸附剂改良黏土衬里以达到提高其吸附能力的目的.通过室内平衡吸附试验,对黏土、3%或6%颗粒活性炭改良的黏土以及3%或6%酸活化... 针对传统压实黏土衬里不能有效阻止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迁移的缺点,采用颗粒活性炭、酸活化膨润土两种吸附剂改良黏土衬里以达到提高其吸附能力的目的.通过室内平衡吸附试验,对黏土、3%或6%颗粒活性炭改良的黏土以及3%或6%酸活化膨润土改良的黏土吸附重金属Cr(Ⅵ)的性质进行了观察.为了评价改良黏土作为填埋场衬里土料的可靠性,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对衬里土料的体膨胀率、体缩率、渗透系数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土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经颗粒活性炭或酸活化膨润土改良的土料对Cr(Ⅵ)的吸附能力与黏土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说明改良方法是有效的.土工试验结果表明,在重型击实的条件下,所有衬里土料在一定含水率范围内均满足工程要求指标,即体缩率≤4%、渗透系数〈1×10^-7cm/s、无侧限抗压强度〉200kPa.因此,改良黏土在重型击实的条件下可以作为衬里的建造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衬里 吸附 体缩率 渗透系数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在动态淋滤作用下污染物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梁冰 肖利萍 +3 位作者 陆海军 毕业武 张传成 狄军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0,共4页
对新邱露天矿不同风化程度的煤矸石溶解释放污染物的规律进行了动态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溶解释放的主要污染组分为总硬度(以CaCO3计)、SO4^2=,Na^+,TDS,F^-,CODMn和总Fe等,淋滤液pH值基本在6.6~7.0之间,Cl^-,Mn... 对新邱露天矿不同风化程度的煤矸石溶解释放污染物的规律进行了动态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溶解释放的主要污染组分为总硬度(以CaCO3计)、SO4^2=,Na^+,TDS,F^-,CODMn和总Fe等,淋滤液pH值基本在6.6~7.0之间,Cl^-,Mn,Zn等少量,其他重金属和As等微量;煤矸石风化程度越高,溶解释放的无机盐类污染物量越多,新鲜混合煤矸石溶解释放出较高的F^-,CODMn和总Fe;淋滤初期,淋滤液中主要污染组分质量浓度较高,溶出速率也较快;尤其是Na^+溶解释放速率更快,以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煤矸石中的污染物逐渐被降雨淋滤水量带走,淋滤液中各污染物质量浓度逐渐降低,煤矸石中污染物的淋溶释放呈指数曲线规律衰减;利用该衰减规律可定量预测煤矸石中污染物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动态淋滤 污染物溶解 污染物释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工程性能及孔隙结构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建康 陆海军 +1 位作者 李继祥 朱登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6,共5页
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由于其凝胶时间短、早期强度高、材料经济且来源广泛等诸多优点,而被大量用于工程注浆堵水中.通过黏度试验、凝胶时间试验、线膨胀试验与低温氮气吸附试验,深化了对双液注浆材料基本性能的认识,同时结合试验结... 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由于其凝胶时间短、早期强度高、材料经济且来源广泛等诸多优点,而被大量用于工程注浆堵水中.通过黏度试验、凝胶时间试验、线膨胀试验与低温氮气吸附试验,深化了对双液注浆材料基本性能的认识,同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最优双液注浆材料配合比.凝胶时间试验表明,在水泥掺量增加、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浆液的凝胶时间从148~367s减少到71~211s;黏度试验表明,由20℃升温到50℃时,黏度从10.39~178.57m2/s非线性降低到6.84~83.58m2/s,浆液表现出明显的非牛顿流体的特性;浆液结石体低温氮气吸附条件下,浆液孔径分布在2~10nm,浆液孔隙分布均匀,不易发生渗漏现象;凝固后的浆液结石体线膨胀系数在30℃到60℃有下降趋势,但浆液仍表现为热膨胀性,而在大于70℃时线膨胀系数变为负值,浆液结石体出现收缩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 黏度系数 孔隙结构 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梯度下压实黏土的水热迁移规律和渗透特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光华 陆海军 刘松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4-879,共6页
开展了室内压实黏土体模型柱试验,研究了温度梯度作用对压实黏土水热迁移和渗透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热量在黏土柱下部比黏土柱上部传输快,温度的升高随离热源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延迟;底部热源促使压实黏土柱产生温度梯度,进而促使水汽... 开展了室内压实黏土体模型柱试验,研究了温度梯度作用对压实黏土水热迁移和渗透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热量在黏土柱下部比黏土柱上部传输快,温度的升高随离热源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延迟;底部热源促使压实黏土柱产生温度梯度,进而促使水汽在黏土柱内由底向上迁移,造成水分损失较快;随热源的持续作用,黏土柱内温度梯度逐渐下降,水汽迁移速率减小,含水率下降缓慢并趋于稳定.热源持续作用使土柱上表面开裂程度明显大于下底面,用示踪剂来粗略测量裂缝深度是可行的.温度梯度作用不同程度地增大了黏土体的渗透系数,且黏土柱的两端渗透系数增加较快,中间部分增大倍数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黏土 温度梯度 水热迁移 开裂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宫颈癌Hela细胞TPX2基因沉默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美玲 张业玲 +2 位作者 丁晓 雷炜 陆海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TPX2基因沉默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TPX2-siRNA组、NC-siRNA组、Control组,TPX2-siRNA组转染TPX2-siRNA,NC-siRNA组转染NC-siRNA即空载体siRNA,Control组仅加入转染试剂。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观察TPX2基因沉默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TPX2-siRNA组、NC-siRNA组、Control组,TPX2-siRNA组转染TPX2-siRNA,NC-siRNA组转染NC-siRNA即空载体siRNA,Control组仅加入转染试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的TPX2 mRNA与蛋白。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0、2、4、6 Gy)X线照射后TPX2-siRNA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 Gy X线照射前后TPX2-siRNA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NC-siRNA组、Control组相比,TPX2-siRNA组细胞TPX2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TPX2-siRNA组细胞接受0、2、4、6 Gy X线照射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71%±0.15%、5.26%±0.69%、6.64%±0.13%、15.19%±0.73%,两两组间比较P均<0.05。TPX2-siRNA组细胞接受4 Gy X线照射前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43%±0.03%、12.68%±0.03%,两者比较P<0.05。结论 TPX2基因沉默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X2基因 基因沉默 宫颈癌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20例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红梅 陆海军 +2 位作者 冯锐 张杰 迟玉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54-55,共2页
将病理学证实的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予贝伐单抗(Avastin)联合伊立替康(CPT-11)、醛氢叶酸(LV)和5-氟尿嘧啶(5-Fu),对照组40例予CPT-11联合LV和5-Fu治疗,至少化疗2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血清肿瘤... 将病理学证实的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予贝伐单抗(Avastin)联合伊立替康(CPT-11)、醛氢叶酸(LV)和5-氟尿嘧啶(5-Fu),对照组40例予CPT-11联合LV和5-Fu治疗,至少化疗2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5%和35%(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和50%(P<0.05);肿瘤标志物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伊立替康 结直肠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壁软组织肿瘤的X线分型及其诊断(附28例分析)
14
作者 赵善生 沙江 +3 位作者 王书康 黄勇 陆海军 史秀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20-222,共3页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X线检查 胸壁肿瘤 肿瘤防治 恶性肿瘤 临床特征 例分析 转移性肿瘤 良性肿瘤 神经纤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核三例分析
15
作者 陆海军 梁军 +1 位作者 张永春 赵建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02年第2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误诊 淋巴结核 诊断 CT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改良MgO-GGBS碳化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性质与微观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光华 李纪 +4 位作者 王俊阁 邱金伟 张志华 夏威夷 陆海军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68,共8页
为解决传统固化剂——水泥的能耗高和环境污染大等问题,本研究采用MgO-粒化高炉矿渣(GGBS)碳化加固粉质黏土,采用剑麻纤维改善固化土的抗裂性,探讨了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碳化改良土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纤维长度下,... 为解决传统固化剂——水泥的能耗高和环境污染大等问题,本研究采用MgO-粒化高炉矿渣(GGBS)碳化加固粉质黏土,采用剑麻纤维改善固化土的抗裂性,探讨了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碳化改良土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纤维长度下,随纤维掺量增加,MgO-GGBS碳化固化土样的体积增长率、含水率和内摩擦角增加,而黏聚力先增加后减小,无侧限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黏聚力和强度的峰值出现在0.4%纤维掺量处。在相同纤维掺量下,随纤维长度增大,MgO-GGBS碳化固化土样的体积增长率先减小后增大,在长度10 mm时达到最小;含水率几乎不变;强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长度5~10 mm时提升显著;破坏应变增加,但几乎不受纤维掺量影响;碳化含纤维土样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先增加后减小,并在长度10 mm时达到最大。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剑麻纤维改良MgO-GGBS碳化土加固的机理概念图,揭示了碳化土体基于纤维交织作用、固定作用和填充作用的改良机制。用MgO-GGBS-剑麻纤维等低碳材料代替水泥能显著提高碳化固化粉质黏土体的处理效果和抗裂性能。研究成果将对促进工业固废GGBS和农业废弃纤维在加固软弱地基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对岩土工程“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MgO GGBS 剑麻纤维 无侧限抗压强度 直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江西牛航运枢纽工程双向门式启闭机设计
17
作者 陆海军 杨美洁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第10期77-79,82,共4页
本文介绍了应用于连江西牛航运枢纽工程23800k N双向门式启闭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总体设计、工作原理、设计计算、运行和设计特点。
关键词 技术参数 双向门式启闭机 主起升机构 走行机构 运行和设计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污泥灰改性黏土衬垫的强度特性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祎挈 陆海军 +1 位作者 李继祥 徐文颖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87-192,共6页
为评价污泥灰改性黏土作为填埋场衬垫防渗材料的可行性,分析污泥灰改性黏土强度特性及孔隙结构,针对受垃圾渗沥液腐蚀的纯黏土与污泥灰掺量为1%~5%的改性黏土,采用直接剪切试验分析其抗剪强度变化规律,采用低温氮气吸附试验分析剪切变... 为评价污泥灰改性黏土作为填埋场衬垫防渗材料的可行性,分析污泥灰改性黏土强度特性及孔隙结构,针对受垃圾渗沥液腐蚀的纯黏土与污泥灰掺量为1%~5%的改性黏土,采用直接剪切试验分析其抗剪强度变化规律,采用低温氮气吸附试验分析剪切变形后试样的孔隙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改性黏土属于VI型等温线,并存在H3型滞后环,且2~6 nm介孔的数量占比较大。受垃圾渗沥液腐蚀后,黏土抗剪强度大幅下降,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分别下降60.12%和19.17%;黏土的最大氮气吸附量降低16.19%,且孔隙分布双肩峰发育不完全;随污泥灰添加量的增加,改性黏土抗剪强度增大,且孔隙分布逐渐恢复双肩峰形式,总孔容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灰(SSA) 垃圾渗沥液 剪切变形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埋场污泥灰改性黏土衬垫镉离子吸附与迁移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芊 陆海军 +2 位作者 蔡光华 董祎挈 汪为巍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74-178,共5页
针对填埋场黏土衬垫受重金属离子侵蚀的现状,采用污泥焚烧灰掺入黏土中制成改性黏土,在室内模拟填埋场衬垫受Cd(Ⅱ)污染的工况,通过静态平衡吸附试验,评价改性黏土对Cd(Ⅱ)的吸附效果;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试验,分析改性黏土吸附C... 针对填埋场黏土衬垫受重金属离子侵蚀的现状,采用污泥焚烧灰掺入黏土中制成改性黏土,在室内模拟填埋场衬垫受Cd(Ⅱ)污染的工况,通过静态平衡吸附试验,评价改性黏土对Cd(Ⅱ)的吸附效果;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试验,分析改性黏土吸附Cd(Ⅱ)后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通过污染物阻滞试验评价改性黏土阻滞污染物下渗的能力.结果表明:改性黏土对Cd(Ⅱ)的吸附属于Langmuir吸附模型,含污泥灰的改性黏土对Cd(Ⅱ)的理想最大吸附量增加31.9%~47.5%;吸附Cd(Ⅱ)后的改性黏土吸附一脱附等温线属于Ⅳ型,并出现H3型滞回环,污泥灰掺量3%试样的比表面积为109.90m^2/g,比未掺污泥灰试样大14.9%;土层孔隙水中Cd(Ⅱ)的浓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深度达到17cm时,孔隙水中已无法检出Cd(Ⅱ)的存在,在相同土层深度处,含污泥灰试样的孔隙水中Cd(Ⅱ)浓度低于未掺污泥灰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灰 镉污染土 吸附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灰改性黏土胀缩与开裂变形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祎挈 陆海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2-318,共7页
针对垃圾填埋场衬垫系统受污染物侵蚀破坏现状及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回收处理利用工程评价问题,分析污泥灰改性黏土在酸碱化学溶液作用下胀缩与开裂特性,室内模拟酸碱化学溶液污染工况,将纯黏土与污泥灰掺量为1%~5%的改性黏土受pH=... 针对垃圾填埋场衬垫系统受污染物侵蚀破坏现状及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回收处理利用工程评价问题,分析污泥灰改性黏土在酸碱化学溶液作用下胀缩与开裂特性,室内模拟酸碱化学溶液污染工况,将纯黏土与污泥灰掺量为1%~5%的改性黏土受pH=5、6、8、9的酸碱化学溶液污染,通过界限含水率试验测定改性黏土的液限与塑限,分析试样的稠度界限;通过膨胀与收缩试验测定改性黏土的膨胀率与收缩率,分析试样的胀缩特性;通过开裂试验测定改性黏土的开裂特性.结果表明:改性黏土液限约为43.5%,而随着污泥灰掺量增大,塑限升高,塑性指数降低,经酸碱化学溶液污染后污泥灰掺量5%的试样液、塑限达到最大,为45.9%、22.8%;污泥灰掺量为5%时膨胀率最低,为5.66%,掺量为3%时,线收缩率最低,为2.14%;受酸碱化学溶液污染后改性黏土膨胀率降低12.7%~36.5%,而线收缩率升高33.8%~75.7%;4次干湿循环后,纯黏土试样的开裂因子较第一次干湿循环末期大80.71%,而污泥灰掺量为3%试样开裂因子仅较第一次干湿循环末期大43.47%.故建议采用3%污泥灰掺量的改性黏土作为填埋场衬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灰 改性黏土 膨胀收缩 开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