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隐性失血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陆汉力
陶周善
+3 位作者
马济民
朱孝峰
杨民
丁国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过程中出现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25例(男55例,女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osteo...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过程中出现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25例(男55例,女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动力位X线片,腰椎CT、MRI及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胸椎10例,胸腰椎89例,腰椎26例。单节段87例,双节段29例,3节段9例。67例患者椎体压缩高度比例<1/3,41例在1/3~2/3,17例>2/3。术前与术后3 d行血常规检查,分析HBL情况并探索其危险因素。结果:125例患者隐性失血为(317±156) ml。经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史(P=0.011)、手术节段(P=0.036)、节段数量(P<0.001)、椎体高度丢失率(P=0.002)、椎体高度恢复率(P<0.001)和骨水泥渗漏率(P=0.003)与隐性失血呈正相关。同时,发现椎体高度丢失率高者失血量较椎体高度丢失率低者多,椎体高度恢复良好者失血量较椎体高度恢复不良者多,水泥泄漏也是增加隐性失血的重要因素。然而,骨密度(P=0.814),高血压病史(P=0.055)与隐性失血无显著相关性。结论:OVCFs患者经过PVP治疗后隐性失血量较大,需要引起关注;同时糖尿病病史、手术节段、节段数量、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高度丢失率和椎体高度恢复率是增加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隐性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及相关因素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茂生
杨民
+3 位作者
丁国正
王林
谢加兵
陆汉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54-658,共5页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情况并分析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3~60(45.98±8.20)岁;骨折节段为L2...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情况并分析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3~60(45.98±8.20)岁;骨折节段为L2-L4。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e height,AVH),伤椎体楔变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及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angle,LKA)并计算随访中局部椎间盘角度(segmental discal angle,SDA),LKA,AVH的丢失(分别表示为LoSAD,LoLKA,LoAVH);评估术前载荷分享评分(load-sharing scores,LSS),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he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和邻近椎间盘损伤(intervertebral disc injuries,IDIs)。分析年龄,随访时间,LSS,TLICS,IDIs与矫正丢失的相关性。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6.13±5.39)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LKA,AVH,VW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LKA较术后1周丢失(5.70±3.17)°,末次随访AVH较术后1周丢失(4.31±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V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SDA(r=0.706,0.579,0.449)和LoLKA随LSS、TLICS和IDIs增加而加重,LoAVH随LSS、TLICS增加而加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SS评分增加均为LoSDA、LoLKA、LoAV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下腰椎骨折术后邻近椎间盘角度和伤椎高度有不同程度丢失,且多因素分析提示均与骨折的载荷分享评分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矫正丢失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股骨近端形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济民
陆汉力
+2 位作者
陈心星
杨昕
王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近端形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重建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单侧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3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近端形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重建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单侧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3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侧别和骨盆正位DR平片。其中男69例,女62例;左髋57例,右髋74例;年龄25~89岁,平均62岁。诊断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3例。采用股骨皮质指数(femoral cortical index,FCI)作为股骨近端形态分型的参考标准,通过术前术后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双侧下肢长度差。根据FCI进行分组:>0.6为Dorr A组,0.5~0.6为Dorr B组,<0.5为Dorr C组,明确股骨近端形态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关系。结果:术后FCI为0.56±0.08,LLD中位数为5.10 mm(IQR-1.00~8.80 mm)。按FCI水平分为3组,各组间性别、年龄、侧别、诊断、术中骨折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CI>0.6时,术后LLD为6.30 mm(IQR 1.00~10.95 mm);FCI在0.5~0.6时,术后LLD为5.85 mm(IQR-0.55~8.90 mm);FCI<0.5时,术后LLD为1.95 mm(IQR-2.50~6.68 mm)。不同股骨近端形态下的LLD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FCI增加患侧术后下肢延长的风险,低FCI使患侧术后下肢延长的风险较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术前评估患者股骨近端形状,提前告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双下肢腿长的可能变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
股骨皮质指数
下肢不等长
股骨近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隐性失血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陆汉力
陶周善
马济民
朱孝峰
杨民
丁国正
机构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创伤骨科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关节骨科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45-448,共4页
基金
弋矶山医院高峰基金项目及攀峰团队基金项目(编号:GF2019G04,PF2019005)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基金(编号:KJ2017A266)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708085QH208)。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过程中出现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25例(男55例,女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动力位X线片,腰椎CT、MRI及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胸椎10例,胸腰椎89例,腰椎26例。单节段87例,双节段29例,3节段9例。67例患者椎体压缩高度比例<1/3,41例在1/3~2/3,17例>2/3。术前与术后3 d行血常规检查,分析HBL情况并探索其危险因素。结果:125例患者隐性失血为(317±156) ml。经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史(P=0.011)、手术节段(P=0.036)、节段数量(P<0.001)、椎体高度丢失率(P=0.002)、椎体高度恢复率(P<0.001)和骨水泥渗漏率(P=0.003)与隐性失血呈正相关。同时,发现椎体高度丢失率高者失血量较椎体高度丢失率低者多,椎体高度恢复良好者失血量较椎体高度恢复不良者多,水泥泄漏也是增加隐性失血的重要因素。然而,骨密度(P=0.814),高血压病史(P=0.055)与隐性失血无显著相关性。结论:OVCFs患者经过PVP治疗后隐性失血量较大,需要引起关注;同时糖尿病病史、手术节段、节段数量、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高度丢失率和椎体高度恢复率是增加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隐性失血
Keywords
Osteoporotic fractu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Hidden blood loss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及相关因素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茂生
杨民
丁国正
王林
谢加兵
陆汉力
机构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创伤骨科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54-658,共5页
文摘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情况并分析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3~60(45.98±8.20)岁;骨折节段为L2-L4。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e height,AVH),伤椎体楔变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及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angle,LKA)并计算随访中局部椎间盘角度(segmental discal angle,SDA),LKA,AVH的丢失(分别表示为LoSAD,LoLKA,LoAVH);评估术前载荷分享评分(load-sharing scores,LSS),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he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和邻近椎间盘损伤(intervertebral disc injuries,IDIs)。分析年龄,随访时间,LSS,TLICS,IDIs与矫正丢失的相关性。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6.13±5.39)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LKA,AVH,VW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LKA较术后1周丢失(5.70±3.17)°,末次随访AVH较术后1周丢失(4.31±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V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SDA(r=0.706,0.579,0.449)和LoLKA随LSS、TLICS和IDIs增加而加重,LoAVH随LSS、TLICS增加而加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SS评分增加均为LoSDA、LoLKA、LoAV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下腰椎骨折术后邻近椎间盘角度和伤椎高度有不同程度丢失,且多因素分析提示均与骨折的载荷分享评分有相关性。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矫正丢失
影响因素分析
Keywords
Lumbar fractures
Posterior segmental fixation
Correction loss
Root cause analysis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股骨近端形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济民
陆汉力
陈心星
杨昕
王强
机构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关节骨科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创伤骨科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41-645,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近端形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重建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单侧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3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侧别和骨盆正位DR平片。其中男69例,女62例;左髋57例,右髋74例;年龄25~89岁,平均62岁。诊断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3例。采用股骨皮质指数(femoral cortical index,FCI)作为股骨近端形态分型的参考标准,通过术前术后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双侧下肢长度差。根据FCI进行分组:>0.6为Dorr A组,0.5~0.6为Dorr B组,<0.5为Dorr C组,明确股骨近端形态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关系。结果:术后FCI为0.56±0.08,LLD中位数为5.10 mm(IQR-1.00~8.80 mm)。按FCI水平分为3组,各组间性别、年龄、侧别、诊断、术中骨折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CI>0.6时,术后LLD为6.30 mm(IQR 1.00~10.95 mm);FCI在0.5~0.6时,术后LLD为5.85 mm(IQR-0.55~8.90 mm);FCI<0.5时,术后LLD为1.95 mm(IQR-2.50~6.68 mm)。不同股骨近端形态下的LLD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FCI增加患侧术后下肢延长的风险,低FCI使患侧术后下肢延长的风险较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术前评估患者股骨近端形状,提前告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双下肢腿长的可能变化风险。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
股骨皮质指数
下肢不等长
股骨近端
Keywords
Arthroplasty,replacement,hip
Femoral cortical index
Leg length discrepancy
Proximal femur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隐性失血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陆汉力
陶周善
马济民
朱孝峰
杨民
丁国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及相关因素的影像学分析
周茂生
杨民
丁国正
王林
谢加兵
陆汉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股骨近端形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马济民
陆汉力
陈心星
杨昕
王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