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攻角影响下的椭锥中心线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1
作者 郑文鹏 陆小革 易仕和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攻角变化是真实飞行条件下常见的飞行变量之一,由此引起的流动结构、热力分布等特征变化不可忽视.为研究攻角对于流向涡失稳相关的三维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选用长短轴比为4:1的椭锥模型,针对其迎风面中心线边界层转捩机制及其随攻角变化... 攻角变化是真实飞行条件下常见的飞行变量之一,由此引起的流动结构、热力分布等特征变化不可忽视.为研究攻角对于流向涡失稳相关的三维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选用长短轴比为4:1的椭锥模型,针对其迎风面中心线边界层转捩机制及其随攻角变化规律开展了风洞试验研究.采用温敏漆(TSP)技术与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NPLS)技术,得到了不同攻角时沿流向方向温升曲线以及流向、横切向的边界层精细结构图像,分析了转捩起始点、扰动波特征频率以及边界层精细结构随攻角的变化规律,并基于由脉动压力测试得到的边界层扰动波特征频率和幅值信息对所得规律做了进一步论证与解释.主要结论如下:在0°~2°攻角变化范围内,椭锥中心线边界层均经历了由层流至湍流的演化过程,边界层转捩过程由低频特征频率主导,随攻角增大扰动特征频率增大但幅值不变,且转捩起始点对于攻角的变化不敏感,而当攻角增大至5°时,在观测范围内边界层能维持扰动波的稳定增长,边界层未演变至湍流阶段,转捩明显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角 椭锥 流动显示 压力频谱 转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高超声速静风洞的气动设计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勇为 易仕和 +2 位作者 陈植 陆小革 葛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7,43,共5页
论述了发展高超声速静风洞设备与技术的重要性,对静风洞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根据国内外发展静风洞的经验和成果,针对开展静风洞的实验技术及边界层稳定性问题研究的背景,提出一座M6高超声速静风洞(M6HQWT)的气动和结构设计... 论述了发展高超声速静风洞设备与技术的重要性,对静风洞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根据国内外发展静风洞的经验和成果,针对开展静风洞的实验技术及边界层稳定性问题研究的背景,提出一座M6高超声速静风洞(M6HQWT)的气动和结构设计,重点讨论了阀门管路、稳定段和喷管抽吸装置的设计特点。M6HQWT的设计马赫数为6.0,喷管出口直径120mm,总压l一5MPa,总温约500K,运行时间20~30s。M6HQWT是国内第一座高超声速静风洞,具备实验教学和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静风洞 层流喷管 边界层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不同前缘形状下表面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小虎 易仕和 +2 位作者 付佳 陆小革 何霖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5,共7页
当带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飞行器在稠密大气层内做高超声速飞行时,必须采取主动冷却方式防止严重气动加热造成的窗口材料热畸变以及复杂流场造成的气动光学畸变。本文根据成像窗口周围流动具有受高超声速钝头体绕流和气膜冷却结构(即背面... 当带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飞行器在稠密大气层内做高超声速飞行时,必须采取主动冷却方式防止严重气动加热造成的窗口材料热畸变以及复杂流场造成的气动光学畸变。本文根据成像窗口周围流动具有受高超声速钝头体绕流和气膜冷却结构(即背面为空腔的超声速后台阶)共同作用的特点,在KD-01高超声速炮风洞中开展了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在不同前缘形状下表面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测量了Ma8来流条件下喷缝下游表面传热系数,试验获得了2种前缘形状的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喷缝周围瞬态流场NPLS图像。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带气膜冷却结构(气膜不工作状态)的高超声速平板,模型前缘的形状对喷缝下游区域的表面热流整体分布有明显影响,在钝前缘情形下,表面热流分布接近相同前缘形状的平板边界层为层流状态时的表面热流分布;在尖前缘情形下,表面热流分布则表现出从层流边界层状态向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状态变化的特性;喷缝下游分离和再附区表面传热特性和超声速后台阶流动类似,取决于喷缝上缘处边界层相对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气膜冷却结构 表面传热 测量 钝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易仕和 刘小林 +2 位作者 牛海波 陆小革 何霖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2,共6页
高超声速条件下边界层转捩相关研究是近年来空气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采用基于纳米粒子示踪平面激光散射(Nano-tracer-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技术以及温敏漆等测试技术,对高超声速边界层的流动稳定性开展了实验研... 高超声速条件下边界层转捩相关研究是近年来空气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采用基于纳米粒子示踪平面激光散射(Nano-tracer-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技术以及温敏漆等测试技术,对高超声速边界层的流动稳定性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NPLS技术,对圆锥边界层中第二模态波精细结构进行了测量,并基于时间相关的测量结果,对第二模态波的波长和频率进行了分析。针对裙锥边界层NPLS结果,计算了特定位置上功率谱空间分布结果,测量得到了高次谐波成分。通过温敏漆和NPLS结果,发现主导三角翼前缘边界层转捩的模态为行进横流模态,分析了该模态的特性,并且与Kulite传感器测量得到的频率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转捩 第二模态波 横流不稳定性 N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LS技术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易仕和 刘小林 +2 位作者 陆小革 牛海波 徐席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8-354,378,共8页
基于纳米粒子示踪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ano-tracer-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是作者自主研发的一种流动显示与精细测量技术。在超声速条件下,NPLS技术具有很高的时空分辨率和信噪比,已经成功应用于超声速复杂流动现象的精细测... 基于纳米粒子示踪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ano-tracer-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是作者自主研发的一种流动显示与精细测量技术。在超声速条件下,NPLS技术具有很高的时空分辨率和信噪比,已经成功应用于超声速复杂流动现象的精细测量,包括超声速混合层、超声速平板边界层、超声速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等。近年来,该技术被进一步应用到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了NPLS技术在高超声速静音风洞喷管边界层流态测量、高超声速圆锥边界层转捩以及三角翼边界层转捩等研究中的应用。高超声速条件下NPLS研究结果与高频传感器、温敏漆等测试技术得到的结论一致性较好,表明NPLS技术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LS 高超声速流动 边界层转捩 静音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混合层MHz级超高频流动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冈敦殿 易仕和 +1 位作者 米琦 陆小革 《气体物理》 2022年第6期33-41,共9页
研究发展了超高频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nano-tracer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技术。基于多腔并联脉冲激光器技术、棱锥分光与短曝光相机集成技术以及高精度同步控制技术,实现了MHz级流场可视化和精细测量。采用超高频NPLS... 研究发展了超高频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nano-tracer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技术。基于多腔并联脉冲激光器技术、棱锥分光与短曝光相机集成技术以及高精度同步控制技术,实现了MHz级流场可视化和精细测量。采用超高频NPLS技术研究了对流Mach数Ma_(c)=0.17,0.26混合层流场,获得了时间序列的混合层高分辨率NPLS图像。采用阵列型涡流发生器开展流动控制研究,分析涡流发生器对混合层发展的影响特性。通过选取典型涡结构,分析了超声速混合层不同发展阶段的涡运动和发展演化规律。发现混合层中段的不稳定性发展阶段,涡结构以平移和旋转为主,伴随一定的拉伸;混合层后段以变形和破碎为主,有大量小尺度结构产生。并且小尺度结构会受到剪切、大尺度结构以及小激波的影响,发生明显的非定常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混合层 超高频NPLS 流动显示 时间演化 精细流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拐角流动中G?rtler涡特性及热流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牛海波 易仕和 +2 位作者 刘小林 陆小革 何霖 《气体物理》 2018年第5期48-55,共8页
对高超声速压缩拐角流动中G?rtler涡特性及热流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开发了温敏漆(temperature sensitive paint, TSP)系统,简要介绍了TSP技术的原理、文章所用的TSP涂料的标定曲线、辅助设备参数、实验过程数据后处理过程,采用基于离散F... 对高超声速压缩拐角流动中G?rtler涡特性及热流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开发了温敏漆(temperature sensitive paint, TSP)系统,简要介绍了TSP技术的原理、文章所用的TSP涂料的标定曲线、辅助设备参数、实验过程数据后处理过程,采用基于离散Fourier定律的热流算法.研究在Ma=6低噪声风洞中进行,采用TSP技术,得到压缩拐角斜坡板上的热流分布图像,并对高低热流条带现象做出解释,与G?rtler涡有对应关系.通过改变拐角角度及来流参数,获得了不同拐角和单位Reynolds数条件下的热流分布图像,分析得到压缩拐角斜坡上G?rtler涡特性及热流分布在变参数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增加拐角角度或增大单位Reynolds数时, G?rtler涡的波长减小,且涡的起始位置更靠近拐角;随单位Reynolds数增加,斜坡上热流值整体增加,热流峰值位置前移;峰值位置后,热流缓慢减小的区域与G?rtler涡位置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压缩拐角 Grtler涡 温敏漆技术 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