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素β_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
1
作者 陆威成 张路阳 +2 位作者 常盼盼 仇波 郭宗泽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5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腺素β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胸腺素β4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干... 目的观察胸腺素β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胸腺素β4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通过检测伊文蓝渗透到缺血侧脑组织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RT-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伊文蓝含量、MMP-9 mRNA表达明显增加,Claudin-5 mRNA表达显著减少(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胸腺素β4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缺血侧伊文蓝含量、MMP-9 mRNA明显降低,Claudin-5 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胸腺素β4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Claudin-5 mRNA表达和抑制MMP-9 mRNA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胸腺素Β4 血脑屏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欧绍武 王运杰 +2 位作者 杜江 李心国 陆威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36例全切、4例次全切,无手术致残及死亡病例。随访3~60个月,2例复发,1例选择再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36例全切、4例次全切,无手术致残及死亡病例。随访3~60个月,2例复发,1例选择再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2例。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应积极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前颅窝底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33例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陶钧 李婷 +1 位作者 陆威成 王运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0,共2页
回顾性分析自1999~2007年我们经乙状窦前入路处理的33例岩斜区脑膜瘤(PCM)的临床资料。术后1~2周评估神经功能,结果发现,10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7例同术前,6例术后改善,术后死亡1例,颞叶水肿2例,... 回顾性分析自1999~2007年我们经乙状窦前入路处理的33例岩斜区脑膜瘤(PCM)的临床资料。术后1~2周评估神经功能,结果发现,10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7例同术前,6例术后改善,术后死亡1例,颞叶水肿2例,脑脊液漏2例。术后平均随访3a,复发或肿瘤进展2例。认为经乙状窦前入路是处理PCM的理想手术人路,个体化选择PCM的处理策略对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 脑膜瘤 显微手术 乙状窦前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前交通支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路阳 陆威成 +1 位作者 陶钧 王运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前交通支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手术治疗的前交通支动脉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术前直接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并手术26例,术前直接由3D-CTA检查确诊并手术51例,8例术...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前交通支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手术治疗的前交通支动脉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术前直接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并手术26例,术前直接由3D-CTA检查确诊并手术51例,8例术前同时行DSA+3D-CTA检查并手术。67例术后复查3D-CTA,9例术后复查DSA。结果术前首先行3D-CTA检查的57例中,51例确诊并均经手术证实,6例3D-CTA检查结果阴性而补充DSA检查结果阳性。术前首先行DSA检查的28例中,26例确诊并均经手术证实,2例DSA检查结果阴性而补充3D-CTA检查结果阳性,所有动脉瘤均经显微手术夹闭,翼点入路73例,纵裂入路12例,疗效满意。结论3D-CTA可以作为前交通支动脉瘤的首选筛查手段,不但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帮助,还可以作为术后常规复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脓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仁义 李婷 +2 位作者 陆威成 刘源 景治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视力视野障碍6例,头痛5例,泌乳、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乏力、毛发脱落、多睡等3例,多饮多尿2例,发热1例。MR I示鞍区类圆形囊状占位性病变...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视力视野障碍6例,头痛5例,泌乳、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乏力、毛发脱落、多睡等3例,多饮多尿2例,发热1例。MR I示鞍区类圆形囊状占位性病变,等或长T1,长T2,囊壁呈环形强化("鸭梨"征)。本组均行颅内探查术,6例经鼻蝶入路,1例经右额开颅额下入路,术中肿块切开后均见脓液流出,切除脓肿并引流后患者症状改善,无复发。结论MR I检查有利于垂体脓肿的诊断;治疗原则为尽早手术切除病灶,充分冲洗引流,术后抗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脓肿 磁共振成像技术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斜区脑膜瘤影像学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陶钧 陆威成 王运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0期39-40,共2页
目的通过对岩斜区脑膜瘤(PCM)的影像学分析,评估手术风险,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比较59例PCM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术前影像学资料对制定肿瘤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及对预... 目的通过对岩斜区脑膜瘤(PCM)的影像学分析,评估手术风险,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比较59例PCM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术前影像学资料对制定肿瘤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MRI、MRA、MRV、CT、CTA、DSA等。MRI影像学提示伴海绵窦(CS)侵袭的32例,瘤周水肿明显的13例,包绕颅底大动脉及分支的25例,多颅窝生长的37例,肿瘤最长径≥5 cm的有14例,脑干明显受压19例。59例岩斜区肿瘤中,经颞—岩骨—乙状窦前入路3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4例,颞下及颞下经小脑幕入路7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手术全切肿瘤28例,大部分切除23,部分切除8例,死亡2例。颅神经损伤7例、脑脊液漏4例、皮下积液2例、颞叶水肿伴出血1例。结论术前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可以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岩斜区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7
作者 杜江 陆威成 +1 位作者 欧绍武 王运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8例全切,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6例,无变化7例,加重3例...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8例全切,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6例,无变化7例,加重3例。随访3~36个月,仍有2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肿瘤未全切的8患者中有2例行放射治疗,肿瘤体积未见明确增大。肿瘤全切的28例患者生存良好,随访未见确切复发。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脑干肿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