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退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陆冠尧
李森
魏兴琥
黄金国
梁钊雄
熊彦
-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5,共6页
-
基金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LYM111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486)
+1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201000927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2CGL01)
-
文摘
通过在野外试验地和室内模型上进行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粤北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的土壤退化特点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不同石漠化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并与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呈相关性;当雨强大于60mm/h时,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地表侵蚀量呈现较大的波动性,产流后35min内重度石漠化样地的地表土壤侵蚀总量是轻度石漠化样地的7倍多;坡度和雨强对中度石漠化土地的土壤漏失量影响不大,体积越大的裂隙、漏斗产生的土壤漏失量反而越小;重度石漠化阶段是石漠化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形成多种水土流失的运移途径,土壤退化进入到一个突变的状态。
-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退化过程
粤北
-
Keywords
rock desertifieation
soil degradation processes
northern Guangdong
-
分类号
S158.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粤北石漠化地区水文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陆冠尧
李森
魏兴琥
梁钊雄
熊彦
黄金国
-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1-488,共8页
-
基金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LYM1112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0927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48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2CGL01)资助
-
文摘
通过在粤北石漠化地区选取不同石漠化阶段样地,进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粤北石漠化地区水文过程。结果表明:随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地表植物对雨水最大截留量不断下降,其中以重度→极重度阶段降幅最大,达6倍多。土壤持水量在重度→极重度石漠化阶段发生转折。地表径流在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地上具有相同特征,但在与轻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中差异明显。当雨强为30~50 mm/h时,产流35 min内总径流量以中度石漠化样地最高;当雨强为51~60 mm/h时,以极重度石漠化样地最高;而当雨强为61~70 mm/h时,则以重度石漠化样地最高。在各石漠化阶段样地上以雨强35 mm/h进行人工模拟降雨60 min,有0.6%~2.71%雨水被植被及枯落物截留;2%~53.31%雨水被土壤吸收;2.18%~7.37%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41.8%~93.41%雨水渗漏形成地下水。
-
关键词
石漠化
降雨模拟
水文过程
粤北
-
Keywords
rock desertification
simulated rainfall
hydrological process
northern Guangdong
-
分类号
P333.1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
-
题名粤北岩溶山区自然环境调查分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陆冠尧
-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822-9823,9830,共3页
-
基金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LYM111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469
31170486)
-
文摘
[目的]研究粤北岩溶山区的自然环境。[方法]通过收集粤北岩溶山区地貌、气候、土壤和植被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粤北岩溶山区的自然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粤北岩溶山区岩溶地貌广布;大部分属于中亚热带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石灰岩有大面积连片分布,溶蚀面积大;植被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亚高山矮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针叶混交林、经济林、喜钙原生阔叶林、山地草坡群落和灌木藤本群落,石灰岩植被有典型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石灰岩灌丛和石灰岩丘陵山地草坡。[结论]该研究为粤北岩溶山区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地貌
气候
土壤
植被
粤北
-
Keywords
Geomorphology
Climate
Soil
Vegetation
Northern Guangdong
-
分类号
K90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粤北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流失研究
- 4
-
-
作者
陆冠尧
李红兵
魏兴琥
-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9-171,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469
31170486)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LYM11126)
-
文摘
在粤北阳山县江英镇设计了祼地、耕地、草坡地3种类型的石漠化试验样地,现场观测降雨在上述3种样地所产生的径流量,分析粤北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粤北石漠化地区,绝大部分的雨水下渗成为土壤水和裂隙水,其中祼地的降雨有91.36%下渗,耕地的降雨有95.85%下渗,草坡地的降雨有97.53%下渗。地表径流量祼地>耕地>草坡地,草坡地地表径流深最小,其次为耕地,最大是祼地,说明草坡地对降雨截流的效果最好。
-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石漠化
粤北
-
Keywords
land use types
rocky desertification
northern Guangdong
-
分类号
K90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地坡面产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陆冠尧
魏兴琥
-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8期41-43,75,共3页
-
基金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LYM111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469)
-
文摘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地坡面产流特征。结果表明: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地地表径流特征相似,但其与潜在、轻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差异明显。当雨强小于40 mm/h时,潜在石漠化土地难产生地表径流,当雨强达到55 mm/h,连续降雨34 min其开始产流;当雨强在51~60 mm/h之间时,其径流强度围绕3 mm/h小幅波动,当达到61 mm/h以上时,其径流强度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轻度石漠化土地产流时间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变短,但其径流强度差异不大,介于2~5 mm/h之间。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地地表径流呈现峰谷相间的特点。极重度石漠化土地裂隙、节理极为发育,洼地内多漏斗、落水洞,集流面积小,雨强增大后产生的径流变化幅度不明显。
-
关键词
石漠化土地
坡面产流
模拟降雨
-
Keywords
rock desertification land
slope runoff yield
simulation rainfall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农村宅基地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陆冠尧
潘科
-
机构
广东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国土局
-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12年第13期74-75,共2页
-
文摘
由于长期以来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的落后,农村宅基地权属不清、利用粗放的现象大量存在,而因此诱发的各种争议也逐渐成为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本文在对农村宅基地现状问题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剖析其成因。
-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管理
规划
制度
-
分类号
F301.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石漠化土地“五水”转化模拟研究
- 7
-
-
作者
陆冠尧
黄颂意
-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5期194-195,共2页
-
基金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LYM11126)
-
文摘
通过设计不同裂隙率、不同坡度的石漠化土地,以不同雨强对其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研究石漠化土地"五水"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在石漠化土地的降水过程中,有48.7%~63.5%的水转化为地表径流,5.2%~22.6%的水被土壤吸收,5.3%~33.6%的水被植被截流,有5.6%~9.8%的水形成裂隙水。
-
关键词
石漠化土地
“五水”转化
模拟研究
-
Keywords
rocky desertifieation land
"five water" transformation
simulation study
-
分类号
K90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佛山市不同土地经营模式对耕地保护的作用分析
- 8
-
-
作者
魏兴琥
陆冠尧
-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
-
出处
《南方农业》
2014年第11X期82-86,共5页
-
基金
广东省国土厅2014年"书记项目"与佛山市国土资源局"佛山市基本农田补贴实施效果与完善研究"项目资助
-
文摘
佛山市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以土地股份制为主的经营模式改革已有20多年,根据对两种不同土地经营模式的调查比较,推行土地股份制经营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规模化和高效开发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急需完善土地股份制经营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在承包期、市场竞标、监管、服务等方面予以规范,并加快探讨土地与股份的市场流转;而在一些区位偏僻、地形复杂、地块零散、小型的区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有助于保持耕地生态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风险。
-
关键词
耕地
经营模式
保护
广东省佛山市
-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1.4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