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疑问词前移的语用限制——从“疑问焦点”谈起 被引量:17
1
作者 陆丙甫 徐阳春 《语言科学》 2003年第6期3-11,共9页
本文分析徐烈炯、刘丹青(1998:97-101)提出的疑问性话题,指出导致疑问词前移的主要因素,跟汉语中许多成分的前移的原因一样,也是较大的可别性(identifiability),而不是焦点性。这跟英语中的疑问词的焦点性前移不同。这种功能原因的不同... 本文分析徐烈炯、刘丹青(1998:97-101)提出的疑问性话题,指出导致疑问词前移的主要因素,跟汉语中许多成分的前移的原因一样,也是较大的可别性(identifiability),而不是焦点性。这跟英语中的疑问词的焦点性前移不同。这种功能原因的不同导致了两者的一系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词移动 话题 焦点 指别性 可别性 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蕴含TV”的功能解释 被引量:10
2
作者 陆丙甫 罗天华 《汉语学报》 2007年第2期57-65,共9页
余东涛(2006)提出一条蕴含共性:宾语在谓语动词之前蕴含着时间状语也在谓语动词之前("OV蕴含TV",T为时间状语)。这条共性成立的可能性很大。这条共性意味着时间状语具有比宾语更大的前置倾向,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等角度对这... 余东涛(2006)提出一条蕴含共性:宾语在谓语动词之前蕴含着时间状语也在谓语动词之前("OV蕴含TV",T为时间状语)。这条共性成立的可能性很大。这条共性意味着时间状语具有比宾语更大的前置倾向,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等角度对这一倾向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蕴含共性 语序优势 功能解释 时间状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的经济原则 被引量:6
3
作者 陆丙甫 谢天蔚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5,共6页
本文根据海外大学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主张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普通话的变体 ,善于利用其中的资源 ,从而对某些在交际中实际上不重要的技能要求适当放宽标准。这样就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性内容的教学上 ,从而达到基础教育开拓文化... 本文根据海外大学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主张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普通话的变体 ,善于利用其中的资源 ,从而对某些在交际中实际上不重要的技能要求适当放宽标准。这样就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性内容的教学上 ,从而达到基础教育开拓文化视野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标准 方言资源 翘舌音 儿化韵 变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节奏、松紧、轻重在汉语中的相互作用——从“等等+单音名词”为何不合格说起 被引量:20
4
作者 陆丙甫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29,共5页
一、“四缺一”模式及“倾向性”现象 “本次列车开往成都,沿途经过郑州、西安等地”。其中的“等”和“地”如分别用双音形式“等等”和“地方”去代替,共可得四种格式。很明显,只有“等等地”是被严格排除的。 如果四种可能的格式... 一、“四缺一”模式及“倾向性”现象 “本次列车开往成都,沿途经过郑州、西安等地”。其中的“等”和“地”如分别用双音形式“等等”和“地方”去代替,共可得四种格式。很明显,只有“等等地”是被严格排除的。 如果四种可能的格式都合格,那这里就看不出什么规律。如果四种格式都不合格,那就根本没有这种现象,也无从研究。值得研究的正是“有所残缺”的现象,所谓规律,可以说就是“全部逻辑可能中的实际可能性。”如英语中p、e、s、t四个音位,全排列是P_q=24种,但其中只有pest,step,epts等8个合乎英语的音节结构模式。这里也就反映了人类语音共同的以及英语语音特有的规律。“四档子”中有残缺有三种情况,缺一,缺二和缺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 单音 汉语 不合格 名词 松结构 相互作用 语音 吴为 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浴缸效应”与多音节词音节时长 被引量:4
5
作者 陆丙甫 曹琳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1,共9页
在语流中,不同位置其音节的发音长短和轻重存在差异。相关文献极为丰富,指出了制约音节发音长短、轻重不同的各种动因。本文提出:在所有这些动因之外,还有一个在各种文献中都没有注意到的动因,即心理学上的"浴缸效应"。文章运... 在语流中,不同位置其音节的发音长短和轻重存在差异。相关文献极为丰富,指出了制约音节发音长短、轻重不同的各种动因。本文提出:在所有这些动因之外,还有一个在各种文献中都没有注意到的动因,即心理学上的"浴缸效应"。文章运用"浴缸效应",尤其是在结构体内部的"再次运用",并结合近年来汉语节律研究的较新成果,解释了多音节词中的发音长短和轻重现象,以及汉语正反疑问句中的脱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浴缸效应” 多音节词内音节时长 节律松紧 正反疑问句的省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多重复句的层次问题 被引量:15
6
作者 陆丙甫 金立鑫 《汉语学习》 1988年第5期4-7,共4页
在今年的《汉语学习》第3期里读到有关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的文章,在此之前,我们也读到过类似的一些文章。总的感觉是问题还没有全部摆开,分析方法缺乏严格的形式控制,较多感性因素。就多重复句的层次问题,我们想谈一些不很成熟的意见,... 在今年的《汉语学习》第3期里读到有关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的文章,在此之前,我们也读到过类似的一些文章。总的感觉是问题还没有全部摆开,分析方法缺乏严格的形式控制,较多感性因素。就多重复句的层次问题,我们想谈一些不很成熟的意见,供同志们研究时参考。 一、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包孕”关系。“包孕”似乎比“层次”更能说明多重复句的层层组合的情况。比如这样一个例句: 1.固然,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复句 层次问题 层次分析 汉语学习 层次关系 感性因素 层组合 普遍性 分析方法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语法分析起点之一的数量性限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陆丙甫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共11页
句法分析的初始起点应该是最简单和最普遍的句法现象。解码(听话和阅读)时的"同步组块"因短时记忆限制所表现出的数量限制符合这一条件,可以作为句法分析的初始出发点。这一数量限制已经语法化为人类语法机制的一部分。由这... 句法分析的初始起点应该是最简单和最普遍的句法现象。解码(听话和阅读)时的"同步组块"因短时记忆限制所表现出的数量限制符合这一条件,可以作为句法分析的初始出发点。这一数量限制已经语法化为人类语法机制的一部分。由这一数量限制可推导出"核心"这一现代语言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反映这种限制的轨层结构反映了语义关系的空间认知,其中没有表层结构必有的时间先后因素,也是最简单的结构形式。根据解码过程的数量限制,可以推导出许多句法的基本规则。文章也谈及了语言结构的其他一些数量上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起点 解码 数量限制 轨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词名词兼类问题——也谈汉语词典标注词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陆丙甫 《辞书研究》 1981年第1期151-155,共5页
汉语词典标注词性的工作中,最难处理和最常遇到的就是动、名兼类的问题。动、名兼类中,那些作动词时同作名词时的意义有较大区别的情况,如“锁”、“画”等等,也不难处理,因为它们作动词时和作名词时分别属于不同的义项,甚至分别作为两... 汉语词典标注词性的工作中,最难处理和最常遇到的就是动、名兼类的问题。动、名兼类中,那些作动词时同作名词时的意义有较大区别的情况,如“锁”、“画”等等,也不难处理,因为它们作动词时和作名词时分别属于不同的义项,甚至分别作为两个同音词处理也未必不可。困难的是那些作动词和作名词时词汇意义没有变化的情况,如“建设”“战斗”等等。本文着重分析的就是这后一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抽象名词 兼类词 汉语词典 标注词性 名词性 名物化 义项 现代汉语 词汇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描写的逻辑形式 被引量:8
9
作者 金立鑫 陆丙甫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45,共12页
文章讨论语法描写的逻辑格式,因为只有遵循逻辑要求才能保证描写的穷尽性、严密性和可靠性,而可靠的描写是建立语法理论的基础之上。文章展示了语法描写中可能运用到的逻辑形式,并以实例分析说明了如何在逻辑命题内部建立相关性来解释... 文章讨论语法描写的逻辑格式,因为只有遵循逻辑要求才能保证描写的穷尽性、严密性和可靠性,而可靠的描写是建立语法理论的基础之上。文章展示了语法描写中可能运用到的逻辑形式,并以实例分析说明了如何在逻辑命题内部建立相关性来解释对象并建立或验证理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描写 逻辑 蕴含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奇的数字7±2: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局限 被引量:22
10
作者 G. A. Miller 陆冰章 陆丙甫 《心理科学进展》 1983年第4期53-65,共13页
我曾为一个整数所困扰。七年来,这个数既出现在我个人的实验数据中,又见之于最出名的心理学刊物,令我困惑不已,难以释怀。这个整数有种:伪装形式,有时稍大些,有时又略小些,但从未变得不可识别;由此观见,它这种令我困惑的稳定性,远不是... 我曾为一个整数所困扰。七年来,这个数既出现在我个人的实验数据中,又见之于最出名的心理学刊物,令我困惑不已,难以释怀。这个整数有种:伪装形式,有时稍大些,有时又略小些,但从未变得不可识别;由此观见,它这种令我困惑的稳定性,远不是一种随机现象。用一名知名参议员的话来说,它背后有一种谋划,有某种支配表面现象的模式。看来,这个数或者确实反映了某些异乎寻常的东西,否则就是我徒受幻造之谜的折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容量 信息量 信息加工能力 判断 比特 记忆广度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 信息论 重新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们”的教学策略
11
作者 陈韵如 陆丙甫 《辞书研究》 2024年第6期105-113,I0002,共10页
文章肯定“们”同英语多数标记[-s]一样,表示“多数”是基本功能,即“们”相似于[-s](们≈[-s])。在此基础上,再指出两者的差异,主要从“们”在分布上小于或大于[-s](们<-s;们>-s)这两方面分析。最后,指出某些即使分布相同的情况... 文章肯定“们”同英语多数标记[-s]一样,表示“多数”是基本功能,即“们”相似于[-s](们≈[-s])。在此基础上,再指出两者的差异,主要从“们”在分布上小于或大于[-s](们<-s;们>-s)这两方面分析。最后,指出某些即使分布相同的情况下,汉语中用“们”和英语中用-s仍会有细微的意义差别。这种分析,比一开始就说两者完全不同,更容易被国际学生理解、接受。最后向国际学生建议,在“们”用与不用意义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不用是保险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们” 多数标志 英语多数标志[-s] 外延 语缀 类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词“就”的义项分合问题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陆丙甫 《汉语学习》 1984年第1期31-34,共4页
副词“就”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分成7个义项,每个义项下又分成a、b、c等小项,共计有21小项。在《谈“就”》(马欣华、常敬字,“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2期)一文中分成13个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成10个义项。分法的不同不仅... 副词“就”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分成7个义项,每个义项下又分成a、b、c等小项,共计有21小项。在《谈“就”》(马欣华、常敬字,“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2期)一文中分成13个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成10个义项。分法的不同不仅是分粗分细的问题。以上三种分法互相之间有种种的交叉之处,即在这本书中归入一项的几个用法,但另一本书中又被分到不同的义项中去了。并且每种分法内部也都有一些界限不清的情况。不难设想,如果叫第四者去分,又很可能得到一种新的分法。很明显,由于划分“就”的义项时缺乏比较明确的原则和手续,其结果就有极大的主观任意性和偶然性。科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减少主观任意性,发掘客观必然性。我们看看,在这项划分工作中,是否能依据一些更为明确的标准而提高划分结果的必然性和明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 分合 副词 前置成分 分法 小项 比赛 《现代汉语八百词》 歧义句 “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限递归的条件和有限切分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陆丙甫 《汉语学习》 1983年第3期23-29,共7页
§.1 无限递归的条件 1.1 Chomsky认为语言是种可无限递归的装置,即在一个短语结构中,同一条“转写规则”可加以无限次的反复运用。当然,无限递归不是无条件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来自人类短时记忆限度的限制。但某些转写规则的应... §.1 无限递归的条件 1.1 Chomsky认为语言是种可无限递归的装置,即在一个短语结构中,同一条“转写规则”可加以无限次的反复运用。当然,无限递归不是无条件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来自人类短时记忆限度的限制。但某些转写规则的应用却可以不受短时记忆限度的限制。如: (1)A: This is the cat that chas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was built by lack……说话者可以任意延长下去,也就是说,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归 切分法 语段结构 向心结构 并列结构 句子 短时记忆 “花” 定语 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短语本位”看“词”的地位和判别——谈必须给“词”在句法分析中留有一席之地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丙甫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共7页
一、短语本位 构成句子的是什么?传统语法认为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律,强调的是词和句子这两头。从造句角度考虑可说它反映的是“词本位”观念。词本位的失误是明显的:一个句子可以有几十个词,如果每个词都算“句子成分”的话,那... 一、短语本位 构成句子的是什么?传统语法认为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律,强调的是词和句子这两头。从造句角度考虑可说它反映的是“词本位”观念。词本位的失误是明显的:一个句子可以有几十个词,如果每个词都算“句子成分”的话,那句子结构就会变得无限复杂,根本无法整理出有限的句子结构模式——句型;并且句子成分的项目会远远超过人类思维运作的限度。“用词造句”的说法,类似于“细胞构成人体”的说法,忽略了从细胞到人体之间诸如组织、器官、系统等等的中介单位。 为纠正词本位的失误,“短语本位”应运而生。吕叔湘指出“一个句子常常是,甚至可以说是更多的是短语”的现象后,又进一步指出(1979:64—5): 把短语定为词(或者语素)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对于汉语好象特别适合。西方古代语言有发达的形态变化,借以表达各种语法范畴,形态变化依附于词,词在句子里的的置比较自由。这样,词就是天然的句法单位。以词为界,把语法分成两部分,讲词的内部情况的是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语 句法分析 句法成分 粘合式 附加语 词本位 核心词 句子成分 定语 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性标注问题两则 被引量:8
15
作者 陆丙甫 《辞书研究》 1983年第5期2-10,共9页
(一)有关的几个概念安排词条,首先要解决一个“同一性”问题,即那些个“个体词”可归并成一个“概括词”(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214页)。
关键词 非谓形容词 副词 鉴别标准 词类 名词性 概念 语法性质 动词 状语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拼音的阅读心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陆丙甫 《语文建设》 1985年第6期11-13,共3页
一、语音标准与心理节奏汉语拼音连写法的探讨中,语法标准同语音标准似乎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我个人主张更多地依据语音标准。为什么呢?(1)语法标准本身不完善,不统一。现有的各种语法体系都不能彻底解决“什么是词”的问题。根据不... 一、语音标准与心理节奏汉语拼音连写法的探讨中,语法标准同语音标准似乎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我个人主张更多地依据语音标准。为什么呢?(1)语法标准本身不完善,不统一。现有的各种语法体系都不能彻底解决“什么是词”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语法学体系可以得出不同的连写法。相比之下,语音标准却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手段获得较为一致的确切的结论。(2)文字写出来总要让人念起来方便才好。念得顺才便于理解,念起来不顺口必然会严重影响理解。古人花很多时间学习“句读”,认为“句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写法 阅读心理 语法体系 阅读效率 双音 认知心理学 歧义性 短时记忆 语言信息 交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韵组合表格的改进
17
作者 陆丙甫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撮口呼 合口呼 齐齿呼 声韵 唇音 韵母 音韵学 汉语教材 组合 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语法与修辞》 (广西版)中的析句法
18
作者 陆丙甫 《汉语学习》 1986年第6期44-46,共3页
由全国外语院系《语法与修辞》编写组撰写,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语法与修辞》(修订本),以简明扼要见长,比较适合外语院校学生学习汉语语法和修辞之用。但不少用过这本书的学生反映,该书的句子分析方法较难理解和掌握。这恐怕主... 由全国外语院系《语法与修辞》编写组撰写,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语法与修辞》(修订本),以简明扼要见长,比较适合外语院校学生学习汉语语法和修辞之用。但不少用过这本书的学生反映,该书的句子分析方法较难理解和掌握。这恐怕主要是该书析句总原则的不明确及某些具体析句方法的处理不当所引起的。这些缺点,同整个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水平直接相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以该书为例,对这些问题略作分析。 该书的词组分析主要采用直接成分(IC)分折法即层次分折法,但句子分析仍以传统的成分分析法为主,不过同时也指出了:“对于一个由词组或复杂词组构成的句子成分来说,本身还包含一个复杂的结构关系。为了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对词组进行结构层次的分析,一直分析到单词为止”(p105)。这样把词组分析和句子分析分化开来,固然有其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两者间的界限难以明确。这主要表现在句子的成分分析应该分析到什么程度为止,如果说再往下的分析就可看作局部性的词组分析而应转为采用层次分析的话。以下所谈各点问题,可以说都是限度不明这个主要矛盾的种种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语 语法与修辞 主语 析句法 主谓谓语 宾语 词组分析 连谓 句子分析 复杂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