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等待时间感受及再分配研究
1
作者 娜日 霍志军 阿拉坦巴根 《校园心理》 2024年第4期327-331,F0003,共6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对等待时间的获益损失评价及感受和等待时间的再分配过程。方法研究分为2个实验,实验1对60名被试进行2(时间来源)×2(原计划的时间用途)×2(等待时长)的被试内实验,因变量为不同等待情境下被试的获益损失评价及... 目的探究大学生对等待时间的获益损失评价及感受和等待时间的再分配过程。方法研究分为2个实验,实验1对60名被试进行2(时间来源)×2(原计划的时间用途)×2(等待时长)的被试内实验,因变量为不同等待情境下被试的获益损失评价及情绪体验;实验2对353名被试进行2×2×2的被试间实验,自变量同实验一,因变量为不同等待情境下等待时间再分配比例。结果①工作日工作时间的等待会引发损失评价及消极情绪,休息日原计划学习时等待引发损失评价但伴有积极体验,其他等待情境下均有获益评价及积极体验;②大学生把等待时间再分配给娱乐账户的比例最大,分配给社会活动账号的比例最小;当等待时间变长,分配给学习的时间比例增多,其中工作日工作时间的等待时间再分配给兴趣学习的时间更多,休闲日再分配给专业学习的时间更多。结论①等待时间是获益还是损失,受时间来源及原计划的影响;②大学生的等待时间主要用于娱乐,等待时间长时学习时间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时间 时间心理账户 获益损失评价 时间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阿拉坦巴根 刘艳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89-91,共3页
挫折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抗挫折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挫折教育也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本文简述了挫折的概念及挫折教育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 挫折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抗挫折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挫折教育也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本文简述了挫折的概念及挫折教育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挫折 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 培养策略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缺失及弥补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阿拉坦巴根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第5期75-77,共3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是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和中小学教育质量,也直接影响整个国民教育质量。从现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几种表现入手,探讨分析中小学师德问题的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是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和中小学教育质量,也直接影响整个国民教育质量。从现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几种表现入手,探讨分析中小学师德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若干条有针对性的弥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道德缺失 弥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 被引量:72
4
作者 姜永志 白晓丽 +3 位作者 阿拉坦巴根 刘勇 李敏 刘桂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35-1447,共13页
青少年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是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常被称作"社交网络成瘾"、"病理性社交网络使用"或"社交网络过度使用",概念和界定标准还没有达成一致看法。青少年合理的... 青少年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是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常被称作"社交网络成瘾"、"病理性社交网络使用"或"社交网络过度使用",概念和界定标准还没有达成一致看法。青少年合理的社交网络使用对促进社交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有积极意义,但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却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对青少年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发生机制的探讨,将为问题性社交网络的干预引导提供依据。未来的研究应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概念和界定标准进行澄清,用多维视角的方法开展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加强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理论建构和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 消极影响 发生机制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神经质人格、手机网络服务偏好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被引量:25
5
作者 姜永志 李笑燃 +3 位作者 白晓丽 阿拉坦巴根 王海霞 刘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55,共9页
采用问卷法,以1488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大学生神经质人格、手机网络服务使用偏好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手机网络服务的偏好依次是:信息服务、娱乐服务、社交服务和交易服务;(2)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手机... 采用问卷法,以1488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大学生神经质人格、手机网络服务使用偏好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手机网络服务的偏好依次是:信息服务、娱乐服务、社交服务和交易服务;(2)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手机网络服务偏好和手机网络过度使用有显著正相关,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有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对手机网络过度使用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4)神经质人格通过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手机网络过度使用,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在二者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培养积极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有效抑制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过度使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神经质人格 手机网络 使用偏好 过度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态度研究
6
作者 姜永志 阿拉坦巴根 刘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111-115,共5页
移动社交网络作为现实社会交往方式的必要补充,已经渗透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并结合研究目的,构建了包括移动社交网络愉悦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 移动社交网络作为现实社会交往方式的必要补充,已经渗透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并结合研究目的,构建了包括移动社交网络愉悦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息可用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互动程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任度认知,以及移动社交网络接受和使用意向五个方面内容的研究框架。通过调查分析,揭示了青少年对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为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开展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提供前期基础,也为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移动社交网络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盛楠 阿拉坦巴根 《校园心理》 2020年第3期247-249,共3页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心理和认知上的变化使得高中生面临着更多的成长烦恼。如,自我同一探索、道德认知冲突、孤独感、异性交往烦恼、学业压力、生涯规划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困扰着高中生的心理。同时,“高中阶段是个体在成熟之前...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心理和认知上的变化使得高中生面临着更多的成长烦恼。如,自我同一探索、道德认知冲突、孤独感、异性交往烦恼、学业压力、生涯规划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困扰着高中生的心理。同时,“高中阶段是个体在成熟之前所渡过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形成和发展的许多个性特点都将对完成以后几个人生阶段的发展任务产生直接的影响”[1]。正因为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心理辅导尤为重要。在众多的心理咨询技术中,表达性艺术治疗因其灵活性、便利性和有效性,非常适合高中生心理辅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技术 认知冲突 高中阶段 表达性艺术治疗 生涯规划 高中生心理 异性交往 人生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 被引量:7
8
作者 舒立国 阿拉坦巴根 《校园心理》 202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通过了解通辽市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通辽市4个旗县3038名农村中小学生。结果显示:①有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通过了解通辽市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通辽市4个旗县3038名农村中小学生。结果显示:①有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检出率为5.29%;分量表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总检出率为62.74%,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学习焦虑;②农村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比初中严重;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均衡表现在旗县、校际、性别、民族和年级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策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