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和田河径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晓曦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5,共5页
以和田河为研究对象,根据和田河流域1953-2014年径流数据,以及和田气象站的降水(0.1 mm)、气温、湿度(1%)同时段的数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功率谱分析方法及模比系数差积法分析了和田河流域的气候和径流特征,同时采用标准化方... 以和田河为研究对象,根据和田河流域1953-2014年径流数据,以及和田气象站的降水(0.1 mm)、气温、湿度(1%)同时段的数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功率谱分析方法及模比系数差积法分析了和田河流域的气候和径流特征,同时采用标准化方法分析气候因子以及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计算出每个气候因子对径流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降水变化不显著,流域温度变化显著性高。降水变化的周期是5 a、突变年份是2001年,温度变化的周期是13 a、突变年份是1997年。和田河径流有波动上升的趋势,倾向率为0.3123,标准化之后变差系数是0.28,说明径流年际变化比较大且不稳定。计算气候因子对径流的相关性,得出温度对径流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437,建立回归方程,得出当和田河流域温度偏多或偏少2%时,和田河年径流量会偏多3.2%或偏少0.8%。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和田河流域 M-K检验 功率谱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且末绿洲适宜规模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淑丹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0-244,共5页
干旱区平原绿洲,应以水为中心确定绿洲规模,防止水资源不足情况下土地过度开发造成的荒漠化和沙漠化。应用基于生态水热平衡的适宜绿洲规模数学模型,对且末绿洲现状年的绿洲适宜发展规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且末绿洲稳定性指数为0.... 干旱区平原绿洲,应以水为中心确定绿洲规模,防止水资源不足情况下土地过度开发造成的荒漠化和沙漠化。应用基于生态水热平衡的适宜绿洲规模数学模型,对且末绿洲现状年的绿洲适宜发展规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且末绿洲稳定性指数为0.535 8,绿洲处于亚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呈开始退化趋势,绿洲需要较高的投入才能保持稳定。(2)且末绿洲适宜规模为609.22~812.29km2,且末绿洲适宜耕地面积为92.66~123.55km2。通过资料可知,且末绿洲现有规模为992.16km2,超出适宜规模0.2~0.6倍;现有耕地面积为150.88km2,也超出了适宜耕地面积的0.2~0.6倍。从生态可持续角度出发,绿洲面积不宜再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且末绿洲 水热平衡法 适宜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且末绿洲生态安全及其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瓦哈甫.哈力克 卞正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0-906,共7页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以及自身的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以及自身的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末绿洲及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生态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作了充分剖析,探讨了且末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且末绿洲 生态环境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的水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阿布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卞正富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吐鲁番盆地为东天山山间断陷盆地,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年均降水量16.6mm,年蒸发量达2 845mm,是我国极旱荒漠区之一。开发历史悠久,尤其是近50多年以来,从传统绿洲农业经济向现代绿洲经济发展。对于极端干旱的吐鲁番盆地而言,水资源... 吐鲁番盆地为东天山山间断陷盆地,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年均降水量16.6mm,年蒸发量达2 845mm,是我国极旱荒漠区之一。开发历史悠久,尤其是近50多年以来,从传统绿洲农业经济向现代绿洲经济发展。对于极端干旱的吐鲁番盆地而言,水资源的多寡及利用方式,决定着该区域的最大承载能力,也决定着处于荒漠包围中的绿洲的环境状况,尤其是水资源的使用与分配制约着经济的生存与发展。以水资源为主线,探讨极端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吐鲁番盆地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和水资源的形成机制、基本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充分剖析,探讨了吐鲁番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的基本对策及可行的途径。图1,表7,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水对干旱区生态恢复的作用——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瓦哈甫.哈力克 卞正富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监测资料,应用河道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植被生态学以及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对5次应急输水植被生态响应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评价,科学地确定了合理的生态修复目标和下游河道... 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监测资料,应用河道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植被生态学以及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对5次应急输水植被生态响应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评价,科学地确定了合理的生态修复目标和下游河道输水与区间水量优化配置方案。为创建和完善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输水、修复与重建的评价体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图4,表5,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生态系统 塔里木河输水 环境监测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绿洲土地生产潜力综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6,共5页
采用潜力衰减法对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绿洲农业资源条件进行了分析,估算了土地生产潜力,并采用土地生产潜力对气候因素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级别评价了该区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在保证充足的灌溉用水和土壤理化性质良好的条件下... 采用潜力衰减法对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绿洲农业资源条件进行了分析,估算了土地生产潜力,并采用土地生产潜力对气候因素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级别评价了该区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在保证充足的灌溉用水和土壤理化性质良好的条件下,研究区土地生产潜力以5.66%的年增长率递增。研究区土地生产潜力对温度和降水的敏感度不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较强,人工引水水资源缺乏,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土壤水肥较差是造成研究区土壤生产潜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区域响应 塔里木河下游 铁干里克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鹏 徐中兵 +4 位作者 赵振亮 杜天莉 张慎举 董洪北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6-191,共6页
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绿洲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描述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 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绿洲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描述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且末绿洲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研究且末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综合对且末绿洲2003-2007年的水资源系统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且末绿洲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有上升的趋势,2007年且末绿洲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0.239 5为5 a最高,但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度还比较低,且水资源丰富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且末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优选模型 模糊隶属度 区域 且末绿洲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人口驱动因素研究
8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瓦哈甫.哈力克 卞正富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1期86-92,共7页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及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末绿洲及...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及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末绿洲及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和历年统计资料及生态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耕地资源利用和变化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以及耕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且末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且末绿洲 耕地变化 人口驱动因素 对策和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关系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文荣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124,共6页
运用spss软件主成分分析法对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的权重进行的计算,然后根据权重得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继而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和田地区... 运用spss软件主成分分析法对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的权重进行的计算,然后根据权重得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继而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和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多年平均协调度为0.681,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协调发展度多年平均为0.078,属于极度失调衰退类环境滞后型。所以在其现有经济发展条件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和田地区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地区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主成分分析 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和田河源流区径流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4
10
作者 董弟文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1 位作者 王大伟 田世英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6-543,共8页
分析气候变化下河川径流的变化规律及响应机制对河流流域内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和田地面站点1953—2014年的气温、降水数据以及同古孜洛克站和乌鲁瓦提站1957—2014年径流数据,运用累积距平、小波分析、M-K突... 分析气候变化下河川径流的变化规律及响应机制对河流流域内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和田地面站点1953—2014年的气温、降水数据以及同古孜洛克站和乌鲁瓦提站1957—2014年径流数据,运用累积距平、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和田河源流区近60年的径流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发现:和田河源流区径流年际变化趋小,径流数值更加稳定,并在前期减少的情况下,在2006年发生突变,径流明显增大;和田河存在25~27年的主周期和6~9年的第二周期。在过去60年中,和田河经历了"丰-枯-丰-枯-丰"的交替变换,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依然表现为径流增加趋势;和田河径流的变化是气温、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气温是影响和田河径流变化最为主要的因子。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上,和田河径流对于气温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 径流特征 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M-K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