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种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刘旭坤 +8 位作者 赵雯慧 朱晓峰 阿尔孜姑丽·肉孜 帕丽达姆·塔依尔 付开赟 丁新华 贾尊尊 阿地力·沙塔尔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7-1453,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的防治效果,筛选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施药量,为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0种新型杀虫剂2022年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杀虫剂的防治...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的防治效果,筛选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施药量,为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0种新型杀虫剂2022年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10种处理药后7 d防效均较好,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0%联苯·氟酰脲悬浮剂、1%苦参碱可溶液剂和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在药剂稀释倍数药后14 d,防效均能达到93.33%以上,1%苦参碱可溶液剂在药后21 d各所有处理区防治效果均在90.00%以上,不同药剂之间在药后14~21 d防治效果有一定波动。【结论】参试10种药剂各处理区药后7 d对桃小食心虫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1%苦参碱可溶液剂、10%联苯·氟酰脲悬浮剂和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表现优异,可在生产实践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桃小食心虫 防治效果 蛀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部荒漠绿洲生态区果园桃小食心虫转移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雯慧 吐尔逊·阿合买提 +7 位作者 阿尔孜姑丽·肉孜 刘旭坤 朱晓锋 付开赟 丁新华 贾尊尊 阿地力·沙塔尔 郭文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09,共8页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及转移规律,2021年-2022年在新疆南部荒漠生态区桃小食心虫主要发生区域,利用性诱剂和粘虫板进行桃小食心虫成虫监测及越冬茧分布调查,并于2021年调查了各寄主果园中幼虫为害规律。结果显示,在新疆...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及转移规律,2021年-2022年在新疆南部荒漠生态区桃小食心虫主要发生区域,利用性诱剂和粘虫板进行桃小食心虫成虫监测及越冬茧分布调查,并于2021年调查了各寄主果园中幼虫为害规律。结果显示,在新疆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8月中旬;桃小食心虫第一代幼虫在蟠桃园为害最严重,越冬代幼虫集中在红枣园为害;桃小食心虫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物候期密切相关,越冬幼虫集中在红枣园,越冬代成虫在红枣园羽化后,根据寄主物候期扩散至其他寄主果园内产卵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转移规律 发生分布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在核桃园中的使用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亚森·吐尔迪 马天宇 +1 位作者 图尔迪麦麦提·努尔麦麦提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7-1765,共9页
【目的】筛选核桃园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最佳防治与迷向丝放置密度与高度。【方法】于2021~2022连续两年在核桃园设置不同悬挂密度(300、450、600根/hm^(2))和高度(6~8 m、8 m、6 m)的迷向丝,通过田间迷向干扰试验,测定不同悬挂密度... 【目的】筛选核桃园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最佳防治与迷向丝放置密度与高度。【方法】于2021~2022连续两年在核桃园设置不同悬挂密度(300、450、600根/hm^(2))和高度(6~8 m、8 m、6 m)的迷向丝,通过田间迷向干扰试验,测定不同悬挂密度和高度的迷向丝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设置密度为300、450、600根/hm^(2)的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混合迷向丝和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迷向丝的迷向率和蛀果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密度处理的迷向丝迷向效果最好,且相同密度处理的各处理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混合迷向丝与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迷向丝迷向率和蛀果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迷向丝悬挂高度为6~8 m(双层)、8 m、6 m的迷向率和蛀果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悬挂高度为8 m的迷向丝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最佳,迷向率分别达到了96.41%、99.71%,防效达到了90.70%。【结论】核桃园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混合迷向丝最佳设置密度为450根/hm^(2),最佳悬挂高度为8 m为宜,大面积连片使用1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梨小食心虫 核桃 蛀果率 迷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分析
4
作者 陈国祥 魏杨 +2 位作者 郭文超 李佩璇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9-2778,共10页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核桃园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的理论抽样数。【结果】苹果蠹蛾成虫种群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苹果蠹蛾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苹果蠹蛾成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3、5、7、10、15、20、25和30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_(0)=3头/诱捕器,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432、348、88和92;苹果蠹蛾幼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1、2、3、4、5、6、7、8、9和10时的理论抽样数。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_(0)=1头/百果,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738、435、109和48。【结论】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抽样技术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重大害虫——阿拉善平颜蚜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李欣 阿地力·沙塔尔 +3 位作者 陈胜鹏 金玉杰 伊贝卡·亚力坤 哈斯木江·阿布都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9-336,共8页
为明确阿拉善平颜蚜蝇Eumerus alxaensis Huo&Liu在新疆的生活史及习性,掌握其发生规律,本试验于室内外对其生活史、成虫田间消长动态进行了观察,并分析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对其发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虫在新疆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 为明确阿拉善平颜蚜蝇Eumerus alxaensis Huo&Liu在新疆的生活史及习性,掌握其发生规律,本试验于室内外对其生活史、成虫田间消长动态进行了观察,并分析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对其发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虫在新疆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中旬达到羽化高峰期,5月中旬为羽化末期,第一代成虫5月下旬开始发生,9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期,10月中旬为羽化末期。成虫日羽化高峰时段06:00-08:00,羽化当天即可交配,可多次交配,交配高峰时段16:00-18:00,交配1次平均历时11 min,产卵高峰时段15:00-21:00;野外成虫将卵产于距地面(2.5±0.77)cm位置肉苁蓉叶片基部、茎表面或周围沙土中,卵单粒堆产;成虫对黄色趋性显著高于绿色、蓝色和白色(P<0.05);老熟幼虫在土壤40~50 cm深度分布数最多(P<0.05),此深度为肉苁蓉根部位置,在水平方向0~10 c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P<0.05);老熟幼虫分布数量最高深度其土壤湿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平颜蚜蝇 肉苁蓉 生活史 发生动态 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及其幼虫对核桃果实的为害习性
6
作者 叶晓琴 曹小艳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440,共7页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幼虫寄主转移至核桃后的为害习性。【方法】在和田县连续2 a进行室内外幼虫蛀果习性观察。【结果】卵初产半透明色后逐渐加深,卵发育完全后,幼虫咬破卵壳爬出,不取食卵壳,取食核桃的幼虫龄数分为6龄;于叶片上孵化...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幼虫寄主转移至核桃后的为害习性。【方法】在和田县连续2 a进行室内外幼虫蛀果习性观察。【结果】卵初产半透明色后逐渐加深,卵发育完全后,幼虫咬破卵壳爬出,不取食卵壳,取食核桃的幼虫龄数分为6龄;于叶片上孵化的幼虫,低龄期(1~3龄)取食叶片后转至果实为害,幼虫危害核桃果实时,由外果皮蛀不规则虫道向核仁蛀入,第1代幼虫于4龄开始转果,第2代于3龄末期开始转果,后持续在外果皮为害并多次转果,至幼虫发育完成后脱果,脱果幼虫多自上而下转移至树干60~120 cm范围内结茧化蛹,幼虫存在滞育现象。【结论】苹果蠹蛾共经历6个龄期,不同世代和龄期的幼虫为害习性有所差异,其为害习性受着卵位置、幼虫龄期和果实发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核桃果实 为害习性 化蛹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沙棘钻蛀性害虫发生与危害分析
7
作者 李欣 阿地力·沙塔尔 +3 位作者 李子昂 金玉杰 白先古丽·托合托尔巴依 毛文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4-1460,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阿合奇县、乌鲁木齐县大面积沙棘树势衰弱、干枯死亡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沙棘病虫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调查沙棘林虫情,鉴定发生病虫害的种类,并通过解剖被害沙棘,确定其特性,采用踏查方法分析其... 【目的】研究新疆阿合奇县、乌鲁木齐县大面积沙棘树势衰弱、干枯死亡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沙棘病虫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调查沙棘林虫情,鉴定发生病虫害的种类,并通过解剖被害沙棘,确定其特性,采用踏查方法分析其产卵位置。【结果】阿合奇县沙棘林由芳香木蠹蛾、沙柳木蠹蛾共同危害,乌鲁木齐县沙棘林由芳香木蠹蛾危害而树势衰弱,干枯死亡。其中芳香木蠹蛾在阿合奇县和乌鲁木齐发生严重,综合有虫株率达52.25%,其中阿合奇县芳香木蠹蛾有虫株率达62.40%,虫口密度达24.62头/株,单株最高达85头;乌鲁木齐县芳香木蠹蛾有虫株率达42.10%,虫口密度达100.62头/株,单株最高达288头。卵块在沙棘树干91~150 cm上分布数量最多,占卵块总数的54.10%;当年生幼虫在沙棘树干31~60 cm位置分布数量最多,占总虫数的31.05%;且当树干高度超过180 cm时,卵块及当年生幼虫分布数量急剧减少甚至不分布。非当年生幼虫在沙棘根部分布数量最高,达423头,占总虫数的45.58%,且其数量在树高120 cm范围内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结论】新疆阿合奇县、乌鲁木齐县沙棘干枯死亡是芳香木蠹蛾、沙柳木蠹蛾危害所致,而芳香木蠹蛾严重发生。芳香木蠹蛾卵的孵化期及初孵幼虫初钻蛀树皮危害时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可喷洒在沙棘干部31~150 cm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木蠹蛾 虫情调查 危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农药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8
作者 魏杨 陈国祥 +2 位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买买托合提·吐孙 田光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5-671,共7页
【目的】筛选出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强防效的农药。【方法】采用生测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5种农药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毒力和评价田间药效。【结果】5%甲维盐·虱螨脲对梨小食心虫的3龄幼虫的毒力最高,其LC 50值为4.12 mg/L,其次为10%... 【目的】筛选出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强防效的农药。【方法】采用生测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5种农药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毒力和评价田间药效。【结果】5%甲维盐·虱螨脲对梨小食心虫的3龄幼虫的毒力最高,其LC 50值为4.12 mg/L,其次为10%高效氯氟氰菊酯、14%氯虫·高氯氟和10%氯虫苯甲酰胺,LC 50值分别为8.23、15.14和16.07 mg/L;25%甲维·灭幼脲毒力最低,LC 50值为40.65 mg/L;10%氯虫苯甲酰胺1000倍稀释液和5%甲维盐·虱螨脲2000倍稀释液对幼虫毒杀效果最好,处理24 h后,对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达到85%以上,72 h时达到100%。10%氯虫苯甲酰胺和5%甲维盐·虱螨脲的速效性最好,田间施药1 d后,防效能达到60%以上。施药后5 d,防效分别为87.72%和82.46%,显著高于其他农药。【结论】10%氯虫苯甲酰胺和5%甲维盐·虱螨脲对和田县桃树栽植区梨小食心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药剂防治梅下毛瘿螨的田间防效评价
9
作者 齐平 索银·图娅 +3 位作者 魏杨 张硕 阿地力·沙塔尔 阿地里·艾合买提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1-2768,共8页
【目的】筛选防治梅下毛瘿螨的有效药剂。【方法】选取5种单剂及5种复配剂筛选田间药剂。采用单剂及复配药剂2次开展防治梅下毛瘿螨田间药效评价。药后3、6、9、12和15 d分别调查虫口密度,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出绿色高效的药剂及... 【目的】筛选防治梅下毛瘿螨的有效药剂。【方法】选取5种单剂及5种复配剂筛选田间药剂。采用单剂及复配药剂2次开展防治梅下毛瘿螨田间药效评价。药后3、6、9、12和15 d分别调查虫口密度,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出绿色高效的药剂及最佳浓度。【结果】15%阿维·螺虫酯(SC)1500倍液对成螨防效好,药后15 d防效为86.24%,其次是5%阿维菌素(EC)+30%乙唑螨腈(SC)复配剂2000倍液、20%吡虫啉(SL)1500倍液对成螨、卵的防效较好,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71.95%、79.51%,后期持效性稳定。5%阿维菌素(EC)2500倍液对成螨防效最差,显著低于防效好的药剂(P<0.05)。15%阿维·螺虫酯(SC)2500倍液对卵防效最差,药后6、12 d防效呈负值,其次200 g/L双甲脒2000倍液,药后防效均不超过33%。其他药剂浓度处理的防效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结论】15%阿维·螺虫酯(SC)1500倍液、30%阿维·乙唑螨腈(SC)2000倍液和20%吡虫啉(SL)1500、2000倍液对梅下毛瘿螨的防效较好,可在田间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下毛瘿螨 药剂筛选 田间防治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药剂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室内杀虫活性及毒力测定
10
作者 胡馨蕊 杨龙 +3 位作者 陈佳宇 崔元秦 阿地力·沙塔尔 辛蓓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2期7-9,共3页
白蜡窄吉丁可对白蜡属植物造成严重威胁,成虫作为其唯一裸露生活的虫态,是化学防治的关键对象。为了确定适用于白蜡窄吉丁防治的最佳化学药剂,通过试验研究4种药剂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室内杀虫活性及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白蜡窄吉... 白蜡窄吉丁可对白蜡属植物造成严重威胁,成虫作为其唯一裸露生活的虫态,是化学防治的关键对象。为了确定适用于白蜡窄吉丁防治的最佳化学药剂,通过试验研究4种药剂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室内杀虫活性及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白蜡窄吉丁发生危害时,为取得良好防效,宜使用8%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5%甲维盐微乳剂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成虫 化学防治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2 位作者 张伟 李新泉 玛依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5,共6页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实蝇来验证。SYBR Green PCR实时荧光反应的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 ng·μL^-1 7个浓度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YBR Green PCR的检测限度达0.01 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 ng·μL^-1。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的可靠性可用枣实蝇不同虫态(幼虫、蛹、成虫)的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及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验。成虫、幼虫和蛹3种不同虫态的枣实蝇有一致的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分别用来确认实时荧光PCR产物的特异性;其平均熔解温度为(75.3±0.1)℃,并获得一段长为205 bp的特异性目标片段,说明在枣实蝇成虫为模板的基础上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方法同时适用于幼虫、蛹的快速鉴定,可将不同虫态的枣实蝇与近似种类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实蝇 SYBR Green 实时荧光PCR 溶解曲线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实蝇4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1 位作者 张伟 李新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4-150,共7页
新人侵重大检疫性害虫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于2007年首次在吐鲁番地区发现,对该地区枣(Zizyphus jujuba)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损失,且疫情有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枣实蝇原产印度,现已扩散至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泰国、意大... 新人侵重大检疫性害虫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于2007年首次在吐鲁番地区发现,对该地区枣(Zizyphus jujuba)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损失,且疫情有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枣实蝇原产印度,现已扩散至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泰国、意大利等国家(张润志等,2007)。枣实蝇以成虫产卵和幼虫蛀食危害枣果,成虫产卵于果实表面,致使产卵孔周围组织发育停止,形成凹陷或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实蝇 CYTB 进化树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病虫害标本数字化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荣 王晓炜 +4 位作者 李婉婷 迪丽努尔 高桂珍 徐方媛 阿地力·沙塔尔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4期249-250,共2页
林木病虫害标本的充分利用能够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也是培养学生掌握林业有害生物治理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有的实物标本中存在症状不够典型、有害生物信息不全面等问题。二维码的数字化应用可以较好地改善这一现状,... 林木病虫害标本的充分利用能够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也是培养学生掌握林业有害生物治理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有的实物标本中存在症状不够典型、有害生物信息不全面等问题。二维码的数字化应用可以较好地改善这一现状,弥补实物标本的不足之处。本文介绍了林木病虫害标本数字化在森林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标本使用效率,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标本 二维码技术 实践教学 科研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21
14
作者 阿米热·牙生江 阿地力·沙塔尔 +5 位作者 付开赟 丁新华 何江 吐尔逊·阿合买提 郭文超 李晓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91-2298,共8页
【目的】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 【目的】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高效的农药及最佳药剂浓度。【结果】60 mL/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42 mL/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 3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后两者在后期效果最为明显,具有持效性。3种药剂在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3.6%、93.16%和93.7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20%,90.59%和91.36%。37.5 mL/667m^2的0.3%印楝素EW在整个过程防效最低,药后14 d防效为38.04%,其减退率仅为14.79%。【结论】轮换使用60 mL/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42 mL/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生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鳞翅目 药剂筛选 田间药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瓢虫种类及其群落组成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阿尔孜姑丽·肉孜 丁新华 +5 位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付开赟 何江 阿地力·沙塔尔 郭文超 虞国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7-518,共12页
【目的】系统调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瓢虫资源种类,为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9个县市14种典型生境90样点的天敌瓢虫种类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共获1173号标本,隶... 【目的】系统调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瓢虫资源种类,为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9个县市14种典型生境90样点的天敌瓢虫种类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共获1173号标本,隶属于3亚科11属20种,其中优势种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和方斑瓢虫Propylea quaturodecirnpunctata,中国双七星瓢虫Coccinulla sinensis(Weise,1889)为新疆新记录种。不同生境中瓢虫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杂草生境瓢虫种类最为丰富,达13种,而苹果园生境瓢虫种类最少,仅为1种。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系统中麦田与水稻田生境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710942、0.693948,且丰富度指数也很高,而均匀度指数较差,为0.396785、0.356619,而且优势度指数也较低;而苹果园和桃树园前3个多样性指标都很低,优势度指数却最高;不同地区中尼勒克县和伊宁县的多样性指数都很高,各为0.703382、0.667679,并丰富度指数也很高,各为1.257681、1.645922,但这两县的均匀度指数较差,各为0.361467、0.289969,优势度指数也较低;而特克斯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301030,而且丰富度指数较低,为0.378923,优势度却最高,为0.500000。【结论】外界干涉越频繁,对瓢虫种类的分布、物种类群多样性均不利,群落结构较单一,生态系统越不稳定,影响伊犁河谷地区的瓢虫群落结构变化。在伊宁县、尼勒克县等地区以及瓢虫种类最为丰富的生境上加强瓢虫天敌的保护与利用,可最大限度发挥自然控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地区 瓢虫 种类与分布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迷向装置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旭坤 阿尔孜姑丽·肉孜 +7 位作者 朱晓峰 吐尔逊·阿合买提 赵雯慧 付开赟 丁新华 贾尊尊 阿地力·沙塔尔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41-3048,共8页
【目的】筛选出新疆阿克苏地区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a防控效果最佳的迷向装置,提出适宜当地基于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的防治技术。【方法】定点监测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设计在枣园选择距地面3.5与2 m处悬挂迷向丝、... 【目的】筛选出新疆阿克苏地区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a防控效果最佳的迷向装置,提出适宜当地基于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的防治技术。【方法】定点监测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设计在枣园选择距地面3.5与2 m处悬挂迷向丝、迷向管以及缓释迷向袋等不同类型迷向装置,监测并计算其迷向率与蛀果率,筛选适宜高效迷向装置和悬挂高度。【结果】迷向丝、迷向管和缓释迷向袋悬挂高度2与3.5 m蛀果减退率分别为77.36%和90.00%、98.42%和93.15%、93.69%和94.21%;不同迷向装置悬挂高度2与3.5 m,平均迷向率分别为94.81%和89.38%。三种迷向装置防治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迷向管控制效果最优,其次为缓释迷向袋的防治效果,迷向丝的防治效果相对较低。不同迷向装置在悬挂高度3.5 m的防治效果优于悬挂高度2 m的防治效果。【结论】在枣园采用每667m^(2)有效成分为顺-7-二十碳烯-11-酮的三种装置中,控制有效成分含量3 g/667m^(2),配置迷向丝40个/667m^(2)、迷向管20个/667m^(2)和缓施迷向袋6个/667m^(2)均有较好的防效。生产中可使用迷向管和缓释迷向袋用于防治桃小食心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迷向干扰 防治效果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和密度的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诱捕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雯慧 刘旭坤 +6 位作者 阿尔孜姑丽·肉孜 吐尔逊·阿合买提 付开赟 丁新华 贾尊尊 阿地力·沙塔尔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25-3031,共7页
【目的】研究最适的粘虫板和诱捕器以及最优的诱捕器悬挂密度,为桃小食心虫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结合6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和3种不同类型的的诱捕器,以及设置3种不同诱捕器悬挂密度,对比桃小食心虫的诱捕... 【目的】研究最适的粘虫板和诱捕器以及最优的诱捕器悬挂密度,为桃小食心虫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结合6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和3种不同类型的的诱捕器,以及设置3种不同诱捕器悬挂密度,对比桃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在红色、绿色、白色、黄色、黑色、蓝色6种颜色的粘虫板中,白色粘虫板对桃小食心虫的诱捕量显著高于他颜色粘虫板;三角形诱捕器逐日诱蛾量为(12.35±2.24)头、桶形诱捕器逐日诱蛾量为(1.23±0.29)头、自制水瓶诱捕器逐日诱蛾量为(0.63±0.12)头,其中三角形诱捕器与桶形诱捕器和自制水瓶诱捕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桶形与自制水瓶诱捕器之间无差异;不同悬挂密度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诱蛾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地挂3个667m^(2)诱捕器平均总诱蛾量为(13.36±2.11)头,地挂6个667m^(2)诱捕器平均总诱蛾量为(19.46±1.28)头,地挂9个667m^(2)诱捕器平均总诱蛾量为(27.56±5.61)头,9个/667m^(2)、3个/667m^(2)和6个/667m^(2)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色粘虫板和三角形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成虫诱捕效果最好;悬挂9个/667m^(2)诱捕器可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性诱剂 诱捕器 粘虫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苹果枝条主要营养成分对苹小吉丁幼虫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彬 马志龙 +2 位作者 卡德艳·卡德尔 阿地力·沙塔尔 张元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10-1719,共10页
【目的】研究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幼虫生长发育对野苹果被害枝条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研究苹小吉丁与野苹果枝条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对野苹果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苹小吉丁幼虫定点定时调查其不... 【目的】研究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幼虫生长发育对野苹果被害枝条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研究苹小吉丁与野苹果枝条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对野苹果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苹小吉丁幼虫定点定时调查其不同时间段的发育情况,测定幼虫所处的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在枝条韧皮部内越冬的幼虫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蛀入木质部化蛹,未蛀入木质部的部分幼虫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出现自然死亡,尤其是7月中旬后自然死亡率上升到45%以上;经对幼虫所处韧皮部不同阶段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发现,受害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低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38.68、18.37、9.47、19.57 mg/g下降到8月下旬的17.5、12.15、9.47、16.6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P <0.05),两者为负相关性;而受害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12.13、3.91、3.73、12.2 mg/g上升到8月下旬的19.26、14.10、4.20、17.50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P <0.05),两者为正相关。【结论】野苹果受害部位枝条韧皮部的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是影响幼虫正常发育的主要因素,致使6月下旬至8月下旬幼虫难以蛀入木质部而大量死亡,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小吉丁 野苹果枝条 自然死亡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果林区苹果小吉丁虫种群消长动态及缓释瓶筛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志龙 姚艳霞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12,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中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成虫种群消长动态规律,筛选出对苹果小吉丁引诱剂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缓释瓶,为监控苹果小吉丁成虫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将YC和YSYZ 2种引诱剂与浅绿色和蛋黄色2种颜色的粘虫...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中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成虫种群消长动态规律,筛选出对苹果小吉丁引诱剂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缓释瓶,为监控苹果小吉丁成虫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将YC和YSYZ 2种引诱剂与浅绿色和蛋黄色2种颜色的粘虫板进行组合,在3种环境中对苹果小吉丁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对比3种缓释瓶对2种引诱剂田间诱捕效果及缓释作用,比较诱捕器在树冠不同悬挂方位的诱捕效果。【结果】栽培苹果园于6月中旬、平均气温达到20℃时开始监测到成虫,高峰期出现于6月下旬,平均温度为21.5℃。河滩野果林于6月中旬、平均温度为18.1℃时开始监测到成虫,于7月下旬、平均温度达到20.5℃时为高峰期。山区野果林成虫始见期出现于6月下旬,平均温度为21.1℃,成虫羽化高峰集中于8月中下旬。3种缓释瓶与2种引诱剂组合对苹果小吉丁引诱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软陶扩香瓶的诱捕数量最高;透明扩香瓶对2种引诱剂的持效期最长,软陶扩香瓶缓释效果次之,PVC缓释瓶缓释效果最差。从悬挂方位诱捕数量来看,北面4 m高度诱捕数量最多,3 d平均诱捕数量达到2.60头/张,东面2 m高度诱捕数量最少,仅为0.64头/张。【结论】温度对苹果小吉丁成虫的消长动态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软陶扩香瓶缓释效果良好、诱捕效果最佳;田间使用时悬挂于野苹果树北面4 m处可起到良好的引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果林区苹果小吉丁 缓释瓶 种群动态 引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野苹果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对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志龙 彭彬 +2 位作者 卡德艳·卡德尔 张元明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38-1348,共11页
【目的】研究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自然种群在天山野苹果林的发生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17块天山野苹果林标准地,以苹果小吉丁为研究对象,研究天山野苹果林生态系统中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立地因子和... 【目的】研究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自然种群在天山野苹果林的发生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17块天山野苹果林标准地,以苹果小吉丁为研究对象,研究天山野苹果林生态系统中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立地因子和林分郁闭度、林分密度、野苹果比例、树种丰富度等林分因子对苹果小吉丁种群影响效应等,构建预测模型。【结果】海拔>1400 m的林分内平均虫口数量最低,仅为0.49头/m样枝,1250~1299 m平均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26头/m样枝。随着样地坡度的增加,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缓坡(6°≤坡度≤15°)林分的平均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24头/m样枝,显著高于陡坡(26°≤坡度≤35°)的0.39头/m样枝(P<0.05)。林分郁闭度为0~0.29的林分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44头/m样枝,显著高于郁闭度为0.30~0.49和0.50~0.79的林分(P<0.05)。林分密度<0.11的稀疏林分平均虫口数量最高,为1.5头/m样枝。海拔和坡度偏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分别为0.598和0.542,是苹果小吉丁虫口数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两者与平均虫口数量的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X 1=0.031;PX 3=0.047;均小于0.05)。由海拔(X 1)、坡度(X 4)与苹果小吉丁虫口数量(Y)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为:Y=5.541-0.003X 1-0.033X 4。经F检验该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达到显著水平(F=12.021,df=2,16,P=0.001)。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平均差异度为0.193;对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海拔和坡度是影响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其次为坡位,而林分郁闭度、林分密度、坡向、野苹果比例和树种丰富度对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稍弱,均为非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野果林 苹果小吉丁 立地条件 林分结构 回归分析 偏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