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部分区域地表垂直形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杰 李瑞 +7 位作者 王晓强 石新朴 郑黎明 阿卜杜塔伊尔.亚森 孙小旭 陈述江 方伟 程瑞忠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7-416,共10页
利用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开展的2013~2015年7期二等水准测量获得的高差数据,对受地表气井压力变化影响而发生的地下储气库地表垂直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区的地表变形除了构造成因引起的盆地下沉以外,其他成因有2个... 利用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开展的2013~2015年7期二等水准测量获得的高差数据,对受地表气井压力变化影响而发生的地下储气库地表垂直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区的地表变形除了构造成因引起的盆地下沉以外,其他成因有2个方面:一个是呼图壁地区的地下水超采影响着该地区的地表垂直变化;另一个是储气库集采气期间受井口压力变化影响的地表沉降,根据计算,储气库每MPa气井压力变化影响到的地表变化为0.625~1.12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地表垂直形变 气井压力变化 水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帕米尔地区近期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艾力夏提.玉山 刘代芹 +6 位作者 李杰 王晓强 李瑞 阿卜杜塔伊尔.亚森 李桂荣 陈丽 朱治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9,共8页
利用2014—2016年南天山—帕米尔地区5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半年和一年尺度重力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孕育发生与重力场变化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天山—帕米尔地区半年和一年尺度重力变化量分别为(10~20)×10^(-8)m·... 利用2014—2016年南天山—帕米尔地区5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半年和一年尺度重力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孕育发生与重力场变化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天山—帕米尔地区半年和一年尺度重力变化量分别为(10~20)×10^(-8)m·s^(-2)和(20~30)×10^(-8)m·s^(-2),重力场变化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塔里木盆地较多表现出重力正值变化,南天山和帕米尔地区正负值变化交替出现。重力场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地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地区的重力变化值出现上升的趋势。在孕震区及附近地区出现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并伴随有重力变化零线,且地震多发生在重力变化正值集中区的零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帕米尔地区 流动重力 重力场特征 地震孕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地区长时间尺度重力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艾力夏提.玉山 刘代芹 +5 位作者 李杰 李桂荣 陈丽 朱治国 阿卜杜塔伊尔.亚森 李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8-398,共11页
利用西南天山地区2007至2016年共20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一年、两年尺度和累积重力变化特征,探讨区域构造活动、地震孕育发生与重力场变化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天山地区迈丹断裂带、柯坪塔格断裂带等大型断裂带影响该区... 利用西南天山地区2007至2016年共20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一年、两年尺度和累积重力变化特征,探讨区域构造活动、地震孕育发生与重力场变化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天山地区迈丹断裂带、柯坪塔格断裂带等大型断裂带影响该区域的重力场分布,使该地区较多出现NEE向的重力梯度分布特征。塔里木盆地和西南天山重力变化有明显的差异性,2个不同的构造块体在重力分布上呈现相对反向变化,塔里木盆地和西南天山地区的重力变化界线不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而较多出现在柯坪推覆体中北缘地带。西南天山地区的地震大部分发生在重力正值变化区域的零线附近,震中及附近地区重力异常分布与构造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同时出现重力变化零线以及与断裂走向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可作为中短期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流动重力 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遥感图像的土地覆盖类型识别分析——以和田河两岸绿洲为例
4
作者 热伊莱.伊力巩木 阿卜杜塔伊尔.亚森 张时忠 《农业工程》 2012年第3期55-59,共5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 rChange,LUCC)是全球土地利用覆盖研究的一个主要核心内容。和田河两岸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和田河两岸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4年和2008年的LandsatTMETM+遥...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 rChange,LUCC)是全球土地利用覆盖研究的一个主要核心内容。和田河两岸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和田河两岸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4年和2008年的LandsatTMETM+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分析和田河两岸地区1994年和2008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为今后该研究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类型分类 和田河两岸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