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阜康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34
1
作者 茹克亚·萨吾提 阿不都艾尼·阿不里 +2 位作者 李虎 尼加提·卡斯木 李晓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289,297,共8页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引起生态环境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快速、客观、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2000年、2008年、2016年Landsat(TM/OLI)系列遥感影像,提取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和热度(LST)4个重要指标...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引起生态环境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快速、客观、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2000年、2008年、2016年Landsat(TM/OLI)系列遥感影像,提取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和热度(LST)4个重要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阜康市16年以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从2000—2008年阜康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逐渐下降,在这8年期间生态环境转差的区域面积达到了849.35 km 2,约占总面积的25.72%;且以2008—2016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幅度为最大,环境质量转差的区域面积增长到1601.41 km 2比前8年增长了2倍,约占总面积的48.49%,而环境质量转好的只占了13.06%。2000—2016年阜康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快速下降,环境质量变差的区域面积已达到1757.93 km 2,阜康市环境质量转好的区域面积保持下降趋势,约占总面积的8.98%,而质量转差的区域逐步增加,约占总面积的53.23%。在空间上,生态条件变差的地点主要分布在郊区中部和北部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的主要区域分布在一些新增的城区基础设施和一些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开发新区,而中部耕地周边生态环境变化较小。该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原因分析可知,干旱等自然条件下超负荷开发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遥感指数 动态变化 主成分分析 阜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F模型的五彩湾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小丽 阿不都艾尼·阿不里 +1 位作者 哈力旦·艾赛都力 叶盼青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1期62-70,共9页
以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周围土壤为研究目标,采集了100个表层土壤样本,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综合风险指数对研究区土壤中Zn、Cu、Cr、Pb、Hg和As等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 以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周围土壤为研究目标,采集了100个表层土壤样本,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综合风险指数对研究区土壤中Zn、Cu、Cr、Pb、Hg和As等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来源和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Zn、Cu、Cr、Pb、Hg和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9.60 mg/kg、23.42 mg/kg、59.15 mg/kg、22.37 mg/kg、0.033 mg/kg和6.71 mg/kg,含量浓度的大小为Zn>Cr>Cu>Pb>As>Hg, 6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和国家二级标准,其中,Zn、Pb、Hg和As超出了新疆土壤背景值,分别超出了1.01倍、1.20倍、1.15倍和1.94倍;分析地累积指数大小可知,土壤中Zn、Cu、Cr、Hg和As元素处于轻微污染状态或未污染状态,Pb元素处于中高度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显示:重金属Zn、Cu、Cr、Hg和As均未被污染,Pb处于强度风险状态;综合风险指数结果表明:Hg元素的综合风险指数为7 870.59,处于存在极高的风险状态,而其他5种重金属存在的潜在风险水平属于低水平轻微风险;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出该地区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为自然因素、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燃煤源、大气降尘和人类活动,其贡献率分别为20%、14%、14%、22%、20%、10%。本研究结果将为干旱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彩湾煤矿 土壤重金属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 风险评价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哈力旦·艾赛都力 阿不都艾尼·阿不里 +1 位作者 孙小丽 叶盼青 《中国矿业》 2023年第5期53-64,共12页
为进一步了解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等地区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中的Zn、Cu、Cr、Pb、Hg和As等六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运用... 为进一步了解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等地区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中的Zn、Cu、Cr、Pb、Hg和As等六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进行生态风险和污染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次为As>Pb>Zn>Cr>Cu>Hg,其中,Pb、Hg和As等元素含量均超出新疆土壤背景值,并且在建设用地中的含量比草地和耕地高,分别超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4.43倍、1.50倍和8.23倍,Zn、Cu和Cr等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均未达污染水平。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Pb、Hg和As等元素污染相对严重,呈轻-强度污染水平,Zn、Cu和Cr元素污染呈轻-中度污染水平;整个研究区的污染负荷指数取值范围为0.99~2.57,均为轻度污染水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元素Cu、Pb、Hg和As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较高,达到极强污染水平;基于主成分分析和PMF的定量源解析结果表明,Zn、Cu和As等元素除了主要受土壤母质影响外,还受到工业污染活动的影响,Cr元素主要受到土壤母质的影响,Hg和Pb等元素受工业生产和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Pb、Hg和As等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背景值,污染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