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算评控考”的建筑企业低碳建造管理体系研究
1
作者 亓立刚 冯俊 +6 位作者 龚顺明 白洁 阮诗鹏 平奕炜 刘志渊 肖玉麒 余翔宇 《绿色建筑》 202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为了在建筑领域更好地践行“双碳”目标,分析了低碳建造内涵,梳理了低碳建造实施流程,提出基于“算评控考”的建筑企业低碳建造管理体系,包括工程项目碳排放预测与计量、评价分析、控制策略制定与实施以及对实施效果的考核。该体系在示... 为了在建筑领域更好地践行“双碳”目标,分析了低碳建造内涵,梳理了低碳建造实施流程,提出基于“算评控考”的建筑企业低碳建造管理体系,包括工程项目碳排放预测与计量、评价分析、控制策略制定与实施以及对实施效果的考核。该体系在示范工程中成功应用,总碳排放减少10737.85 t,碳排放占比仅4.84%。研究成果将有效推动建筑企业低碳转型,为建筑企业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了技术体系和数据支撑,对实现建筑工程建造阶段的“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评控考” 建筑企业 低碳建造 管理体系 碳排放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建筑建造阶段碳排放评估方法研究
2
作者 龚顺明 平奕炜 +6 位作者 白洁 余翔宇 刘志渊 冯俊 肖玉麒 阮诗鹏 熊忠翔 《绿色建筑》 2025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针对基于BIM的建造阶段碳排放评估存在的模型不精确、信息不完整、边界不清晰、流程不智能等问题,提出一种适配不同建模精度BIM模型的碳排放评估方法。通过前处理模块的信息补全、明确计算边界、优化计算流程等步骤,实现对模糊构件的快... 针对基于BIM的建造阶段碳排放评估存在的模型不精确、信息不完整、边界不清晰、流程不智能等问题,提出一种适配不同建模精度BIM模型的碳排放评估方法。通过前处理模块的信息补全、明确计算边界、优化计算流程等步骤,实现对模糊构件的快速批量化处理,采取灵活的材料清单(BoQ)获取方法和适配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补全分部分项工程和施工阶段信息,实现碳排放快速完整评估与优化。开发基于BIM的碳排放评估系统,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计算效率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其可实现BIM模型的通用化覆盖,拓宽在碳排放评估中的应用范围,有助于实现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的全生命期碳排放协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BIM 建造阶段 碳排放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水灭火过程中足尺钢框架房屋温度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阳 宋振森 +2 位作者 赵金城 华莹 阮诗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3-822,836,共11页
喷水灭火行为引起的火场局部温度骤降,有可能引起房屋结构破坏。为研究火灾及消防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和变化情况,设计建造了足尺钢框架房屋,根据实际火灾及消防场景设计火灾荷载和消防系统,模拟了真实火灾下窗户玻璃破碎和喷水灭火对火... 喷水灭火行为引起的火场局部温度骤降,有可能引起房屋结构破坏。为研究火灾及消防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和变化情况,设计建造了足尺钢框架房屋,根据实际火灾及消防场景设计火灾荷载和消防系统,模拟了真实火灾下窗户玻璃破碎和喷水灭火对火灾温度场的影响。试验过程中利用热电偶测量火灾及消防全过程的火场温度,得到了火场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火灾动力学分析了火场温度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火灾过程中,火场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框架平面沿水平方向越靠近起火点,升温速率越快,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越高,垂直方向温度梯度越大;玻璃破碎增大了通风口面积,对通风控制型火灾的温度场有显著影响,靠近通风口处温度略有降低,而远离通风口的火场纵深处温度大幅上升;消防喷水能迅速抑制火场燃烧,降低火场温度,降温速率随喷水灭火时间增长而减小;开始灭火的短时间内,火源附近温度骤降,降温速率最高达到391℃/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灭火 温度场 钢框架结构 足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超高层施工钢平台疏散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华莹 何军 +3 位作者 赵金城 邹杰新 张菁菁 阮诗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80-1391,共12页
整体钢平台模架体系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复杂的施工环境为施工人员带来了高度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基于风险随机性的超高层建筑施工钢平台人员疏散模型.首先,考虑危险源在钢平台的空间分布划分危险区域,通过风险调研问卷收集... 整体钢平台模架体系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复杂的施工环境为施工人员带来了高度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基于风险随机性的超高层建筑施工钢平台人员疏散模型.首先,考虑危险源在钢平台的空间分布划分危险区域,通过风险调研问卷收集专家数据从而建立风险联合概率评估模型;然后,基于元胞自动机地面场模型将风险评估与人员疏散结合,对钢平台施工人员的疏散过程进行仿真;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实际超高层建筑施工项目中.结果表明:钢平台顶层及下层危险区域对施工人员疏散的影响程度受出口大小的影响显著.模型为经验导向的施工现场安全预警和人员管控提供了新范式,对整体钢平台模架体系的安全运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施工 整体钢平台体系 危险区域 风险随机概率 人员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