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梅 孙筱璐 +10 位作者 王东 许连军 张沫 秦莹 吴桂鑫 刘婕 阮洁云 王继征 蒋文 宋雷 康连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无亲缘关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913例,排除已行室间隔减容术或终末扩张期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的...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无亲缘关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913例,排除已行室间隔减容术或终末扩张期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以中位数22 mm为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25.8±6.3)个月。结果与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22 mm组相比,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22 mm组患者确诊年龄更小[(41.2±14.1)岁∶(46.0±14.9)岁,P<0.00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比例更高(11.2%∶4.9%,P<0.001),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0.036(0.018,0.100)ng/ml∶0.017(0.006,0.031)ng/ml,P<0.001]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1107.30(543.95,1934.35)pg/ml∶545.30(291.60,987.53)pg/ml,P<0.001]水平均更高,左房前后径更大[(41.1±6.5)mm∶(39.3±6.2)mm,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小[(43.6±5.9)mm∶(45.6±5.2)mm,P<0.001],左室流出道梗阻比例更高(33.6%∶25.0%,P=0.005)。K-M生存分析显示,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22 mm组患者心源性猝死风险更高(Log rank P=0.03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22 mm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HR=3.655,95%CI:1.003~13.512,P=0.042)。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22 mm的患者预后更差,且确诊年龄更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比例更高,cTnI和NT-proBNP水平更高,左房更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小,左室流出道梗阻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沫 孙筱璐 +10 位作者 许连军 王丽梅 秦莹 刘婕 吴桂鑫 阮洁云 王继征 蒋文 宋雷 王东 康连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103-107,共5页
目的评估并比较不同性别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型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771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结果,随访并记录终点事件(心力衰竭或死亡)... 目的评估并比较不同性别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型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771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结果,随访并记录终点事件(心力衰竭或死亡)。比较不同性别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入组患者中男性1174例,占66.3%。与男性相比,女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晚(P<0.001),发病至就诊时间更长(P=0.042),有猝死家族史、初诊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合并流出道梗阻、应用利尿剂、行外科流出道疏通术的患者比例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更高(均P<0.05),合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比例、肌钙蛋白I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更低(均P<0.05),左心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最大室壁厚度均更小(均P<0.05),左室流出道压差更高(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女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高于男性(P<0.001)。性别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或死亡的危险因素(HR=2.158,95%CI:1.389~3.353,P=0.001)。亚组分析发现,在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女性与男性的心力衰竭或死亡的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而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女性心力衰竭或死亡的发生风险高于男性(P<0.001)。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女性患者心力衰竭或死亡风险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发病后就诊晚及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比例高有关。临床工作中应增加对女性患者的关注,早期诊治,并给予针对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性别 梗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