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企业板市场与中小企业的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阮永平 李艳 慈向阳 《中国科技产业》 2004年第6期28-31,共4页
中小企业板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子市场,有着特殊的属性。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历史机遇,既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又引入了制度创新,但同时也带来了压力。中小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把握机遇,充分应对挑战。
关键词 中小企业板 资本市场 中国 证券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寰椎定量解剖研究及螺钉置入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勇 杨述华 +4 位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何贤峰 阮永平 谢辉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10期679-683,共5页
目的:观察和测量国人寰椎以获取形态学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证据,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48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前弓宽度(AW)、寰椎前弓与侧块相连处厚度(AD)、后弓椎动脉沟... 目的:观察和测量国人寰椎以获取形态学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证据,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48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前弓宽度(AW)、寰椎前弓与侧块相连处厚度(AD)、后弓椎动脉沟最窄处骨内的高度(ITG)、后弓椎动脉沟最窄处外缘的高度(OTG)、侧块中点高度(MHL)和侧块宽度(LW)、寰椎侧块外倾角(α),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W平均为(20.45±1.53)mm;AD男性左侧平均为(3.91±1.32)mm,右侧平均为(4.11±1.42)mm,女性左侧平均为(3.72±1.61)mm,右侧平均为(3.82±1.53)mm;ITG男性左侧平均为(2.46±1.57)mm,右侧平均为(2.41±1.65)mm,女性左侧平均为(2.36±1.57)mm,右侧平均为(2.32±1.65)mm;OTG男性左侧平均为(4.76±2.26)mm,右侧平均为(4.64±1.70)mm,女性左侧平均为(4.55±2.26)mm,右侧平均为(4.53±1.30)mm;MHL平均为13.68mm;LW平均为12.98mm;α平均为25°。结论:手术时必须考虑到个体、性别、左右差异。术中禁忌盲目操作以免造成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由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不同,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较寰椎侧块螺钉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寰椎 椎弓根 侧块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鹏翰 黄雷 +4 位作者 张峰 何贤峰 阮永平 朱彦昭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8期645-647,共3页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90例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女50例,男40例,平均年龄73.2岁(64~95岁);右髋骨折50例,左髋骨折40例。根据AO分...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90例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女50例,男40例,平均年龄73.2岁(64~95岁);右髋骨折50例,左髋骨折40例。根据AO分型进行分类,A2.1型11例,A2.2型21例,A2.3型25例,A3.1型9例,A3.2型6例,A3.3型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2d(2~20d),平均住院时间12.8d(7~24d)。均采用闭合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采用Harris髋部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6.8min(23~110min),平均出血量150ml(100~500ml)。90例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复位优69例,良14例,差7例,平均颈干角135.6°(126°~147°)。术后并发症:髋内翻2例,大转子顶点骨化性肌炎5例,螺钉切出1例,股骨近端疼痛7例,患肢短缩10例,平均短缩9.3mm(8~14mm)。术后Harris髋部评分平均(80.5±9.8)分,优26例,良37例,中18例,差9例。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功能锻炼时间早,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髋关节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开放性足踝部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黄雷 张锋 +3 位作者 叶鹏翰 何贤峰 朱彦昭 阮永平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8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肌腱与骨外露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97例(412足)开放性足踝部骨折、脱位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其中男301例,女96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肌腱与骨外露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97例(412足)开放性足踝部骨折、脱位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其中男301例,女96例;年龄20~73岁,平均36岁。按AO软组织损伤分型:Ⅰ型74足,Ⅱ型211足,Ⅲ型108足,Ⅳ型19足。受伤至手术时间2~12h,平均5.6h,平均治疗时间10个月(4~19个月)。结果:141例创面Ⅰ期愈合,97例Ⅱ期缝合;103例行Ⅱ期全厚皮片植皮术,25例行游离皮瓣转移术。术后感染34例,因感染拆除钢板3例。14例因第1跖骨外露,行剔骨皮瓣覆盖创面。22例因足趾坏死截趾术,10例前足坏死行跖附关节离断术。术后创面渗血3例。30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3~20个月),创面愈合良好。结论: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不能代替清创和皮瓣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踝关节 骨折 脱位 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勇 马维虎 +1 位作者 徐荣明 阮永平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9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8例。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6例,Ⅱ型17例,Ⅱa型5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7例。取C2... 目的:探讨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8例。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6例,Ⅱ型17例,Ⅱa型5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7例。取C2侧块中点为进针点,根据C2椎弓根的内缘和上缘走行确定进针方向,向头侧倾斜25°~30°,向中线倾斜30°~35°。应用测深器确定螺钉长度,一般为24~30mm。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随访4~48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所有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愈合,颈椎活动范围接近正常,未出现颈椎不稳和螺钉松动。结论:单节段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即刻稳定性,且较少干扰上颈椎的生理功能。其适应证应限于骨折可复位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骨折固定术 枢椎 骨科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刘军 柴波 +4 位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阮永平 应启迩 曹进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评估该方法的术中术后情况。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运用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0.5岁。损伤节段:T101例,T112例,...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评估该方法的术中术后情况。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运用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0.5岁。损伤节段:T101例,T112例,T129例,L113例,L27例(1例伴有L1轻度压缩骨折),L32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9例,C级12例,D级11例,E级1例。术前Cobb角21°~44°,平均27.0°±6.5°。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并随访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5个月(3~60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78±65)min,术中出血量(1750±950)ml,自体血回输量(950±750)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左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乳糜漏,经引流换药后痊愈。1例患者主诉取髂骨区轻微疼痛。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矢状面畸形矫正,Cobb角矫正至3.0°±1.5°。随访中无明显的后凸角和高度丢失。无内固定松动移位。骨折全部获得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运用前路减压重建治疗前中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Ⅰ期直视下完成减压重建,矫正矢状面畸形,疗效确切。术中运用自体血回输可以减少输血量,有效地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减压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franc关节损伤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峰 黄雷 +4 位作者 叶鹏翰 何贤峰 阮永平 朱彦昭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57例,男41例,女16例;年龄20~64岁,平均33.8岁。按照Myerson分类:中柱损伤31例,中柱合并内侧柱损伤15例,三柱损伤11例。受伤当日...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57例,男41例,女16例;年龄20~64岁,平均33.8岁。按照Myerson分类:中柱损伤31例,中柱合并内侧柱损伤15例,三柱损伤11例。受伤当日手术25例,受伤后3~11d(平均7d)手术32例。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手术时间50min;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4~70个月,平均35个月。患者平均AOFAS评分为(84.73±14.26)分,患者术后5.1个月(3~12个月)恢复正常生活。52例解剖复位患者平均AOFAS评分(87.63±13.71),5例未解剖复位者平均AOFAS评分(74.31±21.96)。多柱损伤患者26例平均AOFAS评分(76.58±11.51)。有8例患者并发创伤性骨关节炎,是患者中最主要的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可取得满意的复位和临床疗效。术中复位质量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跗关节 损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并发症及其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校佰平 徐荣明 +1 位作者 马维虎 阮永平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9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69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术中清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2 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69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术中清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2 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直径2.0 mm的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0~2.5 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完毕后用C形臂X线机作双斜位透视.结果:从C3到C7,术中植入椎弓根螺钉 314枚,其中21枚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7枚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其余螺钉置钉一次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检查有28枚螺钉穿出椎弓根,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1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7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手术前充分了解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影像学解剖结构,术中仔细按原则操作,正确处理则会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固定术 并发症 骨科手术方法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颈椎椎弓根螺钉 术中并发症 其对策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Axis内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参与、盈余管理与定向增发价格偏离 被引量:22
9
作者 宋鑫 阮永平 郑凯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97,共12页
基于定向增发行为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行为特点以及对定价影响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中,定价存在两次偏离,第一次是定向增发的定价显著负向偏离股票内在价值,第二次是发行后市场价格显著正向... 基于定向增发行为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行为特点以及对定价影响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中,定价存在两次偏离,第一次是定向增发的定价显著负向偏离股票内在价值,第二次是发行后市场价格显著正向偏离定向增发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价格偏离的原因是大股东在定价增发之前进行了负向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负向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在定价偏低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因此,应完善定向增发定价机制,防止大股东利用定价过程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而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增发 大股东参与 内在价值 真实盈余管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后路椎板螺钉固定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勇 徐荣明 +4 位作者 马维虎 阮永平 冯建翔 谢辉 林荣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8期581-584,共4页
目的:观察和测量国人枢椎椎板以获取形态学参数,探讨枢椎后路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及进针技术。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量角器测量28套正常成年人枢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进针点距椎板上缘距离、枢椎椎板上、中、... 目的:观察和测量国人枢椎椎板以获取形态学参数,探讨枢椎后路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及进针技术。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量角器测量28套正常成年人枢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进针点距椎板上缘距离、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枢椎椎板高度、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长度和进针角度、进针点至椎动脉孔及下关节突中心点距离等14项指标。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进针点距椎板上缘距离分别为4mm和8mm,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分别为3.2、6.7、5.5mm,椎板高度为12.8mm,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长度分别为26.2mm和25.5mm。结论:枢椎后路椎板螺钉固定技术在国人解剖学上具有可行性,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可作为枢椎后路固定技术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骨折固定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寰齿关节设计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勇 杨述华 +2 位作者 谢辉 徐荣明 阮永平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9期587-591,共5页
目的:通过解剖和X线观察,测量国人寰齿关节以获取形态学参数,为研制能替代寰齿关节功能的人工寰齿关节提供解剖数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32套正常成年人寰齿关节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前弓宽度、前弓下缘与C2上关节... 目的:通过解剖和X线观察,测量国人寰齿关节以获取形态学参数,为研制能替代寰齿关节功能的人工寰齿关节提供解剖数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32套正常成年人寰齿关节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前弓宽度、前弓下缘与C2上关节面前缘间距、枢椎侧块内缘与齿状突外缘间距、寰椎前结节厚度和高度、寰椎侧块中点高度和长度、寰椎侧块宽度、齿状突高度、齿状突横径和前后径、齿状突后倾角和齿面角等23项内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为研制人工寰齿关节提供形态学参数范围。据此设计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在3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模拟人工寰齿关节置入手术。结果:测得寰椎前弓宽度平均为(20.45±1.53)mm,前弓下缘与C2上关节面前缘间距平均为(2.12±1.22)mm,枢椎侧块内缘与齿状突外缘间距平均(2.51±2.18)mm,寰椎前结节厚度和高度分别平均为(9.43±1.93)mm和(10.23±1.32)mm,寰椎侧块中点高度和宽度分别平均(13.68±1.38)mm和(12.98±1.52)mm,齿状突高度平均为(15.25±2.11)mm,齿状突横径和前后径平均分别为(9.69±1.38)mm和(11.26±1.02)mm,齿状突后倾角平均为(12.23±4.27)°、齿面角平均为(65.48±2.17)°。人工关节由寰椎部件、枢椎部件和配件构成。模拟手术中无椎动脉损伤和假体压迫脊髓。结论:人工寰齿关节的研制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人工寰齿关节的研制是既能重建寰枢关节稳定性,又能保留寰枢关节旋转功能的可行性技术。为了安放牢固、操作方便、保持运动功能以及避免副损伤,各部件参数有一定的选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人工关节 寰枢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xis钛合金钢板治疗上胸椎不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勇 薛波 +6 位作者 徐荣明 毛伟民 校佰平 阮永平 冯建翔 刘文虎 贾连顺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目的 观察Axis钛合金钢板治疗上胸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 于正常成人胸椎标本上观察胸椎的解剖特点,测量胸椎的进针点、进针角度、深度和直径。临床采用Axis钛合金钢板治疗上胸椎损伤22例。结果 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的解剖特点、进针点... 目的 观察Axis钛合金钢板治疗上胸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 于正常成人胸椎标本上观察胸椎的解剖特点,测量胸椎的进针点、进针角度、深度和直径。临床采用Axis钛合金钢板治疗上胸椎损伤22例。结果 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的解剖特点、进针点、进针方向和深度有所不同。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22例平均随访10个月,未见钢板螺钉松脱、断裂等并发症。19例获骨性愈合,脊髓功能除2例按Frankel分级为A级者术后无改善,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xis钛合金钢板适合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胸椎不稳患者的治疗。上胸椎椎弓根固定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熟悉其解剖特点,正确选择进针点、角度和深度,规范操作,此手术是安全的,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解剖学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后路3种螺钉固定技术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勇 何贤峰 +4 位作者 马维虎 徐荣明 阮永平 冯建翔 杨述华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30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枢椎椎板螺钉固...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30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最大,为(1255.8±381.9)N;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901.8±373.3)N]、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776.1±306.8)N]和双皮质枢椎椎板螺钉[(640.8±302.9)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宜首选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可作为枢椎后路补充固定技术,且以双皮质骨固定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螺钉 侧块螺钉 椎板螺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勇 李开凡 +2 位作者 徐荣明 阮永平 马维虎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0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48.2岁.其中16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双下肢和大小便障碍;4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按Fra...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48.2岁.其中16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双下肢和大小便障碍;4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在C形臂X线的定位下确定需要固定的椎弓根根部,做4个1.5 cm长的切口,固定与复位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椎体高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椎体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矫正.手术时间约1.5 h,出血量约80 ml.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在颈胸段骨折脱位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刘军 徐荣明 +6 位作者 马维虎 蒋伟宇 校佰平 阮永平 孙韶华 胡勇 顾勇杰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8期569-572,共4页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技术在颈胸段骨折脱位(C6-T2)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1年5月至2008年1月运用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治疗颈胸段骨折脱位患者26例,男17,女9例;年龄20~75岁,平均48.5岁。采用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17例,后路椎弓根螺钉...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技术在颈胸段骨折脱位(C6-T2)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1年5月至2008年1月运用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治疗颈胸段骨折脱位患者26例,男17,女9例;年龄20~75岁,平均48.5岁。采用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17例,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结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9例。术后3d运用CT平扫及重建片观察评价植入颈胸段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螺钉植入相关并发症;随访观察患者颈胸段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及ASIA分级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患者脊髓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4个月,平均36.5个月。4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6个月内死亡。共计植入椎弓根螺钉104枚,其中颈椎椎弓根74螺钉枚(其中:C516枚,C616枚,C74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30枚(其中:T122枚,T28枚),所有椎弓根螺钉在术中均成功植入,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术后CT提示颈椎椎弓根螺钉11枚(14.9%)穿破椎弓根,其中7枚(9.5%)穿破外侧皮质,1枚(1.4%)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3枚(4.1%)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胸椎椎弓根螺钉中,3枚(10%)穿破胸椎椎弓根,其中2枚(6.7%)穿出椎弓根外侧缘,1枚(3.3%)穿破内侧缘(<2mm),但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1枚C5椎弓根螺钉断裂,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余无螺钉松动及断钉情况出现。所有患者固定良好,并均达到骨性融合。术后6个月患者平均JOA评分由术前(7.5±2.0)分恢复到(14.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5)。ASIA分级情况,除3例完全性瘫痪患者脊髓功能术后无明显改善外,余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在颈胸段骨折脱位治疗中安全、可靠。术者应熟练掌握颈胸段后路解剖及椎弓根螺钉植入技巧,术前要仔细测量相关影像学参数,个体化治疗每一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胸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景灵勇 刘观燚 +3 位作者 胡勇 张飞 阮永平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26例,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6岁。按Letourne-Judet分型,后壁9例,横形3例,横形加后壁7例,后柱加后壁2例,T形2例... 目的: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26例,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6岁。按Letourne-Judet分型,后壁9例,横形3例,横形加后壁7例,后柱加后壁2例,T形2例,双柱3例。术前经骨盆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分型后,均采用手术治疗;伤后23~141d手术,平均36.4d。分别采用前、后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显露并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26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32.4个月。26例患者Matta评分:疼痛(5.04±1.04)分,活动度(5.23±0.76)分,行走情况(4.92±1.16)分,总分(5.06±0.99)分;其中,优6例,良10例,中6例,差4例。术后出现的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股骨头坏死1例,感染1例,异位骨化6例。结论:对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治疗要准确地进行术后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正确的复位固定方法,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维虎 孙韶华 +4 位作者 徐荣明 阮永平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后路矫正术中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56例,男11例,女45例;年龄8~22岁。侧凸程度按Cobb测量法评估,Cobb角45°~85°,平...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后路矫正术中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56例,男11例,女45例;年龄8~22岁。侧凸程度按Cobb测量法评估,Cobb角45°~85°,平均62.45°。侧凸按Lenke分型:1型29例,2型6例,3型8例,4型2例,5型8例,6型3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h20min,平均出血600ml,T1-L4共置椎弓根螺钉425枚,其中腰椎弓根螺钉181枚,胸椎椎弓根螺钉244枚。术后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检查,结果发现腰椎弓根螺钉全部准确置入,244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116枚完全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119枚通过肋骨横突复合结构进入椎体,9枚穿破椎弓根内侧壁,置钉准确率96.8%,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并发症。手术切口除2例浅表感染,均I期愈合。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40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均无疼痛,X线正侧位及动态位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术后Cobb角平均18°,平均矫正44°,矫正率72.5%。所有患者均在4~8个月内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结论:脊柱侧凸后路矫正术中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取得较好的矫正效果及较少的并发症。熟悉解剖并结合CT扫描,术前进行准确测量及术中的仔细操作对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椎损伤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勇 阮永平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8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浮椎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原则。方法:椎间结构严重损伤、椎体附件骨折伴椎体严重的前侧方脱位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58岁,平均36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1例。... 目的:探讨浮椎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原则。方法:椎间结构严重损伤、椎体附件骨折伴椎体严重的前侧方脱位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58岁,平均36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1例。早期手术探查及选择不同的内固定和植骨方式,5例采用长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1例采用短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2例采用单纯椎体间植骨,3例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1例采用关节突及椎板后外侧植骨。结果: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未见内固定松脱、断裂等并发症。6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后未发生椎体再滑脱。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例A级者术后无改善,3例由B级恢复至D级,1例由C级恢复至E级。结论:脊柱极度不稳,脊髓损伤可能相对较轻,由于脊髓、神经根可能因逃逸而避免严重损伤,长节段经椎弓根后路固定及植骨融合有利于维持伤椎间的稳定,浮椎损伤早期手术复位容易,椎间植骨能获得较高骨性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折固定术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重建脊柱前中柱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19
作者 张经纬 校佰平 +3 位作者 徐荣明 赵刘军 马维虎 阮永平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中应用经单一后侧入路植入钛网重建椎体前中柱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对22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28~57岁,平均42.7岁),采用单一后侧入路截除骨折椎一侧横突,... 目的:探讨在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中应用经单一后侧入路植入钛网重建椎体前中柱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对22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28~57岁,平均42.7岁),采用单一后侧入路截除骨折椎一侧横突,从侧方对前中柱骨折碎块进行清理,行椎管扩大减压成形,然后置入填塞自体松质骨的钛网重建椎体前中柱。同时,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骨折椎邻近上下节段椎体。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骨折椎椎体部位高度、脊柱后凸畸形程度、椎管内占位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5h(2.8~5.8h),术中出血量平均820ml(650~2100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2个月。术后,骨折椎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压缩至(23.70±9.31)%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5.77±1.93)%(P<0.05),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椎管内压迫完全解除。术后3例发生短暂的神经根牵拉伤,1例术后3个月时发生椎弓根螺钉系统连接杆松动。结论:通过单一的后侧入路向前侧植入钛网重建腰椎爆裂骨折的前中柱技术安全性可靠,应用于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安全性 腰椎 骨折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达 阮永平 张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1期1154-1156,共3页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病例,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7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病例,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7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1)中间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复位后关节面抬高不够,出现中心凹陷,或抬高过高超过层面;(2)骨折块本身有压缩或下沉,手术时未将压缩部分完全提高,或者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部分移位或者复位不佳;(3)术前准备不充分;(4)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嵌夹的碎骨块;(5)额状面骨折时由于后侧骨块固定困难引起胫骨后侧平台复位不佳;(6)手术中C形臂X线机球管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7)手术中过分追求外观而忽视关节面的平整。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复位中,如能注意避免以上7种造成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将可能提高手术的复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