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中新世植被演替与古气候变化
1
作者 杨锐 覃军干 +5 位作者 王任 张伟 闫琢玉 崔书姮 黄智进 阮枝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梅山组因为孢粉贫乏,其形成时的植被及气候条件研究缺乏直接的化石依据。本文对盆地内ST-A井中新统开展了钙质超微化石和孢粉分析,构建了古生物地层格架,重建了中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梅山组因为孢粉贫乏,其形成时的植被及气候条件研究缺乏直接的化石依据。本文对盆地内ST-A井中新统开展了钙质超微化石和孢粉分析,构建了古生物地层格架,重建了中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井涵盖中新统三亚组、梅山组和黄流组。三亚组/梅山组、梅山组/黄流组钙质超微化石带的地层界线分别是2780 m和2300 m,中新世研究区内的植被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中三亚组时期(早中新世)以松为主的针叶林有一定范围的分布,气候比陵水组时期温暖且湿润,梅山组中下部(中中新世早、中期)针叶林的退缩,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扩张指示了温度和湿度的上升,是中中新世气候最适宜期在琼东南盆地的记录,梅山组上部及黄流组(中中新世晚期—晚中新世)针叶林的扩张及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退缩,指示气候条件有向温凉略干变化的趋势,梅山组记录了中中新世早、中期温暖湿润,晚期温度和湿度均有所下降的气候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钙质超微化石 植被 中中新世气候最适宜期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WN A井渐新世-中新世孢粉地层学及古气候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平 王任 +3 位作者 覃军干 杨锐 李君 阮枝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0-402,共13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21世纪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之一.为了划分该盆地WN A井的地层时代及探明其沉积物所记录的古气候条件,笔者对该井分布于3261.25~5079.00m井段共计108份岩屑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井...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21世纪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之一.为了划分该盆地WN A井的地层时代及探明其沉积物所记录的古气候条件,笔者对该井分布于3261.25~5079.00m井段共计108份岩屑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井孢粉化石种类较丰富且分布连续,由下至上可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Pinuspollenites Polypodiaceoisporites Juglanspollenites Quercoidites E Quercoidites D组合、Pinuspollenites Juglanspollenites Polypodiaceoisporites Dicolpopollis kockelii组合、Quercoidites E Polypodiaceoisporites Pinuspollenites Polypodiispor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 Polypodiaceoisporites Randiapollisreticulatus Quercoidites E组合.其中:4425.00~5079.00m井段孢粉组合的优势组分是Pinuspollenites、Juglanspollenites和Quercoidites D,指示热带、亚热带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较温凉;3261.25~4425.00m井段孢粉组合中Quercoidites E占优势,指示热带、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WN A井孢粉组合记录了一次明显的由温凉转为温暖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渐新世—中新世的气候变化可以对比,其发生位置,即4425.00m可以作为WN A井渐新统和中新统的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事件 孢粉 地层时代 植被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