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标准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荆凌华 刘松年 +2 位作者 张营 阮林海 郭艳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94-1295,共2页
关键词 亚标准剂量 丙种球蛋白 地塞米松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与急性白血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继 阮林海 +1 位作者 孙宗立 吉晖晖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72-574,共3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T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5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珂 阮林海 +1 位作者 杨海萍 常保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6期188-188,190,共2页
目的观察R-CT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R-CTOP方案治疗1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观察疗效。结果 15例患者中PR3例,NR1例,PD1例,PD0例,CR率为73%;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R-CTOP方案较CHOP方案明显提高缓解率,未... 目的观察R-CT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R-CTOP方案治疗1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观察疗效。结果 15例患者中PR3例,NR1例,PD1例,PD0例,CR率为73%;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R-CTOP方案较CHOP方案明显提高缓解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吡柔比星 淋巴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负载自体抗原致敏的生物免疫疗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闫岩 阮林海 杨海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4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采用化疗联合负载自体抗原致敏的生物免疫疗法(DC-CIK)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研究对象,通过了解患者经济情况,由其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就适合方案化疗(对照组22例)与加用DC-CIK联合治疗(观察组1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采用化疗联合负载自体抗原致敏的生物免疫疗法(DC-CIK)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研究对象,通过了解患者经济情况,由其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就适合方案化疗(对照组22例)与加用DC-CIK联合治疗(观察组18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体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采用化疗联合负载自抗原致敏的DC-CIK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期,具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负载自体抗原致敏 生物免疫疗法 多发性骨髓瘤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器1.2万例次应用分析
5
作者 王瑞丽 阮林海 +1 位作者 刘琳 孙先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7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白细胞过滤器 临床应用 输血 发热反应 发生率 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中锌铜与急性心肌缺血猝死的关系
6
作者 邵同先 张苏亚 +3 位作者 阮林海 赵立法 田红旗 乔宽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9年第4期321-323,共3页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锌铜含量的变化及影响。方法:分别测定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局部心肌, 心血,外周血及150例急性心肌缺血病人血清中锌铜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腹腔给予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补充锌 铜溶液,观察给予前后ECG变化。结...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锌铜含量的变化及影响。方法:分别测定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局部心肌, 心血,外周血及150例急性心肌缺血病人血清中锌铜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腹腔给予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补充锌 铜溶液,观察给予前后ECG变化。结果:家兔随心肌缺血时间延长,锌铜含量在局部心肌中逐渐减少,心血及外 周血中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肌缺血病人血清锌铜含量明显降低(P<0.01);家兔腹 腔给予锌铜溶液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明显好转。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早期锌铜含量变化能引起心电活动的改 变,可能是猝死的原因之一。补充锌铜对纠正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缺血 猝死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水平评价柔红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志敏 阮林海 +2 位作者 杨海萍 胡萌 赵小强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价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价值。方法 72例接受蒽环类药物柔红霉素化疗的AL患者,首次化疗前和每次化疗后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柔红霉素累积剂量与NT-...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价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价值。方法 72例接受蒽环类药物柔红霉素化疗的AL患者,首次化疗前和每次化疗后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柔红霉素累积剂量与NT-pro-BNP水平及LVEF的关系。结果柔红霉素累积剂量≤120mg/m2、~240 mg/m2、~360 mg/m2、~480 mg/m2、>480 mg/m2者血清NT-pro-BNP分别为(22.3±9.8)、(114.2±34.7)、(187.4±73.3)、(219.9±102.1)、(274.3±157.7)pg/mL,LVEF分别为53.0%±5.1%、51.4%±1.9%、54.9%±4.6%、54.4%±2.5%、40.5%±1.0%。柔红霉素累积剂量达120 mg/m2时血清NT-pro-BNP水平即开始升高,且与柔红霉素累积剂量呈正相关;柔红霉素累积剂量达到480 mg/m2时,LVEF才开始下降。结论血清NT-pro-BNP能早期反映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损害,其敏感性高于LV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柔红霉素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