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纳米星的合成与应用
1
作者 续丽辉 朱兴忠 +1 位作者 徐娟 阚彩侠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6,共15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复杂结构的金纳米星已成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金纳米星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可调制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光学特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光热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等,这些性质使其在纳米材料和生物医...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复杂结构的金纳米星已成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金纳米星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可调制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光学特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光热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等,这些性质使其在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极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金纳米星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种子介导生长法和一步合成法(这两种制备方法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对金纳米星尺寸、枝杈的的调控研究;接着对金纳米星性质中的等离激元特性进行展开描述,并对其理论基础进行解释;本文对目前金纳米星在催化、SERS检测和生物医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金纳米星未来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星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催化 生物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微纳结构紫外发光与激光器件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茂生 王金辉 +2 位作者 阚彩侠 施大宁 姜明明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28,共26页
氧化锌(ZnO)拥有较宽的直接带隙(3.37 eV)、可观的激子束缚能(60 meV)以及良好的增益特性,这使其成为低维高效纯紫外发光及激光器件的理想材料。目前,基于各种形态的ZnO微腔已经实现了光泵浦激光,但电驱动器件的开发才是其走向实际应用... 氧化锌(ZnO)拥有较宽的直接带隙(3.37 eV)、可观的激子束缚能(60 meV)以及良好的增益特性,这使其成为低维高效纯紫外发光及激光器件的理想材料。目前,基于各种形态的ZnO微腔已经实现了光泵浦激光,但电驱动器件的开发才是其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简要回顾了ZnO的基本特性及其微纳结构的常见制备方式,按不同的器件结构梳理了基于ZnO微纳结构的发光和激光器件的主要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基于低维ZnO异质结构和肖特基结构的发光与激光器件及相应性能优化手段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p型ZnO材料及相应同质结构发光与激光器件的研究现状;最后对ZnO基器件仍旧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发光器件 激光器件 异质结 同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光-热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阚彩侠 倪媛 +2 位作者 从博 刘津升 徐海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6-783,共8页
金(Au)、银(Ag)纳米结构在近红外区中存在较强的可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特性。利用近红外光的光-热效应,Au,Ag纳米结构在近红外特定波长激光的照射下,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能达到光热治疗的要求。文中分别利用“种子”法和水热... 金(Au)、银(Ag)纳米结构在近红外区中存在较强的可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特性。利用近红外光的光-热效应,Au,Ag纳米结构在近红外特定波长激光的照射下,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能达到光热治疗的要求。文中分别利用“种子”法和水热法合成了纵向表面等离子共振(Longitudinal surface plasman resonance,SPRI,)峰在650~1100nm范围可调的Au纳米棒和SPR峰在650~850nm范围的Ag纳米结构。在近红外(如808,1064nm)激光照射下,通过改变激光功率、照射时间,记录胶体溶液的温度变化,并与水在相同辐照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对比。SPR。下,805nm的Au纳米棒胶体溶液在小功率(0.8w)808nm激光照射下,溶液温度可从室温升高到约57℃;在高功率激光(1064nm,8w)辐照下,Au纳米棒很快退化成颗粒,SPR。吸收峰消失。Ag纳米片和Ag纳米立方体在808nm激光(〉1w)辐照下,均具有一定的光-热效率,但效率都低于Au纳米棒胶体的光-热效率。三角形Ag纳米片在激光作用下出现截角或枝晶,而Ag纳米立方体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纳米结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光-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的光学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柯善林 阚彩侠 +2 位作者 莫博 从博 朱杰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5-1290,共16页
金纳米棒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波段具有独特的可调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学特性,其良好的稳定性、低生物毒性、亮丽的色彩和在催化、信息存储、生物医学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结合已有的研究基... 金纳米棒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波段具有独特的可调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学特性,其良好的稳定性、低生物毒性、亮丽的色彩和在催化、信息存储、生物医学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金纳米棒光学性质的研究进展,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局域场增强效应、共振耦合效应及荧光特性,并对金纳米棒的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表面等离子共振 局域场增强 等离子体共振耦合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貌可控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光学性质及生长机制 被引量:14
5
作者 曹艳丽 丁孝龙 +4 位作者 李红臣 伊兆广 王祥夫 朱杰君 阚彩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3-1286,共14页
近二十年来,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已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课题.研究人员应用多种方法来合成纳米尺度的贵金属材料并且探讨了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尺寸和形状的关系.本文简单回顾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主要讨论纳米颗粒的形状... 近二十年来,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已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课题.研究人员应用多种方法来合成纳米尺度的贵金属材料并且探讨了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尺寸和形状的关系.本文简单回顾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主要讨论纳米颗粒的形状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和颗粒的生长机制,最后简述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纳米颗粒 形貌可控 光学性质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莫博 阚彩侠 +2 位作者 柯善林 从博 徐丽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11-2524,共14页
金属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宏观块体材料的特殊性质.在银纳米结构中,银纳米片因其独特的形貌依赖光学性质备受关注,该特性已在离子检测、分子染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表面荧光增强、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示了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银纳米... 金属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宏观块体材料的特殊性质.在银纳米结构中,银纳米片因其独特的形貌依赖光学性质备受关注,该特性已在离子检测、分子染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表面荧光增强、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示了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银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入手,首先综述了银纳米片的各种制备方法以及实验条件(如光照的波长、表面活性剂种类、还原剂种类)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其次介绍了银纳米片的奇特光学性质,总结了银纳米片的几种重要生长机制,最后介绍了银纳米片的应用价值,并对银纳米片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片 制备 光学性质 生长机制 堆垛层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辅助的水热法合成形貌可控的银纳米结构(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丽红 阚彩侠 +3 位作者 王长顺 从博 倪媛 施大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9-575,共7页
以不同平均分子质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通常用K值来表示PVP溶液相对粘度的特征值,粘度越大,PVP平均分子质量越大,平均分子质量为8000、40000、160000、360000的PVP分别标记为K17、K30、K60、K9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形貌... 以不同平均分子质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通常用K值来表示PVP溶液相对粘度的特征值,粘度越大,PVP平均分子质量越大,平均分子质量为8000、40000、160000、360000的PVP分别标记为K17、K30、K60、K9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形貌和光学共振峰可控的银纳米结构.将反应体系加入到60 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数小时.我们在K17的水溶液中合成了尺寸均一的五重孪晶银纳米十面体.而在K30、K60和K90的乙二醇(EG)溶液中得到了纵横比随着PVP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的银纳米线.产物的形貌和微结构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进行表征,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吸收峰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银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共振随着其形貌和尺寸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五重孪晶 十面体 聚乙烯吡咯烷酮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差法和Origin7.0软件在牛顿环实验数据处理中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徐海英 唐曙光 +1 位作者 阚彩侠 缪长宗 《大学物理实验》 2015年第1期99-100,共2页
用逐差法和origin7.0软件分别对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origin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具有简单、准确、快速等特点,在数据处理中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 牛顿环 逐差法 ORIGIN 7.0 origin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湿化学法合成超细金纳米线(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海英 阚彩侠 +4 位作者 王长顺 倪媛 刘津升 徐伟 柯军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6-1190,共5页
以氯金酸(HAu Cl4)为前驱物,油胺同时作为溶剂、表面稳定剂和还原剂,通过简单的一步湿化学法合成超细金纳米线.制备出的超细金纳米线不仅产量高、纯度高,而且纵横比大,纳米线平均直径~2 nm,长度可达数十微米.如果添加另一种还原剂油... 以氯金酸(HAu Cl4)为前驱物,油胺同时作为溶剂、表面稳定剂和还原剂,通过简单的一步湿化学法合成超细金纳米线.制备出的超细金纳米线不仅产量高、纯度高,而且纵横比大,纳米线平均直径~2 nm,长度可达数十微米.如果添加另一种还原剂油酸并调节油胺和油酸的体积比为1:1,将生成直径为~9 nm的金纳米线.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还原剂用量,对该种超细金纳米结构的生长机制进行阐述说明:以油胺为模板,在油胺和一价金卤化物(Au Cl)亲金键合形成的一维聚合链作用下,被还原的金原子附着在已成核颗粒表面,一维地生长成超细金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一维 超细 金纳米线 湿化学法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根镓掺杂氧化锌微米线异质结基高亮黄光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海英 刘茂生 +4 位作者 姜明明 缪长宗 王长顺 阚彩侠 施大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5-1174,共10页
基于半导体低维微纳结构构筑的可见光发光器件,特别是位于500~600 nm波段的黄绿光光源,因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长寿命和低功耗等特点,在超高分辨率显示与照明、单分子传感和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高性能低维黄绿色发光器... 基于半导体低维微纳结构构筑的可见光发光器件,特别是位于500~600 nm波段的黄绿光光源,因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长寿命和低功耗等特点,在超高分辨率显示与照明、单分子传感和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高性能低维黄绿色发光器件在发光材料制备、器件结构以及发光器件的“Green/yellow gap”和“Efficiency droop”等方面受到严重限制,极大地影响了低维微纳结构黄绿光发光器件的开发和应用。本文采用单根镓掺杂氧化锌(ZnO∶Ga)微米线和p型InGaN衬底构筑了异质结基黄光发光二极管,其输出波长位于580 nm附近,半峰宽大约为50 nm。随注入电流的增加,光谱的峰位和半峰宽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观察到InGaN基光源中常见的量子斯塔克效应。器件相应的色坐标始终处于黄光色域范围。更为重要的是,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在大电流注入下并没有出现较大的下降。结合单根ZnO∶Ga微米线和InGaN的光致发光光谱,以及n-ZnO∶Ga/p-InGaN异质结能带结构理论,可以推断该制备器件的发光来自于ZnO∶Ga微米线和InGaN结区界面处载流子的辐射复合,器件的Droop效应得到明显抑制。实验结果表明,n-ZnO∶Ga微米线/p-InGaN异质结可用于制备高性能、高亮度的低维黄光发光二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光发光二极管 镓掺杂氧化锌微米线 铟镓氮 外量子效率 Droop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金纳米片的简单制备与生长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长顺 阚彩侠 +1 位作者 倪媛 徐海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4-204,共11页
在室温(-30℃)条件下,氯金酸(HAuCl4)均匀混合在粘稠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胶体(水为溶剂)中,HAuCl4可以被PVP还原,从而形成纳米片.本工作中,通过调整晶体生长条件,成功合成了大量新形貌的单晶金纳米片(厚度... 在室温(-30℃)条件下,氯金酸(HAuCl4)均匀混合在粘稠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胶体(水为溶剂)中,HAuCl4可以被PVP还原,从而形成纳米片.本工作中,通过调整晶体生长条件,成功合成了大量新形貌的单晶金纳米片(厚度数十纳米,尺寸为数个微米).例如,在晶体生长初期阶段,通过引入温度变化(如降温10—20℃),形成的金纳米片主要是六角星形,并伴有盾状、内凹外凸的三角状、截角的、三又的及多台阶等新形纳米片.结合理论计算,阐明了金纳米片的生长机制:在一定条件下,金(111)晶面不仅可以沿着〈110〉方向生长成为常规的三角或六角纳米片,还可以沿〈211〉、〈321〉等不同方向生长成含有更高指数侧面的新形金纳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片 聚乙烯吡咯烷酮 星形 生长机制 高指数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组装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效应的FDTD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玉玲 阚彩侠 +6 位作者 王长顺 刘津升 徐海英 倪媛 徐伟 柯军华 施大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7-1836,共10页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与其尺寸、形貌、介质环境等因素的相关性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了不同构型二聚体和多聚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特性.研究了金纳米棒结构和组装方式对SPR耦合效应...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与其尺寸、形貌、介质环境等因素的相关性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了不同构型二聚体和多聚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特性.研究了金纳米棒结构和组装方式对SPR耦合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规律比较吻合.金纳米棒二聚体的光吸收结果表明:对于肩并肩(S-S)的组装体,随着间隙的减小,金纳米棒的横向SPR(SPRT)峰有较小的红移,而纵向SPR(SPRL)峰显著蓝移.对于端对端(E-E)的组装体,随着组装体间隙的减小,金纳米棒的SPRT峰无明显移动,而SPRL峰显著红移,并在近红外较长波段范围内出现新的共振峰,其强度随着间隙的减小而增强;结合弹簧振子模型和纳米颗粒在外电场作用下的极化,对组装体共振吸收峰的移动和新的耦合共振峰的出现提出了初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组装体 时域有限差分法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纳米线的液相制备及其表面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琪 阚彩侠 +2 位作者 李俊龙 楼叶珂 魏菁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04-1622,共19页
在现代纳米科学技术领域中,铜纳米线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质而成为制备透明柔性导电电极的优良材料。铜价格低廉,自然存储量较大,是实际应用中替代贵金属的理想材料。然而,将铜离子还原为单质铜比较困难,且单质铜非... 在现代纳米科学技术领域中,铜纳米线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质而成为制备透明柔性导电电极的优良材料。铜价格低廉,自然存储量较大,是实际应用中替代贵金属的理想材料。然而,将铜离子还原为单质铜比较困难,且单质铜非常容易被氧化,这成为应用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制备单分散、稳定且具有抗氧化性的铜纳米线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各种制备铜纳米线的方法中,液相还原法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且该方法具有制备条件限制少、成本低、简单易行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铜纳米线的大量合成。本文从铜纳米线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入手,首先综述了不同(光滑或粗糙、单晶或孪晶)铜纳米线的液相制备方法及其生长机制。讨论了铜纳米线的氧化及其抗氧化表面包覆问题。最后对铜纳米线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线 液相还原法 单晶 孪晶 表面氧化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PEN表面改性对柔性DSS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林轩 张传香 +2 位作者 曹方旭 阚彩侠 陶海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4,共4页
对于柔性DSSC的透明光阳极而言,在低温下制备出结晶性高、颗粒间结合性能良好的TiO_2薄膜是其获得优异光电性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三种不同浆料添加剂(盐酸、乙二醇乙醚、小颗粒凝胶)对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小颗粒凝胶的加入可以... 对于柔性DSSC的透明光阳极而言,在低温下制备出结晶性高、颗粒间结合性能良好的TiO_2薄膜是其获得优异光电性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三种不同浆料添加剂(盐酸、乙二醇乙醚、小颗粒凝胶)对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小颗粒凝胶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小颗粒凝胶添加量及退火工艺,得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最终获得短路电流密度为8.14mA/cm^2、填充因子为67.9%、光电转化效率为4.1%的DSSC。进一步研究表明,小颗粒凝胶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增强TiO_2颗粒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TiO_2的成膜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TiO_2薄膜对光的散射,从而提高电池的吸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DSSC 透明光阳极 小颗粒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TD Simulations on Plasmonic Properties of End-to-End and Side-by-Side Assembled Au Nanorods
15
作者 阚彩侠 李玉玲 +2 位作者 刘津升 徐海英 倪媛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4年第3期248-254,共7页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of gold( Au) nanorod can be tuned in a large visible-near infrared( Vis-NIR) region by changing the aspect ratio of nanorod. Compared with the SPR of isolated Au nanorod,assembly of...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of gold( Au) nanorod can be tuned in a large visible-near infrared( Vis-NIR) region by changing the aspect ratio of nanorod. Compared with the SPR of isolated Au nanorod,assembly of Au nanorods exhibits strong coupling effect in the nanogap and wealthy changes in the optical spectra. The SPR coupling effects and localized electronic fields for end-to-end( E-E) and side-by-side( S-S) assembled Au nanorods dimers are studied through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simulation. With decreasing the gap spacing,the longitudinal SPR( SPRL) red-shifts for the E-E orients Au nanorods dimer and blue-shifts for S-S orientes Au nanorods dimer. The transverse SPR( SPRT) has slight red-shifting for S-S assembly and no shifting for the E-E assembly. Moreover,a new coupling SPR appears for the E-E assembly in a long wavelength in the NIR region,blue-shifting and enhancing with decreasing the gap spacing. Based on the spring oscillator model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nanoparticles with incident electric field,the SPR shifting and the appearance of new coupling SPR of assembled Au nanorod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nanorods assernbly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coupling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d Welding of Au Nanostructures at Room Temperature
16
作者 XU Haiying NI Yuan +2 位作者 MIAO Changzong KAN Caixia SHI Dani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1年第3期492-500,共9页
The common Au nanostructures(nanospheres,nanorods and nanosheets)were prepared by the seed growth method to explore the cold welding phenomenon of these non-single crystal nanostructures at room temperature.Systematic... The common Au nanostructures(nanospheres,nanorods and nanosheets)were prepared by the seed growth method to explore the cold welding phenomenon of these non-single crystal nanostructures at room temperature.Systematic studie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and drying condition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evolution and final configuration of nanostructures during welding.The key factor of cold welding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as low as 0.3 mm/L,and the weld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low evaporation and sufficient relaxation time,rather than rapid drying process.At the same time,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of gold rod head and tail is simulated by combining the electronic microscope characterization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which reveals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welding nanostructur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dispersed nanostructure.In the slow evaporation process of Au nanostructures with the same crystal structure,the low surfactant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nanoparticles increases the attraction between the nanoparticles,which makes the nanoparticles close to each other adhere due to the interaction,and improve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tersection due to the diffusion,epitaxy and surface relaxation of the metal surface atoms.The results provide a research basis for the physical property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efect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welding Au nanostructures oriented-attachment room temperature density function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