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万政佐 阙彬 +2 位作者 梁志鹏 周蓉 张蔚青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9期1599-1600,1608,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年龄40-65岁,体重45-80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颈硬膜外注射组(CEI组),选择性颈神经根阻... 目的评价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年龄40-65岁,体重45-80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颈硬膜外注射组(CEI组),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组(SCNRB组),每组各30例。SCNRB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EI组采用颈硬膜外注射治疗。于术前、术后30min、1周、2个月和4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的VAS评分,术后2个月和4个月采用症状量化表法评价疗效。结果与CEI组比较,SCNRB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和4个月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颈硬膜外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神经刺激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于复苏期诊疗要点及观察处理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仙花 万政佐 阙彬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6期847-848,共2页
目的 探讨复苏期复苏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及减少复苏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手术室复苏期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手术室复苏期复苏护理),每组各40... 目的 探讨复苏期复苏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及减少复苏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手术室复苏期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手术室复苏期复苏护理),每组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复苏期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以及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明显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苏期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躁动程度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手术室复苏期复苏护理明显减少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躁动发生率及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 复苏期躁动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用于肾切除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万政佐 梁志鹏 +2 位作者 阙彬 丁帅 周蓉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8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评价肾切除术后采用腰方肌阻滞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12月拟行肾脏切除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年龄35~65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持续镇痛组(Q+P组)及单纯静脉持续镇痛组(P组),每... 目的评价肾切除术后采用腰方肌阻滞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12月拟行肾脏切除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年龄35~65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持续镇痛组(Q+P组)及单纯静脉持续镇痛组(P组),每组各20例.于术后6、12、24及48h,分别检测血气,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术后48h两组患者羟考酮用量、卧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 Q+P组与P组比较,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VAS评分明显降低,羟考酮用量减少,卧床时间明显减少,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间隔短,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对肾切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完善,能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超声引导 手术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颈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涂祈国 阙彬 +4 位作者 何杰 王波 杜忠举 张华 周蓉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7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颈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颈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30例):口服普瑞巴林治疗;B组(阻滞组,30例):口服普瑞巴林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颈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颈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30例):口服普瑞巴林治疗;B组(阻滞组,30例):口服普瑞巴林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T0)及治疗后第1周(T1)、第2周(T2)、第4周(T3)、第8周(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普瑞巴林总用量、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VAS和PQSI在T1~4时比T0降低(P<0.05)。B组患者在T1、T3、T4时VAS评分比A组降低(P<0.05);B组患者在T3、T4时PQSI评分比A组降低(P<0.05);B组口服普瑞巴林总量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头晕、嗜睡发生率少于A组(P<0.05),B组发生2例无严重后果的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能改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及睡眠质量,减少普瑞巴林用药量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超声引导 神经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