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经静脉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阙冬冬 刘磊 +6 位作者 宋旭东 王先宝 张秀丽 周贻军 冯丽芸 余文杰 杨平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0-5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经静脉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的结果。方法选择42例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采取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电极残留较短、中心腔闭塞及锁骨下静脉拔除失败者采取股静脉途径拔除。结果共拔除94根电...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经静脉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的结果。方法选择42例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采取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电极残留较短、中心腔闭塞及锁骨下静脉拔除失败者采取股静脉途径拔除。结果共拔除94根电极,其中经锁骨下静脉拔除86根,完全拔除65根,部分拔除4根,失败17根;经股静脉拔除25根(包括锁骨下静脉拔除失败17根),完全拔除20根,部分拔除3根,失败2根。总成功率为97.9%(92/94)。结论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是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的主要途径,对锁骨下静脉途径拔除失败患者可改为经股静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植入装置 电极拔除 囊袋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 静脉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丽芸 宋旭东 +7 位作者 刘磊 吴志坚 王先宝 张秀丽 周贻军 阙冬冬 余文杰 杨平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60-6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式即环肺静脉隔离(CPVI)与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CPVI+LAR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接受RFCA治疗的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式即环肺静脉隔离(CPVI)与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CPVI+LAR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接受RFCA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74例,根据消融术式不同分为CPVI组84例、CPVI+LARA组90例。CPVI组行CPVI,以肺静脉完全隔离为消融终点。CPVI+LARA组行CPVI达到肺静脉完全隔离后,继续行LARA消融左心房顶部线,以双侧肺静脉完全隔离及左心房顶部线完全阻滞为消融终点。术后通过门诊随访24~36个月,计算两组的消融成功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采用心脏彩超检查评价左心房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PVI组、CPVI+LARA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73.8%(62/84)、86.7%(78/90),CPVI+LARA组消融成功率高于CPVI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心房前后径均低于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术前(P均<0.01)。结论 CPVI+LARA可较CPVI显著提高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能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 环肺静脉隔离 顶部线性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方略的《内科学》案例库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栩 林春燕 +3 位作者 曾湘丽 阙冬冬 曲源 李晓丹 《现代医院》 2021年第2期226-228,233,共4页
以国内外案例库建设调研结果为基础,结合南方医科大学生源特点及教学需求,对内科学案例的选择、撰写、审核、实施、反馈过程进行阐述,并探讨了案例库实践应用与评估效果。《内科学》案例库的建设满足了教学多元化和教育创新改革的需要,... 以国内外案例库建设调研结果为基础,结合南方医科大学生源特点及教学需求,对内科学案例的选择、撰写、审核、实施、反馈过程进行阐述,并探讨了案例库实践应用与评估效果。《内科学》案例库的建设满足了教学多元化和教育创新改革的需要,优化了课程教学体系,对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及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库 内科学 构建 一流本科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猪心脏室间隔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文艳 杨建华 +6 位作者 陈骁 殷中伟 戚江涛 郭东姣 阙冬冬 陈柳莹 马建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82,共3页
观测家猪心脏室间隔肌部和膜部的形态及位置关系,为比较解剖学和异种心脏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56例家猪心脏用100 mL/L甲醛溶液固定48 h,大体解剖观测室间隔肌部和膜部。从右室面观测室间隔肌部,流入道、流出道、前缘、后缘和上缘长度... 观测家猪心脏室间隔肌部和膜部的形态及位置关系,为比较解剖学和异种心脏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56例家猪心脏用100 mL/L甲醛溶液固定48 h,大体解剖观测室间隔肌部和膜部。从右室面观测室间隔肌部,流入道、流出道、前缘、后缘和上缘长度分别为65.47 mm±7.28 mm、100.95 mm±9.81 mm、126.14 mm±16.14 mm、71.28 mm±12.07 mm和75.12 mm±10.55 mm,流入道、流出道和肌梁部厚度分别为18.04 mm±3.65 mm、20.16 mm±3.83 mm和20.90 mm±4.60 mm,室间隔肌部面积为3 584mm2±655 mm2。室间隔膜部按其形状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和其他形状,出现率分别为60.72%、21.43%和17.85%。三尖瓣环口距隔侧瓣附着缘的最远距离为7.23 mm±1.84 mm。家猪心脏室间隔肌部形态结构与人类相似,但大小有一定差异;膜部位于隔侧瓣附着缘以上,面积普遍小于人心,膜部形状在构成比例上与人心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猪 心脏 室间隔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