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八)
1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第5期44-45,共2页
自负是过高地估计个人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心高气傲的心态。这种心态的人常常“自命不凡”,拥有过多虚假的自信,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这正如培根所说的:“伊索寓言说的好:苍蝇坐在战车的轮轴上说,‘看,我掀起了多大... 自负是过高地估计个人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心高气傲的心态。这种心态的人常常“自命不凡”,拥有过多虚假的自信,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这正如培根所说的:“伊索寓言说的好:苍蝇坐在战车的轮轴上说,‘看,我掀起了多大的尘土呀!’同样,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不论是自己完成的还是更多地借助别人的力量完成的事,只要他们沾一点边,他们就认为事情完全是由他们自己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个人能力 人的力量 寓言说 心态 伊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七)
2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第3期46-47,共2页
冲动是由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缺乏明确目的性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的特点是由头脑中产生的形象立即引起,但对其后果的意识程度很低。冲动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形成愤怒。在这个时候,人就会调动起所有的能量进发出来,并且常通过语言或... 冲动是由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缺乏明确目的性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的特点是由头脑中产生的形象立即引起,但对其后果的意识程度很低。冲动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形成愤怒。在这个时候,人就会调动起所有的能量进发出来,并且常通过语言或动作行为加以发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心理反应 意识程度 动作行为 目的性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真挚丰富的情感生活(下)
3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3期42-43,共2页
在人的情感世界里,亲情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亲情是亲人之间的感情,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亲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人们常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意思是说在紧要关头,亲情是最可靠的。
关键词 情感生活 真挚 兄弟姐妹 情感世界 父母子女 血缘关系 亲情 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二)
4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17期42-43,共2页
焦虑是人因为面临危机而产生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人面对危机时的自然情绪反应,可以使人提高警觉,避开危险,积极应对,所以适当和短暂的焦虑是正常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焦虑”指的是那种没有明确原因,甚至是日常生活... 焦虑是人因为面临危机而产生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人面对危机时的自然情绪反应,可以使人提高警觉,避开危险,积极应对,所以适当和短暂的焦虑是正常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焦虑”指的是那种没有明确原因,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很小的事件都会引起紧张不安的强烈焦虑情绪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情绪反应 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 焦虑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霄志在潜修羽 会接鸾凰别苇丛——走向完美的人格塑造(下)
5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11期44-45,共2页
在唐诗中,人格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上。盛唐诗人高适大概是唐代诗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一位,作过淮南节度使,最后官至剑南西川节度使、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旧唐书》说他"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
关键词 人格塑造 盛唐诗人 《旧唐书》 唐代诗人 剑南西川 节度使 独立性 高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三)
6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19期42-43,共2页
孤独是心灵上的孤寂,是一种思想上、情感上无法沟通的心理感受,与周围环境人多人少并无直接关联。孤独原本是人的一种自然本性,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感受,这就犹如大江大河,有湍急的水流,也有相对平静的涟漪。孤独本身无所谓好坏... 孤独是心灵上的孤寂,是一种思想上、情感上无法沟通的心理感受,与周围环境人多人少并无直接关联。孤独原本是人的一种自然本性,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感受,这就犹如大江大河,有湍急的水流,也有相对平静的涟漪。孤独本身无所谓好坏,所以有人讲,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孤独与平静相距不远,人生活在喧嚣的尘世,有时在平静与孤独之中反而会更好地思考问题,深入思考生活的本质与生命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心理感受 自然本性 精神活动 孤独 平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当金石交 可以贤达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下)
7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7期44-45,共2页
真正的朋友是可以患难相助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当刘禹锡因写玄都观观桃花的讽刺诗得罪当权者被再次贬到遥远之地时,柳宗元考虑到他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于是自愿代为前往。虽然皇帝没有批准柳宗元的请求,但也更改了... 真正的朋友是可以患难相助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当刘禹锡因写玄都观观桃花的讽刺诗得罪当权者被再次贬到遥远之地时,柳宗元考虑到他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于是自愿代为前往。虽然皇帝没有批准柳宗元的请求,但也更改了刘禹锡的贬谪之地。十四年后,当刘禹锡再次回到长安时,好友柳宗元却已过早离开了人世。柳宗元去世前,曾将自己的手稿全部交给刘禹锡,还把儿子交给刘禹锡照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金石 和谐 刘禹锡 柳宗元 志同道合 当权者 讽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四)
8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21期41-41,共1页
浮躁是轻浮、轻率、急躁,行动盲目,心神不定,见异思迁,做事无恒心,急于求成的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在当前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这是由于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特别是形形色色的诱惑不知所为,心中无底,而又想急功近利所造成的。浮躁使... 浮躁是轻浮、轻率、急躁,行动盲目,心神不定,见异思迁,做事无恒心,急于求成的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在当前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这是由于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特别是形形色色的诱惑不知所为,心中无底,而又想急功近利所造成的。浮躁使人的心情长期处于迷茫不安、沮丧焦虑之中,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健康。浮躁也无助于事业成功,由于其行动往往带有盲目性、危险性,甚至会给自己和社会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社会心态 心理表现 急功近利 事业成功 浮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霄志在潜修羽 会接鸾凰别苇丛——走向完美的人格塑造(上)
9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9期42-43,共2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人格”这一概念。由于使用范畴不同,对于人格的解释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在心理学中,所谓人格,是指个人所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总和,包括行为、认识、智能、思想、情绪和身体等各方面。狭义的人格与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人格”这一概念。由于使用范畴不同,对于人格的解释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在心理学中,所谓人格,是指个人所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总和,包括行为、认识、智能、思想、情绪和身体等各方面。狭义的人格与性格同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塑造 日常生活 心理特性 个人所有 心理学 范畴 行为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人识元气,变愁为高歌——处事待物的豁达心境
10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第13期40-41,共2页
唐代是诗歌的朝代,是诗歌艺术的顶峰。唐代是开放的王朝,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唐人的视野、胸襟比前代更加开阔。广泛的社会生活、复杂的人生体验在诗歌中得以体现,唐诗也因此变得内容更加丰富。李白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唐代是诗歌的朝代,是诗歌艺术的顶峰。唐代是开放的王朝,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唐人的视野、胸襟比前代更加开阔。广泛的社会生活、复杂的人生体验在诗歌中得以体现,唐诗也因此变得内容更加丰富。李白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酣畅淋漓的强大气势,杜甫沉郁顿挫、千回百转的情感表达方式,分别形成了各自诗中不同风格的美。诗人在诗中述说着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意、幸福与痛苦、觉悟与迷惘等,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求、动机、兴趣、理想等通过艺术的形式生动地表达了出来,这些在客观上为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唐诗提供了依据。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诗足以怡情。古典诗歌形式短小精悍,适合了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丰富多彩的内容又满足了人们心灵的需求;悠远深邃的意境能平复人们浮躁的心。 阎立钦教授是我国知名的教育学者,有着深厚的跨文化背景,长期从事文学和教育科学研究。他在研究中尝试将心理健康知识的介绍与唐诗所表达的相关概念巧妙融合,从一个全“心”的角度来解读唐诗,并从中使读者感悟心理健康的要义。本刊将从2009年7月开始,“专栏”中推出阎教授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表达方式 心理学研究 诗歌艺术 元气 心境 处事 高歌 教育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与观察力的培养
11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第21期43-43,共1页
阅读、理解、背诵唐诗为我们开展多方面的智力训练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这些方面的训练完全可以结合学习唐诗来进行。下面让我们来举例说明。
关键词 观察力 唐诗 培养 智力训练 举例说明 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与思维力的培养
12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第23期39-39,共1页
阅读、理解、背诵唐诗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锐性。培养这些思维品质都可以结合唐诗来进行。
关键词 思维力 唐诗 培养 思维品质 敏锐性 批判性 阅读 背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六)
13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第1期43-43,共1页
自卑是因为自我认识发生偏差,过低估计自己,轻视或看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心态.在心理学中属于性格方面的弱点。
关键词 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自我认识 消极心态 心理学 自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当金石交 可以贤达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上)
14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5期44-45,共2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际关系史。现在人们对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事业发达,生活幸福,但如果...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际关系史。现在人们对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事业发达,生活幸福,但如果不与人交往,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了解和帮助,失去一些本来可能得到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金石 和谐 与人交往 心理联系 关系史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促进发展的智力开发
15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第19期37-37,共1页
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甚至是首要的标准就是智力正常。所谓智力正常,就是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智商,具有正常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能力。之所以说智力正常是重要的标准,是因为它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人适应... 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甚至是首要的标准就是智力正常。所谓智力正常,就是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智商,具有正常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能力。之所以说智力正常是重要的标准,是因为它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人适应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开发 心理健康 个人学习 适应环境 自我发展 标准 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言丈夫雄,苦乐身自当——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
16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第17期39-39,共1页
从心理学讲,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使人的全部能动性都积极调动起来的力量。
关键词 坚强意志 丈夫 理想 心理过程 心理学 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九)
17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第7期45-45,共1页
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其程度有不安、担心、害怕、恐惧等。
关键词 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情绪体验 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一)
18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13期42-43,共2页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随时都会产生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有的是正面的,有的并不一定那么正面,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重要问题在于用什么心态和方法去对待它们。
关键词 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心理活动 实际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五)
19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23期40-41,共2页
猜疑的实质就是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是人性的弱点之一。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猜疑》中说:“心中的猜疑就像混在鸟群中的蝙蝠一样,总是在昏暗中翻飞。当然,猜疑应该受到抑制,至少也要好好加以限制,因为它玷污了心智,离间了朋友... 猜疑的实质就是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是人性的弱点之一。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猜疑》中说:“心中的猜疑就像混在鸟群中的蝙蝠一样,总是在昏暗中翻飞。当然,猜疑应该受到抑制,至少也要好好加以限制,因为它玷污了心智,离间了朋友,又干扰了事业,使其半途而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误区 菩提树 匡正 猜疑 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真挚丰富的情感生活(上)
20
作者 阎立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1期45-46,共2页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一种比较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贯穿于人的全部生活中,很难设想.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没有感情的需要。
关键词 情感生活 真挚 心理活动 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