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市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阎守政 刘畅 +4 位作者 虞小芳 程宁熹 杨萌 曹姗姗 王笑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2,共11页
为研究大连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和潜在来源,利用EXPEC 2000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系统分别对大连市工业区和居民区2个点位2021年夏季大气中115种VOCs进行在线观测,分析了2个点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分数、... 为研究大连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和潜在来源,利用EXPEC 2000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系统分别对大连市工业区和居民区2个点位2021年夏季大气中115种VOCs进行在线观测,分析了2个点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分数、物种组成情况,估算了臭氧生成潜势(OFP),最后基于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依次探讨其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工业区和居民区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7.99×10^(-9)、18.17×10^(-9)。OFP均值分别为109.14、99.27μg/m^(3),在06:00—08:00和17:00—19:00上升趋势明显,可能与机动车早晚高峰有关,其中工业区OFP在21:00至次日03:00有突高现象。前者OFP贡献率排名前10物种包含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乙醛等,后者包含异戊二烯、乙烯、丙烯等。PMF结果显示,化石燃料挥发源(32.8%)、溶剂使用源(31.4%)、化石燃料燃烧源(19.3%)和石油化工源(16.6%)是工业区点位VOCs主要来源,居民区点位是机动车源(40.2%)、化石燃料挥发源(32.6%)、溶剂使用源(20.2%)和植物源(7.0%)。前者溶剂使用源(57.4%)、化石燃料挥发源(19.8%)和化石燃料燃烧源(16.1%)对OFP贡献率较高,后者为机动车源(40.8%)、化石燃料挥发源(27.8%)和溶剂使用源(23.9%)。大连市工业区点位O_(3)污染控制可重点围绕工业生产过程中溶剂挥发、燃料逸散与燃烧展开,而居民区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油气挥发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垂直观测技术在东北沿海城市臭氧污染分析上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冬 阎守政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4期109-111,共3页
利用激光雷达对东北沿海城市高空臭氧浓度进行了垂直观测,发现可以分析高空臭氧污染气团是否沉降至地面,进而判断臭氧污染来源是否为外部传输。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垂直观测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臭氧污染分析,尤其在判断臭氧污染来源方面... 利用激光雷达对东北沿海城市高空臭氧浓度进行了垂直观测,发现可以分析高空臭氧污染气团是否沉降至地面,进而判断臭氧污染来源是否为外部传输。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垂直观测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臭氧污染分析,尤其在判断臭氧污染来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连市和营口市作为东北沿海城市的典型代表,在本地生成臭氧和外部污染传输单独发生时,臭氧污染情况较少,只有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生臭氧污染较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东北沿海城市 臭氧污染气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沿海城市与其他地区臭氧污染异同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冬 阎守政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0期150-153,共4页
根据2019年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东北沿海城市与我国其他污染防控重点区域的臭氧污染特征,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东北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以及其他沿海城市臭氧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北沿海城市受光照时长影响,臭氧... 根据2019年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东北沿海城市与我国其他污染防控重点区域的臭氧污染特征,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东北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以及其他沿海城市臭氧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北沿海城市受光照时长影响,臭氧小时浓度峰值出现时段较晚;在海陆风影响下,夜间可能也出现一次峰值。虽然臭氧年均值达标,但臭氧污染日占比较大,东北沿海城市的臭氧污染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沿海城市 臭氧 海陆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沿海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冬 阎守政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8期173-176,共4页
以东北6个沿海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变化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20年6个城市共计77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4 h连续监测数据,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臭氧年均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0年东北沿海城市臭氧浓度和臭氧污染... 以东北6个沿海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变化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20年6个城市共计77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4 h连续监测数据,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臭氧年均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0年东北沿海城市臭氧浓度和臭氧污染日逐年下降,春夏季节臭氧浓度较高,超出二级标准,秋冬季臭氧浓度较低,符合二级标准。臭氧污染日基本集中在4~9月,其中,5~6月的臭氧污染日最多,臭氧日浓度最高;1~2月和11~12月臭氧日浓度最低,臭氧污染日为0;臭氧小时浓度6~7时为最低值,15~16时为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沿海城市 臭氧浓度 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