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术挥发油及其溶液氧化分解稳定性条件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虹 阎克里 +2 位作者 王海霞 鲁甲龙 刘焕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3-526,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白术挥发油,然后将挥发油及其有机溶液分别放置室外晴天(20~29℃);室外阴天(15~21℃);室外避光水浴30℃;室内室温和室内避光条件下氧化分解,以苍术酮为氧化分解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跟踪检测,依据标准曲线...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白术挥发油,然后将挥发油及其有机溶液分别放置室外晴天(20~29℃);室外阴天(15~21℃);室外避光水浴30℃;室内室温和室内避光条件下氧化分解,以苍术酮为氧化分解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跟踪检测,依据标准曲线计算苍术酮浓度和剩余苍术酮百分含量。结果白术挥发油有机溶液在室外晴天,室外阴天和室外避光水浴30℃放置7h,剩余苍术酮百分含量分别为0、54.80%和63.9%;而白术挥发油在室外晴天放置48h,在室内和室内避光条件下放置96h,剩余苍术酮百分含量分别为1.92%、60.43%和8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挥发油 氧化分解 稳定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挥发油光照氧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虹 阎克里 +1 位作者 赵丽 刘焕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20,共5页
将样品分别置于-20℃保存和室外(20~29℃)进行光照氧化,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跟踪检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光照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从光照氧化前白术挥发油中鉴定出32个组分,占挥发油... 将样品分别置于-20℃保存和室外(20~29℃)进行光照氧化,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跟踪检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光照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从光照氧化前白术挥发油中鉴定出32个组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8.01%;从光照氧化后白术挥发油中鉴定出27个组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70%。光照氧化后增加了2个组分,消失了7个组分;含量降低的有8个,增加的有17个。含量降低最明显的组分是苍术酮和γ-榄香烯;含量增加最明显的组分是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β-桉叶醇、广木香内酯、Isovelleral和17-(1,5-二甲基己基)-10,13-二甲基-2,3,4,7,8,9,10,11,12,13,14,15,16,17-十四氢化-1H-环戊[a]3-菲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挥发油 光照氧化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分解后白术挥发油与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
3
作者 赵红红 阎克里 刘焕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0-524,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多组分分解后白术挥发油(DVOA)与β-环糊精(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固定挥发油质量,考察了β-CD和HP-β-CD的浓度及包合时间对挥发油荧光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挥发油与β...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多组分分解后白术挥发油(DVOA)与β-环糊精(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固定挥发油质量,考察了β-CD和HP-β-CD的浓度及包合时间对挥发油荧光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挥发油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比及包合常数,并进一步研究了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热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的荧光强度随β-CD和HP-β-CD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表明包合物的形成,包合比均为1∶1;25℃下挥发油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10、172L/mol,表明包合稳定性为HP-β-CD>β-CD。温度25℃、35℃和45℃下,挥发油与HP-β-CD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72、130、83L/mol,△G、△H和△S均为负值,且△H小于一般反应热,表明升高温度挥发油与HP-β-CD的包合稳定性降低;包合反应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反应,包合过程是挥发油分子与HP-β-CD分子间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分解后白术挥发油 Β-环糊精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梅花点舌丹中华蟾酥毒基与脂蟾毒配基的含量
4
作者 赵丽 阎克里 白玉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6期698-700,共3页
目的建立梅花点舌丹中药材蟾酥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sil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3.5:56.5);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6nm;进样量20μL... 目的建立梅花点舌丹中药材蟾酥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sil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3.5:56.5);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6nm;进样量20μL。结果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分别在5.31~63.75μg·mL-1和6.00~72.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8和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4%,99.74%,RSD分别为1.91%,0.92%(n=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点舌丹 华蟾酥毒基 脂蟾毒配基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