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耳的学名及分类地位考证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林雷 李荣春 +7 位作者 曹瑶 李梦杰 罗祥英 杨晓君 闻绍峰 沈真辉 陆青青 子灵山 《食药用菌》 2020年第4期252-255,276,共5页
考证金耳的学名和分类地位的发展变化,介绍其曾使用的多个学名,最后认定刘新展等在经典分类学基础上结合分子分类学的研究成果所给出的金耳学名为Naematelia aurantialba(Bandoni&M.Zang)Millanes&Wedin,其隶属于真菌界fungi、... 考证金耳的学名和分类地位的发展变化,介绍其曾使用的多个学名,最后认定刘新展等在经典分类学基础上结合分子分类学的研究成果所给出的金耳学名为Naematelia aurantialba(Bandoni&M.Zang)Millanes&Wedin,其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银耳纲Tremell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耳包革科Naemateliaceae、耳包革属Naematelia 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学名 异名 分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褶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布平 李朝东 +3 位作者 闻绍峰 曹瑶 陈孟迪 罗祥英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2,共6页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属珍稀食(药)用菌,栽培规模小,探索裂褶菌液体菌种培养方法,筛选出种子液最佳培养基配方,旨在为裂褶菌栽培出菇提供有效的液体菌种,为完善工厂化栽培工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裂褶菌种子液最佳培养条件为pH...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属珍稀食(药)用菌,栽培规模小,探索裂褶菌液体菌种培养方法,筛选出种子液最佳培养基配方,旨在为裂褶菌栽培出菇提供有效的液体菌种,为完善工厂化栽培工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裂褶菌种子液最佳培养条件为pH 5.5,温度24℃,转速150 r·min^-1,对通气量要求不严格;液体菌种扩大培养温度为24℃,接种量为3%或4%,pH 5.5,培养时间3 d;本试验中培养出的液体菌种可以出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褶菌 种子液 出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裂褶菌与野生裂褶菌的营养效价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朝东 马布平 +3 位作者 陈孟迪 罗祥英 闻绍峰 曹瑶 《食药用菌》 2019年第3期180-184,共5页
根据国家食品标准,通过测定人工栽培的裂褶菌菌株(LZJ-1、LZJ-5)子实体与野生裂褶菌(SM-1)子实体的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矿物质、氨基酸等的含量及组成,评价其营养效价。结果表明:3种裂褶菌子实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 根据国家食品标准,通过测定人工栽培的裂褶菌菌株(LZJ-1、LZJ-5)子实体与野生裂褶菌(SM-1)子实体的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矿物质、氨基酸等的含量及组成,评价其营养效价。结果表明:3种裂褶菌子实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脂肪含量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类食品;氨基酸配比最为合理的是人工栽培菌株LZJ-5(34.2%、55.7%),比较接近FAO/WHO规定值,为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比值系数LZJ-1的SRC值为77.7%,明显高于SM-1(75.5%)和LZJ-5(75.3%);鲜味氨基酸中特征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的为LZJ-1,分别达到1.36%、2.14%,明显高于野生种SM-1(0.72、0.97)。综合结果,LZJ-1营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褶菌 营养成分 测定 氨基酸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