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截骨移位治疗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闻君侠
刘亦杨
黄凯
沈立锋
郭峭峰
张春
-
机构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1期1784-1786,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03644)
-
文摘
目的 分析截骨移位治疗下肢长骨干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术后非骨性愈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应用截骨移位治疗38例下肢长骨干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5例;年龄20~56岁,平均36.5岁.股骨5例、胫骨33例;受伤至截骨移位时间2~19个月,平均7.42个月;骨缺损长度4~12cm,平均7.3cm;术后均经过1周'待机期'开始截骨移位,移位方向由近端向远端30例,由远端向近端3例,双向移位5例;并及时调整力线及截骨移位速度,患者坚持负重.结果 38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3.1个月,骨髓炎无复发.钉道感染27例,其中伴周围软组织广泛蜂窝织炎2例;根据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其中6例存在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肢体肿胀致外固定架对软组织造成压迫10例;邻近关节活动受限较术前加重5例.带架时间9~27个月,平均16.3个月;外固定指数为1.7~2.7个月/cm,平均2.24个月/cm;根据Paley等提出的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18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为84.2%.结论 截骨移位有效解决了长骨干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临床难题,但因其具有较多的并发症,且治疗周期长,对患者依从性要求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选择手术适应证应慎重,术中操作应细致精准,治疗过程中应全程监控,及时随访,并积极指导患者相应的预防策略,以期得到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
关键词
骨生成
牵张
伊利扎罗夫技术
慢性骨髓炎
骨缺损
并发症
-
Keywords
Osteogenesis
Distraction
Ilizarov technique
Chronic osteomyelitis
Bone defects
Complication
-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