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I术后发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脑出血 被引量:21
1
作者 程京华 闵煜榕 +1 位作者 彭永平 宫剑滨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提高对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诊断水平及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低分子肝素诱导HI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患有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行经皮... 目的提高对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诊断水平及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低分子肝素诱导HI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患有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常规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依替巴肽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15 d出现广泛周围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改为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4000 U每12 h 1次皮下注射,后出现右侧枕叶出血,2 d后血小板急剧下降超过50%,根据4Ts评分标准诊断为Ⅱ型HIT,更换抗凝药物为磺达肝葵钠和(或)达比加群酯治疗后,血小板逐步回升,7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 HIT少见且部分发病隐匿,对于使用肝素类制剂抗凝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需高度警惕HIT,及早行临床评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早确诊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药物毒性 血小板减少 静脉血栓形成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一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程京华 闵煜榕 宫剑滨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6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胸闷1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半个月入院。发现指趾增粗、增大12年,当地...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胸闷1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半个月入院。发现指趾增粗、增大12年,当地医院曾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入院后行垂体MR检查示垂体大腺瘤;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全心增大,右心功能不全;查血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增高。根据症状、体征、医技检查诊断为垂体大腺瘤,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予药物治疗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好转出院。结论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临床少见,早期发现并诊断肢端肥大症对临床有效防治心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垂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