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氧化锌还原过程的研究
1
作者 何昶浩 陈为亮 +4 位作者 金诗尧 杨长江 李云 闵小波 曾平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以铅锌烧结矿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影响。首先,选定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炭量这3个工艺参数作为影响因子,以锌还原率作为响应值,通过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设计出三因素... 本文以铅锌烧结矿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影响。首先,选定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炭量这3个工艺参数作为影响因子,以锌还原率作为响应值,通过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设计出三因素五水平的优化实验方案;其次,对优化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回归模型;最后,利用回归模型对氧化锌还原过程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锌还原过程模型精度高,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锌还原率的影响显著,在还原温度为1 422 K、还原时间为18.7 min、2.94倍理论配炭量的优化条件下,锌还原率的预测值为94.13%,验证实验值为94.36%,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4%,说明优化方案准确、可靠,并达到了优化工艺参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还原 响应曲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控制工程”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9
2
作者 闵小波 柴立元 +2 位作者 彭兵 王云燕 何德文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4年第2期57-58,共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之一,为了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以适应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我们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实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工程 本科教学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用钴基合金废料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被引量:10
3
作者 闵小波 柴立元 +1 位作者 刘强 钟海云 《矿产保护与利用》 1999年第2期52-54,共3页
根据某钴基合金废料的组成特点,依据沉淀反应的基本原理,采用“酸溶—NaOH沉铝—NaOH沉钴—Na2CO3沉锂”工艺流程处理该废料。试验表明,最佳沉铝条件为:温度80℃、pH值4.5;最佳沉钴温度30℃、pH=8;A... 根据某钴基合金废料的组成特点,依据沉淀反应的基本原理,采用“酸溶—NaOH沉铝—NaOH沉钴—Na2CO3沉锂”工艺流程处理该废料。试验表明,最佳沉铝条件为:温度80℃、pH值4.5;最佳沉钴温度30℃、pH=8;Al、Co及Li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1.6%、91.5%和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合金废料 酸溶 电池 有价金属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铍废水生物净化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闵小波 袁林 +4 位作者 柴立元 王云燕 张传福 黄伯云 吴世忠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研究了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净化剂多级串联处理含铍废水工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单柱最优条件为:上升流速4 L/h,生物净化剂量100 mL,处理水量1 L,进水铍质量浓度99.29μg/L;初始质量浓度为94.07μg/L... 研究了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净化剂多级串联处理含铍废水工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单柱最优条件为:上升流速4 L/h,生物净化剂量100 mL,处理水量1 L,进水铍质量浓度99.29μg/L;初始质量浓度为94.07μg/L的含铍废水经3柱串联处理后出水中铍质量浓度低于5μ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串联处理过程中生物净化剂的单位处理能力大于257.11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镀废水 生物净化 剩余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化剂对水热合成ZnS晶体结构及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闵小波 王延 +3 位作者 柴立元 梁彦杰 柯勇 陈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12-2818,共7页
以某冶炼厂含锌废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水热硫化过程中添加矿化剂调控人造硫化矿晶体结构,提高人造硫化矿的可浮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矿化剂Na Cl时,Na Cl浓度0.1 mol/L为最佳浓度,Zn富集比从1.16提高到1.36;添加矿化剂CH3COONa时,CH3CO... 以某冶炼厂含锌废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水热硫化过程中添加矿化剂调控人造硫化矿晶体结构,提高人造硫化矿的可浮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矿化剂Na Cl时,Na Cl浓度0.1 mol/L为最佳浓度,Zn富集比从1.16提高到1.36;添加矿化剂CH3COONa时,CH3COONa浓度0.5 mol/L为最佳浓度,Zn富集比从1.16提高到1.62;添加矿化剂EDTA-2Na时,0.1 mol/L EDTA-2Na为最佳浓度,Zn富集比从1.16提高到1.69。矿化剂的添加对Zn回收率无明显影响,回收率仍在60%左右。添加矿化剂Na Cl后,Zn S晶粒粒度从21.0 nm提高到35.9 nm;添加矿化剂CH3COONa使Zn S晶粒粒度从20.8 nm提高到35.3 nm;添加矿化剂EDTA-2Na使Zn S晶粒粒度从21.4 nm提高到37.6 nm。0.1 mol/L的EDTA-2Na为最优矿化剂。在添加上述矿化剂后,Zn S晶体颗粒由无定型的絮状颗粒转变为致密粗大的颗粒,且加入矿化剂有利于减小Zn S与Ca SO4晶体的团聚夹杂现象,从而有利于水热合成人造硫化锌晶体的浮选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剂 水热硫化 晶体结构 可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技术工业应用评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闵小波 柴立元 +1 位作者 钟海云 张传福 《矿产保护与利用》 1998年第6期45-48,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技术工业应用现状,这些预处理技术包括:焙烧、加压氧化及细菌氧化。对我国今后预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金矿 难处理矿石 细菌氧化 焙烧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污泥高效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被引量:19
7
作者 柴立元 刘恢 +4 位作者 闵小波 王云燕 唐宁 庄明龙 袁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1-436,共6页
对城市生活污水厂的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厌氧改性,利用改性后的厌氧污泥对高浓度硫酸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不同有机碳源、体系初始pH值、接种污泥质量、起始硫酸根质量浓度、初始ρ(COD)/ρ(SO2-4)、亚铁离子及通N2方式等因素对厌氧污泥还... 对城市生活污水厂的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厌氧改性,利用改性后的厌氧污泥对高浓度硫酸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不同有机碳源、体系初始pH值、接种污泥质量、起始硫酸根质量浓度、初始ρ(COD)/ρ(SO2-4)、亚铁离子及通N2方式等因素对厌氧污泥还原硫酸根能力的影响。间歇式试验结果表明在以乳酸钠为有机碳源,pH值为7,接种污泥质量为20g,初始硫酸根质量浓度为3g/L,ρ(COD)/ρ(SO2-4)为1.45,不加亚铁离子及通入N2的条件下,硫酸根的去除率最高;在间歇式试验最优条件进行半连续试验,硫酸根去除率均大于90%,表明在ρ(COD)/ρ(SO2-4)较低的条件下,能快速启动反应器,高效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反应器 硫酸盐废水 好氧活性污泥 硫酸盐还原菌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治理碱性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柴立元 龙腾发 +2 位作者 唐宁 庄明龙 闵小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6-820,共5页
用从铬渣堆埋场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的无色杆菌属C-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研究了该菌的生长条件,并探讨了温度、pH值、Cr(VI)初始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Cr(VI)还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1菌株适应碱性环境,对Cr(VI)具有... 用从铬渣堆埋场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的无色杆菌属C-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研究了该菌的生长条件,并探讨了温度、pH值、Cr(VI)初始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Cr(VI)还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1菌株适应碱性环境,对Cr(VI)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在有氧、pH=10.30和温度为32℃的条件下,含Cr(VI)1 570.0 mg/L的废水经微生物处理16 h后Cr(VI)质量浓度降为0.6 mg/L;处理后的沉淀物中铬以非晶态存在,其中总铬含量为21.44%,Cr(VI)为痕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含铬废水 六价铬还原菌 铬渣渗滤液 生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包埋固定化技术处理含铬废水 被引量:14
9
作者 柴立元 唐宁 +2 位作者 闵小波 庄明龙 龙腾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5-970,共6页
分别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剂,采用蠕动泵滴加,包埋固定经驯化后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占优的活性污泥。以小球强度、传质性能、成球难易为指标定性确定包埋条件。评价海藻酸钙(CA)法、PVA法、PVA混合载体法包埋小球对含铬废水... 分别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剂,采用蠕动泵滴加,包埋固定经驯化后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占优的活性污泥。以小球强度、传质性能、成球难易为指标定性确定包埋条件。评价海藻酸钙(CA)法、PVA法、PVA混合载体法包埋小球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以Cr(VI)去除率为考核指标,PVA混合载体为最好的包埋方式,其最优条件是PVA质量浓度为9%、包泥量为1∶1,添加少量的海藻酸钠,SiO2,CaCO3和粉末活性炭(PAC)有利于颗粒球传质与耐用性能的提高。在连续化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中,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00mg/L,SO24-为500mg/L,Cr(Ⅵ)为100mg/L,水力滞留时间为6h的条件下,Cr(Ⅵ)的去除率为99.68%,出水总Cr质量浓度为0.45mg/L,COD质量浓度为187mg/L,同时铬以沉淀的形式与颗粒球分离有利于铬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包埋 海藻酸钠 聚乙烯醇 含铬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聚营养源SRB污泥固定化处理含锌及硫酸根废水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二平 闵小波 +2 位作者 舒余德 杨少辉 柴立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2-1527,共6页
利用聚乙烯醇(PVA)-硫酸铵包埋法对硫酸盐还原菌(SRB)污泥进行固定。采用上流式厌氧反应器进行含锌废水的处理,研究进水SO42?质量浓度、pH、固定化小球与废水质量比等因素对体系处理含锌废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SO42-质量浓度为... 利用聚乙烯醇(PVA)-硫酸铵包埋法对硫酸盐还原菌(SRB)污泥进行固定。采用上流式厌氧反应器进行含锌废水的处理,研究进水SO42?质量浓度、pH、固定化小球与废水质量比等因素对体系处理含锌废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SO42-质量浓度为4.151 g/L,Zn2+质量浓度为0.100 g/L,pH为5.9,固定化小球与废水质量比为1:2,水力滞留时间为20 h的条件下,Zn2+去除率达98%以上,出水Zn2+质量浓度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锌离子主要结合SRB的代谢产物S2-形成ZnS沉淀从废水中去除。利用稳态法测得SO42-催化还原速率与SO42-浓度函数关系曲线遵守米氏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固定化小球 含锌废水 米氏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锰渣体系中硫酸钙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强 彭兵 +3 位作者 柴立元 王佳 张金龙 闵小波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73,78,共5页
采用DTA与XRD分析了煅烧温度对电解锰渣中主要物质硫酸钙晶型的影响,并检测了电解锰渣中硫酸钙溶解度的变化,以及煅烧锰渣掺入矿渣中对矿渣的激发性能。结果显示:电解锰渣中硫酸钙在71.6,133.9,540.8,875.9和1 149.4℃发生晶型转变,经过... 采用DTA与XRD分析了煅烧温度对电解锰渣中主要物质硫酸钙晶型的影响,并检测了电解锰渣中硫酸钙溶解度的变化,以及煅烧锰渣掺入矿渣中对矿渣的激发性能。结果显示:电解锰渣中硫酸钙在71.6,133.9,540.8,875.9和1 149.4℃发生晶型转变,经过350℃以上煅烧的电解锰渣中硫酸钙溶解度较大,对矿渣的活性激发效果也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电解锰渣应用于胶凝材料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硫酸钙 晶型转变 溶解度 活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渣的理化特性及煅烧特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闫国孟 彭兵 +6 位作者 柴立元 闵小波 彭宁 雷杰 刘琴 张强 胡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19-2425,共7页
分析"两矿一步法"电解Mn O2酸浸中和压滤渣(简称锰渣)的理化特性,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和X线衍射分析(XRD)确定不同温度下物相转变行为以及锰渣中锰的浸出随煅烧温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锰渣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分析"两矿一步法"电解Mn O2酸浸中和压滤渣(简称锰渣)的理化特性,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和X线衍射分析(XRD)确定不同温度下物相转变行为以及锰渣中锰的浸出随煅烧温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锰渣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石英、水化硫酸钙、针铁矿和铁、铝矾矿相为主,矿相颗粒细、结晶度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硫酸钙、针铁矿,以及铁、铝矾逐步脱水、分解,形成无水石膏、赤铁矿等,超过900℃时锰渣明显熔融、烧结,部分金属与硅反应形成玻璃态硅酸盐;锰渣中总锰质量分数约5%,约3%以Mn SO4的形式存在。锰渣锰的浸出毒性根据煅烧温度分为3类,即低温可浸出(〈300℃,锰离子质量浓度为0.6~1.0 g/L),中温易浸出(400~700℃,锰离子质量浓度为2~3 g/L);高温难浸出(〉800℃,锰离子质量浓度为〈0.0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渣 煅烧 相变行为 浸出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迟缓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传福 闵小波 +1 位作者 柴立元 钟海云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9-492,共4页
以溶液中Fe2+ 的氧化表征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规律,研究了初始pH 值、温度、静置与振荡培养、接种量、接种状态以及雄黄、雌黄对细菌生长迟缓期长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初始pH 值(2.0~2 .5) 、温度(30... 以溶液中Fe2+ 的氧化表征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规律,研究了初始pH 值、温度、静置与振荡培养、接种量、接种状态以及雄黄、雌黄对细菌生长迟缓期长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初始pH 值(2.0~2 .5) 、温度(30~35 ℃)、振荡培养、大的接种量以及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有相对较短的迟缓期;雄黄、雌黄的存在,延长了细菌生长的迟缓期,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迟缓期 雄黄 雌黄 细菌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SiO_3对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云燕 柴立元 +2 位作者 闵小波 彭兵 何德文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1-614,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Na2SiO3浓度对碱性硫脲浸金的影响和金及其常见伴生元素银、铜、镍、铁在含有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Na2SiO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的溶解电流,Na2SiO3的最佳浓度为0.15mol/L.分析不...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Na2SiO3浓度对碱性硫脲浸金的影响和金及其常见伴生元素银、铜、镍、铁在含有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Na2SiO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的溶解电流,Na2SiO3的最佳浓度为0.15mol/L.分析不同电势时lgJ与lgc(Na2SiO3)之间的关系可得:在电势为0.42V时,Na2SiO3对碱性硫脲溶液电化学溶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含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对金的溶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电势为0.58V时溶金效果最佳,金、银、镍和铁的阳极电流密度分别为2.49,1.22,1.03和0.09mA/cm2;而同时加入Na2SiO3和Na2SO3时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最佳电势负移至0.42V,对金的选择性溶解更为明显,金、银、铜、镍和铁的溶解电流密度依次为3.83,1.13,0.73,0.14和0.09mA/cm2,金的溶解电流密度分别是银、铜、镍和铁的3.4,5.2,27.3和4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硫脲 选择性溶金 NA2SIO3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聚营养源SRB固定化交联剂的选择及对含锌废水的处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娜 闵小波 +2 位作者 王云燕 周敏 柴立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278,共6页
以聚乙烯醇为包埋介质,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进行固定化处理;以含锌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交联剂对成球性能影响、营养源内聚效果、硫酸盐还原效果、锌离子去除率和出水COD(化学需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最佳交联剂为40%(NH4)2SO4... 以聚乙烯醇为包埋介质,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进行固定化处理;以含锌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交联剂对成球性能影响、营养源内聚效果、硫酸盐还原效果、锌离子去除率和出水COD(化学需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最佳交联剂为40%(NH4)2SO4和2%CaCl2;采用该交联体系制得固定化小球,每克小球内聚33.11mg乳酸钠,硫酸根还原率为53.5%,锌离子去除率可达到98%,出水COD低于100mg/L;固定化小球经过4次循环试验,出水锌离子浓度仍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SRB) 交联剂 含锌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3含碳球团的还原过程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兵 宋海琛 +3 位作者 王佳 柴立元 王云燕 闵小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1-575,共5页
为了解不锈钢冶炼粉尘中三氧化二铬的还原特性和还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纯Cr2O3粉末与碳粉、氧化钙、铁粉混合制粒成球,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含碳量和球团大小对还原度和还原过程的影响,并建立还原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Cr... 为了解不锈钢冶炼粉尘中三氧化二铬的还原特性和还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纯Cr2O3粉末与碳粉、氧化钙、铁粉混合制粒成球,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含碳量和球团大小对还原度和还原过程的影响,并建立还原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Cr2O3的碳热还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2个阶段,前期为化学反应控制,动力学方程为g(f)=(0.29m-0.01)t.exp[-60370/(RT)];还原过程后期为扩散控制,其动力学方程为g(f)=(-0.17w+0.31)t.exp[-99435/(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O3 还原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特色的环境工程学科教学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10
17
作者 柴立元 何德文 +3 位作者 闵小波 黄虹 彭兵 张传福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3年第2期70-72,共3页
针对矿业领域的重污染现状,依据中南大学的学科特色和环境工程学科体系的建设规律,探索了有特色的环境工程学科新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教学体系 模块化操作 实践教学环节 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硫酸钠对碱性硫脲稳定作用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柴立元 闵小波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3-476,共4页
依据分子力学理论 ,采用HYPERCHEM6 .0化学计算软件 ,结合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 ,研究了硫脲和亚硫酸钠的结构与碱性硫脲稳定性之间的“构效关系” .结果表明 :水溶液中硫脲易产生同分异构体而存在碳氮双键 ;在酸性介质中 ,硫脲分子易与... 依据分子力学理论 ,采用HYPERCHEM6 .0化学计算软件 ,结合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 ,研究了硫脲和亚硫酸钠的结构与碱性硫脲稳定性之间的“构效关系” .结果表明 :水溶液中硫脲易产生同分异构体而存在碳氮双键 ;在酸性介质中 ,硫脲分子易与氢形成硫氢键 ,降低了硫原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 (HOMO)能量 ,使其较为稳定 ;而在碱性介质中 ,硫脲分子不易形成硫氢键 ,硫原子的HOMO能量明显高于酸性介质中相应值 ,硫脲极不稳定 ;亚硫酸根的加入 ,通过氢键与碱性硫脲分子粘接 ,形成稳定的环状结构 ,在不改变硫脲分子性质的前提下 ,降低了硫脲分子中硫原子的HOMO能量 ,增加了硫脲的稳定性 .由此推断 ,碱性硫脲的高效稳定剂能降低硫原子的HOMO的能量 ,但要满足 2个条件 :在碱性介质中易与硫脲分子形成硫氢键 ;与硫脲分子形成稳定的环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效关系 碱性硫脲 亚硫酸钠 稳定性 构效模型 分子结构 金冶炼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金属硫化物的浮选行为及微观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海静 闵小波 +2 位作者 柴立元 梁彦杰 袁翠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331-3337,共7页
石灰中和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中会产生大量的中和渣,采用化学试剂模拟中和渣,利用元素硫的歧化反应,在水热条件下将模拟渣中的氢氧化物转变成硫化物,进而,可将产生的硫化矿利用常规浮选工艺加以回收。采用X线衍射(XRD)、激光粒度仪和... 石灰中和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中会产生大量的中和渣,采用化学试剂模拟中和渣,利用元素硫的歧化反应,在水热条件下将模拟渣中的氢氧化物转变成硫化物,进而,可将产生的硫化矿利用常规浮选工艺加以回收。采用X线衍射(XRD)、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SEM)对3种硫化物的微观性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硫化铜和硫化铅有较好的可浮性,回收率分别为91.00%和72.78%,而硫化锌浮选效果较差,回收率为28.31%;硫化铜和硫化铅比硫化锌的水热结晶好,粒径大,表面光滑。在水热过程中添加矿化剂NaOH能提高硫化锌的结晶度,水热温度提高使硫化锌的晶粒增大、表面光滑,改进后硫化锌的回收率提高至6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金属硫化物 模拟中和渣 浮选行为 微观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固定法处理重金属废渣制作硫磺建材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少辉 闵小波 +2 位作者 柴立元 梁彦杰 蒋万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62-3269,共8页
以某冶炼厂污酸处理后形成的硫化渣和石膏渣为原料,在分析浸出毒性和抗压性能的基础上,探讨硫固定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硫化渣的浸出毒性比石膏渣的浸出毒性强,其中Zn和Cd的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1 547.0 mg/L和104.4 mg/L;增加硫磺... 以某冶炼厂污酸处理后形成的硫化渣和石膏渣为原料,在分析浸出毒性和抗压性能的基础上,探讨硫固定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硫化渣的浸出毒性比石膏渣的浸出毒性强,其中Zn和Cd的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1 547.0 mg/L和104.4 mg/L;增加硫磺用量和添加石膏渣有利于降低其浸出质量浓度;利用1 mol/L硫化钠溶液进行预处理,固化体中的Zn和Cd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1.74 mg/L和0.87 mg/L,低于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 5085.3—2007);当硫化渣粒径小于150μm,石膏渣用量为20%,骨料用量为15%时,固化体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47.5 MPa,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达到C47混凝土强度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固定法 重金属废渣 浸出毒性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