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体冲压发动机燃烧室C/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行为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玲玲 姜韬 +2 位作者 高勇 闫联生 郭春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124,共7页
采用固体粒子和不含固体粒子在不同含氧量下的液体冲压发动机对C/C-SiC复合材料燃烧室内层进行测试,研究两种实验条件下烧蚀严重区域和一般区域的烧蚀量、烧蚀行为及材料烧蚀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含固体粒子条件下,烧蚀严重区域烧... 采用固体粒子和不含固体粒子在不同含氧量下的液体冲压发动机对C/C-SiC复合材料燃烧室内层进行测试,研究两种实验条件下烧蚀严重区域和一般区域的烧蚀量、烧蚀行为及材料烧蚀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含固体粒子条件下,烧蚀严重区域烧蚀量较大,而一般区域也有一定的烧蚀量,均比不含固体粒子条件下相应区域烧蚀量大;C/C-SiC复合材料表面涂层先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SiO_(2)玻璃态膜覆盖在涂层表面,阻挡了氧气的进入,有效地保护了基体材料。随着温度不断上升,材料发生主动氧化,气流的剥蚀和冲刷会加速该过程,使得SiO_(2)难以附着在产品内表面上,SiC基体和碳纤维失去保护而被损耗。纤维变细,强度逐渐降低,纤维的增韧效果大幅减小,两种实验条件下C/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发生了下降,在颗粒冲刷下,材料的力学性能损失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燃烧室 液体冲压 固体粒子 烧蚀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补强增韧碳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闫联生 李贺军 +2 位作者 崔红 张晓虎 王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连续纤维补强增韧碳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和韧性高、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国外宇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连续纤维补强增韧 C/SiC 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国内外在增韧机理、基体复合技... 连续纤维补强增韧碳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和韧性高、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国外宇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连续纤维补强增韧 C/SiC 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国内外在增韧机理、基体复合技术、界面技术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材料 补强增韧 碳化硅 增韧机理 耐高温 硅基 基体 连续纤维 C/SIC 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抗氧化碳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闫联生 崔万继 +2 位作者 崔红 宋麦丽 刘博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1,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陶瓷涂层抗氧化改性C/C复合材料和陶瓷基体抗氧化C/C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主要包括1 800℃以下、1 800~2 200℃和2 200℃以上不同使用温度范围的抗氧化陶瓷涂层以及SiC陶瓷和超高温陶瓷基体改性复合材料.指...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陶瓷涂层抗氧化改性C/C复合材料和陶瓷基体抗氧化C/C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主要包括1 800℃以下、1 800~2 200℃和2 200℃以上不同使用温度范围的抗氧化陶瓷涂层以及SiC陶瓷和超高温陶瓷基体改性复合材料.指出了目前高超声速飞行器2 200℃以上超高温抗氧化热防护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复合材料 抗氧化 基体改性 陶瓷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复合材料推力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闫联生 王涛 +2 位作者 邹武 张钢锤 刘永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6,70,共4页
介绍了国外姿控轨控发动机复合材料推力室研究进展,包括推力室复合材料性能、复合材料推力室成形工艺、复合材料推力室连接技术。与难熔金属推力室相比,它具有密度低、使用温度高、无需冷却等优点,可大幅度减轻发动机结构质量,提高发动... 介绍了国外姿控轨控发动机复合材料推力室研究进展,包括推力室复合材料性能、复合材料推力室成形工艺、复合材料推力室连接技术。与难熔金属推力室相比,它具有密度低、使用温度高、无需冷却等优点,可大幅度减轻发动机结构质量,提高发动机比冲,在国外姿控轨控发动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控轨控发动机 复合材料 推力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抗氧化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闫联生 李贺军 +1 位作者 崔红 张晓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41-43,58,共4页
超高温抗氧化材料技术是制约新一代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关键技术,为此国外近年来大力发展超高温(2200~3000℃)抗氧化材料技术。综述了国外新一代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用超高温抗氧化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 超高温抗氧化材料技术是制约新一代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关键技术,为此国外近年来大力发展超高温(2200~3000℃)抗氧化材料技术。综述了国外新一代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用超高温抗氧化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难熔金属及合金、难熔陶瓷材料、难熔碳化物、难熔硼化物和抗氧化C/C复合材料。最后指出了超高温抗氧化材料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研究进展 综述 研究方向 合金 C/C复合材料 超高温 材料技术 陶瓷材料 难熔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酚醛烧蚀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闫联生 姚冬梅 杨学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9-73,共5页
介绍了炭布增强硼酚醛烧蚀材料 ( 2 D C/FB)的制备 ,研究了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硼酚醛 FB树脂 90 0℃残炭率高达 70 % ,高于普通酚醛树脂 (钡酚醛 ) ,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 2 D C/FB材料力学性能和烧蚀性... 介绍了炭布增强硼酚醛烧蚀材料 ( 2 D C/FB)的制备 ,研究了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硼酚醛 FB树脂 90 0℃残炭率高达 70 % ,高于普通酚醛树脂 (钡酚醛 ) ,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 2 D C/FB材料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优异 ,剪切强度高达 3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材料 酚醛树脂 剪切强度 碳纤维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硅化法制备低成本C/SiC复合材料 被引量:11
7
作者 闫联生 李贺军 +1 位作者 崔红 王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1-44,52,共5页
采用内部硅化法制备了低成本C/SiC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法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强度,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基体组成,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纤维/基体界面和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纤维表面沉积CVD-SiC保护涂层能够有效... 采用内部硅化法制备了低成本C/SiC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法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强度,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基体组成,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纤维/基体界面和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纤维表面沉积CVD-SiC保护涂层能够有效保护碳纤维不被硅侵蚀,调整硅粉和酚醛树脂配比使C∶Si摩尔比等于10∶9,可消除SiC基体中的残余自由硅。研制的低成本2D 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达到247MPa与13.6MPa。2D C/SiC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呈现韧性破坏模式,在断裂面存在大量的拔出纤维,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KIC)达到12.1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渗硅技术 碳/碳化硅复合材料 界面涂层 硅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冲压发动机燃气阀用C/SiC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闫联生 李贺军 +3 位作者 崔红 王涛 邓海涛 李广武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先驱体浸渍裂解法”(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固体冲压发动机燃气阀用3D C/S iC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1 g/cm3,复合材料的室温剪切强度和轴向弯曲强度分别为55 ...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先驱体浸渍裂解法”(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固体冲压发动机燃气阀用3D C/S iC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1 g/cm3,复合材料的室温剪切强度和轴向弯曲强度分别为55 MPa和643 MPa。在断裂过程中,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非灾难性的韧性断裂行为,试样断裂面存在大量的拔出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绝热性能,Z向热导率为14.5 W/(m.K),X-Y面内热导率为5.0 W/(m.K)。研制的3D C/S iC复合材料燃气阀成功通过冷气轴向抗冲击试验和发动机高温搭载试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冲压发动机 燃气阀 流量调节 “CVI+PIP”混合工艺 C/SI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防热材料烧蚀性能表征的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闫联生 傅立坤 刘晓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3-56,共4页
采用氧 乙炔烧蚀试验研究了传统炭布增强酚醛(钡酚醛)、硼改性酚醛及聚芳基乙炔三种防热材料(C/BaF、C/FB、C/PAA)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这三种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基体树脂的耐热性能一致,数据变异系数Cv较小(7.1%13.8%),可作为评价烧... 采用氧 乙炔烧蚀试验研究了传统炭布增强酚醛(钡酚醛)、硼改性酚醛及聚芳基乙炔三种防热材料(C/BaF、C/FB、C/PAA)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这三种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基体树脂的耐热性能一致,数据变异系数Cv较小(7.1%13.8%),可作为评价烧蚀材料烧蚀性能的重要指标;线烧蚀率数据的离散系数较大(23.9%232.5%),C/BaF和C/PAA材料出现了负的线烧蚀率现象,因此线烧蚀率不适宜作为评价2D树脂基防热材料烧蚀性能的指标。采用质量烧蚀率和烧蚀因子可较好地表征和比较烧蚀材料的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防热材料 烧蚀性能 炭/酚醛材料 炭/聚芳基乙炔材料 热防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陶瓷透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0
作者 闫联生 李贺军 崔红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6,共3页
简要介绍了高温陶瓷透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对比了陶瓷透波材料和高分子有机透波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 ,提出了高温透波材料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雷达天线罩 高温陶瓷材料 介电常数 透波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气体配比对C/SiC复合材料ICVI工艺沉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联生 邹武 +2 位作者 宋麦丽 王涛 傅立坤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62,共4页
研究了均热法化学气相渗透工艺过程中反应气体浓度、配比及流动对沉积物和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简单反应气体在线监控法。XRD分析结果表明 ,当H2 /MTS摩尔比在 2~ 5之间时 ,可沉积出纯净均匀的碳化硅基体 ;而H2 /MTS摩尔比小... 研究了均热法化学气相渗透工艺过程中反应气体浓度、配比及流动对沉积物和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简单反应气体在线监控法。XRD分析结果表明 ,当H2 /MTS摩尔比在 2~ 5之间时 ,可沉积出纯净均匀的碳化硅基体 ;而H2 /MTS摩尔比小于 1时 ,沉积物中含有大量自由碳。SEM分析表明 ,甲基三氯硅烷的浓度对沉积速率和沉积深度影响很大 ,随着甲基三氯硅烷的浓度减小 ,沉积深度增大 ,但甲基三氯硅烷的浓度减小引起沉积速率下降 ,沉积周期延长。确保炉内反应气体流动畅通 ,可提高沉积的均匀性和沉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气体 配比 C SIC 复合材料 ICVI工艺 沉积性能 影响 均热法化学气相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陶瓷复合材料推力室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闫联生 李克智 李贺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3-396,411,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聚合物先驱体浸渍裂解法"(CVI+PIP)混合工艺制备出连续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3D C/SiC)推力室,综合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微观结构和气密性能,以及姿控、轨控发动机环境试验考核。结果表明,...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聚合物先驱体浸渍裂解法"(CVI+PIP)混合工艺制备出连续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3D C/SiC)推力室,综合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微观结构和气密性能,以及姿控、轨控发动机环境试验考核。结果表明,"CVI+PIP"混合工艺制备C/SiC复合材料不仅工艺周期缩短,而且材料性能优异。复合材料密度达2.1 g/cm3,室温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KIC)分别达到520 MPa和17.9 MPa.m1/2;而且断裂破坏行为呈现典型的韧性模式。C/SiC复合材料推力室的高温气密性、抗氧化和抗烧蚀性能通过了双燃料液体发动机试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推力室 “CVI+PIP”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被引量:9
13
作者 闫联生 邹武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4-59,共6页
综述了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过程,以及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陶瓷基 复合材料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温度对碳化硅基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联生 邹武 +2 位作者 宋麦丽 王涛 王抗利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8-71,共4页
研究了沉积温度对化学气相渗透SiC基体微观结构及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950℃沉积碳化硅为非晶态;1000℃以上沉积出的碳化硅为结晶态,1050℃沉积碳化硅晶体以(111)取向为主;1250℃沉积碳化硅晶体... 研究了沉积温度对化学气相渗透SiC基体微观结构及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950℃沉积碳化硅为非晶态;1000℃以上沉积出的碳化硅为结晶态,1050℃沉积碳化硅晶体以(111)取向为主;1250℃沉积碳化硅晶体以(220)取向为主。沉积温度升高,沉积深度和均匀性降低。制备毡基C/SiC复合材料的沉积温度为1100~1150℃;制备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沉积温度约为1000~1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化学汽相淀积 陶瓷基 复合材料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氧化处理对提高碳/酚醛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联生 陈增解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0-54,共5页
采用次氯酸氧化和KH550 偶联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初步研究了其对提高碳纤维及碳布增强钡酚醛材料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的影响,并对氧化处理后碳纤维的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得出,该方法是提高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和抗烧蚀性... 采用次氯酸氧化和KH550 偶联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初步研究了其对提高碳纤维及碳布增强钡酚醛材料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的影响,并对氧化处理后碳纤维的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得出,该方法是提高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和抗烧蚀性能的有效方法,它可使层间剪切强度提高17.5 % ,线烧蚀率减小58.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多孔体对C/C-SiC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玲玲 马文闵 +3 位作者 嵇阿琳 崔红 闫联生 黄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4-38,共5页
以准三维针刺碳纤维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CVI)法制备了4种密度的C/C多孔体,利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C/C多孔体对C/C-SiC复合材料制备和最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多孔体密度越低,最终得到的C/C-SiC... 以准三维针刺碳纤维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CVI)法制备了4种密度的C/C多孔体,利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C/C多孔体对C/C-SiC复合材料制备和最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多孔体密度越低,最终得到的C/C-SiC复合材料开孔隙率及SiC含量较高。SiC的存在使C/C-SiC材料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纤维和基体界面也是影响弯曲强度的关键因素,其中密度为1.35g/cm3的C/C多孔体所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纤维和基体之间形成较好的结合界面,其弯曲强度最大。同时,SiC含量增加可显著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多孔体 C C SIC复合材料 弯曲性能 抗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玲玲 嵇阿琳 +3 位作者 黄寒星 王航 崔红 闫联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2-535,540,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浸渍裂解"(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使用氧气流量和乙炔流量之比为2∶1的氧乙炔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烧蚀时间长达600 s;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了烧蚀表面...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浸渍裂解"(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使用氧气流量和乙炔流量之比为2∶1的氧乙炔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烧蚀时间长达600 s;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了烧蚀表面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004 3 mm/s和0.001 4 g/s。烧蚀表面不同区域微观形貌和烧蚀机理不同,烧蚀中心以基体氧化流失、C纤维的氧化以及气流冲刷为主;在过渡区域,烧蚀是以SiC基体的氧化和气流冲刷为主;烧蚀边缘则以SiC基体的热氧化为主。C/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条件下的烧蚀机制是热化学烧蚀、热物理烧蚀和机械冲刷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针刺 “CVI+PIP” C/C-SI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前驱体配比对C/C-ZrC-Si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星 崔红 +2 位作者 闫联生 孟祥利 张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6,共5页
采用聚碳硅烷和有机锆聚合物混合前驱体,通过反复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C-ZrC-SiC复合材料,分析了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研究了不同陶瓷前驱体配比对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相陶瓷基体由大量ZrC颗粒均匀弥散分布在连续SiC相中组成... 采用聚碳硅烷和有机锆聚合物混合前驱体,通过反复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C-ZrC-SiC复合材料,分析了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研究了不同陶瓷前驱体配比对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相陶瓷基体由大量ZrC颗粒均匀弥散分布在连续SiC相中组成。随着ZrC含量的增加,C/C-Zr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聚碳硅烷与有机锆聚合物的配比(质量比)为1∶3时,ZrC体积含量约为13.3%,氧乙炔烧蚀600s后,C/C-ZrC-Si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降至最低,分别为-0.0015mm/s和0.0002g/s。研究发现,高温氧化环境中,形成了粘稠的ZrO2-SiO2玻璃态氧化膜,有效降低了氧化性气氛向材料内部扩散的速率,对材料基体形成了较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前驱体 配比 浸渍裂解 C/C-ZrC-Si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iC-ZrB_2多元炭陶复合材料烧蚀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孟祥利 田蔚 +4 位作者 崔红 闫联生 杨星 张强 赵景鹏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与先躯体浸渍裂解混合工艺(CVI+PIP),研制了C/C-SiC-ZrB2多元炭陶复合材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CVD),对所研制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涂层封孔。采用热力学分析与电弧风洞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与先躯体浸渍裂解混合工艺(CVI+PIP),研制了C/C-SiC-ZrB2多元炭陶复合材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CVD),对所研制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涂层封孔。采用热力学分析与电弧风洞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研究了其抗烧蚀性能和烧蚀机理。结果表明,ZrB2含量较高的C/C-SiC-ZrB2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烧蚀性能,经历Ma=6,600 s电弧风洞考核后,线烧蚀率仅为1.0×10-4mm/s。C/C-SiC-ZrB2复合材料的烧蚀包括氧化、挥发(或升华)和机械冲刷,是热/力/化学耦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浸渍裂解 C C-SiC-ZrB 复合材料 抗烧蚀 电弧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硅烷制备C/C-SiC高温复合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麦丽 田蔚 +2 位作者 闫联生 崔红 张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SiC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宇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合物先驱体——聚碳硅烷经高温裂解,可制备SiC陶瓷复合材料。主要进行了聚碳硅烷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其用于制备PIP-SiC基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C/C... SiC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宇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合物先驱体——聚碳硅烷经高温裂解,可制备SiC陶瓷复合材料。主要进行了聚碳硅烷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其用于制备PIP-SiC基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C/C-SiC炭陶双基材料结合了C/C复合材料使用温度高、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优良的特点,随着基体中PIP-SiC含量的增加,提高了C/C-SiC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抗氧化烧蚀性能。采用"CVI+PIP"工艺研制的3D C/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高达468.4MPa,拉伸强度高达348.6 MPa,600 s条件下的氧乙炔烧蚀的线烧蚀率为0.001 7 mm/s、质量烧蚀率为0.000 6 g/s,使C/C-SiC复合材料达到了长寿命的使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PCS) C C SIC复合材料 PIP—SiC基体 高温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