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工程用于修复慢性牙周组织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闫福华 郑碧琼 +1 位作者 林敏魁 肖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应用细胞型和/或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牙周组织移植修复慢性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牙周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5只成年杂种狗慢性牙周缺损病变模型,分别随机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富血小板血浆+B ioOss(GTR+PRP+... 目的:应用细胞型和/或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牙周组织移植修复慢性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牙周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5只成年杂种狗慢性牙周缺损病变模型,分别随机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富血小板血浆+B ioOss(GTR+PRP+B ioOss)、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富血小板血浆+B ioOss+自体牙周膜细胞(GTR+PRP+B ioOss+PDLCs)、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自体牙周膜细胞(GTR+PDLCs)和GTR治疗,其中GTR组6颗牙,其余3组各为8颗牙。12周后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动物实验发现GTR组的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组织高度分别为(0.52±0.21)mm、(0.8±0.13)mm、(1.9±0.10)mm。而另外3组的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组织高度分别为GTR+PRP+B ioOss组:(1.36±0.17)mm、(1.92±0.18)mm、(2.62±0.16)mm;GTR+PRP+B ioOss+PDLCs组:(1.42±0.22)mm、(2.07±0.19)mm、(2.68±0.20)mm;GTR+PDLCs组:(1.39±0.19)mm、(1.82±0.16)mm、(2.55±0.12)mm,这3组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效果均明显优于GTR组(P<0.05),而它们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应用GTR技术结合组织工程可显著促进狗牙周组织缺损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膜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三种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闫福华 骆凯 +3 位作者 金岩 刘源 赵宇 王新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 ,为牙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三种商品化引导组织再生膜 :BME - 10X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BioMesh (韩国Samy... 目的 :探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 ,为牙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三种商品化引导组织再生膜 :BME - 10X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BioMesh (韩国Samyang公司 )及Bio -Gide (美国Osteohealth公司 )体外复合培养 ,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附着及增殖的检测。结果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在三种可吸收膜上附着、增殖 ,并复层生长。细胞在三种膜上的附着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BME - 10X 及Bio -Gide 上生长、繁殖明显好于BioMesh (P <0 .0 5 )。结论 :BME- 10X 及Bio -Gide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 生物相容性 牙周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老年患者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牙齿缺失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闫福华 陈群 陈钰玲 《口腔医学纵横》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了解口腔科老年患者系统性疾病与牙齿缺失的关系。方法 :对在口腔科就诊的年龄≥ 6 0岁的 5 0 1例老年患者进行罹患系统性疾病及牙齿缺失情况的调查。结果 :口腔科老年患者近半数 (47.5 % )伴发有至少一种系统性疾病 ,患系统性疾... 目的 :了解口腔科老年患者系统性疾病与牙齿缺失的关系。方法 :对在口腔科就诊的年龄≥ 6 0岁的 5 0 1例老年患者进行罹患系统性疾病及牙齿缺失情况的调查。结果 :口腔科老年患者近半数 (47.5 % )伴发有至少一种系统性疾病 ,患系统性疾病者比全身健康者缺失较多牙 ;患二种及二种以上系统性疾病者缺失牙数明显多于全身健康者 (P <0 .0 5 )。结论 :从健康角度 ,应提高宣传教育 ,努力防治龋病、牙周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疾病 牙齿缺失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再生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闫福华 李丽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破坏,重建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研究者们努力的方向。然而,目前临床上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牙周组织再生。牙周再生治疗需要安全有效的干细胞来源、充足的血液供应、稳定的再生空间以及在时间、空间上有... 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破坏,重建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研究者们努力的方向。然而,目前临床上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牙周组织再生。牙周再生治疗需要安全有效的干细胞来源、充足的血液供应、稳定的再生空间以及在时间、空间上有序释放的多种生长因子等。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从上述牙周再生中的关键问题切入,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再生治疗 牙周组织工程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成纤维细胞在二种玻璃离子水门汀上附着及增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闫福华 骆凯 +1 位作者 肖殷 Mark Bartold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 :比较人类牙龈成纤维细胞 (humangingivalfibroblast,HGF)在两种玻璃离子水门汀 (glass -ionomercement,GIC) (ketacFil,FujuⅡ )上的附着及增殖情况 ,探讨两种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龈下根面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体外细... 目的 :比较人类牙龈成纤维细胞 (humangingivalfibroblast,HGF)在两种玻璃离子水门汀 (glass -ionomercement,GIC) (ketacFil,FujuⅡ )上的附着及增殖情况 ,探讨两种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龈下根面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及3 H -TdR掺入法栓测HGF在两种GIC上的附着及DNA合成 ,并以 96孔培养板及健康牙骨质块作为对照。结果 :HGF在两种GIC及健康牙骨质块和培养板上的初期附着 (1.5h)及长期附着 (4 8h)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GF在两种GIC及健康牙骨质块和培养板上生长时其增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 增殖 比较研究 牙龈成纤维细胞 玻璃离子水门汀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螺旋菌与牙周炎 被引量:4
6
作者 闫福华 郑瑜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牙周炎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螺旋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伴放线放线杆菌 口腔 牙周病原菌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MP-7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与BME-10X胶原膜复合物的体外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闫福华 江俊 +3 位作者 李艳芬 赵欣 钟泉 骆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观察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胶原膜BME-10X复合后,BMSCs在BME-10X上的生长状态。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hBMP-7基因转染Beagle犬BMSCs,传代与胶原膜BME-10X复合,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目的:观察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胶原膜BME-10X复合后,BMSCs在BME-10X上的生长状态。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hBMP-7基因转染Beagle犬BMSCs,传代与胶原膜BME-10X复合,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转染细胞复合胶原膜后生长良好,24h细胞已贴附、伸展。透射电镜可见细胞与材料表面连接紧密,包膜部分增厚,形成类似半桥粒样结构。结论:hBMP-7基因转染BMSCs在胶原膜BME-10X上生长良好,hBMP-7基因转染的BMSCs与胶原膜复合物有望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7 骨髓基质细胞 胶原膜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微生物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闫福华 张杨珩 钱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1-496,共6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以慢性、复发性炎症反应和肠道损伤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IBD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证据提示口腔微生物可能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口...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以慢性、复发性炎症反应和肠道损伤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IBD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证据提示口腔微生物可能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口腔中一些特定细菌可能会易位定植于肠道,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破坏肠道屏障和引起异常的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影响IBD的疾病进程。研究IBD相关的口腔菌群特点以及关键的致病菌,可为IBD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炎症性肠病 菌群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再生的困境、关键要素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闫福华 袁志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3-478,共6页
牙周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牙周组织再生,然而目前临床上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牙周再生。如何增加牙周再生的临床可预期性、恢复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仍是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对目前牙周再生治疗中面临的困境做一简述... 牙周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牙周组织再生,然而目前临床上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牙周再生。如何增加牙周再生的临床可预期性、恢复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仍是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对目前牙周再生治疗中面临的困境做一简述,并根据牙周再生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牙周再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再生 生物活性因子 支架材料 干细胞 牙周炎症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误诊误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福华 赵美毅 蒋兆香 《临床误诊误治》 1999年第4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诊断 子宫附件炎 误诊 治疗 误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与高脂血症交互作用及致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福华 黄悦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100,共6页
牙周炎和高脂血症都是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且两种疾病可能会互相影响,加重病情,然而其具体的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肠道微生态为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牙周炎和高脂血症均可导致肠道菌群组成改变。近年来研究证... 牙周炎和高脂血症都是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且两种疾病可能会互相影响,加重病情,然而其具体的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肠道微生态为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牙周炎和高脂血症均可导致肠道菌群组成改变。近年来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可通过自身代谢产物、影响宿主代谢及免疫反应来调节宿主血脂和骨代谢。本文就牙周炎和高脂血症之间,通过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产生交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牙周炎和高脂血症之间潜在的关系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高脂血症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治疗时机选择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周伟 陈斌 +2 位作者 赵俊杰 李厚轩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索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治疗的时机。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38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1周行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B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 目的:探索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治疗的时机。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38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1周行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B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4-6周行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分别记录2组患者在牙髓治疗前、牙周治疗前、牙周治疗后2个月、维护期3、6、12个月的SBI、PD、AL、PLI,T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髓治疗前,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前2组SBI、PD、TM值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后2个月,2组分别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维护期3、6、12个月时各项指标与治疗后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真正"的联合病变,根管治疗后1周即可行根面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治疗时机 根管治疗 牙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骆凯 闫福华 +2 位作者 陈凌 郑碧琼 陈玉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通过卵巢切除术及钢丝结扎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选用3—4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每组8只,卵巢切除术1周后进行钢丝结扎,于实验第8周处死大鼠,通... 目的:通过卵巢切除术及钢丝结扎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选用3—4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每组8只,卵巢切除术1周后进行钢丝结扎,于实验第8周处死大鼠,通过体重、骨密度测量、血清生化检测及组织学观察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术后体重明显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增高,而雌二醇水平及全身骨密度值明显降低(P〈0.01)。股骨骨小梁数量减少,较为稀疏不连续。钢丝结扎侧磨牙牙龈乳头炎症明显,上皮钉突增生,牙槽嵴顶高度降低,OVX组牙槽骨呈疏松性改变,骨吸收明显高于SHAM组。结论:采用卵巢切除术及钢丝结扎法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牙周炎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绝经后骨质疏松 疾病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病例牙周牙髓联合治疗与单纯牙周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晓霞 任铁冠 +1 位作者 樊明文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比较了重度牙周炎病例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法与单纯牙周治疗法治疗效果的差异 ,旨在探讨牙髓状态对牙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半年随访重度牙周炎病例 14例 ,共计试验牙 2 0颗 ,随机进入实验组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组 ) 12颗 ,... 目的 :本研究比较了重度牙周炎病例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法与单纯牙周治疗法治疗效果的差异 ,旨在探讨牙髓状态对牙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半年随访重度牙周炎病例 14例 ,共计试验牙 2 0颗 ,随机进入实验组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组 ) 12颗 ,对照组 (单纯牙周治疗组 ) 8颗。于治疗后 3个月、6个月通过牙周袋探诊深度 (probingpocketdepth ,PDD)、相对附着水平 (relativeattachmentlevel ,RAL) ,影像学指标釉牙骨质界到骨缺陷底的距离 (ce mentumenamaljunctiontobottomofbonedefects ,CEJ-BD) ,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 (cementumenamaljunc tiontoalveolarcrest ,CEJ-AC)及计算机辅助骨密度影像分析值 (computerassisteddensitometricimageanalysis,CA DIA)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期内临床指标PPD、RAL及CEJ-AC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而CEJ -BD及CADIA于治疗后 3个月 ,6个月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 单纯牙周治疗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预后观察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伟 汤雅 +2 位作者 李厚轩 陈斌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观察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2013~2015年同一医师治疗完成的74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临床资料,按牙齿存留与否分为A、B两组,根据年龄、性别、随访次数、... 目的:观察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2013~2015年同一医师治疗完成的74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临床资料,按牙齿存留与否分为A、B两组,根据年龄、性别、随访次数、基线及治疗后5年时牙周临床检查指数等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评估患牙的生存率。结果:74颗牙齿总的生存率为44.1%,5年生存率为52.5%。男性与女性、牙弓和牙位生存率无明显差异,随访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时平均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值(AL)及最大AL值两组有显著差异,平均PD≤5 mm和PD>5 mm以及平均AL≤6 mm和AL>6 mm患牙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A组患牙松动度(TM)、龈沟出血指数(SBI)、平均PD值、最大PD值及最大AL值与基线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短期效果尚可,长期预后不良,初诊牙周基线时支持组织破坏程度和患者依从性是影响患牙存留时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治疗 预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光敏剂对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郑瑜谦 闫福华 +5 位作者 陈锦灿 赵欣 李永东 袁彩 石晓莉 黄明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光敏剂(ZnPC-PL)对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的抑制作用,以期寻找治疗牙周炎的新手段。方法:在体外环境中分别用涂板计数法分析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激光强度下新型光敏剂的光动力治疗对牙龈卟啉菌的抑制效果,实验设...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光敏剂(ZnPC-PL)对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的抑制作用,以期寻找治疗牙周炎的新手段。方法:在体外环境中分别用涂板计数法分析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激光强度下新型光敏剂的光动力治疗对牙龈卟啉菌的抑制效果,实验设计分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光动力治疗中应用光敏剂Zn-PC-PL,在浓度为10μmol/L以上、光强为6 J/cm2时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结论:在一定浓度和激光强度下,Zn-PC-PL光敏剂对牙龈卟啉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酞菁光敏剂 牙龈卟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牙髓成纤维细胞附着、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威 闫福华 +2 位作者 卢友光 林敏魁 赵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 (PRP)对牙髓成纤维细胞附着、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技术、PRP提取技术及四唑盐比色法 (MTT)检测 5 %PRP对牙髓成纤维细胞附着的影响和不同浓度PRP(5 %、10 %、2 0 %、30 %、4 0 %、5 0 % )对...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 (PRP)对牙髓成纤维细胞附着、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技术、PRP提取技术及四唑盐比色法 (MTT)检测 5 %PRP对牙髓成纤维细胞附着的影响和不同浓度PRP(5 %、10 %、2 0 %、30 %、4 0 %、5 0 % )对牙髓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在附着实验中 ,5 %PRP组所测得的平均光密度值 (OD值 )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1)。在增殖实验中 ,各不同浓度PRP组所测得的平均O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牙髓 成纤维细胞 细胞附着 细胞增殖 牙本质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时冠对牙周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守治 闫福华 +2 位作者 程辉 章少萍 赵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 :探讨暂时冠对牙周环境的影响。方法 :对需作全冠或固定义齿修复的 15个病人的 15颗基牙 ,在牙体预备前及牙体预备后戴塑料暂时冠一周 ,记录牙龈探诊出血情况 ,测量龈沟液量 ,并检测GCF -AST水平。结果 :戴塑料暂时冠一周后 ,龈炎... 目的 :探讨暂时冠对牙周环境的影响。方法 :对需作全冠或固定义齿修复的 15个病人的 15颗基牙 ,在牙体预备前及牙体预备后戴塑料暂时冠一周 ,记录牙龈探诊出血情况 ,测量龈沟液量 ,并检测GCF -AST水平。结果 :戴塑料暂时冠一周后 ,龈炎发生率、龈沟液量及GCF -AST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制作精良的暂时冠戴用一周不会对牙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冠 龈沟液 牙周组织 天氡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MTA盖髓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威 卢友光 +2 位作者 苏柏华 丁林灿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从组织学方面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作为自身复合生长因子用于盖髓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条健康成年杂种犬50颗牙齿,对每颗实验牙进行人工穿髓,制造牙髓损伤模型,单独应用PRP或将PRP与Dycal或MTA复合进行盖髓治疗,并设Dyca... 目的:从组织学方面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作为自身复合生长因子用于盖髓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条健康成年杂种犬50颗牙齿,对每颗实验牙进行人工穿髓,制造牙髓损伤模型,单独应用PRP或将PRP与Dycal或MTA复合进行盖髓治疗,并设Dycal盖髓组和MTA盖髓组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12周后各实验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情况。结果:术后12周,MTA盖髓组中6例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PRP组所有标本均未见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PRP复合MTA盖髓组10例标本均可形成完整修复性牙本质桥;Dycal组有3例完整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Dycal与PRP组1例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结论:PRP与MTA复合盖髓具有良好的牙髓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直接盖髓 牙本质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前后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崇武 闫福华 +2 位作者 林桂星 张晓霞 陈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 :了解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 8例牙周炎患者的 5 1颗牙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用金刚牙科探针记录颊侧近远中牙周袋内共 10 2个位点的挥发性硫化物 (volatilesulfurcompou... 目的 :了解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 8例牙周炎患者的 5 1颗牙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用金刚牙科探针记录颊侧近远中牙周袋内共 10 2个位点的挥发性硫化物 (volatilesulfurcompounds,VSC )水平及菌斑指数 (plaqueindex ,PI)、牙周探诊深度 (probingdepth ,PD )、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 ,BI )及临床附着水平 (clinicalattachmentlevel ,CAL )。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后 4周 ,牙周袋内VSC水平及牙周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下降 (P <0 .0 0 1)。结论 :牙周袋内VSC可能是反映牙周组织状况的一项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治疗 前后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 金刚牙科探针 菌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