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草覆盖对经果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闫桂菀
董文斌
+8 位作者
韦彩会
张宇亭
俞月凤
梁海
李忠义
唐红琴
莫永诚
邓羽松
何铁光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9,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生草覆盖对经果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揭示经果林土壤性质及团聚体对生草覆盖的响应及其协同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光叶苕子(T_(1))、肥田萝卜(T_(2))、平托花生(T_(3))及光叶苕子、平托花生和宽叶雀稗混播(T_(4))的...
[目的]探究不同生草覆盖对经果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揭示经果林土壤性质及团聚体对生草覆盖的响应及其协同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光叶苕子(T_(1))、肥田萝卜(T_(2))、平托花生(T_(3))及光叶苕子、平托花生和宽叶雀稗混播(T_(4))的经果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湿筛法和Le Bissonnais法分析生草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湿筛处理下,生草覆盖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含量,表现为T_(3)(83.47%)>T_(1)(82.20%)>T_(4)(79.98%)>T_(2)(76.75%)>CK(74.30%),且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清耕显著提升。②Le Bissonnais法处理下,快速湿润(FW)对>2 mm粒径团聚体崩解程度最大,慢速湿润(SW)对团聚体的破坏作用最小,<0.25 mm粒级占比为15.02%~23.81%,而预湿润后扰动(WS)的稳定性指标增幅最高。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SW>WS>FW。相对消散指数(RSI)和机械破碎指数(RMI)差异显著,RSI>RMI,其中T_(2)处理的RSI值最小,T_(3)处理的RMI值最小。③干筛法和湿筛法处理下的土壤分形维数平均值分别为1.89和2.46,不同生草处理下的分形维数(D)、结构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存在显著差异,T_(1)处理的PAD值较CK降低了16.25%,不同处理均显著降低了E_(LT)值。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受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容重、土壤有机碳和机械组成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是关键因素。[结论]生草覆盖通过减弱暴雨或灌溉冲击对团聚体的消散破坏作用,显著提升经果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优化土壤结构。其中,肥田萝卜和平托花生两种生草覆盖方式在实践中表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
Bissonnais法
水稳性团聚体
生草覆盖
团聚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草覆盖对经果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闫桂菀
董文斌
韦彩会
张宇亭
俞月凤
梁海
李忠义
唐红琴
莫永诚
邓羽松
何铁光
机构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9,共11页
基金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喀斯特坡耕地水土流失生态阻控关键技术”(2023YFD1902801)
科技先锋队“强农富民”“6个一”专项行动(桂农科盟202413)。
文摘
[目的]探究不同生草覆盖对经果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揭示经果林土壤性质及团聚体对生草覆盖的响应及其协同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光叶苕子(T_(1))、肥田萝卜(T_(2))、平托花生(T_(3))及光叶苕子、平托花生和宽叶雀稗混播(T_(4))的经果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湿筛法和Le Bissonnais法分析生草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湿筛处理下,生草覆盖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含量,表现为T_(3)(83.47%)>T_(1)(82.20%)>T_(4)(79.98%)>T_(2)(76.75%)>CK(74.30%),且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清耕显著提升。②Le Bissonnais法处理下,快速湿润(FW)对>2 mm粒径团聚体崩解程度最大,慢速湿润(SW)对团聚体的破坏作用最小,<0.25 mm粒级占比为15.02%~23.81%,而预湿润后扰动(WS)的稳定性指标增幅最高。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SW>WS>FW。相对消散指数(RSI)和机械破碎指数(RMI)差异显著,RSI>RMI,其中T_(2)处理的RSI值最小,T_(3)处理的RMI值最小。③干筛法和湿筛法处理下的土壤分形维数平均值分别为1.89和2.46,不同生草处理下的分形维数(D)、结构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存在显著差异,T_(1)处理的PAD值较CK降低了16.25%,不同处理均显著降低了E_(LT)值。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受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容重、土壤有机碳和机械组成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是关键因素。[结论]生草覆盖通过减弱暴雨或灌溉冲击对团聚体的消散破坏作用,显著提升经果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优化土壤结构。其中,肥田萝卜和平托花生两种生草覆盖方式在实践中表现出显著优势。
关键词
Le
Bissonnais法
水稳性团聚体
生草覆盖
团聚体稳定性
Keywords
Le Bissonnais method
water-stable aggregates
grass cover
aggregates stability
分类号
S157.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草覆盖对经果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闫桂菀
董文斌
韦彩会
张宇亭
俞月凤
梁海
李忠义
唐红琴
莫永诚
邓羽松
何铁光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